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不亲不疏


“当然了,也可能是汉武朝有太多苏武、终军这样的刚烈之人,让我们对那一朝的文臣武将多了滤镜的同时也多了许多超过普通的人期盼。不过提到终军,哎,终军和霍去病、苏武竟然是同龄人哎。”

“终军与霍去病一样是少年英雄,元狩五年,汉武帝设置博士弟子。终军被选为博士弟子,到京师长安深造,并且很快得到武帝赏识封为谒者供职宫中。年轻时的武帝真的好会选才,一选一个准,所以他后来怎么就眼瞎对李广利爱的这般深沉呢”

年轻的刘彻表示不能接受那个年老的“汉武帝”。

“与苏武一样,终军也是大汉使臣,二十多岁就敢向汉武帝请缨出使匈奴。要知道那会儿出使西域还是很有风险的,比如张骞两次被扣匈奴,苏武更惨出使匈奴惨被扣押后,整整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才回来。”

“然可惜,终军与霍去病一样也是英年早逝,因为死时太年轻还被称为终童。元鼎四年,终军自请前往南越劝降南越王,南越王倒是愿意降汉。却遇到南越权臣吕嘉发动政变,终军与南越王一起遇难了。”

“因为汉使之死,汉武帝便发兵灭了南越。汉使、唐使都是有点武德在身,特别悍不畏死。主打一个,不怕你杀我,就怕你不敢杀我。大约就是这些特别刚的使臣,让我觉得武将降敌这事特别不可理解。”

“说回汉武帝的真爱李广利,你看李夫人都死了,男宠李延年也族灭了。李广利这个前大舅哥打仗这么拉胯,汉武帝重任依旧,不是真爱,我不信可惜汉武帝爱李广利,李广利并不爱汉武帝啊”

刘彻朕朕该说什么呢

“天汉四年,大汉分几路出兵与匈奴进行了又一次大规模会战。虽然上一战李广利打得很拉胯,全靠我们赵将军杀出一条血路才保住小命。但没办法,即便赵充国已经年近不惑,但汉武帝琢磨了一下,还是决定把他留给儿子和曾孙子了。”

“对的,这会儿已经快四十的赵充国,要到汉昭帝、汉宣帝才逐渐得到重任。青壮年时在汉武帝治下没有得到重用,快四十了才崭露头角,但后面就没消息了。到了汉昭帝时,才开始有独当一面的机会,直到汉宣帝时才真正得到重用。”

“汉宣帝登基时,赵充国已经很老了。在他七十多岁时,汉宣帝想用他,又怕他年迈,老将军主动请缨,以七十多的高龄,平定西羌。赵充国最厉害的屯田策也是献给汉宣帝的,是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第四位,这位三朝老臣一直活到了八十六岁。”

昭帝和宣帝时期的老将赵充国听到自己未来还能有那样的成就很是开心,想到曾经的上司李广利,心情就有些复杂了。

李广利为主将,能力实在是很一般。但当年赵充国负责突围杀出重围,李广利倒也不曾隐藏他的功劳,当然想要藏也藏不住。赵充国伤重而归时,汉武帝还曾亲自探视过。然不知幸与不幸,皇帝后来就遗忘了他这个小人物。

不幸被君王遗忘,又蹉跎了许多年。幸是被君王遗忘,也避开了先帝晚年那场祸事,太太平平活到了新帝登基。

“李广利两征大宛以及打匈奴的损失,并没有让汉武帝看出李广利是个庸才。晚年昏聩的君王只看到了结果是赢,却没想过赢也分很多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不会怜惜汉军的伤亡,听不到百姓的哀哭。”

“给卫霍增兵是为了取得更大战果,给李广利增兵,自然是用人命填补他能力上的短缺了。于是此番贰师将军李广利得到了六万骑兵,七万步兵的强大阵容出朔方,再有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军万余,与之会合。”

“另有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人,出五原,没有寻到战机,无所得。因杅将军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雁门与左贤王会战,对战中发现对己方不利,收兵而回,回去后因损失太大,被判了死罪。”

“这时就出了一件事,就是公孙敖诈死事件。关于公孙敖诈死一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公孙敖前面因为打败仗有过两次金赎,但他得到的赏赐却不多,可以说是入不敷出了。这时卫青已经过世,卫青三子皆已失侯,卫青的继承人卫伉这会儿还在边关服兵役。没有能帮他的故旧,自己又拿不出赎金,所以不得已诈死。”

“然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孙敖回朝被问罪,人还在牢里,政敌就把公孙敖按已死报了上去。他在牢里直接成了假死的黑户,被迫诈死。我个人是觉得后者还是比较可信的,将军出征归来,肯定是先做汇报。”

“比如李广迷路那次,卫青先让他本人去汇报经过,李广不去,但人还在营中,然后文书前来询问。苏建全军覆没那次,也是先到卫青营中领罪,由卫青转送到御前处置。”

“同样,公孙敖收兵后,第一件事应该也是向朝廷汇报。且在朝廷回复之前,公孙敖是不能离开军营,或者说脱离朝廷视线的。既然在朝廷来问罪他的人到达之前,他都在军营,又要如何诈死”

“再说李广利,其部与且鞮侯单于十万军在余吾水南岸接战,两军酣战十多日,李广利突围而归。没有查到双方双亡,但突围常见于被敌军包围,既然是李广利突围而归,那应该是汉军落于下风,伤亡比较大,被匈奴围着打,才会有突围而归的记录。”

“那么问题来了,李广利加上路博德有十四万汉军与且鞮侯单于十万军会战,可以说汉军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这种占据人数优势的富裕战,汉军极少有机会碰上。匈奴人是游牧民族,与他们打,运气还真的挺重要的。”

“那会儿又不能千里传音,你一万人出去,遇到是几千匈奴人还是几万匈奴人,很需要一点运气和判断能力。厉害的将军可能从对方移动时留下的痕迹判断一下敌军大致人数,选择追击迎战或者避开敌人主力。然大部分时候,可能是不期而遇,根本没有去判断的机会。”

“你看李广就经常撞上匈奴主力,这运气其实汉军下次可以考虑放李广出去做饵,跟在后面打伏击。李陵更厉害,五千步卒遇到单于主力,想撤都撤不了。赵破奴两万人遇到对方八万主力,苏建和赵信三千骑兵遇到单于主力等等。”

说到后面都说自己晚年昏庸之事,刘彻很生气,并且不断告诫自己绝对不会做晚年“汉武帝”。听到这里,刘彻眼睛不由一亮。这话很有些道理,汉军出击除却撞到匈奴主力动辄全军覆没外,听得最多的还有深入千里无功而返。

若以李广为前军负责钓出匈奴主力,再派赵破奴这种不会迷路却深入千里都还无功而返的将军为后军。待李广与匈奴主力接战后,后军跟上包圆敌军,应该会有所获吧现在的问题是,李广容易迷路,可能不会走既定路线,后军如何才能不把他跟丢呢

“可是少见的富裕战,李广利竟然没有什么收获也是绝了。看看李广利,谁再说卫霍能赢是因为装备好,一汉抵五胡事实证明,想要一汉抵五胡,除却装备好,还要看领兵的将领。”

“然这个不太行的李广利,凭着人命堆积的富裕战,竟然也一跃成了大汉名将。虽然没什么功绩,却生出了大大的野心。当年卫青和霍去病最显赫时,也是处处以武帝为主。卫太子虽然是卫青的亲外甥,但卫青其实很少主动去接触这个外甥。”

“我们之前说过了,不管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都是将对他们有知遇之恩的汉武帝摆在第一位,然后是大汉,在汉武帝和国家之后,他们才是太子的舅舅和表兄。我想卫青很少主动去接触这个外甥,除却把武帝放在第一位之外,其实也有为太子考虑的意思。”

“君王和储君与外戚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首先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血脉关系。如果主君的地位不稳,外戚不可避免会被波及。比如吕后死后,汉惠帝的子嗣被打上野种之名,诸吕皆灭。”

听到诸吕皆灭,吕太后心下一紧,目光向众臣看去。已知将来的汉文帝是捡漏,并非诛杀吕家之人,那么诛杀吕家的人极可能就是现在在朝堂上的人了。

“其次,身为储君的太子与外戚不适合太紧密的关系。因为在主君与外戚的关系之中,主君要占据主导地位。可卫青是朝中大将军,他是汉武帝的大将军,不是卫太子的大将军。甥舅二人如果太亲热就会导致一个尴尬局面,若以太子为主导,那么是不是有人会觉得大将军对皇帝不够忠心”

“若卫青占据主导,不免有摆布太子的嫌疑。因此,卫青一心效忠皇帝,与太子不亲不疏最适合。亲甥舅这种绑定关系,只要不是像田蚡那样和旁人勾结,那么大将军在一日,卫青就是卫太子的保险杠。”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如满清的太子胤礽与他的叔外公索额图。因为两者的关系太过紧密,在康熙觉得太子与索额图的关系超过了自己父子之间门的密切,就容不下索额图了,甚至也因此对太子不满。”

骤然听到自己的名字,索额图打了个冷战。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将军在时,无人敢打太子的主意。卫青一死,人人都恨不得从太子身上咬下一块肉。”,


  (https://www.wshuw.net/1949/1949417/11111015.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