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带着爸妈穿越,在古代开设福利院最新章节 > 第163章 钱夫子的特别答疑

第163章 钱夫子的特别答疑


正在郑文青和郑云鹤两人天天绞尽脑汁,天天跑到外面寻找商机,想着怎么把经济发展上来的时候,书院也在慢慢步入正轨。

  因为现在书院的学生不多,基本上钱夫子一个人差不多就搞定了。

  夫子每天也要上去帮忙上几节课,批改批改作业,主要精力还是在学堂。

  学生们生活比较规律,每天早上六点出操,先跑两圈然后有武夫子教打两套拳法,拳法现在还没完全学会,正在一招一式的拆解动作中。

  早操结束就是早饭时间,这里的饭堂都是要另外付费的,嫌一次次收费麻烦,就弄了个登记表,一人一本,每天在自己吃的食物下面打勾,一月一结账。

  食堂每天由一个已毕业的厨师带着两个学徒在做,学徒们基本上十天一轮换,给他们当作实习机会。

  因为只有十天的实习期,所以学徒们的兴致特别高涨,虽然原材料没怎么变,但每天都想方设法试验自己的菜品。

  是的,没看错,就是试验。

  因为郑老二和教做饭的大厨们都说过,不要抹灭大家的创造力,各种材料组合在一起,采用不同的做法,味道也是千差万别的,让大家放心大胆的去试,能创造出好菜品的都有奖励,所以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同样的话其实和每个夫子都说过,所以郑家的技校教出来的学生就会比较愿意尝试新的东西,

  就比如一次一个学徒做白菜炖粉丝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人捞上来的半碗小虾米,随手就往锅里一倒,这是他们的常规操作,经常看到边上有什么多余的食材就喜欢往里放,结果没想到这次味道异常的鲜美,这个无意中的举动竟然成就了食堂的一道名菜。

  后来,就衍生出了各种和虾米一起做的菜,比如青菜炒虾米,毛豆炒虾米,冬瓜白菜炖虾米,辣椒炒虾米。。。。。。

  于是,虾米很快席卷厨房,成了大家最喜欢的一个配菜,河里捞不了那么多,张氏想着反正多吃点虾米还补钙呢,给这些正长个儿的小伙子们吃刚刚好,就干脆专门买了一些备着,供大家发挥创造力。

  还有一次过节,食堂决定给大家做点小酥肉吃,没想到在做的时候,那个小学徒刚好看到旁边有人刚摘的野果子,干脆切吧切吧往肉里一扔,最后裹着面糊和小酥肉一起炸了。

  结果吃到的同学们一致好评,引得没吃到的人无比遗憾,因为下次的小酥肉可能要很久很久了。

  于是,那个学徒申请了下,干脆就在面糊里包各种东西试验,有野果子,有土豆,有红薯,有茄子。。。。。。

  最后,发现这样炸出来的很多东西都非常好吃,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太费油。

  因此,虽然这种做法比较受欢迎,但由于成本太高,还是不能经常吃到,就当做奖励菜品处理了,如果哪次成绩整体进步明显,可以做一顿吃,为了这道菜,倒是激发了大家考试前好好复习的热情。

  但只要有创造力在,没有这道菜总有下一道,基于厨师班同学们的辛勤努力,书院的学生们经常能吃到不一样的,在地方没有的菜式,虽然也偶有翻车,就默默忽略吧,总的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吃完早饭会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可以自行安排。

  秀才以上的学生们大都自觉性良好,懂得自学,所以很多人就利用这段时间来背书了。这个时候那些小树林呀,回廊呀就派上用场了,虽然现在的树林大都还是小树苗,但天天听着读书声,那也都是有文化的小树苗。

  一般的安排都是上午一节课,下午一节课,剩下的时间自己看书做作业。但由于有3个年级,对钱夫子来说,一天至少要上3节课,剩下的课程是由张氏或是夫子来上的。

  而且钱夫子会在每天下午放学前给大家集体答疑,所有同学积攒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个时间问。因为每个人疑惑有可能是相通的,听别人呢的问题对自己的启发有时候也很大,所以最后的这节课就在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室里上。

  他们采取的方式也有点特别,有人问了问题后,懂的人可以先行回答,后面钱夫子再补充。

  刚开始大家都比较羞涩,一有人发问,都是策略性的低头,钱夫子是这么容易放过他们的人吗?当然不是,于是随机点名,搞得人人自危。

  后来大家发现低头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就慢慢抬头了,再后来,经过钱夫子不断的摸着胡子微笑鼓励,有人学会了抢答,再后来,大家都学会了抢答,要想拿到答题权得拼手速。

  当然,有时候问题难了大家都不会的时候,钱夫子也不会为难大家,先试着引导,然后再解答,那是不可能的,他会给大家指定书目,让大家下课去查,第二天就这个问题继续讨论。

  当大家都没有问题的时候,那就是钱夫子的提问时间了,要是没人能回答或是答的都不对,那就处理方式同上。

  大部分情况下,秀才们提的问题,两个举人都能回答得七七八八,举人的问题一般是要钱夫子才能答出来的。

  虽然学习进度和层次相差甚远,但听一下总没有坏处。

  钱夫子也鼓励高年级的去给低年级的同学讲课。

  要知道,在备课的过程中,你要一遍遍的梳理知识点,把每句话每个字都理解到位,对于自己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郑老二比较注重身体健康,所以给书院的学生们也安排了体育类的课程,比如武术以及骑射,还有其他兴趣类的,比如琴棋书画。这些课程都是一周一次,除了教琴的师傅是外面请的以外,其他三科分别由钱夫子,夫子及徐夫子担任。

  琴棋书画本来倒也没想着必须放进去,后来觉得一方面让大家陶冶陶冶情操,另一方面这些还是社交的必备技能呢。谁让那些文人墨客们动不动就喜欢弄这个会那个会的,其实都是在里面舞文弄墨,各种炫技。咱不说要一鸣惊人,最起码争取做到不拖后腿。


  (https://www.wshuw.net/2212/2212134/11110980.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