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三国之最风流全文小说 > 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

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


  袁绍假传何进之令,命各州郡捕拿宦官亲属之时,荀贞本以为袁绍也许会用同样的招数,也假借何进的名义召他带兵入京,可结果却是袁绍没有这么做。

  这却也不足为奇。

  不错,袁绍现在的确是有点“狗急跳墙”的意思,为了逼迫何进诛宦,他已开始不择手段,可召“人臣带兵入京”实在是事关重大,即便是到了眼前这个地步,袁绍也不敢妄行此事。

  由此,却也可以理解钟繇为何不惜以死相逼,戏志才、荀攸、程嘉为何没一个赞同荀贞。

  却也由此可以看出荀贞当时为了洛阳的百万生民而做出的这个决定是何等的艰难,又是何等的不顾自家前程和自家的名誉。

  却说袁绍假借何进之意,令各州郡捕拿中官亲属,这件事本可能会成为何进与袁绍翻脸的导火线,而这种局面最终却没有出现,乃是因为紧随其后又发生了另一件事。

  袁绍再三劝何进尽诛宦官一事,因为拖延日久,泄露出去了一些,张让、赵忠等宦官们为之恐惧,惧而思变,想要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於是,张让请来他的儿媳妇,也即何太后之妹,下拜叩首,说道:“老臣得罪,应当归家,唯受恩累世,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再入宫服侍一次,得以暂时见到太后,趋承颜色,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

  这番话说得实在是情深意切,配上张让一把年纪的老态,着实令闻者落泪。他的儿媳妇遂将言於舞阳君,也即何太后姐妹的母亲,舞阳君又入宫告诉了何太后。

  何太后深为感动,她本就是迫於时势而才不得不悉罢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的,於本心而言之,她实不情愿,如今听了她母亲转述的张让这番话,她作为一个妇人,难免就会后悔当初的决定,因此下诏,又让诸常侍全都回到宫中服侍。

  何进费了千辛万苦,前脚刚把宦官们赶出宫省,还来不及得享胜利的喜悦,才没几天,只因为张让的一句话,宦官们居然就把局面又给扭转了回来,这让何进彻底认识到了宦官们的能量,回想袁绍早前对他说的那句“事久生变,复为窦氏矣”,可以料想到,何进必是脊背发凉,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恼怒袁绍假传他的檄令了,恐惧上得心头,只好再次与袁绍结成同盟。

  何太后召中常侍回宫之事,几天后传到了荀贞的耳中。

  荀贞不清楚历史的细节,对这段历史,他只知道袁绍与何进谋诛宦官,结果何进死在了宦官手里,由此引起了袁绍血洗宫城,又因而引发了董卓入京,当身在此局中时,他却是才知道:这其中的细节居然会如此多变诡谲。

  早前,何太后令宦官们出宫归家时,荀贞已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是什么路数,现而今又闻何太后又召中常侍回宫,他更是为之狐疑。

  他拈着这道情报看了又看,心道:“中官方出宫数日,便又被太后召还,这……。”

  他召来戏志才、荀攸、程嘉,又请来钟繇,出示了这个消息。

  程嘉摸着胡子,蹙着眉头,想了会儿,说道:“京都或将生变。”

  戏志才、荀攸亦皆智谋之士,也看出了这一点,相顾一眼,皆面带忧色。

  戏志才说道:“中官方出,未及数日,复被召回,大将军、袁司隶必为之惊惧,……。”

  说到这里,戏志才顿了下,转脸又看了眼荀攸。

  荀攸接口说道:“京都生变之局,不可挽矣!早则数天,迟则旬日,变必然生,只不知……。”

  程嘉应声说道:“只不知是大将军、袁司隶得偿志愿,还是中官?”

  戏志才说道:“万一是中官?”

  诸人的目光齐齐集中到了荀贞的脸上。

  万一是中官得势,何进、袁绍在劫难逃,荀贞亦将会再次被朝廷通捕。

  荀贞虽有前世之知闻,但他只知历史的大势,在对细节的揣摩、推测上,他却是不如戏志才等人卓识明见,如今得了戏志才等人这几句话,联系到历史的大势,他顿为之悚然。

  他脑筋急转,心中想道:“不错,这才短短几天,宦官们便将局面翻了过来,何进、袁绍必为之惊惧,他两人肯定会有随之而来的反应,而宦官们既然已经将局势翻了过来,为了他们自身利益着想,却必然不会再做退让,而会改为主动进攻了,……何进之死,怕就在眼前了!”

  他霍然起身,顾对坐在下边的钟繇说道:“元常,京都即将生变,你还要阻我入京么?”

  钟繇的智谋不及戏志才等人,可他也并非庸人,亦从这不寻常的局面中嗅出了危险。

  除宦本是风险极大之事,而现今的局面却是一日数变,任谁都能看出,洛阳的这场政治角力实已是到了关键时刻,接下来,不是士人获胜,就是宦官得志,如果在这个时候,荀贞带兵逼近京都,对士人无疑将会是一个极大的臂助,可是?

  钟繇犹豫不定,心道:“可是?可是无诏而统私兵临京,这实非人臣之所该为啊!”

  “元常!中官方出宫省,不几天,而旋即便又被召还宫中,可见其势!如被中官得志,则我辈非但必将不能展眉,党锢之事恐亦将复起了!当此之际,实千钧而悬於一发!……元常,你即便还要阻我,我这次也一定是要带兵入京了!”

  话音落地,不等钟繇反应过来,荀贞喝令之下,帐外的典韦等人涌进来,不由分说,抓住了钟繇,典韦伸手把他的佩剑取下,远远丢到一旁。

  钟繇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下意识地挣扎了两下,之后,便安静了下来,任由典韦等拥着他出帐而去,只是不断地回首目注荀贞,眼神中透出忧色。

  这忧色,既是为京都局势,也是为荀贞。

  荀贞看出了他在为自己担忧,畅声笑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倘能为天下生民除害,倘能为我辈立功朝堂,我便是落一个千古骂名,又如何?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出到帐外,耳边犹回荡着荀贞的这句慷慨话语,钟繇回转头,望向前边,因是刚出帅帐,不由觉得阳光刺眼,他慨叹一声,对左右的典韦等人说道:“你们跟随了一个刚武的雄主啊!”

  钟繇被拥出帐外,戏志才等人虽仍不赞同荀贞入京,但荀贞是他们的“家主”,却也不得不从其命令。

  当下,荀贞传出军令,命部曲丢下辎重,留下了少许人马看守,其余的轻装开拔,急往京都。

  道路远隔,前方的洛阳不可望,转首回顾,黑黝的嵩山隐然可见。

  开拔时正值下午,行三十里,暮色悄至。

  八月天凉,荀贞却心急如火。

  踏着暮色全军疾行,赶路到入夜,方才停下来埋锅造饭,饭后,休息了半个时辰,接着行军。

  沿途经过的乡亭,忽见有数千甲士急行经过,无不失惊,为免引起混乱,荀贞命人在前头沿途高喝:“左中郎将、颍阴侯奉诏入京!”有胆大的亭长、乡吏欲上来查问的,一概不理。

  军行至天蒙蒙亮,半天一夜的急行军,此时离洛阳已然不是太远,只有数十里地了。

  在前边引军开路的辛瑷打马回奔,驰至中军的荀贞骑前,遥指洛阳方向:“洛阳好像起火了。”

  荀贞闻言大惊,极目望之,这会儿天刚亮,远处依旧冥暗,果然隐约看到数十里外似有火光。

  隔着数十里都能看到火光,可见这场火之大。

  “洛阳起火,难道?”

  荀贞顾不上多想,接连下令,命部曲加快行军速度。

  再往前行不远,辛瑷又转回来报:“前头碰上了几伙百姓,说都是从洛阳城里逃出来的。”

  “唤来我见!”

  辛瑷把这几伙百姓的领头者带来荀贞马前。

  荀贞心急如焚,开门见山,直接问道:“汝等是从洛阳逃出来的?”

  “是。”

  “洛阳发生了什么事?”

  这几个领头人推出了一个口齿伶俐的,由他回答荀贞。

  这人说道:“大前天,大将军谋反,被杀於宫中,司隶校尉杀故太尉樊公、少府许公,与袁将军、何车骑、董都尉等并攻宫省,捕杀了赵常侍,又复杀了何车骑,血洗宫城,洛阳大乱。”

  “大将军谋反?袁司隶杀了樊公、许公?与袁将军等攻宫城,又杀了何车骑?”

  “是。”

  这人虽口齿伶俐,毕竟只是洛阳的一个百姓,对何进身死、袁绍血洗宫城之事的内情并不清楚,所以听得荀贞糊里糊涂。

  荀贞细问之,这人却哑口结舌,无可回答了。

  荀贞乃又问道:“既然是大前天的事,汝等为何至今才逃出洛阳数十里?”

  “宫省生变,洛阳兵乱,我等起初不敢出门,是故直到街上兵士似见稍少才敢出逃。”

  见从这人口中问不出什么了,荀贞也不再问,放了他们走,又连下军令,催促加紧行军。

  按刚才这人所说,何进身死、袁绍血洗宫城是大前天的事,也即是这件事发生在荀贞动身来洛阳的前两天,事情已经过去三天了,也不知京都的局势发展到什么地步了?最重要的:不知董卓是否已经入了洛阳城?

  再往前行,从洛阳出逃的百姓越来越多,已不止有黔首,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士人、宦官子弟,荀贞命人分别询问之,快到中午、离洛阳不到三十里时,他终於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实情。

  却原来是:

  大前天,也即八月戊辰这一日,何进入何太后所居之长乐宫,奏告何太后,请尽诛诸常侍。当初灵帝崩后,何进为了避免再发生蹇硕伏兵杀他这样的事,称疾,不临丧、不送葬,而却在当下这个关头入到宫中,面见何太后,这引起了赵忠、张让等人的怀疑,因此派人偷听,听到了何进的话。袁绍被逼到了绝地,赵忠、张让也已被逼到了绝地,这个时候已经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之时了,於是,赵忠、张让率党羽数十人,手持兵器,从侧门进去,埋伏在殿门下,等何进出来,假皆何太后的旨意召他,据说当面痛斥了何进一顿,然后由尚方监渠穆动手,在喜德殿前杀了何进。

  杀掉了何进之后,赵忠、张让等写下诏书,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以少府许相为河南尹。樊陵、许相都是亲近宦官的朝臣。依制,诏书是由尚书台颁发的,负责此事的尚书看到诏书,觉得可疑,明明何进、袁隗共录尚书事,却怎么会让亲向宦官的樊陵、许相出任司隶校尉、河南尹这两个这么重要的职位?因请何进出来共议此事。宦官们把何进的人头掷给这个尚书,说:“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这个尚书大惊失色,当面假装同意传达诏书,出了宫城,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候在宫外的何进部曲。

  何进部曲的军官吴匡、张璋闻之,当即就要引兵入宫,可宫门已经关闭了。虎贲中郎将职在扈卫随从,算是宫内官,接替袁绍出任虎贲中郎将的袁术就在附近,听说后,马上带着虎贲郎、部曲门客赶到宫外,和吴匡等共斫宫门攻之。宦官们手持武器,防守阻挡。

  袁术等攻宫多时,不得破入,暮色来至,袁术乃烧青琐门,想以此威胁宫中交出张让等人。张让、段珪等到长乐宫禀告何太后,说何进的部曲谋反,纵火烧宫,攻尚书闼。“尚书闼”即尚书台的小门,尚书台在宫中,是故张让等有此一语。张让、段珪等不管何太后是何等的惊惧,说完后,就裹挟着何太后、天子、陈留王,劫持宫省内的其他官员从复道逃向北宫。

  洛阳的宫城分为南北二宫,长乐宫在南宫,南北宫中间有一条长七里的复道相连。

  复者,重也,下边一条道,上边又一条道,便类如后世的立交桥,这就是复道。

  尚书卢植适在宫中,手持长戈,站在下边的道上,守在上边这条阁道的窗下,拦住了张让、段珪等,仰脸斥责段珪。卢植名重天下,今虽为尚书,昔年却是统兵数万的将军,自有杀伐雄烈之气,段珪等人惊惧,放开了何太后,何太后从阁道上的窗口跳下,得以幸免。

  卢植在下边,张让等在上边,他却也只能痛斥而已,虽然救下了何太后,却没办法再救天子、陈留王等人了,只能眼睁睁他们被张让等胁迫着逃去北宫。

  宫外的袁绍这时也得了讯息,当即与叔父袁隗矫诏召来樊陵、许相,斩之,随之急召西园、北军诸部,并及他的本署兵士以及门下猛士,进兵至朱雀阙。

  洛阳宫城有白虎阙、苍龙阙、朱雀阙、北阙、南宫阙等几个阙,所谓阙,就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於高台之上的楼观。朱雀阙是这几个阙之一,——荀贞虽未入过洛阳,却也听说过此阙,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甚至在四十多里外的偃师都可以望到此阙,可见其之高大壮观。

  何苗也得到了消息,他虽然不赞同何进诛宦,可毕竟是何进之弟,何进一死,他也难逃,因而亦带部曲、兵士赶来宫外,正好碰见袁绍,两边合兵。

  在朱雀阙下,他们拦住了试图出宫召兵的赵忠等人,当场杀之。

  何进一死,袁绍为首,袁术、吴匡、张璋等也来与之会合。

  吴匡、张璋素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又疑他与宦官通谋,乃令部曲将士,说:“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吏士能为大将军报仇乎?”何进待手底下的人是很宽厚的,吏士怀其恩,听了吴匡、张璋的话,皆流涕说道:“愿致死!”“致死”也就是拼了命也要为何进报仇。

  董卓虽为士人忌惮,但却为何进所用,作为何进一党,与丁原一样,丁原先后把帐下的悍将张扬、张辽都送到了京都,听从何进的指挥,董卓也把他的弟弟董旻送到了京都,听命於何进麾下。董旻且被拜为了奉车都尉。这时,他也已经闻讯带兵赶至。

  於是,吴匡、张璋、董旻合兵,攻杀了何苗,把何苗的尸体抛在了宫苑中。——何太后一念之差,不但断送了何进,也断送了何苗的性命。没了何进,没了何苗,何太后本人的下场也可想而知了。

  杀掉了何苗后,袁绍整军,关上了北宫的宫门,遣兵入内捕诸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听了解详情的那个洛阳人说,足足杀了两千多人,或有因为无须而被误杀的,或有不得不脱衣解带,露出下体而才免死的。

  宫内的宦官们被杀了个干净,袁绍趁势指挥兵马扫荡宫禁,进而开始攻击省内。

  宫省宫省,省在宫中。

  宫中有诸多的官署,如尚书台等,而省内则是天子所居之地了。

  何进是戊辰这一天死的,袁绍、袁术等先攻南宫,又攻北宫,杀了两千多人,及至进攻省内之时,已是庚午日,也即两天后了。

  张让、段珪被困宫中,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天子、陈留王等数十人趁隙逃出宫外,入夜后,到了小平津。小平津在洛阳城北,是黄河上的一个渡口。

  是时洛阳大乱,朝中公卿自顾不暇,没有一个跟随天子的,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觅得天子踪迹,追至河边。

  闵贡厉声质责张让等人,而且说:“今不速死,吾将杀汝!”提剑手斩数人。

  张让等惶怖,说实话,他们也是压根就没有想到何进一死,居然会引来吴匡、张璋,继而又引来袁术、袁绍等人“无法无天”地攻打宫省,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他们自知再无活路,因此叉手再拜,叩头向天子辞别,说:“臣等死,陛下自爱保重!”遂投河而死。

  戊辰是二十五日,庚午是二十七日,今天是二十八日。

  张让等是昨晚投河死的,那么现在天子何处?


  (https://www.wshuw.net/1874/1874487/5054925.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