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邓国军政更新换代
第五百九十一章:邓国军政更新换代
中原之战后,纷纷扰扰的天下随着战争的结束,一下子恢复了平静,特别是久经战乱的中原地区,在纳入邓国版图之后,为了早日恢复中原的经济,邓国开始向中原投放大批的人力物力,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粮仓,富庶之地,然而随着列国争霸战争的到来,中原饱经风霜,第一次东西联盟大战中原,第二次齐赵魏血战中原,第三次邓秦楚伐赵,再加上这一次邓赵决战中原,短短三十年间,中原就经历了四次毁灭性的打击,这次不算平时各国的小规模战争,以至于现在的中原百姓闻战色变,也是因为三十年的战争洗礼,中原的百姓早就没有了国家的观念了,对于何人统治中原并不在乎,这也让邓国兼并中原减少了不少的压力。
这一次中原之战,获利最大的无疑就是邓国了,一下子拿下了大半个中原,版图空前扩大,而第二个利益所得者则是秦国,虽然在中原之战中,秦军一仗未打,也没有得到一丝土地,但是成功和宿敌赵国结成同盟,使得秦国重新回到了争霸天下的舞台,而赵国则是损失最大的,折损了几十万军队,丢了大半个中原,还被迫和曾经的仇敌秦国成为盟友,要知道,赵国巅峰的时候,什么时候将秦国放在眼里了?
一下子拿下了大半个中原,邓国没有几年的时间消化,是没有办法再次发动战争的,幸好现在赵国元气大伤,没有赵国的助力,秦国是不敢随便发动战争的,因此邓国有的是时间恢复实力,而将国内兵力扩充到了百万之众后,在实力上已经碾压秦赵了,就算秦赵联手比之邓国也是稍逊一筹,赵国在战前拥兵八十万,中原之战中,折损了三十万精锐,国内兵马只剩下五十万,但是没了中原这个富庶的地盘,赵国能不能维持住五十万的兵马还是一个问题呢?
秦国就更加不用说了,邓赵秦三国里面,秦国实力最弱,巅峰时期也只不过拥兵四十万而已,剑山、汉中、上党三次惨败,使得秦国精锐损失惨重,尽管后面恢复了一些,可是这也不过是巅峰时期的一半实力罢了,现在拥兵大概在二十万至二十五万左右,对比三国之间的兵力对比,再加上家底,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现在邓昇下令,同时向秦赵发动总攻,邓国也能占据上风。
乾元二十八年终于结束了,邓国的历史正式走进了天统元年,天统这个年号,是邓昇亲自挑选,为称帝之后所改的年号,寓意就是邓国扫荡群雄,天下一统,随着天统元年的到来,邓国也正式踏进了一统天下的快车道。
不过这一年,无论是邓国还是秦国和赵国,都没有开战的念头,毕竟中原之战结束还不到一年,现在开战太过勉强了,而且也没有胜算,因此天统元年,便在平静中度过了。
天统二年新年伊始,邓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国第一名将,邓国大将军都督府大将军岳飞,以及骠骑大将军杨延昭、车骑大将军常遇春同时向邓昇递上了辞呈,辞去军中职务,此举,着实让天下人震惊。
邓国三大将一直都是邓国军方的定海神针,三十年来,统帅着邓军精锐南征北战,横扫四方强敌,杨延昭、常遇春乃是邓昇的潜邸之臣,邓昇继位之后,便开始执掌邓国军权,先后击败荆军,平灭湘国,灭韩、灭吴、灭蜀都有他们的身影,而岳飞就更加不用说了,析县一战,横空出世,率领弱小的邓军,以弱胜强,击败二十万汉军,逼死汉国三大将之一的樊秩,一战成名,第一次中原之战,和汉国第一名将周深斗得旗鼓相当,主导灭荆、灭吴之战,北伐强赵,战无不胜,在邓国人的眼里,岳飞就是邓国的军神。
三大将的隐退,在军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但是风波过后,所有人都发现,岳飞、杨延昭、常遇春三人是真的老了,在邓昇登基之后,朝中和军中便形成了一个默认的潜规则,那就是无论是谁,一旦过了六十岁,就要逐渐的退居二线,除非暂时无人可替代,才可以暂时留任。
而岳飞三人虽然在军中威望无与伦比,但是也不是无可替代,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个是不变的定律,邓国能人辈出,就算是岳飞等人退下来了,对邓国来说,也影响不大。
况且,岳飞等人虽然退下来,但是邓昇也没有就这样的让他们退出朝堂,回家颐养天年,而是选择让他们继续为邓国的大业发光发热,为了更好的安置这些退下来的老臣,让他们能够继续为邓国出力,邓昇在朝中设立参知院,所有退下来的老臣,都可以进入参知院,参知政事,如此一来,虽然这些老臣手中没了实权,但是也可以参与政事,相当于帝王的顾问团,有点像明朝初年的内阁。
虽然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里,内阁的地位十分高,总览朝政,但是这个机构一开始也只不过是皇帝的顾问团而已,并没有什么实权,只不过随着后来的明朝皇帝越来越奇葩,内阁才开始正式的执掌朝政而已。
而邓昇设立的参知院,都是由退下来的老臣组成的,对于朝政只有建议权,而且在参知院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退下来之前,无论你职位多高,在参知院内都不好使,不过这些退下来的老臣,早就已经对权力看得很淡,所以他们对朝政的影响力有限,最起码,在邓昇在位的时候,参知院想要掌握一定的权力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随着岳飞、杨延昭、常遇春三人退下来之后,大将军都督府里面的军方三巨头位置便空了下来,不过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对于什么人能够坐上这三个位置,邓国内部已经有了结论了。
谷亨</span> 在三人递交了辞呈,邓昇稍作挽留之后未果之后,邓昇便下诏由鹰扬卫大将军薛仁贵出任大将军都督府大将军,虎翼卫大将军李嗣业出任骠骑大将军,灵蛇卫大将军慕容恪出任车骑大将军。
这三人都是邓昇最早的一批名将,资历仅次于岳飞等人,由他们出任军方三巨头,也是众望所归了,而三人就任大将军都督府之后,鹰扬卫、虎翼卫、灵蛇卫三卫大将军之职便空了出来。
鹰扬卫、虎翼卫、灵蛇卫是邓国最早的一批卫军,被军中称为老六卫,战斗力也是众卫军中的佼佼者,所以对于这三卫大将军的人选,可不能随便,尽管邓昇很希望能够提拔年轻将领,但是也不得不顾及一下三卫将士的想法,这三卫精锐都是骄兵悍将,非老成持重的老将不可统帅,因此邓昇任命鹰扬卫上将军伍云召接任鹰扬卫大将军一职,鹰扬卫上将军高思继接任虎翼卫大将军一职。
而灵蛇卫大将军一职,慕容恪原本推荐的人选是灵蛇卫上将军李定国的,但是邓昇考虑到李家在军中的势力太过庞大了,所以否决由李定国出任灵蛇卫大将军,转而由鹰扬卫上将军王彦章接任,至于各卫上将军,则是挑选了一批年轻将领。
随着军中新老交替的进行,朝堂中的新老交替也推行着,第一个退下来的则是尚书令蒋琬,而接任蒋琬尚书令之职的则是户部尚书胡惟庸。
对于胡惟庸这个人,邓昇一直都是不是很满意的,可是在朝堂之中,资历上能够与胡惟庸比肩的,就只有礼部尚书陈群和刑部尚书范仲淹了,但是陈群是颍川世家之人,邓昇一直以来虽然没有明确的打压世家贵族,但是也是若有若无的表示出对世家的不信任,所以邓昇是不可能让陈群出任尚书令,而范仲淹论能力,却是比之胡惟庸稍逊一筹,所以邓昇只好让胡惟庸上位了。
不过胡惟庸也已经五十多岁了,在这个位置上也待不了几年,而接替他的人,邓昇也早有了想法,在定下胡惟庸出任尚书令之后,邓昇便下诏宣蜀中道刺史诸葛亮入朝,出任户部尚书,诸葛亮才是邓昇心目中的尚书令人选,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兵部尚书王猛、徐州道刺史霍光、岭南道刺史荀彧这几个人都是邓昇为邓灏所留的,未来的朝堂重臣,只不过这些人的资历还不够,暂时只能是一步一步来,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不过等到胡惟庸、范仲淹、包拯、寇准等一众老臣退下来之后,就是这些人一展抱负的时候了。
随着蒋琬的退下,邓昇当年的潜邸四大重臣也相继的退出了军政主流,四大臣中,年纪最大的程昱,好多年前已经不在朝堂了,而随着常遇春、杨延昭、蒋琬的退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邓昇在邓王安十六年继位,到如今的天统二年,邓昇在位已经三十有二年了,这一年的邓昇已经四十八岁了,马上就要到知天命的年纪了。
在邓国的历史上,能够活到五十岁的帝王是少之又少,尽管邓昇对自己的身体还很有信心,可是朝臣们却不得不为邓国的未来而考虑了,幸好太子邓灏能力不错,马上就要进入而立之年的邓灏,为人处世是越来越稳重,而为了锻炼邓灏,邓昇也是开始将朝政让邓灏放手施为。
和其他帝王处处忌惮储君不同,邓昇对邓灏掌权是毫不担心的,因为邓昇知道,就算是邓灏大权在握,只要自己想要废了邓灏,也只不过是一句话而已,毕竟御极三十年,再加上一手带领邓国从一个濒临亡国的南阳小国,到如今的天下霸主,邓昇的威望是无与伦比的,就算是邓国的开国之君邓宣王,当年的威望也不及邓昇如今的分毫,所以邓昇是一点都不担心,反而担心邓灏顾及自己的想法,做起事情来畏首畏尾。
天统三年,中原之战过去已经三年有余了,在邓国的治理之下,饱经战乱摧残的中原,也是渐渐的恢复了元气,邓国也在中原之地的民心与日俱增,而三年的休养生息,也让邓国的实力更上一层楼,三年前新入邓国的地盘也完全消化了,年近五十的邓昇也是感到岁月不饶人,一统天下的想法越发的强烈。
而就在邓昇准备再次发动战争的时候,赵国国内却是发生了大事。
(https://www.wshuw.net/1878/1878203/709872896.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