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免费阅读小说 > 第241章 粮食

第241章 粮食


底下的老百姓看到台上的官员一个两个竟然争着抢着吃那个蝗虫。

  很久没有吃过肉的他们,闻着台上飘过来的香味,再加上那群大人们的吃相。

  老百姓们都忍不住吞咽了一下口水,有一些年轻跑得快的年轻人,早就带着他们的粮食跑到田地之间捉了一串蝗虫。

  开始按照李大人的操作把蝗虫烤的滋滋冒油。

  闻到那个味道,这几个年轻人就不停的吞咽,嘴巴里的口水也是在不断的泛滥。

  看烤的差不多了,几个人迅速的把蝗虫塞到嘴巴里面去。

  当用牙齿试探性的咬开,那股香香脆脆的感觉席卷了他们整个味蕾。

  “啊!真的好吃,没想到这个蝗虫这么好吃。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呀?”

  “对呀,大壮哥,这玩意又香又脆,这要是咱们有点闲钱,打点酒来配这菜绝对是一绝。”

  “听说这方法还是李景行李大人,无意间知道的,果然李大人就是靠谱。”

  “有了这些蝗虫,咱们再也不用担心会被饿死了。”

  ………

  老百姓的眼中再次有了希翼的光,而且已经有人带过了头,其他的老百姓也纷纷不遑多让。

  田野山林之间到处都是老百姓们在抓蝗虫的景象。

  就连小孩眼睛也是又快又准,本来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蝗虫。

  面对突如其来的捕捉,一时之间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而人们也早就已经对抓蝗虫有了经验,哪里还有一些绿色,他们就拼命的跑过去。

  果不其然,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就是蝗虫。

  现在村子街道田野之间基本上都飘浮着一股烧烤蝗虫的香气。

  现在再加上朝廷发下来的赈灾粮食,又与其他的州和县,一通商量,让对方把粮食拉到这边来售卖。

  自从李有根他们研究出来新粮种之后,不止是百姓们的粮食产量增加,粮商也是堆积收购了大量的粮食。

  有些黑心的商人也不免想发一些国难财,知道香洲这边经历了干旱和蝗虫。

  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大赚一笔,但也有良善之人,想要在人世间行善积福。

  所以李绍轩一召集,就冒出不少的大善人家,纷纷以原来的粮食价格运到香洲这边来。

  主要是帮百姓帮朝廷渡过此次难关,李绍轩也不亏待他们。

  让愿意帮忙的商人,到时候会把他们的名字报上去,到时候一个积善人家的牌匾肯定是跑不掉的。

  香洲的老百姓也在李绍轩这段时间的带领下,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吃饱了的老百姓也有精神头去山里田间挖虫卵,抓蝗虫。

  能吃的大家都吃掉,吃不了的就一把大火给它烧掉。

  又为了解决香洲干旱的事情,开始大量的让木工制造一辆辆水车。

  又带着人开始把其他地方的水源往这边引,后续不管是干嘛都需要水源,而这边的确是干旱严重。

  稍微近一点的地方都没有水,山林里面的那一些溪水也是杯水车薪。

  因为树木草木那些被蝗虫霍霍了一大半,大山之中的水资源也变得匮乏起来。

  所以只能多麻烦一些,在这个地区修建一个水库,从别的地方把水源引过来。

  今年大家老百姓地里的粮食是没有收成的,但接下来的日子还要过,这要是没水种啥都种不活。

  又开始用朝廷发下来的赈灾银子购买了一批鸡鸭,一家分得上两只,大部分是给到村子贫穷一些地带的百姓。

  有条件的老百姓,如果核实情况并不是十分的过不下去。

  一般也会做一下他们的思想工作,毕竟占便宜不是这个时候占的。

  好在香洲的百姓看着李绍轩带领他们,堂堂一个驸马,一个朝廷的大官都不怕苦不怕累。

  又是给他们修建水渠,又是带领大家一块去挖虫卵,现在更是给每家每户都发下去了鸡鸭。

  虽然小鸡小鸭不大,可是李大人说了这些鸡鸭养大之后都是他们自己的。

  还一个劲的叮嘱他们,等到明年春耕的时候,一定要种下桑树、芝麻那些。

  这桑树可大有用处,一个是蝗虫,不爱这种气味,另一个桑树种下来,老百姓也有一份其他的收入。

  李绍轩怕老百姓们听不进去,还把底下的士兵官员都打发下去  ,在每个镇每个村都不厌其烦的用大白话告诉他们用处。

  很多百姓都听懂了,以前朝廷发下来的一些政策  ,看得懂字的人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他们这群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哪里懂得那种金贵的东西?

  现在,每个官员敲着锣在村子里面开始念着大白话告诉他们以后的政策。

  老百姓们表示都听懂了来年一定会,把李大人要求种下的这些植物都给种下。

  心里更是感激对方,各位李大人还真是一个好官。

  他们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这以前哪个地方要是出现了干旱还有蝗虫。

  老百姓们早就要收拾包袱,开始逃荒去了。

  还是现在的朝廷好,不管是大水还是干旱,都给他们老百姓想办法解决。

  李绍轩还关注到了那些家里被饿的只剩下一个人的那种,这些基本上都是一群小孩。

  家里的老人大人把粮食都节约给孩子吃了自己倒是饿的没了。

  但这群孩子现在有朝廷的救济还能过得下去,可要是以后的话,就难过多了。

  想了想,李绍轩还是打算,在此地建造一个大一点的育幼堂。

  让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就去育幼堂里面。

  也有那种不愿意离开自己家的孩子,给了他们今年足够的粮食,其他的就爱莫能助了。

  不过那些不愿意离开自己家的基本上都是村里的亲戚在帮衬。

  以后也能继续使用自己家的地和山,无论如何在朝廷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总是不会让人被饿死。

  再加上现在全国上下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这么多粮食,也被其他州和朝廷把一部分粮食运到这边来。

  毕竟起码要保证每个家里粮食能吃到年底,运来的都是今年的新粮。

  家家户户吃上今年香喷喷的米洲,虽说大家根本就不敢煮得太过粘稠,比较稀疏,但还是吃的头都抬不起来。

  其实也不奇怪,一般用来赈灾的米基本都是陈米,陈米的味道自然没有新米那般醇香。

  有些老人家更是吃着吃着就掉下来眼泪,这要是没有干旱,没有蝗虫,他们今年也是能吃上这新米的。

  再加上地里的粮食比往年高产,他们给朝廷交了税之后,自家还是能留很多的。

  一个月也能吃上几次大白干米饭,看着在喝粥的老人家眼泪啪嗒啪嗒的掉进碗里。

  李绍轩他们看的也是格外心酸,没有办法,有时候在天灾面前,人类总是显得如此渺小。

  可正因为他们这群渺小的人类,也是能够救世间于水火之中。

  只要他们的朝廷国家不放弃,老百姓们就能过得越来越好。

  家家户户有了余粮的老百姓们,生活又重新焕发起来希望。

  开始在研究这个时节可以种下点什么吃的,所以说他们今年的粮食是不用愁了。

  可能总是要吃菜的,现在大山里面连棵野草都被蝗虫给吃干净了。

  这年头想去找点野菜都不用想,来来往往的百姓,虽然还是在为生活忧愁,  可眼底心底都有了一股精神气。

  更何况这时朝廷又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李有根他们和农司院一块培育了一批冬小麦。

  不过他们都是在桩子上面实验,也没有给到地方去种植。

  而且种植冬小麦也是有条件的,起码是需要在一个冬天的温度不那么低的地方。刚好遭了灾的香洲,就挺符合这个条件的。

  现在香洲本来就已经遭了这么大的灾,刚好可以把冬小麦拿到那边去种植。

  无论是顺治帝还是老百姓,都开心的手舞足蹈。

  虽说还没有实验过,但是只要这批冬小白冬天能够存活,那他们来年开春就能吃上新鲜的小麦。

  顺治帝更是宣布,香洲两年内都不用交税。

  一瞬间,大庆的民心又到达了顶点,人人都在歌颂他们这一位当今圣上。

  无数的百姓都自发朝着京城那边磕头,感谢他们这位爱民如子的皇上。

  两年的时间不收税收,老百姓们可是能还很大一口气。

  只要明年没有这种灾害,老百姓是绝对能够过个肥年的。


  (https://www.wshuw.net/2085/2085500/11110901.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