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六章 兵粮寸断
赵子龙斩将夺旗,阵擒夏侯兰,击破了夏侯兰带领的步兵,解救了徐盛、雷绪、和陈兰。
梅乾死了。
梅乾的悲剧还是早早消失的好。
不过赵云虽然击溃了于禁的步兵,但是造成的伤亡并不大,仅仅几十骑,没杀死多少人。
所以于禁在骑兵追杀赵云失利后, 收拢士卒,还有步兵三千,骑兵一千五。
这骑兵的损失真是让人心痛啊。
赵云三番两次的冲阵,一次次将于禁冲锋的骑兵队伍阻挡下来,不说赵云杀死多少就是不小心被撞到,在地上踩踏而死的就不在少数。
损失了五百骑兵,于禁是宁可把这三千步卒都葬送掉。
曹操手底下的马匹也捉襟见肘啊。
可惜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于禁带领四千多人,又收拢了一些雷绪等人溃散的没来得及带走的匪兵, 把他们当做炮灰,总共也将近六千人。
就堵在了西陵县门口。
尝试攻打了几次,没有什么效果,扔下一些尸体就这样僵持起来了。
赵云不在城内。
是独自带着三百骑兵,掏干了家底,在外面运动作战,发挥机动性。
本来于禁区区几千人,只要黄射勇敢一点,绝对不会有失陷的道理。
又加上雷绪和陈兰也进了城,这样的兵力其实是超过于禁的,虽然说精锐程度远远不如。
但是这么多人依靠城池和地利是万万没有失城的机会。
但是赵云还是把徐盛放在了城内。
他不能去赌黄射的才能和勇气,也不能赌雷绪和陈兰的忠心。
以前的赵云不是这样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变的这么谨慎。
自信想想也就这一两年吧,是董良吗?赵云自己也搞不清楚。
但是董良对于守城人选的慎重确实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赵云,这守城董良总怕所托非人。
一定要选择忠心可靠的,一定要谨慎小心的,凡是守城的工作, 就不想着外出进攻, 一定要在保证百分百城市没有危险的时候才肯做下一步动作。
董良对于守城实在是谨慎过头了, 虽然赵云等人不完全认可,但还是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影响。
而徐盛正是赵云的底气所在。
勇敢勇猛,又不失稳健,和赵云相处半年了,也相处的很好,而且主要是以徐盛的才能,掌握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于禁的攻城给不了徐盛太多压力。
所以徐盛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自然没有投降的必要。
这样以来赵云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城外征战。
赵云的选择是,断粮!
于禁远道而来,荆州北部征战不休,曹操多次搜刮侵扰,西陵县以北地广人稀,举水上下居然也没有什么城池。
连坚壁清野都不需要,于禁根本没有补给来源。
只能靠李典运粮,走随县到西陵北。
于是赵云看准了这一点,带上了三天的干粮,在随县东部游荡,三百骑兵来去如风。
终于逮到了机会, 劫夺了粮车, 取了一些自己用的粮食,将剩下的付之一炬。
于禁这里迟迟接收不到粮草,终于外出打探的队伍找到了溃散的运粮队,将他们带到于禁的大帐。
于禁见着那运粮官的狼狈样子,很想砍杀了他,但是如今人手不足这些人还有用处。也只能按捺住心中不满,令他赶快回去,让李典快快再运粮过来。
此时军中粮草所能供应的时间,只有三天时间,靠李典是来不及了。
只能又派人去随县,找夏侯惇先供应一些粮草过来。
随县县城中,原本的粮食有不少,被夏侯惇打下了,都便宜了夏侯惇,不过仓库里粮食不少是相对的,上万人马,人吃马嚼,根本杯水车薪,所以还是需要李典运粮。
不过这情况紧急之下,夏侯惇真没有粮草,也可以在城里的百姓家里“借”一些粮草嘛,这都是小事。
于禁虽然心里不愉快,但并没有表露出来,似乎一切如常,又让人封锁消息,免得缺粮的消息走漏,影响军心。
这时间,外面卫兵压着一个俘虏过来。
“将军,抓到一个探子。”
于禁抬起头看着那常服打扮,害怕的在颤抖的士兵。
那士兵害怕的趴在地上,“将军饶命,我不是探子,我只是路过而已。我有情报愿意献给将军,请求将军饶恕我一条贱命。”
这士兵不停的磕头,是个没骨气的,于禁很不喜欢。
于禁抬了抬下巴,士兵当场将俘虏的外袍扒掉,一封帛书掉在地上。
士兵取来,递给于禁观看。
于禁一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只是一封例行公事的情报,报告襄阳西陵县遇到敌人。
于禁看罢,也不多做评价,这情报上数据十分模糊,也是黄射自作主张。
黄射担心襄阳这边知道自己压力不大,要抽调兵马去支援,这黄射见成为于禁军容齐整哪里愿意,还是害怕的,另外就是这下属习惯性的哭诉和邀功。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黄射这官宦之家,无师自通了。
但也不敢谎报军情,只说自己在坚持抵抗于禁来势汹汹的进攻,别的都靠刘表去脑补吧。
刘表见于禁,成名大将来势汹汹的攻打黄射,屡战屡败的背景板。
这样一来自然就知道黄射的不容易,也不强迫黄射支援襄阳,说不定还感觉黄射不容易觉得他有功劳。
将来即便是事情败露,也怪不了黄射,黄射又没有谎报军情,情报上滴水不漏。
于禁看完这情报,心里盘算着,刘表要是不知道曹兵在西陵遇到阻碍,反而一直以为曹兵来势汹汹,荆州各地艰难抵抗这样还有好处呢。
正好符合曹操恐吓刘表的目的。
于禁转换一张笑脸,笑的比哭还难看。
“你不要害怕,既然你不是探子奸细,我自然不会伤害你。我们是朝廷的兵马都是仁义之师。你尽管去完成你的使命。”
“可你也不能因为这变故害怕的逃跑,仁义之师最讲信义,你要是抛弃使命逃走,那我可饶不了你。”
“是!是!多谢将军不杀之恩。”
“去吧。”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这俘虏又在地上磕了几个头,慌不择路地转身就踉跄着往外跑。
于禁想了想。
挥了挥手,叫来两个士兵。让两个士兵跟上,和他一起去。
这两个士兵跟在俘虏的后面。于禁要求他们一定要和这个俘虏一起到襄阳城外。
“你们两个跟他一起去。不能让他中途逃走。”
“一定要将这份情报送到襄阳城内。”
“如果他不听话,就杀了他。你们两个换上他的衣服去送信。”
两个士兵就老老实实的听命跟上。
于禁是要保证这封会让刘表胡思乱想的情报送到襄阳城刘表的面前。
之所以不直接杀掉这个俘虏,冒名顶替,也是为了怕露馅儿。
毕竟伪装的再好,也不如一个真正的荆州的士兵。
所以,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把这个俘虏杀掉。
而于禁并不害怕这个俘虏会给刘表全盘托出。
这样怕死的一个人,自己的心里一定有计较。
他是不会主动的暴露自己曾经被于禁俘虏的秘密的。
因为这样对于他来说没有半点好处。还会让他自己陷入一个难以解释的麻烦。
毕竟他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于禁抓了他而不杀他。
空口白牙的情况下,很难相信他没有被于禁策反。
而只要老老实实不乱说话,就可以正常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样也不会让自己良心上过不去。
所以,他没有任何的理由去暴露自己曾经被曹兵俘虏的经历。
……
正午时分,各地行军的人都要停下来歇一歇。
天气实在过于的炎热。
赵云藏匿在随县东部的山林之中。
正午的时候有点阴凉,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解暑的效果。
夏天不怕热,就怕没有风。
闷热闷热的天,即便是在林子里,也并不能感受到任何的清凉。
南方的空气湿度是很足的。
但是湿润不代表凉爽。反而是空气湿度越高的地方越难以排汗。更加闷热,体表温度更加的高。
这都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考验。
走出梅雨季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下沉的气流,万里无云的晴天。
将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太阳是那样的大,那样的圆。
挂在天边,烘烤着大地。
与北方火辣辣的干烤不一样,在荆州和扬州是像蒸笼一样。
赵云在正午的时候也只能带着这些士兵藏匿在密林里。并不完全是为了避暑。
也是歇一歇马力,同时给士兵们一个心理安慰。
热是仍然的热,但是要让士卒知道将军在体恤他们。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士兵们的忠心。
而且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同甘共苦,也就更加没有什么怨言了。
熬过了正晌午,时间来到了下午。
这个时候其实才是最热的时候,但是赵云也不管那么多了。
吩咐众人上马往西北而行。
赵云已经断了于禁的一次粮,于禁军中杂役不多,本来就没有多少运送粮草的民夫,辅兵。
如果赵云可以留在这里再断一次粮,兵粮寸断之下,于禁就不得不回师了。
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西陵县的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看似可以击退于禁,但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法。
因为赵云的行军目的不同。
他并不是只想简简单单的击退于禁,保住自己一亩三分地。
赵云真正面对的,其实是为了解决整个荆州的问题。
这显然不是势单力薄的赵云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所以必须得用巧计。
这样一来,就不能鼠目寸光的只想着先击退于禁。
因为徐静撤兵之后,势必是撤回随县,和夏侯惇合兵一处。
赵云本来兵力就少,夏侯惇和于禁和兵一处,势力更大。又有随县县城作为依托,这是赵云所不能击败的。
因此,赵云决定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胜利,而是转向西北。
长途跋涉到西北,斜插入新野和随县之间,切断新野和随县的联系。
以随县一个县的实力,是不足以供养夏侯惇、于禁上万大军的。
所以,赵云只要切断夏侯惇的粮道,夏侯惇和于禁就会同时面临缺粮的问题。
与此同时,赵云又切断了夏侯惇的退路,这个时候,夏侯惇和于禁就不得不退兵了。
………
在这个时间段,出人意料的是,夏侯惇出现在了一个不该出现的地方。
但仔细想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夏侯惇在随县留守三千兵马。
自领五千兵马往西南而去。
新野在襄阳以北,随县在襄阳以东,夏侯惇自随县往西南而行,自然就来到了襄阳城以南。
襄阳城正南乃是宜城县。
夏侯惇带兵打到了这里,就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曹操的战略。
已经对襄阳城完成了围三缺一。
此时,刘表的治所过于靠北的弊端就是已经显现了。
襄阳城好似荆州凸出去的一个角,完全的被曹兵切出去。
这样的局势,对于襄阳城内的亲曹派,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面临这种岌岌可危的局势,他们更可以叫嚣着、催促着刘表投降,或者是南迁治所。
亲曹派自然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曹操来统治这片区域。
他们心知肚明,以夏侯惇的兵力,是拿不下襄阳的。
如今的危局也只是一时的,夏侯惇的后勤并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征战。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自己睁着眼说瞎话去恐吓刘表。
只要刘表治所南迁,那么以他们的影响力和曹操的能力,襄阳周边就可以被曹操拿下了。
这算是他们对曹操献上的礼物,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将来曹操论功行赏的凭证。
人是很难在这样的场景下保持冷静的。尤其是局势本来就看起来糟糕,还有一群人在旁边煽风点火。
当夏侯惇围困宜城的时候,襄阳又乱成了一锅粥。
刘表并不是一个强权的暴君。
他想要压服这些手下,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和话术。
如今被包围的局势对他十分不利。而那些亲曹派见到这样的情景,正是得陇望蜀的,想要直接劝告刘表投降。
(https://www.wshuw.net/24/24849/712119684.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