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顽贼章节目录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座毡

第二百三十九章 座毡


  刘承宗拒绝了拉尊的提议,但摆言台吉依然还留在俱尔湾。

  因为大雪封闭了向南的山路,火落赤部的摆言只能暂时留在俱尔湾。

  对他来说,提议被接受或是被拒绝都在意料之内,毕竟刘承宗的军队看着挺能打,确实不太有附从小拉尊的必要。

  回去拉尊那边该备战就备战,他只是传话的。

  说到底,摆言台吉也不怕刘承宗搞突然袭击,毕竟小河套那边地势高得多,后面最可能发生的事无非是争夺些接壤地带的西番部落罢了。

  再说了,实在不行他就带着部落离开小河套,去别的地方游牧,不跟小弟一块玩就得了。

  在中军帅帐的加固中,摆言还给刘承宗提供了一点建议,所以刘承宗给摆言台吉的待遇倒也不算太坏。

  分了俩地窝子,主仆一行五人炒面管饱、睡觉有煤烧,过得还凑合。

  摆言台吉的态度也非常端正,能不提要求就不提要求,每天带随从该打猎就打猎,该在河谷跑着玩就跑着玩,天黑了就回窝,不给刘狮子添麻烦。

  偶尔被陈师佛套套话,偶尔反套话刺探个军情,都无伤大雅。

  但让摆言感到疑惑的是,后来的许多天,五座大营里,人数最少的那个整个营地都在学习十六法,似乎陷入了奇怪的狂热之中。

  在吐蕃旧地,使用这套法律的封建地主多了,可摆言台吉从来没见过有人能从这套法律里,找到令人狂热的情绪。

  这玩意儿有啥好狂热的?

  疑惑了好长时间,摆言台吉才从陈师佛那得知,这个人数最少的大营,是刘承宗的怯薛军。

  陈师佛就是随口瞎扯。

  在狮子军里,陈师佛就是个编外人员,到现在都不知道狮子军的运行模式。

  他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喇嘛肄业的身份,把日月山七部番民里最聪明的年轻人都拉过来,在他的地窝子里学汉话。

  刘承宗答应他,明年在俱尔湾或者海北给他开个书院,专门教汉话。

  学生的前景也比进寺庙当小和尚大多了,学会了汉话,就是狮子军入青先导,若还有余力学汉文,将来就做地方官。

  陈师佛寻思这事能干,听刘承宗这意思,将来青海要设立流官,那他这门生故吏遍青海,西宁的老陈家不就厉害了?

  如今招了十七个学生,条件苦了点,陈师佛的地窝子已经横过来睡了,可也只能挤下五个人。

  实在腾不出地方,刘承宗还给自己的中军帅帐添了两床毛毡,四个小娃白天跟着陈师佛学东西,夜里就到中军帐睡。

  除了教西番娃娃,陈师佛另一个任务就是偶尔陪八角城来的摆言台吉说说话。

  因为全营只有他不懂狮子军。

  所以被派到摆言台吉这套情报,陈师佛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非常真诚,对摆言有问必答,反正说的基本上都是错误答案。

  但怯薛军这东西,他差不多蒙对了。

  中军营的狂热,来源于十六法中记载的战法阵型,这些预备军官整天在外面研究如何快速击溃藏巴汗的军队。

  刘承宗的大部分时间,也跟着中军营的军官们混在一起。

  他需要认识中军营每个人,未来的将官都将拥有在中军营任职的经历,研究战法、熟悉主帅,本就是他建立中军营的初衷。

  入冬后没多久,师成我喜气洋洋地跑来报告,新制鸟铳拟定的两种样式已经做好。

  河畔的军器局热火朝天,占地面积很大,但并不密集,目前还只是一个个简易作坊凑在一起。

  刘承宗到军器局时,正看见有步营军兵扛着五杆鸟铳出去,这段日子实验新制鸟铳,旧式打三钱铅弹的轻型鸟铳也没停止制作。

  据师成我汇报,这一个半月,算上搭设匠房,他们造了二百三十杆轻鸟铳。

  平均每杆鸟铳的成本为白银两钱、黄面七斗。

  成本非常低,但这种低成本并没有让刘承宗有多高兴,反而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他们是从饥荒地带来的嘛,狮子军的工匠有两个标准供粮,学徒每月炒面十二斤、小米三斗,匠人师傅每月炒面二十四斤、小米六斗。

  即使是学徒,也口粮管饱,还给些米粮拿去买卖换副食。

  匠人师傅甚至能靠这份收入,多养三口人也能凑合活。

  在陕北大旱的第五年,靠工作换取多养活三口人的口粮,除了刘承宗这里,在陕北要赚到七两到八两白银,才能换到这些粮食。

  相当于正常年景,金火匠半年的收入。

  但当他们来到西宁,不是这回事了,仅需一两五钱银子,就能买到他们的工食。

  过去三斗、六斗的粮,足够他们跟地方百姓换取所有需要的生活物资,现在这粮不够了。

  这还能有幸福感呢?

  刘承宗从陕北杀出来,十分清楚,在商业崩溃的极端条件下,物资价值随稀缺程度变高,钱不能带来多少幸福感。

  而粮食,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幸福感。

  可是在西宁,没有钱,就没有幸福感;而没有绩效,就没有积极性。

  刘承宗对师成我问道:“我们现在有多少匠人?”

  “各类工匠八百余,余下一千二百余为学徒。”师成我说罢,见刘承宗惊愕神色,解释道:“很多都来自平凉,许多精艺者,我们用不上。”

  “有没有手握技艺,敝帚自珍的?”

  “呵呵,大帅,饭都吃不饱了,还管什么自珍不自珍的,有是有。”师成我摇头道:“在山西、延安、平凉,都有,要么把技艺拿出来传授,要么滚蛋。”

  说罢,师成我道:“但授徒这事也不容易,营中老师傅都愿意教授,但弟子未必学得好,营内允许老师傅对收徒有要求。”

  “那是应该的。”

  二人说着,已经走到河畔边缘,师成我在这搭了草棚,桌上摆着三杆鸟铳,另一边远远地摆了方木靶和铠甲。

  三杆铳一看就是两种规格,一杆铳口是过去打三钱弹的轻鸟铳,口径连一根指头都塞不进去,另外两杆的口径则大了许多,刘承宗看着至少有七分那么宽。

谷</span>  整体上,三杆铳的模样大有不同,单说铳管,轻鸟铳不到三尺,另外两杆,一杆四尺五寸、一杆五尺。

  不过后两杆的铳床都比较奇怪,舍弃了原本轻鸟铳的握柄,反而说是铳托吧,看着也抵不到肩膀上,很奇怪的东西。

  师成我是铸红夷炮出身的匠人,对刘承宗介绍起来也像在介绍火炮:“这两杆新制重铳,短的用一两五钱弹丸,长的用二两,口径比都是七十倍。”

  刘承宗指着铳托问道:“这是干嘛用的?看着抵不到肩膀上。”

  “抵肩膀?”

  师成我愣了一下,惊喜道:“对啊大帅,可以抵到肩膀上!”

  随后他才解释道:“新制铳管太长太重,两杆铳轻的都要十七斤半,它前重后轻,原有握柄射击不稳,就加重木块做配重。”

  说罢,师成我还沉浸在刘承宗随口一说带来的喜悦里,自言自语:“抵到肩膀上,可以,可以抵到肩膀上。”

  “回头我给你画个样。”

  刘承宗笑着说出一句,而后继续指着铳问道:“接着说,它装药多少、威力多大、射程多远?”

  “正常装药一两,八十步洞穿两层扎甲,超过一百五十步也能杀人,但瞄不准。”

  刘承宗边听边笑,他是射箭小能手,最清楚瞄准超过五十步外的敌人是什么感觉了……面对箭簇比目标大的情况,靠的就是一个感觉。

  并不是玄学,而是长时间练习带来的直觉,直觉能射中,那就是能射中。

  他拿起一两五钱重的铅弹在手上掂了掂,虽然它不太大,就是个直径两厘米出头的圆球,但比个鸡蛋沉,就算让他把这个球丢出去,也能把人脑瓜子砸个包。

  师成我对他点头道:“所以我觉得这东西不需要强装药,装二两火药,也只能让其晚坠十步而已。”

  说着,师成我拿出一张叠起来的长条纸,上面画了密密麻麻的等宽方格,像绘制地图的计里画方,上面标注距离与一条下坠的弹道。

  这令刘承宗大感惊奇,问道:“你怎么测出弹道的?”

  “弹道?”

  师成我重复了一遍这个词,随后很认真地边比划边解释,道:“测定距离,悬绳两条长二百步,每隔一步挂方纸一张,纸上拓印刻度,绳索拽直则方纸高度相同,放一铳穿二百张纸,将其依次相连就知道了。”

  刘承宗闭目思虑一瞬,抬眼对师成我竖起大拇指,夸奖道:“聪明喔,这东西要记下来,师先生可以编部书了,铸炮造铳,厉害!”

  得了刘承宗夸奖,师成我倒还有些不好意思,笑道:“大帅,这不是小人的法子,是何信看造纸匠晾纸时的点子。”

  “那就叫何氏弹道测量法。”

  刘承宗抬手拍在桌上:“三郎,让承运送白银三十两过来,下午集结匠人,当众赏银。”

  师成我面带惊愕,随后道:“大帅,何把总有官职在身,这不过是他分内之事,不必如此劳师动众吧?”

  刘承宗却非常认真地思虑片刻,才开口道:“师先生,你从前是铸炮的大匠人,如今是千总,我知道,官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仅仅是权力也是荣誉,而且能得到官职是最大的认可。”

  “但这是发明创造,我们必须鼓励发明创造,我要让所有匠人知道,凡我们用的东西,哪一样不是匠人创造的?有用有功者,必受赏赐。”

  刘承宗道:“发明创造就是功,雪山上律法,一个匠人的性命只值一根草绳,在我这里,匠人不但能吃饱穿暖,还能得到赏赐、得到官职。”

  “总有一天我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这世上有些人不尊重工匠、不尊重农民、不尊重军人,他们是我刘狮子的三根柱子,我尊敬!”

  话虽这么说,但刘狮子到现在还是个瘸子,他手下会种地的人虽然不少,但已经都是兵了,没有农民。

  三郎领命去寻承运,刘承宗端起十七斤半的鸟铳,这杆铳的铳尾还要修改,但已经和他的下巴一样高了,等他制定好铳托的规格,到时候可能重铳的高度可能会与他等身。

  师成我证明了,另外一杆铳虽然口径更大、铳身更长,但增加的威力有限,相比于制造上难度与耗时的提升,意义不大。

  为了射击稳定,决定再增加一根木叉作为支撑,能让瞄准更加轻松。

  所以最终定下的铳管就是这种弹重一两五钱的规格,比轻鸟铳在制造上用时多了一半。

  而且遗憾的是,使用这种重鸟铳的士兵不能披挂铠甲了。

  使用木筒预装弹药,轻鸟铳兵能够轻松携带五十次射击的弹药,但这种鸟铳一发弹药就三两重,携带十五枚便接近三斤。

  算上重铳本身,就已经二十斤出头了。

  这是个尴尬的重量。

  再轻一些,士兵能穿镶嵌铁片的棉甲。

  再重一些,刘承宗对抬枪的规格要求就是四十斤以下,平时随队装在车上,由两个人使用,作为一个什的火力补充,不会给士兵带来太大负担。

  但巨大的威力,又让他无法放弃,因此刘承宗决定把这种重铳定型,作为将来单兵重火枪来使用。

  同时他还想师成我提出了对轻型火枪的要求:“这个太沉,没办法全军都用,所以还需要再制作一种使用六钱弹药、十二斤以内、三尺五到四尺长的轻铳,比鸟铳威力大、比重铳更轻便的火枪。”

  相比于重铳的顺利定型,抬枪却在制造中出了点小问题,以至于还要再向后拖延两个月。

  匠人们没有做过那么长的铳管,在钻光铳孔时卡尺没有卡紧,以至于钻得管子有点歪。

  他们不是钻枪管,铳管在锻打贴合时就留有铳孔,只是需要钻光钻直,这直接关系到铳的精准与否,所以是最讲究技术的工序。

  钻歪了就会使铳壁两侧薄厚不均,射不准还是次要的,大装药时容易出现炸膛。

  对此刘承宗也没说什么,这不是强求得来的事,只能鼓励匠人继续努力,争取让他早日看见抬枪。

  但就在他把玩重铳,等待承运送银子时,师成我给他呈上一块两尺见方的毛毯。

  毛毯摸起来丝绒柔顺,中间为蓝色麒麟团纹,空隙饰以银色,边沿一圈金光闪闪。

  “这是工匠们给大帅织造的座毡,以棉为经线,间驼绒与羊毛,内饰银线,外用金线。”

  师成我介绍完,笑道:“从前陕西织造局给北京和王府做的工艺,织造匠与金银匠都在平凉大乱时被招来,他们想让大帅看看他们的手艺。”

  刘承宗提着座毡看了又看,在他眼中,这金光闪闪的毯子,不是工艺品,它是奢侈品。

  他面带笑容,把座毡放在一旁,对师成我笑道:“我们也可以成立个织造局,以武力为后盾,以技艺做产出,把东西两端的财富一网打尽!”


  (https://www.wshuw.net/1827/1827468/679143976.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