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第1章
安置好后,杨氏三人就过起低调的生活。当然,锦安侯府内院的当家人,现今的侯夫人,杨氏的嫡出长兄的妻子,也就是她的大嫂,也没有忘记派人去江南调查杨氏夫家的事情,重点就是打听刘家到底有多少钱财。
只可惜,刘父,杨氏两人都不是蠢人,尤其是刘父,他其实经商才能非常好。但他知道,自己亲族单薄,有没有兄弟相扶,要是显露太多钱财,反而是祸非福。
所以,哪怕他每年经营的产业赚的都不少,可他并没有都放在江南,更没有全部放在明面上。
因此,他暗的产业,其实是比他摆在明面上的产业要多很多的。
杨氏处理自己丈夫的产业的时候自然就发现了。她也不是笨的,当然明白丈夫这么做的原因。
因此,她就以借钱的理由,或者是变卖明面上的产业为借口,将那些帮着刘父处理暗产业的人都召集回来,随后就把这些产业全都清算给这些人,一点也没用留。
她们母女三人,势力单薄,还是别为了这些钱财,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了。
因此,明面上刘家变卖家产得了一两万两的钱财,又被杨氏派人拿了大半到京都郊外购买田地出租,还在外城买了一座两进大的宅子,以备不时之需。
这么一算,变卖了家产后的杨氏,也确实是没钱了。
只是暗她处理的那些产业,却有五十万两之多,这还是她不计盈亏,匆忙脱手的缘故。
而这五十万两,就被杨氏偷偷地存进了通汇钱庄里,每年的利息也都继续存在里头,并没有打算拿出来花销。
杨氏都想好了,等两个女儿都嫁出去后,她就搬到外城居住,到时候再把这笔钱分成两份,给她们自己留着用。
至于杨氏自己,她的嫁妆其实还在的,现在也是都放在通汇钱庄里头,毕竟这么些年,她真是跟着刘父学了点本事,撑不起整个刘家的产业,但打理经营好自己嫁妆,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她这些年以来,每回年节派人给侯府送礼,从回来的仆从口,已经知道侯府这么些年是过得越来越不好了。
因此,这次回京投奔侯府,杨氏才会特意装作一副倾家荡产的样子。
她太了解自己的娘家了,一个个平时看着温尔雅,锦衣玉食,可事实上,他们很可能会为了钱而做出最狠毒的事情来。
杨氏不得已之下进京,为的是保住自己母女三人的安稳,可不是为了给侯府吸血的。
就这样,虽然寄人篱下,好歹是能得一时的安稳,便可以了。
杨氏三人基本不出院子,一来,他们正在守孝,不适应出门走动,二来她们也没有必要从侯府那边走。
这个院子临街就有个小门,直接便可以出门,不必经过侯府内院,以及前院。甚至出门后,有出去没多久,向右拐,就能直接沿着小巷子到正街,非常方便。
院子里也有小厨房,一日三餐她们都可以自己打理,也就是借住在侯府,依仗着侯府,便没有人敢来此滋扰她们罢了。
…………
锦安侯夫人张氏在正院花厅听着从江南调查回来的仆从回禀刘家的事情,听闻所有家产已经变卖,只得了个一两万两银子,转头杨氏又派人来京都买了田产,宅子,花去大半,现在,她们母女三个,也仅仅留下够自己吃喝用度的钱……
张氏眉头紧皱,满心失望,原本她还以为这位庶出的姑奶奶丧夫投奔过来,肯定是带着大笔钱财,没想到,真是一个破落户来京都避难的。
不过想到杨氏她们也不需要侯府拨银子养着,只是分了个院子给她们住而已,张氏心里好受许多。
侯府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可侯爷却一直沉迷在书画之,从来不理俗物,让张氏真是操碎了心。
好在,侯爷虽然无能了些,也没什么大本事,倒也没有贪恋女色什么的,后院还算清净,只有一个老通房,现在是姨娘,生了两个庶女,以后一副嫁妆,嫁出去也就行了。
只是想到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张氏的心就揪起来了。
当初她生了这么多个儿子,确实是很得意的,也因此让侯爷没有理由再纳妾,可现在,张氏却觉得心焦。
嫡长子杨景,嫡次子杨易两个是双胞胎,今年已经十一了,嫡三子杨旭也有岁,女儿杨昭今年是岁。
看起来,孩子们现在还小,可真正说长大也没几年的事儿了。
这儿子多,一年年长大,以后娶媳妇,科举读书哪一样不要钱?还有,以后几个儿子分家,她也总得留点钱给他们吧?
尤其是嫡长子杨景,他可是世子,以后要是侯府只剩下个空壳子,他继承了又有什么用呢?
张氏每天每天都憋得难受极了,虽然现在看着侯府是不用她拿出嫁妆来补贴,可每年能够剩余的也不多,更别说要和别的府邸攀比用度什么了,张氏根本就不敢。
也就是几个孩子出门赴宴的首饰衣裳什么的,张氏会拿出嫁妆来补贴一二。别的府里一切花销,都是看着府的祖产,以及锦安侯不多的俸禄来支撑,平时张氏真是能省则省。
好在,锦安侯这个人花钱还是很明白事理的,知道家里没钱了,现在也不跟从前那样,想买古画就要买,再多的银子也不在乎。
要是锦安侯没有改,锦安侯府能不能支撑到现在都未可知。
但这样坐吃山空,入不敷出也不是个办法,张氏一直都想找个出路。
所以当她接到了杨氏的请求信时,心里是满怀着希望的,希望杨氏夫家的家产会很丰厚,杨氏变卖家产后能够带着一大笔钱来,然后她就可以找杨氏借点钱支援支援。
可惜,杨氏现在也只有那么一两千两傍身而已。
张氏如何能不失望呢?
而等着杨氏明年京都的田庄送钱来?
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行。
只是张氏知道,杨氏其实没有多少本事,让人来京都购买的田产也只能说京郊外的小田庄,京城什么都贵,更何况是农田?
这样的小田庄一年有个三五百两算是丰收年了,也是大赚特赚了,平常一年能有个两百多两已经很不错了。
这点钱,仅仅够杨氏三人一年的吃喝,说真的,张氏还真看不上她这点钱。
杨氏既然没钱了,张氏也无法,对于她来说,三五千两真的不算什么钱,锦安侯偶尔买一刀纸就得花去五十两银子,还不算其他的。
三五千两,真的是不够他们一家人一个月的花销,即使拿过来了,对于张氏而言,也没什么用。
所以说,杨氏真的是很了解张氏,也清楚锦安侯府内的人是怎么样的,这才做好准备来投奔娘家。
既然杨氏没钱了,张氏也就随她们了,日常就当做是普通亲戚那般来往,既不十分热络,也没有特别冷淡,客客气气的。
这就是京勋贵之家们的常态了,不可能不让穷亲戚上门,毕竟再落魄的贵族之家,也是要顾及一下名声的。
但也不会多么照顾就是了,帮急不帮穷,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杨氏自然也清楚,所以她才会跟张氏说,自家的用度自家负责,不劳烦侯府了。
当然了,侯府内若是做了什么好的菜肴,也会送过来给她们,只不过,她们现在正在守孝,能够吃得并不多。
这也是亲戚间交往的客气礼节,正如杨氏这边得了什么好的东西,也会送过去一样。
…………
在锦安侯府里居住的日子,其实是跟安宁的。
至少刘芳是这么觉得的。
可嫡姐刘若却不是这么认为的。
她只觉得这里没有自己家大,宽敞,还不能出去玩儿,她都快被闷坏了。
她年纪还小,性子也被杨氏养的有点娇气,想法是十分符合她现在这个年纪的,幼稚任性,忘事快。
对于刚刚去世没多久的刘父,她已经慢慢开始忘记了,毕竟那时候刘父在,也很忙,时常要出门打理生意,能够陪伴刘若的时间并不多。
刘若跟他的感情,还真是没有多深厚。
杨氏守孝是两年时间,刘若和刘芳却要持续三年。
刘若每次说起这个,她就非常郁闷地对刘芳道,“二妹妹,你说为什么我们要守这么久的孝啊?要是能跟阿娘一样就好了……”
刘芳:……
“这是规矩。”
刘若撇撇嘴,“规矩也是可以改的嘛。”
刘芳:……
算了,这个熊孩子还是交给嫡母去烦恼吧。
果然,杨氏听闻了刘若天真的话,真是哭笑不得,道,“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轻易不能改的。好孩子,你要听话,乖乖守孝,不然,以后旁人就不会喜欢你了。”
刘若最贪恋别人对她的夸赞和喜爱,所以,一听杨氏这么说,她顿时急了,“阿娘,我听话,我乖乖守孝,您别不喜欢我……”
坐在一边听着的刘芳:……
所以,这个年纪的孩子,真是挺好玩的。
萌蠢萌蠢的,童言稚语让人发笑。
作者有话要说:迟了一点点,对不起啊!
总算是更新完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与体谅,么么哒!
(https://www.wshuw.net/1763/1763549/19403509.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