万书网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 第368章 连环套

第368章 连环套


对天底下的老百姓而言,大明宫奉天殿里的百官,那可都是天底下个顶个尊贵的人。

  但倘若他们有幸能来今日的奉天殿大朝会一见,只怕这滤镜会当场碎裂。

  为了一个官位最高不过四品,职权最多限期一月的临时官位。

  满朝文武。

  无论哪个派系,何种官职。

  为一己私欲也好,为排除异己也罢,为了一个血书案,竟此市井里的泼妇还要更嘴毒三分。

  淮西党刚明嘲几句浙东党举荐的人没资历。

  对面的浙东党便立即暗讽淮西党的屁股上沾的屎都没擦干净呢。

  什么体面,儒雅。

  在这白热化,几乎要跳到对方脸上直接鼻子骂的场面里,问候汝母都算是十分克制的了。

  尤其当真被戳到了痛处,吵出了真火。

  甭管这是什么地方,对面的是什么人,就连几位看见朱标面色难看的公侯亲自下场劝阻都插不上嘴,镇不住人,足可见之“惨烈”。

  坐在龙椅上的朱标此时当才真是感受到,什么叫做如坐针毡。

  更是能深刻的体会马皇后曾经只言片语的那一句“不糊涂没法当家做主”,以及他父皇曾语重心长教导他的那句收服人心不算本事,把水端平方见本领的真意。

  面对着有可能将淮西党武将及官员牵扯进来的血书案,他心中最是明白,当郭桓以为民请命为意,剖析了这事背后之蹊跷,不查个水落石出是不可能的。

  毕竟爱民的高帽已经被戴上了。

  他不能也不愿不认。

  但这事不能让淮西党自查,否则极易不了了之,更容易助长滋生此等不法之徒和涉事淮西官员及武将的嚣张气焰。

  但他更不能让浙东党去查。

  熟读史书,且亲身代父祭祖出巡的朱标太知道士绅豪门发迹之后是个什么揍性了。

  如今的淮西党虽凭借着开国从龙之功盛极一时。

  可他们如今屁股底下的那些腌臜事,早就是人玩过且玩烂了的。

  一旦让这帮浙东党人去查淮西党,这不是拿着县城的错题本作对照,手到擒来么。

  一旦有人心思不纯,借着血书案扩大打击面,弄不好又是一场胡惟庸案。

  这是朱标所不能容忍的。

  在他看来。

  从立场和根本利益出发,不论是他父皇,他自己,还是日后的雄英继位,老朱家三代内,都仍需淮西党的力量和人脉关系,作为大明朝廷稳固传承,治理天下的基本盘。

  所以,常常敲打可以。

  不能真折了元气。

  而望着龙椅上朱标变幻的脸色,常升很能理解他现在的处境。

  类似的难题,他穿越前也不止一次的遭遇。

  若不是老领导耳提面命,把个中道理剖开了,嚼碎了教他,以他当时浅显的阅历也得麻瓜。

  可穿越过后,通过系统学习,增长眼界,才能看清如今这波澜诡谲的水面下,老朱对朱标深沉的爱。

  到底是亲儿子啊。

  虽然整出了个让朱标都颇为棘手的难题,但只要他能把这种党争的利益平衡拿捏住,作为一个合格君主的基本素质,朱标便算大体上入门了。

  也能真正完成从一个太子到储君的身份转变。

  并确立自己的威望。

  一个君王的威望是从何而来的?

  还不是屁股底下有一帮忠心追随,且手握实权的簇拥把他抬起来的。

  但手握实权的人,若不加以限制,反而会影响国家的治理,所以需要给他们制造对手。

  这个对手存在的意义就是时刻盯着这群簇拥,让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手中掌握的实权而迷失自我,为祸一方,同时还能敦促君王的簇拥,更加勤恳,衷心的替他卖命。

  并作为那一天发生“意外”时,作为取代簇拥的备选。

  那如何聚拢这帮簇拥呢?

  当然是在他们犯下还未处理底线的过错或者遭受致命威胁时,酌情出面,替他们斡旋一二,保全一命。

  眼下无疑就是这样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局面。

  往日这样施恩的,都是老朱。

  朱标若是能突破眼下这个难题,能够安抚浙东党的同时还能帮淮西党斡旋一二,淮西党又怎能不领朱标的情。

  要是知道这样能傍上太子。

  只怕平日里谨小慎微,没犯过错的淮西将领和官员,这会儿都得给自己找点错处,好得到太子殿下的施恩,名正言顺的向太子殿下“靠拢”。

  兴许到底是监国日短。

  又或许是有别的什么考量,朱标到底还是将咨询的目光投向了常升。

  在看见常升的目光几乎不假思索的,引导着他看向了文官之首附近的吏部尚书刘崧,朱标面上的些许焦灼也瞬间散去。

  对啊。

  解铃环需系铃人。

  这个案子是由刘崧牵头挑出来的,到底该委派谁去,刘崧虽然不能决定,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但下一秒。

  感受到常升目光中的警示,再看他从衣襟内抽出来的一角宝钞,朱标猛然的回想起来昨日常升与他促膝长谈时,大胆预测的那件事。

  心中瞬间升起了十二分的警惕。

  “够了!”

  当朱标做好了心理准备,一只金盏击地之声,终于制止了奉天殿内的这场闹剧。

  望着台上愠怒未消的朱标,文武百官齐齐颔首低眉,作赔罪状。

  “堂堂诸公,为了一个小小的钦差之位,莫非要在这奉天殿上演全武行不成?”

  “秋闱在即,科考才是朝廷的头等大事。”

  “血书案,宜当从快查办,至于这钦差人选,刘崧,此事因你揭示,依你之见,孤当派何人去查办此事为好?”

  满朝文武的目光又一次汇聚。

  但这一次,刘松的脸上显然再没了那镇定自若,悲天悯人之感。

  他不怕借挑起血书案谋求加俸。

  因为这类案件在大明虽然不多,但真不罕见。

  只要他的目的是加俸,这与群臣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大家都会记他个好,况且底层官员得了实惠,也能攒出更多钱去雇佣好手,虽不能彻底扭转朝野官员在地方执政时,遭受士绅豪门联合排挤的局面。

  至少自保无虞。

  但眼下这局面,太子殿下怎么像真要派人去查个水落石出?


  (https://www.wshuw.net/713/713335/10286408.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