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十九世纪就医指南最新更新 > 第103章 100巨浪

第103章 100巨浪


第103章  100.巨浪

        卡维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快速完成了摆烂流水账式汇报,看着说了全过程,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这种做法深深刺激了那些外科医生们的神经。

        就算是医学院里脾气最臭的解剖学教授,在面对那些麻烦学生的时候也没这么说话的。何况站在卡维面前的还是在手术剧场深耕那么多年的主任级医生,汇报的还是压台手术,怎么可以这么糊弄人?

        你倒是把细节说清楚啊!

        “完了?”

        “完了。”卡维两手一摊,“本来就不是什么拿得出手的手术,实在是瓦特曼院长抬爱才把我放到了这个位置。大家如果有问题就问,没问题就散了吧,我看大家忙了一天也挺累的。”

        这么一说,搞得台下那些医生非常郁闷。

        要是放在从前,高高在上的他们哪能忍受这样的屈辱,如果场内有年轻人如此胡闹肯定会惹来巨大的非议。轻则被喷下演讲台,重则直接轰出学院会场。

        其实一开始他们就是这么打算的。

        一个平平无奇的伐木工,偶然机会下进了市立总医院工作,又在伊格纳茨的提点中机缘巧合地做成了一两台手术。

        小市民会在看完报道之后称他为百年一遇的外科天才,年轻的外科医生们也许会羡慕他的手术天赋,但已经有了些许成就的主任级医生们的感觉就不同了。

        作为前浪的他们虽然也会羡慕后浪,可这后浪来的也太猛了都快成巨浪了,或许还没到沙滩就能把他们吞个干净。

        因此,羡慕很快就转变为了嫉妒。

        有些是嫉妒卡维完成了复杂的手术,而有些则要更神学一些,嫉妒他深受天主的照顾。

        当然这两台手术都是客观存在的,过程近乎完美,作为资深外科医生们没可能错过。但他们的目的并不纯粹,除了学习一些细节处理之外,肯定还夹带了一些质疑的眼光。

        只可惜卡维刚才拿出的贵族证明悄悄埋下了种子,潜移默化下把他们的这种想法全压在了心底.

        外科学院的例会不是喝酒吃席,同僚之间聊天说笑,而是在于交流和学习。早上那些新风向也就看个新鲜,真正吸引他们的还是下午的手术汇报。

        汇报的前半段干货不多,许多医生都是选择性无视,因为那些手术他们平时也在做,无非就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的问题,不受他们掌控。后半段就不同了,都是他们很少会去碰的大手术,技术难度直接上了好几节台阶。

        比如鼻成形+下颌骨切除就不是人人能做敢做的,就算真做了也没有那么成功的案例。剖宫产按卡维的说法需要依靠缩宫素,阑尾更是靠寻找时的一点点运气。

        这些手术的技术门槛很高,成功率非常低,但至少操作流程他们是知道的,有些还上手做过,只是成功率和胆子不够而已。

        相对的,最后这一台现场快速止血缝合对他们来说就真的是盲区了,别说做,就连看都没看过。

        那几个去过前线做过军医的,战时也就是待在后方战地医院做手术。前线和后方差得太远,靠战地马车送回来时间肯定来不及。遇到严重的四肢外伤,他们就得当场截肢,脖子外伤半路就没了。

        而城市更麻烦,没有急救系统,街道巷口错综复杂,不管大小马路早晚都是高峰期,堵车也是常态。【1】

        外部条件如此,严重外伤只能在现场等死,医生也就没了练手的机会。

        有不少人甚至都没见过颈静脉破裂的病人,更不知道该怎么在血流光之前控制住切口,快速做缝合。而脖子出现血肿后的环甲膜穿刺,对他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

        提问都是建立在完整汇报的基础上做查漏补缺,现在卡维摆明就是不想好好讲,丢个答案,连思路也不给让学生们自己去琢磨。

        他们无从问起,想来想去还是得从头还原整个场景才行。既然是临场做的急救,那就得有些临场的感觉才行:“能不能描述一下李本先生当时的基本情况?”

        “恩满地都是血,人身上也是血,恕我词穷不太好描述。”卡维想了想,还是说道,“如果硬要做比较的话,就和身上摆了几十条水蛭一起吸血时一个样子脸色煞白。”

        “失血过多?”

        这个年代医生正在为血液多少发愁,多了自然要用放血疗法,但少了又不行。几十条水蛭一起用餐显然是不行的,可想而知当时的李本失血有多么夸张。

        在历史上就有很多人尝试过止血,从最早的体表的物理压迫到后来变为大面积烙铁沸油,再到现在重回物理压迫的怀抱,缝线能做到更精确更细致。

        其实就在不远的未来,当电气设备进入医疗,类似烙铁这样的止血方式又会重新回到外科医生的手中。只不过比起中世纪,现代的电刀也能做到更精确更细致,甚至还能替代掉一部分手术刀的功能。

        但四液学说一直都有一个盲点,从来就只有放血,却没有输血。

        如果医生真的判定了病人血液不足,也只能靠调配好的草药慢慢补血,更直接的输血一直都是个难题。【2】

        卡维现在也没办法做输血,能做的就是在短时间内止住出血,降低死亡风险,而这正是台下那些医生最想听的:“卡维医生,在面对这样一位伤员时,到处是伤口,到处都在出血,你是如何做判断的?”

        “因为颈部切口很长,出血最多,考虑到颈动脉,我肯定优先查看颈部伤口。当然在查看之前,我还得看看大腿的伤口有没有伤及股动脉。这两处肯定要比手臂来得重要,需要优先处理。”

        卡维简单的两句话,在他们听来就和天书一样:“这这怎么查看?”

        “当然翻开了查啊。”

        “颈部出血非常严重,一旦翻开那还止得住么?”

        经历过剖宫产的医生都知道这种出血有多猛,子宫是大范围不停往外渗,而静脉本身就和破了的水管子一样咕嘟咕嘟往外流。他们对止血的观念还停留在被动观察和大范围压迫,对于精细化的缝合结扎并不熟。

        “不翻开怎么知道破的是动脉还是静脉,不翻开怎么知道具体伤到了什么地方,不翻开怎么做止血?”卡维一连三问,问得台下哑口无言,“这里面就是一个速度的问题,翻开一旦看到出血严重,需要立刻寻找出血点。”

        “然后呢?”

        “上下都用鸦喙钳夹闭住血管,截断血流。”

        “.能不能再说具体一些?”

        卡维有些无奈:“已经很具体了。”

        “卡维医生,你或许误会了。我们无法理解的是,伱是如何只靠一盏烛灯,在一片溢满了鲜血的脖子伤口处找到出血点的。要知道伤口虽然有十公分,但并不算太长,你当时可就只有一个人。”

        “太匪夷所思了。”

        “虽然不太礼貌,但我还是得怀疑病例的真实性。”

        听了这番话,卡维总算“跟”上了他们的思路:“哦,你们问的是这个,我让李本先生自己拉的勾。”

        说完他就模仿李本当时的动作,做了一个两面开弓的模样:“他帮忙拉的勾,暴露出足够的视野,我嘴里叼着蜡烛就能提供亮光。接下去只需要用手指堵住血管缺口,吸干血液后鸦喙钳再跟上,就能止住出血。”

        “原来如此。”

        “这大概就是年轻人的临场反应吧。”

        “太神奇了,有种让我梦回十多年前还没有乙醚的时代”

        “病人就在医院躺着,当时的情况也都在警察局备案,如果诸位不信可以去查。”卡维也累了,懒得再和他们扯这些手术之外的东西,“还是那句话,信不信随你们,我已经无所谓了。”

        “我们只是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操作。”

        在卡维眼里,大血管止血只是外急手术的基本功,因为车祸外伤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连大血管止血都做不好起码有一半外急伤员得死在清创室里。

        但这个基本功到了19世纪却是打翻所有人思路的全新技术。

        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想要熟练掌握需要先记住详细的颈部解剖,然后再靠大量颈部外伤病人慢慢实践。当手指熟悉了皮肤肌肉的触感,血液流淌时的感觉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这对他们来说确实超纲了。

        为了平息议论,也为了给自己降降热度,保持低调,卡维不得不在胸口画了个十字,然后把止血的功劳分了一半给上帝。

        “或许真是天主保佑在那时赐予了我一双能够救人的巧手,反正止血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等我找到了破口,发现血凝块已经把缺口堵住以后,我也没再做血管缝合.”

        说到这儿,卡维忽然想起了环甲膜穿刺:“哦,对了,因为颈部压迫止血的缘故,李本先生的脖子周围产生了严重的血肿。肿胀反向内侧压迫了气管,造成呼吸困难。我为了方便急救,就先做了一个类似气切的小手术,重新开放了气道。”

        众人只知道这是一台复杂刀伤止血缝合,再加上拉斯洛的气切,可没想过在当时的凶案现场竟然还有气切。

        “你说气切是小手术?”

        “气切本身难度不算小。”卡维考虑到时代因素做了调整,解释道,“因为止血时间有限,我只是用针头在李本先生的脖子上开了个洞而已。”

        “气切还能用开洞?”

        “开洞有用?”

        “开在哪里?”

        “气管上方的环甲膜。”卡维摸着自己的脖子,“这儿。”

        “这里也能做气切?”

        “能,但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卡维索性把拉斯洛的气切手术放在一起说,“比如拉斯洛先生当时的喉部水肿,就可以做环甲膜穿刺。因为切入速度够快,恢复也快,缺点就是不能长久。”

        诡异的止血之后又是从没听说过的环甲膜穿刺,这一切在卡维的轻描淡写之下显得特别简单,以至于让那些自视甚高的外科医生们有种进入了魔幻世界的错觉。

        例会直到傍晚六点才正式结束。

        卡维第一次参会获益几乎为0,倒是和好几位医生结下了梁子,为此他不得不立刻去了院长办公室,想瓦特曼讨要那张入学介绍信:“院长,该说的我都说了,信.信送出去了么?”

        “你可真够好学的,老想着这件事。”瓦特曼白了他一眼,说道,“早就交给邮递员了。”

        “那就好。”

        卡维心里一块大石落地,有了瓦特曼的介绍信,再加上自己现在的成就,入学没有难度:“瓦特曼院长,你是不是和英国的李斯特医生特别熟悉?”

        瓦特曼抬头看了看他:“也不算特别熟悉,怎么了?”

        “能给我一下他的地址么。”

        “你要他的地址干嘛?”

        “我想给他写封信,和石炭酸有关的信。”

        “地址具体地址我也没有,要不你直接送信去他的医院吧。”瓦特曼用手写了一个具体的地址,“.是一所伦敦的医院,对了,你会英语么?”

        “会,我对英国的两家医疗杂志非常感兴趣。一本是BMJ英国医学期刊,另一本是Lancet柳叶刀,所以粗略学过一些。”

        瓦特曼皱了皱眉头:“英国医学期刊?你完全可以把手术记录发表在奥地利的医学期刊上嘛。”

        卡维摇摇头:“看看今天的例会吧,发出去恐怕会引来不少指责声。”

        “唉,一帮老顽固。”瓦特曼也是没办法,苦笑着说道,“是不是对他的石炭酸感兴趣了?那可比你的酒精便宜多了。”

        “石炭酸确实要便宜许多。”卡维先肯定了李斯特的这种消毒方法,但马上话锋一转,说道,“但我觉得石炭酸还是有不少隐患,有不少报道声称它有毒性,如果想要长期用于临床需要改用更安全的消毒剂。”

        “替代品可不好找啊。”

        “哦,我已经有眉目了,这也是我写这封信的原因之一。”

        1.第一时间报警

        2.确认周边安全

        3.做好个人防护,如戴手套或塑料袋在手上,避免接触受害者血液引起感染风险,施救后充分洗手。

        4.群伤现场,需要快速识别处置最危重的伤者,也就是躺地不起不喊不叫的那个。如果伤者没有反应、失去呼吸,被判为死亡,放弃施救。如果伤者还有呼吸,保持气道通畅,处理可见的大出血。

        5.刀伤后最大的死因是出血,对于活动性外出血,第一时间压迫止血,使用衣服或者毛巾覆盖伤口持续压迫,不要松开。被袭击者可能有多个刀伤出血部位,应注意隐蔽部位出血。四肢部位压迫不能止血时,可以使用制式或者自制止血带。

        6.让伤员卧位。如果出血明显者呼吸频率增快、出冷汗、脸色苍白并呈加重趋势,抬高下肢,利于血液回流供给大脑和心脏。给伤员衣服毯子包裹保暖,防止因失温增加死亡率。

        7.不要拔除体内刀具,尤其是头颈部、胸腹部、大腿根等处,这会引发大出血,可在刀具周边用软布压迫止血,避免刀具移动。

        8.急救人员到达到达现场后,迅速检伤分类,快速处理危及生命的气道、呼吸、循环大出血问题,就近选择有资质的创伤中心或者大医院急诊科,早期实施手术治疗及输血。

        9.群体刀伤受害者将需要大量的血液,可无偿献血支援,挽救生命。


  (https://www.wshuw.net/1909/1909737/116866191.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