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真是清廉忠臣良将啊
李世民从睡梦中惊醒,看着大‘企鹅’发来的信息,也随之紧张起来。
唐太宗李世民:“把查出来的东西,全说出来。”
唐玄宗李隆基:“这个秦风,剑川人士,农户出生。隋朝末年爆发旱灾,亲人相继离世,成为了孤儿。”
“战争爆发时,幸而被唐军左都校尉搭救,将其从乱刀之下救下,得以捡回来一条性命。”
“后将其收为义子,军户身份,具体出生年月不祥。”
“后贞观十二年,秦风参加科举,一次乡试,一次会试都是第一,进而成为新科进士,三甲名列第三十三名。”
“同年九月,被外放至清泉府龙平县担任知县一职。”
“由于为人直率敢言,多次以下犯上,被弃之于龙平县而不用。”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自带兵出征突厥,履战履胜。”
“在太宗战绩辉煌之时,秦风却上表奏书,认为大唐不应大兴战事,劳民伤财,请求停战,遭到驳回后,任坚持不懈上书。”
“故而,太宗皇帝大怒,以扰乱军心为由,罚禁闭三年。”
“然,二年之后,太宗再次派兵出征高句丽,一年多以后,太宗病逝。贞观盛世宣布结束……”
“同年,秦风终见天日,得知世事变迁,大声叹息之余,最终自缢于皇陵,一生无子。”
断断的几句话语,却描绘出了秦风一生。
看到秦风一生遭遇,李世民不由的心中感慨万千。
这不是忠臣是什么?
“承蒙上天厚爱,竞送这等忠心耿耿良才于大唐。”
虽然只于秦风相处了短短两天。
但回忆起之前事情的点点滴滴,不由暖心。
虽然这小子嘴巴是欠收拾一些,可句句话都是在为大唐着想。
试问一下,满朝文武,除少数几人外,还有谁敢不怕掉脑袋,直言不讳?
有谁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说出这等忠言逆耳的话?
无他,只有秦风。
之前都觉得秦风是狂言妄语,不把所有事当事。
但从历史记载来看,原来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至少,史官不会胡乱写。
从这些履历来看,秦风一生清廉,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忠臣良将。
唐太宗李世民:“还有其他的没有?可还有具体写的?”
“我对他没有后代不感兴趣,可有他在龙平县任职知县的文献?”
“比如那个时候他功绩如何?百姓对他的看法等……”
唐玄宗李隆基:“曾祖父,这您就有点为难曾孙了!”
“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七品芝麻官而已,史官怎么会浪费那么多笔墨在他身上?”
“大唐祖制就是如此,故而没有详细记载。”
唐太宗李世民:“唉,可惜了,没有详细记载!”
唐玄宗李隆基:“不过,地方文献倒有对其略有匆匆几笔。”
唐太宗李世民:“你小兔崽子是不是皮痒了,说话能不能,不大喘气,是欠收拾是吧?赶快全说出来。”
唐玄宗李隆基:“曾孙刚口渴了,就是停下来喝杯茶水而已。”
“……”
喝你妹的喝,这么重要事,待会喝会死啊!
“上面记载,秦风任职七年时间,龙平县年年具增。”
“粮食产业丰富,百姓富足有余,比其前几任知县,秦风是最受当地百姓欢迎爱戴。”
“在此期间,有三年旱涝灾害,周边地区百姓都受其影响,粮食钱财不足,都纷纷前来龙平县。”
“秦风是来者不拒,全部接纳,虽龙平县人口与日俱增,却无饥饿寒冷之忧,人人都得以安稳生活,可以说是御民有方……”
看到这里李世民不仅皱了皱眉头,打断了他说话。
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在天灾人祸面前独挡一面,平等对待百姓难民,还保持他们全部都安居乐业。”
“如此功绩,为何还不配载入史册,升官加爵?”
唐玄宗李隆基:“这……曾孙就不太清楚了!”
“只不过,之前上面有记载,清泉府的知府倒是年年都在提拔,步步高升……”
唐太宗李世民:“那,这不就说得通了!”
“肯定是那狗东西年年抢秦风的功绩,再张冠李戴,让秦风做了他的铺石路。”
“不然,就凭秦风所做的功绩,只怕升为一个正四官都不为过。”
“当真是天高皇帝远,这些害群之马,把别人功牢揽自己身上,简直就是把天子当猴耍。”
“只可惜了,如此一个清廉聪慧的天才,被埋没在一个小小的地方当知县,浪费了整整七年光阴。”
“可悲可叹,更可气!”
大‘企鹅’这一边,带入感很强,李世民已经气得紧握着拳头。
也不知道秦风这这七年是怎么忍下来的?
知府张冠李戴,凭借秦风的聪明,怎么会不知道上报给朝廷?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是明知其行为而坐视不理。
他在乎的从来都不是官场名利,亦或者钱财权利。
他要的,只是百姓平安无事,安居乐业!
如此深远的格局,如此忠臣良将,着实令人惋惜啊!
(https://www.wshuw.net/1827/1827413/110298178.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