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见贾琏呆呆的沉思,贾赦立刻起身出门,一溜烟来到前院,马匹备好了,贾赦熟练的翻身上马,驾的一声处了东跨院。
贾琏在书房里很努力的想与原著一一对照,却发现根本对不上,原著中很多事情就是模糊的一句话,什么“老忠义亲王坏了事”,真难为那些红学家了。居然能以此为一门学问,说起来可笑,实则可悲。三百年的异族统治,带来的文化创伤,需要很长时间来融合恢复。
只有等融合完成,元气恢复,这个民族才能迎来又一次的新生。
所以,群魔乱舞又如何呢?历史会记住一切!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哎呀,想多了,想多了,想远了。
想多了,会扰乱心神,想远一点呢,则会令人心平气和。
任何一个事件,放在历史维度里去观察,你才会发现,五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天空中,闪烁的星辰凝聚成的是一股民族的不可阻挡的英雄气!
贾琏并没有注意到贾赦的走人,等到回魂之后才发现走人了,忍不住呵呵一下,本打算问一问婚事的相关事宜,不曾想着老货忙着出去炫耀。想必昨夜被折腾一下,炫耀的过程不尽兴。这个事情的处理方式,在贾琏看来就是纯权术。
指望任何一个政权将顶层的斗争公开透明,那就是在做梦。我们看见的事情,都是有选择记录的结果,何况是当朝的掌权者之间的较量。
想到这里的时候,有个事情贾琏似乎有了答案,那就是贾政的官是怎么来的。
一门双公的时期太上皇登基之前,贾家是有实力保持客观中立。感觉到威胁的太上皇,开始了长期对贾家的压制,贾代善还活着的时候,贾敬能顺利的参加科举,贾代善一走,贾政连科举的机会都没了。彻底的断了这一代人走科举道路,走上文官巅峰的机会。
“所以,我应该庆幸么?”把一切串起来联想的时候,贾琏忍不住自言自语。
最终贾琏还是一声叹息,不去多想了。现实摆在眼前,贾琏作为新一代的代表人物,被贾家的现状裹挟着,十年八载的肯定是停不下来了。
【对了,要给王熙凤写信,这调-教机会不可错过。估计昨夜的王熙凤,也是潮起潮落,跌宕起伏。】想到此处,贾琏立刻动手研磨,展开面前的纸。
一封信刚写完,墨汁还没干透,桂香便进来道:“二爷,平儿妹妹来了。”
起身回头一看,脸上带着点红润的平儿,眼神里闪动着异彩,盯着贾琏移不开的看。
对视之时,平儿飞快的垂首,低声道:“婢子给姑爷请安,恭贺姑爷科场凯旋,来年……。”
“来年春闱再奏捷报,早日用八人大轿把你家小姐抬进门。”贾琏笑眯眯的接过话,平儿听了下巴都戳锁骨上了,露出的颈子也是红的。
少女怀春很正常,尤其是平儿这种,早就知道自己会跟着陪嫁过来的。
“我与风儿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你看,才写好的信。”贾琏取了信递给平儿,等她接过信后,发动突然袭击,双手抱着她腰笑道:“先收点利息!”
平儿感觉呼吸都快停止,体温瞬间拔高,灵魂在这一刻失控了,飘来荡去。
好在贾琏的偷袭时间不长,也就是那么十几秒的样子便松开了。
“小姐让婢子来传口信……。”平儿说着顿了顿,艰难的终于将口舌理顺了,这才继续;“昨日小姐被吓的不轻,王家人都跟着一起着急。家里老爷说,事情太大,他坐不了主,只能镇之静,左右太尉老爷在外,贾家王家都不会有大事。小姐这才安心了一些。”
嗯,昨天的事情确实比较刺激,王子胜的应对必须赞一句【稳】。
“越是突如其来,越是要稳住,岳父大人处置可谓老辣稳健。告诉风儿,我没有责怪谁的意思,事情谁也没想到。”贾琏也没有多说,毕竟昨夜的刀光剑影在视线之外,贾琏自身也是一块在波涛中漂浮的无根之木。
即便是藏在暗处搞事情的人,对于事情的发展和走向,同样是雾里看花。只有两位接掌棋局的人,才知道事情基本真相,就这也没人说清楚,最初的始作俑者是谁。
乾清宫,承辉帝也还在复盘昨夜的事情,夏守忠依旧跪在地上,耐心的等候。
该不该查,该查,太上皇进场后,就不能大张旗鼓的查了。
互相较劲的父子,也只能尽量的争取更多的支持。从进程看,青云一脉从此的倾向,应该是侧重于太上皇。从承辉帝的角度看,是被打了个冷不防。他也没想起来青云书院还有个柳人和,更没想到这老货如此能豁出去。
“先悄悄的查,别闹出动静来。”承辉帝一句话,算是做了个结尾。昨日被偷袭了一下,确实心里不舒服,阵脚不能乱,接下来的舆论大战绝对不能大意了。
夏守忠退下,承辉帝让等在殿外的李亨进来。
“老三,朕讲,伱记。”
李亨立刻掏出小本本和炭笔,一旁准备记录。
“非议太祖制定的国家抡才大典者可谓居心叵测,必须严查到底。青云书院一干人等,不能有效的约束学生,朝廷为快速平时民意,果断处置。乡试主考王之望,受流言影响,为某身而带偏见取名次,当责之,余者有连带责任。”
“记下了么?记下了赶紧回去,明天一早要把特刊免费发往全城。”
“儿臣记下了,已经让人做好一切准备,回去立刻排版刊印。”
“嗯,朝廷的公告已经明发,街面上的情况如何?”承辉帝临时考验一下李亨。
“来之前,儿臣汇集了一干报童带回来的话,民间大体上还在观望,一些言论也只是猜测,此前在引导舆论的一些人消失不见了,应是暂时蛰伏,以待变化。”
承辉帝听了李亨的回复,颇为满意的点点头:“长进了,但不多。回去办事吧。”
待李亨退下,承辉帝令裘世安宣旨,召开内阁御前会议。
有的事情是瞒不住的,所以承辉帝也不打算瞒着,让孙化贞把昨夜的经过说一遍之后,这才开口:“太上皇的旨意,自然是要尊从的。内阁就按这个意思,拟旨吧。”
这情况即便是首辅孔照也都选择了一言不发,等着李清这个礼部尚书亲自动笔拟旨。
李清飞快的当场草拟完毕,双手奉上时,承辉帝开口道:“各位爱卿都看看,有何不妥的及时改一改。”李清楞了一下,还是很平静的把草稿给了裘世安。
裘世安先给孔照,孔照硬着头皮看完后发声:“老臣无异议!”
接着是梁道远看了看,稍稍犹豫后还是那句:“臣无异议。”
孙化贞,无异议,张廷恩,无异议。
最后才来到了承辉帝的手里,接过草稿仔细看看后,面露欣慰之色。
李清这个人吧,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做事的时候,还是靠谱的。
怎么个靠谱呢,草稿中,【太上皇】三个字,根本就没出现,直接给漂没干净了。
大概意思是,事情要严查,为迅速安定人心,根据现有情况,陛下与内阁商议之后,先做如下处置。实际上有个屁的商议,但不能不这么写。
从之前的表态看,内阁这五位,站位很稳。这就很好嘛,内阁大臣辅助皇帝处理朝政,搞清楚谁才是当今朝廷的话事人,怎么好意思继续待在内阁里呢?
午后,朝廷明发上意,公布了阶段性的处置结果。很多人事先已经猜到了结果不妙,也只能在等待中煎熬。比如,还被关在贡院的王之望,内侍来宣布处置结果的时候,当场就晕过去了。口中发出惨厉的呐喊:“是哪个在害我?”
次日一早,大街小巷里,报童在飞奔,免费在送《京师民生报》特刊。
免费特刊里有一句话,因为李亨的灵机一动,照猫画虎的让人在茶楼酒肆引导舆论,成为了新一轮的舆论热点。这句评论的原文如下【陛下不认见太祖制定之抡才大典有损分毫,故而恢复之。是谁在对陛下的举措表达不满呢?我睁眼看了看满朝诸公,似乎明白了什么。】
老百姓又不傻,加之有人刻意引导,推波助澜,很快舆论就朝着寒门子弟科举艰难,一一家人供一个读书人都很难的方向发展。至于勋贵子弟,朝廷的文官里头,才几个勋贵子弟?掰着指头都能数清楚,才发现贾政这一类文官,不是科举上来的。
在看本次顺天府乡试的结果,很快就冒出一个新的热点,【这就过分了啊,给寒门子弟一条活路走行不行?】
新的热点在酝酿了两日后,新一期的《京师民生报》成为了论战的舞台,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有人为青云书院辩护,毕竟青云书院招生也是唯才是举,你考不上怪谁?
也有人撰文指出,青云书院不单单是考试招生,还有推荐制度。据可靠消息,书院内的学子,一大半都是持有所谓的推荐信进入书院就读。什么推荐信,在进士出身,四品以上官员,皆可以出推荐信。
最后,笔者【胡言论语】也跳出来发表了文章,《从两汉察举制到隋唐科举制说起》。
这篇文章紧紧围绕着【公平】二字做文章,从寒门子弟天生的资源匮乏说起,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寒门子弟在科举的竞争中本身就出在不公平的位子,青云书院人为的推荐信制度,加剧了这种不公平的程度。一些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寒门子弟,在成为高位者之后,反过来助长了这种不公平。科举取士的初衷是最大的公平化,尽管做不到绝对的公平,但也做到了想对的公平。是问天下读书人,面对这种人为造成的公平失衡,是非曲直,还要争论么?
此文一出,很多一辈子只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才知道,科举制度是怎么来的,知道了两晋时期,存在过一段上品无寒士的历史时期,那段以门第取官的历史,谁也不愿意重新来一遍。不然大家还读书干啥,出门摆出门第就好了。
京城的舆论风向很快就被转移了,没人谈乡试舞弊案,就算有人非要说,也没人搭理,先不起几朵浪花。人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在青云书院的推荐信制度上。
理由也很强大,从青云书院的创立说起,太祖创立书院的初衷,是为了照顾那些常年征战,自身没读多少书的勋贵,他们的子弟很难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太上皇时期,进一步面向全京师地区开放,本意是为了照顾寒门子弟中的优秀人才。
初衷肯定是好的,现在的情况属于好经文被歪嘴和尚带偏了,并不是太上皇本意。当今陛下圣明,必定能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这种争论肯定不会像现代社会那样,争论不会太过深入。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接受的是理学的知识体系,争论本身有很强的局限性,然而能展开争论这个事情本身,意义非凡。
始作俑者贾琏在家里过的很舒服,中进士之前呢,一个喜欢居家读书的人设不能崩塌。
在承辉帝和张廷恩跟前,贾琏的人设也是如此,还要加上没上进心,喜欢躺着,好色等等因素。张廷恩最近没召唤贾琏,毕竟是关键时刻嘛,被有心人抓着大肆宣扬就不好了。
朝廷很快又发布了新的公告,青云书院为太祖所创,太上皇为公平计而开扩招先河,推荐信制度乃潜藏之规则,为维护太祖、太上皇名誉,自即日起,青云书院招生一律以考试分数高低决定,不得再行推荐制度。
此文一出,大量在京备考的举人们,纷纷撰文投稿,赞美陛下,赞美朝廷。
一阵风过去之后,顺天府乡试的阴霾不知道去了哪里,没人关心真相如何。
公告发布的当天,贾琏从家里出来的,还是马车出行,不介意别人笑话他像大家闺秀。出门在外嘛,藏好自己,安全第一才是要紧。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2125/2125773/11111042.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