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代晋在线 > 第五九五章 亲政

第五九五章 亲政


  王坦之冰冷的尸体躺在夏口临江寺后殿之时,大晋上下正在严寒之中庆贺新年的到来。

  徐州淮阴城,大型的市集和庙会活动在南北城广场开展,为期十天。期间,每天晚上将有一次焰火表演。徐州刺史李徽将携徐州上下官员和家眷参与庙会,观赏烟火表演与民同乐。

  南方,吴郡会稽吴兴等地的年俗也颇为丰富热闹。南方大族出资出力,举办活动,施舍慰问百姓,各处举办宴饮团拜活动,聚会庆贺新年。

  而在大晋都城建康,更是全城张灯结彩,庙会灯会在满城大雪之中举行。这既是为了庆贺新年的到来,同时也是因为庆贺另一件大事。

  年前腊月二十六,崇德太后褚蒜子在召集谢安等人商议之后正式下达懿旨,宣布将于正月初一还政于大晋皇帝司马曜,完成最后的权力交接。

  对此,谢安等人并无异议。虽王坦之不知何故不在京中,但王坦之之前已经上了奏折表明了态度,故而此事没有任何人反对。况且按照规矩而言,过了年已经十四岁的司马曜也该亲政了。

  大年初一清晨,钟鼓之声响彻台城,文武官员身着朝衣上殿。大晋皇帝司马曜身着元衣登上宝座,在群臣的道贺之下正式亲政。

  司马曜下达圣旨,改元太元,大赦天下。同时下旨褒奖一众重臣。

  加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事。尚书令王彪之身子病弱已然告病休养,尚书省事务将由谢安代掌。这是将中书尚书二省实权归于谢安一人。

  加王坦之中书令,蓝田侯爵,北中郎将,原职门下侍中和丹阳尹之职不变。地位权力更加的重要。只可惜,此时此刻,王坦之已经躺在了临江寺的后殿之中,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诸多任命之中,有一个任命颇为引人注目,那便是在晋陵太守王蕴入京,任五兵尚书,加左将军,封清河县侯。

  王蕴携女王法慧于腊月二十三入京觐见,司马曜看到王法慧的第一眼便被这个体态轻盈,张着一双含情脉脉的大眼睛的少女所吸引。在觐见太后之后,也得到了崇德太后的认可。

  王坦之离京之前便给太后上了奏折,谈及司马曜的大婚之事,并推荐了王蕴之女王法慧。崇德太后也在物色人选,此事倒也并不突兀。这件事便这么定了下来,择黄道吉日大婚立后。

  这件事定下来之后,王蕴的任命便也能够理解了。父以女贵,王法慧将要被立为皇后,王蕴的调任和升职封侯便也在情理之中。

  各地官员纷纷上表道贺皇帝亲政,进献贺礼祥瑞,什么武夷山发现的五色鹿,淮南发现的巨型宝石如意,江州长江发现的纯白晶莹的人语江豚等等,忙的不亦乐乎。

  正月初六,王坦之的死讯送达京城,顿时让朝廷上下震惊不已。

  谢安闻听王坦之死讯,震惊之余,立刻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年前王坦之莫名失踪,询问上下人等皆不知王坦之去了何处。问王愉王国宝等人,他们说王坦之携长兄离京访友云云,明显是驴头不对马嘴。

  谢安当时便有些疑惑,但也不好太过追问,毕竟王坦之倒也不必向他禀报行踪。

  但现在,得知王坦之死在夏口,谢安立刻便意识到王坦之此行的目的恐怕是去荆州。联想到年前议论荆州兵马出兵之事,王坦之是极力主张之人。此事十之八九。

  谢安真是又气又恼又伤悲。王坦之是个做实事的人,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是朝中的中流砥柱,此前对抗桓氏,两大家族可谓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挫败了桓温篡位企图。两人配合默契,互相扶持,结下深厚的战斗情谊。如今王坦之突然去世,怎不令谢安伤心。

  得知王坦之去世消息的司马曜也惊愕不已,他倒是立刻意识到了这件事不能隐瞒了。于是在谢安觐见之时告知了王坦之年前觐见,自己下达圣旨,王坦之携旨前往荆州同桓豁商议出兵的事情。

  谢安闻之,长叹连声。但司马曜倒是坚持认为王坦之的想法是没错的,他的圣旨也没下错。在谢安认为得立刻下旨命桓豁不得出兵之时,司马曜第一次当着谢安的面没有按照谢安的意图行事。

  “王公的计划,朕觉得是可行的。主动出击未尝不可,朕新亲政,怎可朝令夕改,前番下旨,后又反悔。天下臣民如何看朕?况王公因此事殒命于途中,这也算是王公临终遗愿,谢公难道不能遵从他的遗愿行事么?非要否定王公最后要做的事,王坦之在天之灵岂能瞑目?”

  司马曜这番话连消带打,堵得谢安无言以对。司马曜亲政之后自信提升,随着年纪的增长,一些事也逐渐想的明白了。这一次是他的试探和尝试。大晋小皇帝要突破头顶上的大山,这一步迟早是要走的。任谁也不愿意长期在别人的指导下做事,更何况他是大晋皇帝。

  正月十九,王恺扶王坦之的灵柩顺江流而下回到建康。司马曜携谢安王彪之以及群臣于城门外相迎。王家子侄数十人着麻布孝服跪拜于道上相迎,哭声震动天地。

  谢安王彪之上前扶灵,涕泪横流。

  司马曜下旨,追授王坦之安北将军,赠谥号曰:献。又令王坦之长子王愉袭蓝田侯爵,丁忧守孝,守孝期满再予恩赏。

  葬礼三日后举行,甚为隆重。大晋太后皇帝,各大豪族纷纷吊唁,京城名士写诗文吊唁怀念,出了不少佳作。

  葬礼之后,司马曜接见王恺,询问荆州之事。王恺禀报,桓豁得知父亲在前往荆州的途中病亡,甚为唏嘘。在王恺宣旨以及呈递王坦之临终之前的信件之后,桓豁表示,只要朝廷给足钱粮物资,他有信心开春用兵,先发制人,夺回梁益二州。

  桓豁说,巴蜀百姓早已难以忍受氐人占领,爆发多次反抗。若举兵进攻,必会里应外合,收复梁益之地。若江州兵马联动,可夺南阳汉中之地,陈兵秦岭以南,威胁秦国关中之地。

  司马曜闻言大喜,当即召见谢安,请谢安为荆州兵马拨付更多的钱粮物资以备战。谢安虽觉不妥,但囿于眼前局面,只得点头。钱粮物资本就是要补给的,荆州军防守上游,也是要冲之地,必须加强军备。

  但对于这个激进的主动进攻的计划,谢安心中是持反对意见的。不过司马曜既然竭力推动,王坦之拿命去操办此事,自己公开反对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于是乎谢安于正月底写信给桓冲,和桓冲探讨此事。谢安的想法是,如桓冲觉得可行,他必会协助其兄出兵。荆州江州兵马联动,倒是可能会有些战果,起码不会吃亏。若桓冲觉得不可,他也必会劝说桓豁不要这么做。而这件事由桓冲出面阻止,显然比自己公开反对要好的多。

  谢安是个善于团结力量妥协大晋各方势力之人,在这种时候,谢安知道激化矛盾是最不可取的。所以,他采取的不是全力阻止的方式,而是迂回的方式来解决此事。

  ……

  徐州,太元元年的新年过的还算热闹和平静。司马曜亲政的消息送达之后,李徽和徐州众官员纷纷上表道贺。这虽然是件大事,但对李徽而言却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变故。

  这本就是会发生的事情。而司马曜的亲政也暂时改变不了什么。大晋朝的皇权也就那样,王谢主导的局面并没有改变。门阀政治其实和宝座上坐着的是谁,以及是否亲政的关系也并不大,只要是司马氏的某人坐在上面,格局便依旧如此。

  倒是得知王坦之的死讯之后,令李徽颇为惊愕。得知消息后,李徽设下香案,焚香烧纸遥遥拜祭。无论如何,王坦之曾经对李徽还是颇为赏识的。无论他的出发点是什么,无论他内心里是怎么看待自己,于李徽而言,那也是得了恩惠的。

  当初在京城就任丹阳内史之职,便是王坦之竭力举荐的结果。在那个同仇敌忾的时期,在那个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对抗桓温的蜜月期,王坦之的作用不容小觑,自己也得益于此。

  不过,在得知王坦之死于前往荆州的途中,李徽也立刻意识到王坦之是去干什么的。年前朝廷议论主动进攻之策,王坦之便是竭力主张的。如此看来,王坦之去荆州必是去劝说桓豁出兵的,朝廷似乎也当真要发动主动的进攻。

  对于此事,李徽是持相反的意见的,主动进攻便是主动将战事提前,无论如何都是不明智的做法。东南战备尚未完成,主动进攻挑起战事无论怎么看都似乎像是在拆台。王坦之这么做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大晋目前的局势考虑,而是另有其他的想法。这很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从某种角度上而言,王坦之死的很及时。这虽然有些对逝去之人的不敬,但李徽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王坦之死了,这件事大概率不会再有人推动。谢安的态度显然是不愿主动进攻的,王坦之一死,这件事便不可能发生,这对于争取时间完善东南战备是有利的。

  东南大都督府也即将成立,谢玄将以大都督的名义总领东南兵马,而自己也将出任副职。架构已经明晰,东府军名号确立。

  但是,时间紧迫之极,物资却又匮乏之极。

  具体到眼下,两件事是李徽亟需解决的。第一件便是扩充东府军兵马到三万左右,在战事展开之前完成基本的训练和武备。而第二件事则是因为钱庄事发之后,自己融资的渠道被彻底断绝,财政问题将成为最为严重的问题。

  这两件事已经足够让李徽焦头烂额了。


  (https://www.wshuw.net/1810/1810682/109333365.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