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逛国都
吴观澜笑了笑,话锋一转,道:“对了,通明兄,你桌子上的这些钱……我看着倒是有些眼馋啊。”他指着桌子上的一堆金元宝,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之色。
李通明闻言,不禁哑然失笑。他取过两个装满金元宝的箱子,递给吴观澜道:“这是上次从景国借来的钱,现在物归原主了。”
吴观澜接过箱子,脸上露出惊喜之色:“通明兄真是爽快人!这钱对我来说可是雪中送炭啊。”
李通明摆了摆手,道:“观澜兄言重了。你我同为朝廷效力,理应互相帮助才是。”
吴观澜与吴明虎离开李通明和叶红菱的书房不久,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李通明与叶红菱便起了床。
两人梳洗一番,精神焕发,决定好好逛一逛这繁华的燕国国都。
“红菱,你觉得我们今日该如何游览这燕都?”李通明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熙熙攘攘的街道,微笑着问道。
叶红菱走到他身边,望着街道上的行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通明,我想先去品尝一下燕都的特色小吃。”
“再去逛逛那些闻名遐迩的商铺,最后去观赏一下燕都的名胜古迹,如何?”
李通明点头称是,两人便一同走出房门,准备出发。他们刚走出府邸的大门,便见一位身着华丽衣裙的女子迎面走来。
那女子容貌绝美,气质高贵,正是狼国的九公主——明珠公主。
明珠公主见到李通明和叶红菱,微微一笑,行了一礼:“李大人,叶姑娘,早上好。不知二位今日有何打算?”
李通明和叶红菱对视一眼,有些意外地看到明珠公主的出现。
李通明礼貌地回礼道:“明珠公主,我们正准备游览一下燕都,欣赏一下这燕国的风光。”
明珠公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那正好,我也对燕都的风土人情颇感兴趣。不知我是否有幸与二位一同游览?”
李通明与叶红菱相视一笑,点头应允。正当他们准备出发时,吴观澜和吴明虎也匆匆赶到。
吴观澜看到明珠公主也在场,微微一愣,随即笑道:“明珠公主也在,那真是太好了。我们正好可以一同游览燕都。”
明珠公主微微一笑,向吴观澜等人点了点头。众人便一同出发,向着燕都的繁华街区走去。
他们还未走出多远,便见一名白衣读书人匆匆赶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那读书人拱手一礼,恭敬地说道:“李大人,叶姑娘,吴公子,明珠公主,在下有礼了。在下是燕国书院的院长公孙芸离的弟子,特来传话。”
“院长听闻各位今日有空闲,特邀请各位前往书院一叙。”
李通明站在府邸门前,望着远方,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他转身向吴观澜、吴明虎和明珠公主征求意见:“诸位,我想趁此机会去燕国书院拜访一番,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吴观澜微微一笑,点头表示赞同:“书院乃是文人才子汇聚之地,通明兄有此雅兴,自当同行。”
吴明虎则兴奋地拍了拍手:“早就听说燕国书院的大名,今日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了!”
明珠公主也轻启朱唇,柔声说道:“我对燕国的文化一直抱有敬意,若能参观书院,自然是极好的。”
见众人皆无异议,李通明便转身对那等候在一旁的白衣读书人说道:“秦公子,劳烦你带路,我们这就前往燕国书院。”
读书人秦山越拱手一礼,恭敬地答道:“李大人客气了,能为各位引路,是在下的荣幸。”
一行五人踏上了前往燕国书院的路途。路上,李通明对秦山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微笑着问道:“秦公子,还未请教你的姓名。”
秦山越连忙答道:“在下秦山越,是燕国书院院长公孙芸离的弟子。”
李通明点头表示赞许,随后话锋一转,询问道:“秦公子,昨晚我所作诗词,你竟能知晓,实在让我有些意外。”
秦山越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之色,答道:“李大人昨晚在酒楼所作的诗词,已然在燕都文人中传为佳话。”
“那首《燕都春望》不仅描绘了燕都的繁华景象,更蕴含了大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与期望,实在令人钦佩。”
李通明闻言,不禁有些惭愧地摇了摇头:“秦公子过奖了,我不过是随兴所至,胡乱涂鸦罢了。”
秦山越却坚持道:“李大人过谦了。诗词之中,可见真性情。大人之才情,非我等所能及。”
两人交谈之间,已来到了燕国书院门前。
李通明抬头望去,只见书院古朴典雅,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书“燕国书院”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非凡。
李通明心中对燕国书院的好奇更甚,他转身问秦山越:“秦公子,这燕国书院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为何在燕国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秦山越闻言,脸上露出自豪之色,解释道:“燕国书院乃是燕国最高的学府,汇聚了天下英才。这里不仅教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文学知识。”
“还涉及兵法、治国之道等实用学问。可以说,燕国朝堂上的文臣,大多数都是从燕国书院中走出来的。”
李通明与叶红菱闻言,不禁面面相觑,露出了惊讶之色。
李通明在前往燕国书院的路上,对书院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转头向秦山越问道:“秦公子,方才你提到书院也教导兵法,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难道书院里除了文学,还有武学的教学吗?”
秦山越点了点头,解释道:“李大人所言极是。燕国书院并非只教授文学知识,它实际上分为文院与武院两部分。”
“文院负责传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文学知识,而武院则负责教导兵法、武艺等实用技能。这样的设置,旨在培养文武双全的人才,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材。”
李通明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这样的教育体制倒是颇为新颖。”
“在大渊,我们似乎更重视文学的培养,而忽视了武学的重要性。或许,我也应该考虑在大渊设立武院,以培养更多文武兼备的人才。”
(https://www.wshuw.net/1976/1976799/11110238.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