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大清:从工业革命开始强国在线 > 4545 西域戍边

4545 西域戍边


4545  西域戍边

西域的巨变,在五月初汇总成了一份详细的电文,由左宗棠亲自发往京师,就在端午节的时候,引爆了京师的民心士气!

好消息真是一个套着一个接连不断,虽然其中有一些插曲,但是同治帝都利用自己的手腕,或者说自己的好运气,给一点点化解了。

如今八旗内部就算有怨言也都隐藏的很深,民间可都是万岁圣君的喊了起来。

这不是虚情假意的客气,百姓是真的拿同治帝当康雍乾这样的盛世君主了,大多数百姓都认为同治中兴是真的。

西域的战争结束了,沙俄之间的条约也签订了,突然之间所有人们都意识到了,整个大清国上上下下已经没有战争了!

这可是盛世来临的重要标志,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这都是有讲究的!

只要不打仗,中国人就会用最快的速度发展经济,去恢复生产,农耕文明就是有这样生生不息的能量!

到了这个时候了,无论朝廷上下对同治帝再有任何的腹诽,都不敢表现出一点半点,哪怕是恭亲王他们所临时组成的联盟,也在鬼子六的严令下蛰伏了起来。

谁都知道,就冲此刻载淳的人气,那真是鲜花著锦、烈火烹油,谁都抗不过这股气势如虹的力量。

晚清官僚体系突然爆发出了极高的效率,但凡是皇上的旨意,执行力那是杠杠的!

给征西大军的犒赏必须要提前准备好,五月十五左宗棠就上折子了,请求朝廷允许十万征西大军戍边西域。

折子里左季高洒泪悲戚,把征西大军这些士卒形容的命苦无比!

也确实是这样,征西大军是以老湘军为底子,然后糅合了一部分平定长毛的川军,还有甘陕驻军包括一部分满蒙军队!

其中的主力还是以平长毛的这些南方汉人为主!

这些湘军还有川军,已经为大清国打了一辈子的仗了,从咸丰元年开始闹长毛很多人就开始打仗,一直打到西域还在不停的奋战,很多人都已经四十多岁了。

古代平均寿命非常低,清朝平均寿命也就五十多岁,这些人说半截入土都不为过!

就不要再折腾他们了,他们回到家乡也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

当年的天国运动,战争就好像是犁地一样,把南方的经济给彻底筛了一遍,无数土地原本的主人都找不到了,然后换一茬,又被杀光,再换一茬!

好多村庄都已经烧成了白地完全消失了,从原来地址上新起的村庄,跟过去的人们已经没有了任何血缘的联系。

这些老兵还回什么家乡?已经回不去了,家乡没有他们的亲人也没有了他们的土地,而且厮杀了一辈子,你再让他们去种地也都不习惯了。

而西域这里却需要他们,戍边需要大量汉人的军队,西域需要汉人人口增加来维持统治,这些老兵留在这里反而能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朝廷开一份俸禄,这些老兵再屯田种点地,让他们最后的生命也为这个国家做出奉献吧!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命运,他们来到这人世间走一遭的任务啊!

左宗棠说的很清楚,西域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更改制度,趁着大军在西域而且戍边还能留下,就直接郡县制得了!

以迪化为首府控制南北疆,十万戍边的老兵也能震慑那些宵小不敢造反,然后西域投资银行开始发展经济,让这里的人民生活的更好一些。

商路通上去了,经济发展了,还能吸引中原的一些人口来这里扎根!

办法已经想好了,剩下的就是时间磨了,各民族通婚,办教育,发展经济,忠诚于国家的军队维持治安。

就这样吧,好好发展一二百年,这片土地也就永远和中华分不开了!

而这一切需要的只是朝廷的点头认可,你只要用印玺承认这套改革制度就可以了,左宗棠都把执行的人员挑好了,你同治帝一点不用费心!

左大帅都已经把事情办成这样了,朝廷要是再反对那可就真没有人心了。

对于满人来说,十万汉人老兵戍边去了,这是左宗棠自废武功啊!他把自己的嫡系放在了万里之遥的西域,这就说明这些人终生是回不到中原的。

他拿什么造反?左季高这是彻底让朝廷放心了,有了嘉峪关、玉门关等等关隘,这些西域戍边的老兵没有朝廷的旨意他们连兰州都到不了。

中原打成一锅粥,他们都没法干预了,满人要的就是这个,他们最爱的就是汉人放下兵权了!

这下整个京师都轰动了,左宗棠一时之间的民望已经达到了和曾国藩齐名的地步!

怎么封赏征西大军都不为过,同治帝让六部共同商议怎么赏赐才好!

这还有什么说的,左宗棠封王肯定是不行但是封公爵还是够格的,但是封公爵也有问题,曾国藩最高爵位才是一等毅勇侯!

曾文正才是一个侯爵,这左宗棠封公爵合适吗?真的要压过曾国藩去?要知道这左宗棠对曾国藩可是行弟子礼的。

对于汉臣的爵位封赏,这是礼部的差事,他们也要拿出方案来递给皇帝,由皇帝来进行选择!

可是今天这礼部却没法拿这个建议了,因为所有人都看明白了,以小皇帝这样的心气儿,封王甚至都可以考虑,封侯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军机处还有六部的这些头头们,商量了一下午也没有一个头绪,最后宝鋆只能请翁同龢还有李鸿藻这二位帝师出面了。

“二位啊,你们又是帝师,又是汉臣清流领袖,你们说话陛下还是听的……要不你们去谈一谈陛下的口风?”

“哎呦……我去恐怕不合适……”李鸿藻一听就躲了“陛下多年来还是翁师傅教育的多,我只是挂名而已!”“我这还得让翰林院写庆功的文章呢,要不我先去办差?”说完不等大家伙说话,这李鸿藻直接就溜了。

在场的人无不摇头,心说这家伙怎么越来越修炼的跟狐狸一样了。

不过大家也知道他不容易,自从同治帝权势越来越高,载淳的脾气也就越发的喜怒难测了!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啊!


  (https://www.wshuw.net/2602/2602216/1035646.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