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初定


在家休整了一天后,郭阳和老宋便迫不及待的的往县城里跑了。

    郭阳自问不是个挑剔的人,但在淡水都缺乏的环境里,实在是适应不了。

    大哥郭山喜欢在水里加茴香,还笑着说这样会好喝些。

    郭阳看着他那真切的笑容,内心突然被触动了。

    历史上民勤是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可耕可渔的湖滨绿洲。

    随着历史的变迁,绿洲与荒漠越发对立。

    丰富的地理禀赋,恶劣的自然环境,痛苦地纠缠在一起,也因此造就了人民坚韧、粗犷的性格。

    “郭总,久仰大名啊,早就听闻当初苜禾有来考察过民勤,没想到郭总还是本地人呀。”

    同时,针对石羊河流域的国家重点项目也还是纸面上的规划。

    由此又会引发水资源重新分配、土地、税务、公摊费用、债务分摊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这样一来,也有好处,地方政府能干预的事项减少。

    但县里拒绝了。

    资金充裕,制约因素主要是人和管理跟不上。

    郭阳也和县里分析讨论了这些。

    想了想,为了自然能量,郭阳还是决定干了。

    劳务移民至少还有口汤喝吧。

    大体弄清楚情况了,郭阳心里也有了解决的思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策的执行还是有失公允。

    社里也就二十来户,全迁到昌宁乡也就三十多万,这笔钱他完全能承担得起。

    “因此,要拯救民勤,必须拿传统的耗水农业开刀,把生活困难的群众迁移出去后才利于封育保护啊。”

    真要落实下来,起码还得等上个几年。

    “县内迁移需要新建各种生活设施,费用高。政府出大头,但农户也需要承担1.6万元,银行可以提供一部分贴息贷款。”

    郭阳已经预感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移民计划最终还是按原计划执行了,近千名百姓踏上了忐忑的移民之路。

    “不管这次苜禾要在县里哪里拿地,拿多少地,县里都全力配合。”

    郭阳没让大哥大嫂跟着去昌宁乡,去了反而会对他们不好。

    本来就瘦得只剩骨头了,哪里还有肉让老爷们吃呢。

    在社会上的影响还较小。

    不喜欢就离开,喜欢就留下来去改变。

    “对返乡创业的富豪,县里一定是大力支持!”

    不少人露出了兴致缺缺的表情,领导也很无奈的叹息道。

    县里的领导们自然是很高兴。

    唯一需要思考的是,要不要介入治沙工程。

    “年少有为啊!”

    而且这钱主要是为了供孩子读书,如果再因为搬迁贷款,那多少年也翻不了身。

    “郭总呀,移民也是迫于生态压力啊。”

    唯一不同的是,雨禾村某个社区的二十来户人留了下来,移民点变成了县内的昌宁乡,成了周边村社羡慕的存在。

    退耕还林还草又需要‘退耕还林’办公室、林业局、粮食局、农业局、财政局、计委等多部门协调。

    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未掌握农业栽培技术,与当地人的纠纷、子女入学、转户口等,每一项都让人头疼。

    “一是县里给补助,鼓励村民自发移民,村民迁出户口,退出承包土地。”

    郭阳想了想,问道:“迁移到昌宁乡有什么要求吗?”

    不仅昌宁乡移民点建设的账目没有公开,生态移民前的疆省考察工作也没有群众代表的参与。

    一路赶到县城,郭阳昨天就已让苜禾农牧的人负责预约。

    郭阳也曾试图说服县里,将往疆省移民的计划先暂停下来,后续可以和天禾的农业开发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周边建立移民点。

    随之而来的就是移民返迁,有的老百姓会反复横跳,有的可能还会藏猫猫,让你摸不准他回了哪个村社。

    譬如,扶贫办负责扶贫移民,计委负责生态移民,环保局负责生态保护,水保局负责水土保持。

    陇省再穷也不是老百姓的错,魔都再富也不是当地人的功。

    可县里各部门组成的考察团早就去疆省实地考察过了,移民方案也制定好了,成本也已经花出去了。

    虽然有领导定下了‘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基调,但这时还没有媒体报道这里的情况。

    这样一来,天禾得了劳动力,千余名群众也不用背井离乡。

    又聊了会儿,和县里达成了口头协议,郭阳暂时定下了两个投资方向。

    “领导,我这次是代表社里的二十来户村民来了解县里的移民方案的,移民点太远,大伙儿都不想去。”

    只好大诉苦水。

    所以,苜禾和天禾的投资能得到的政策支持较少。

    郭阳听着这些鬼话,心中丝毫不为其所动。

    “最后才是通过劳务移民到疆省建设兵团农场、芳草湖农场、团场。”

    二是牧场荒漠化和沙漠治理,苜禾农牧作为投资主体。

    “几十年来,农民种庄稼主要靠采地下水维持,是民勤用水大户。”

    “二是移民到县里昌宁乡的移民点,那是省里以工代赈的示范点。”

    一是节水灌溉的日光温室,天禾种业作为投资主体,建设蔬菜产业园基地。

    沙漠绝对是全球范围内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一,但一旦生态修复成功,能获取的自然能量肯定少不了。

    华夏也从来不缺治沙的英雄人物,只是有些被人记住了,但更多的却是默默的在风沙里压着一个个草方格,栽着一颗颗树苗。

    郭阳也知晓生态移民确实是必要的,只是移民点的选择有待商榷。

    郭阳讶然,1.6万元,普通农户要十几年才能攒起来。

    这注定会是场失败的生态移民。

    尤其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占大头。

    “湖区总面积143万亩,耕地面积44万亩,实际播种面积仅有19万亩,70%是沙漠和盐碱滩。”

    此前苜禾二十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选址时,他们错过了,这次怎么也不能让这头肥羊溜了。

    县里的领导们愣住了,看这情况,这投资不太好拿啊。

    而雨禾村等乡镇原本就负债高,也难怪县里会组织这些人劳务移民到疆省。

    “唉!县里的安置能力有限啊,这次县里准备了3套移民方案。

    “领导,我老家在湖区北部,昨天才回来,就听说要搬迁移民到疆省了。”

    而是暂时在县城里买了套房子住了下来。

    等后续的项目谈定,有的是让大哥栽树的地方。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988/1988947/11111062.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