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杀伐果断
“前面说过后妃和因她而被皇帝重用的娘家人是举荐人与被举荐人的关系,或者比这层关系还要更密切。普通被举荐人犯错,正常情况下,皇帝不会因举荐人宽恕,甚至会追究举荐人。外戚犯事,皇帝却很容易因后妃的关系一再包容,典型案例如明孝宗朱佑樘。”
“史家认为明孝宗力挽危局,清宁朝序,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功业不亚于太祖、成祖注1。在个人品德方面还胜于先祖,被誉为大明朝的中兴之主。姑且不论朱佑樘的功业能否与先祖相提并论,在明朝的一众皇帝中,朱佑樘的风评无疑是中上,算得是位明君。”
年轻的朱佑樘登基已有两年,尚未完全掌控朝政,听到这个评价倒是狠松了口气。不仅朱佑樘松了口气,孝宗朝的文臣武将也狠松了口气,君与臣虽然有时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关系,但没有人愿意坐在上面的是个昏君。
朱佑樘是土木堡之变后的第三任皇帝,但于朝中许多高官而言那场祸事却不算遥远,甚至许多人少年时亲历过那段历史。如太祖那种杀心重的君主,官员惧怕,但如英宗这样的昏君却比前者更可怕。前者还能推测一下他心思和目的,后者你完全猜不到对方会出什么招。
“可朱佑樘对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没有底线的纵容却一直为人诟病。这两位小国舅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大明的谏官那也是出名的头铁,参了一次又一次,但每次张皇后哭一哭,这事也就过去了。”
这个可字一出,大明谏官立即蠢蠢欲动了。
“这两位国舅就在明孝宗和张皇后的纵容下,为祸百姓许多年。直到明孝宗的儿子明武宗青年无嗣而亡,孝宗一脉绝嗣。两人失去了靠山,才终于伏法。”
此言一出,不仅朱佑樘心下直跳,少年明武宗朱厚照也是面色骤变。不管这个讯息对两位皇帝的刺激,谏官更关心如何将两个国舅参下去。
孝宗朝张鹤龄、张延龄年少,尚未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恶举,若明孝宗和张家能狠下心管教没准还能少两个祸害,可是武宗朝,两位国舅已经罪恶累累,有天幕背书,谏官势必要踩着两位国舅一战成名了。
“相较于官员,外戚确实有许多特权,然正因此,外戚也应该承担起更多责任。再说卫子夫和李夫人,同样是一带三卫子夫的嫁妆卫青、霍去病、霍光,都是大汉功臣;李夫人的嫁妆葬送了无数汉家儿郎,巫蛊案添柴加油的贰师将军李广利、男宠李延年、y乱后宫李季,主打一个本事越大祸害越大。”
原本因卫家外戚身份不喜的汉武朝臣子突然觉得卫青都顺眼了。
“我不喜欢钩弋夫人搞封建迷信以所谓神异谋进身,但也同情她无辜被杀。汉武帝的后妃,从陈后、卫后、到王夫人、李姬等,也多以怜悯为主。唯独对李夫人怜惜不起来,原因就是她带上桌的这三个烂人。强捧遭天谴,强捧李广利这种外戚,尤其遭天谴。”
“然李夫人临死前的谋划可以说非常成功,汉武帝果然对其怜惜非常,以皇后之礼下葬了李夫人。请注意,此时的皇后和太子并没有任何让汉武帝不满的地方,但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完全没有顾忌皇后的脸面,就以皇后之礼下葬一个宠妃。”
“如果这个宠妃无子,也没什么大问题。宋仁宗也曾在有正宫皇后的情况下以皇后之礼下葬张贵妃。当然了,皇帝追赠皇帝的,宋史并不承认,后世也依旧习惯称呼其为张贵妃。但仁宗的曹皇后和张贵妃都没有儿子,以皇后之礼追赠张贵妃,顶多是让曹皇后脸上无光,对前朝没有影响。”
“可同样的事情,放在卫子夫和李夫人身上就不一样了,卫子夫和李夫人都有儿子。卫霍在时,所有人都知道皇后和太子的位置不可动摇,可现在呢”
“霍去病走了十多年了,卫青也走了,只余下色衰爱弛的皇后,原本已经有人想要蠢蠢欲动要拉皇后和太子下马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还宠爱起了刘髆这个幼子。且与其他三个妃生子完全不同的是,汉武帝亲自为刘髆选了夏侯始昌作老师,并以夏侯始昌为太傅。”
“汉武帝刘彻是非常任性的君王,他做事很多时候都是一己好恶,不顾旁人死活的那种。不管是以皇后之礼安葬李夫人,为刘髆设太傅,大概率只是当时高兴,而不是什么对太子不满之类的原因。若真的厌恶太子喜欢刘髆,在太子死后刘髆生前的几年,完全可以立刘髆。”
“可汉武帝犹犹豫豫最后也没有立刘髆,可以看出他从未将刘髆列入太子人选考虑。确切地说,在太子死前,汉武帝根本没有考虑过换储君这个事情。然以皇后之礼下葬李夫人,专门为刘髆选太傅,即便汉武帝没有废太子的心思,也挡不住旁人要博从龙之功。毫无疑问,李氏集团以及他们的姻亲和利益联盟都心动,且开始行动了。”
“看到李氏外戚在巫蛊之祸中的作用,我就特别理解为什么吕后要杀刘如意。吕后杀掉了戚夫人母子,稳固了自己和儿子的地位,要不是刘盈过于软弱,谁能说吕氏不能笑到最后”
“如同我曾经看过的哪个假设,如果你穿越成为卫太子,如何确保在你爹汉武帝老糊涂后不遭殃。封建王朝弑父肯定不行,于是我看到的一个答案是把其他弟弟杀掉,当独生子。这个答案听起来很血腥,却是古代夺嫡政斗的成功秘诀。”
听到此言,一些儒生都开始骂人,觉得天幕之言有违人伦。然如汉武帝等君王却没有觉得天幕说的事情有什么出格。大多数君王都希望儿子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当自己作为夺嫡当事人,他们会毫不犹豫除掉竞争者,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玄武门之变,唐太宗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支男丁,以确保不被反扑。事后,唐高祖却也只能接受现实与唐太宗和解。同样,若是当初太宗在东宫酒宴上中毒身亡,太子与李元吉诛杀秦王一脉子嗣,李渊同样会原谅李建成和李元吉。”
“正如巫蛊之祸,太子死后,汉武帝幡然醒悟,诛杀迫害太子的人。但作为李氏外戚拥戴的刘髆却能全身而退。若卫太子将其他兄弟杀了,汉武帝最终也只能原谅。卫子夫和卫太子输就输在了太厚道,卫子夫没有迫害过任何嫔妃,而卫太子最后也只是剑指诬陷他的江充之流。”
“其实吧,卫子夫也不用学吕后,可以考虑学学婆婆王太后。女人不狠地位不稳,没危险的就罢了,有危险的还是要懂得早点掐灭。不雌竞是一回事,但如李家这种有野心的潜在对手还是要懂得斩草除根。假设当初李季y乱后宫被族灭时,连李广利这支一同族灭,刘髆就掀不起大浪,而巫蛊之祸极可能在事态不可控制前结束。”
卫子夫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学王太后什么。卫子夫出身低微,对于皇家旧事所知不多,而这种上代皇室秘辛,以如今她的身份也不容易听到。
卫子夫不知道天幕所指之事,王太后倒是猜到了,想来天幕指的是先太子刘荣母子吧以如今王太后的身份自然不怕人说这件事,但毕竟现在太皇太后还在,天幕能不说还是不说的好。
至于卫子夫会不会因听了天幕的话,变得狠厉起来,王太后不太在意。人的性格不会一下子大变,只要卫子夫不要一下子变得吕后那么厉害,不对皇子动手,真弄死几个宠妃和宠妃的家族,她是不在意的。
王太后自己就是过来人,她会在乎自己孙子的性命,却不会在乎宠妃及宠妃背后的外戚。
“嗯这个想法有点危险,但从后果来看这种做法虽然对个别人不太友好,但对整个王朝来说,竟然很友好。你看吕后杀戚夫人母子,完事,大汉死了一个宠妃和藩王,对百姓没啥伤害。废太子刘荣母子倒台,牵连也不大,于百姓也没什么坏处。玄武门之变,损失也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基本没有波及普通百姓。”
“反观巫蛊之祸,那可是席卷了几十万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长安城没人能够躲过这一惨剧。又如靖难之役,那就更可怕了几乎将整个国家都卷入了战争机器,相当于百姓又经历了一场战乱。”
“在未多读历史时,看刘如意可怜、看刘荣可怜、看李建成可怜读多了历史,却开始欣赏吕后、汉景帝、唐太宗这类杀伐果断的掌权者。他们或许不是好人,甚至可以说狠辣,但最后却发现这样的掌权者,于百姓竟是最优选择。”
“他们这些看着或许有些狠毒,实际也说不得良善的举动,哪怕是因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行,出发点也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可最终他们做的这些事,也确实将上层的争权夺利控制在了小范围,将对底层官吏和百姓的伤害降到了最低,减轻了内耗的损失,稳定了天下。”
“于百姓而言,皇帝姓什么,皇帝是男人还是女人,皇帝什么出身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能力履行皇帝的职责,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有没有责任心去履行这些职责,让太平延续下去。”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https://www.wshuw.net/1949/1949427/11111020.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