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考试成绩
李恪跟这些将领,将军出身的军人们差别也就在这里了,他的思维不是一个军人的思维,而这些人早已经将军人的思维融入到了骨子里面。
不过这些话李恪自然不会在这里说出来,反正对他来说,渊盖苏文死了和活着的差别其实并不大。
“我觉得军部最近不是闲着也是闲着吗?殿下弄出来的沙盘其实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沙盘进行一番推演,或者相互之间进行一番较量。”旁边的李靖突然开口问道。
“可以,我没意见,大家进行一番切磋也是好事。”李孝恭也是跟着开口道。
于是军部的情报分析紧急会议又变成了切磋商讨会议,对于这个,李恪倒是也无所谓,大家都有信心,李恪自然也不会没信心。
这次情报分析会议结束之后,高句丽的事情暂时就告一段落,而李恪的主要注意力也放到了考试身上。
长安城的试卷已经更改完了,同时长安城附近参与考试的学生数字也统计了出来。
总计三万三千六百二十七人,其中完全出身自普通百姓人家的学生为4356人,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李恪的想象。
至少在长安城这里比李恪想象当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看起来得到过李恪实惠,知道工人以及各种有文化知识工人好处的首都圈百姓,果然还是开明的。
三万三千多人,抛开最普通的百姓人家,剩下的有不少都是商贾等出身了,这里的商贾可就不仅仅是指类似于白岭那样的商人了。
而是指许多能做的起小买卖的商贾也算入其中,这些人的收入其实并不算低。
当然跟那些大商人没的比,但是比普通百姓肯定是收入要高不少,而他们也算是第一批接触新兴事物的长安人,所以他们的孩子加入进来也是情有可原。
而这三万多人当中,占比最大的是门阀世家的人,这些人就差不多有接近一万二千人。ωWω.GoNЬ.οrG
当然,这些门阀世家也不全是大的门阀世家,寒门子弟也是不少,另外就是一些宗室子弟等等都是加入了进来。
而且还有一些从外面跑过来长安考试的,也不知道他们在图什么。
李恪倒是无所谓,光是长安一地就超过三万的学生,说实话,这让李恪心情很是不错,当然这也是因为新式学校的缘故,让学生的年龄相差比较大。
长安就有三万人,全大唐三千万人口,哪怕考生最后只有十几万,李恪都已经赢了。
因为从来没有哪一次科举考试的能够有如此之多的考生参与。
长安城判卷的工作并不容易,判卷的大部分人都是出自悦来商行,因此他们才知道李恪要考的是什么样的人。
另外他们要根据不同的答案,将这些人分出一个不同的级别来,再将人群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和答案进行区分。
同样一道题,一套试卷一个出身自门阀世家的子弟和一个出身自平民百姓的子弟都答了出来,两者的成绩也差不多的话,那后者的潜力显然要比前者大得多。
虽然简单的用成绩区分似乎有些武断,但在双方学习时间,起步途径等各个条件对比之下,后者还能达到这样的成就,这显然他本身足够的聪明才行。
不过李恪看了考试成绩,他所预想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四千多名出生自百姓家里的考生,排名也是最后的四千多名。
没有任何意外,显然,在这个时代,这种学习全新的知识,百姓家的孩子很多都是从头开始识字学习,双方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而且李恪大概看了一下列举出来的数字,出身自顶尖门阀世家的一些子弟,成绩几乎都是名列前茅。
精英教育的差别很多时候,除非是真正的天才,不然仅仅是多一些的聪明才智都不够弥补的。
但不得不说的是,当基数大了之后,优秀人才也是有许多的,不说门阀世家的这些考生,就单单出身自商贾世家,原本没有机会参加科举的这些考生。
他们这些人里面就出现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人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商贾世家天生接触的人比较多,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
这些考生里面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人,并且他们在某些方面也确实都有突出的成就和爱好。
三万多的考生,根据最后给出的统计数据,大概经过培养后,可堪一用的人才至少占据了接近八成的数量。
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这个比例却只有一成不到,也就是说四千多名普通百姓家的考生,大概只有四百多人有培养的价值。
剩下的都是普通人。
这个数字远比想象当中的残酷,李恪突然就能明白后世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里面去了。
除非那种特别突出的智商优秀人才,否则的话,抛开人品本身不谈,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确实是在各个方面都要比普通人家的更加优秀。
哪怕大家的智商什么的其实都一样。
“殿下,这个数字按照实际比例录取吗?”前来汇报的是教育部的孔颖达。
孔颖达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的资料不多,但作为孔子的后人,孔颖达本应更加的偏向于儒学才对。
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目前担任教育部尚书的孔颖达对于新式学校并没有太大的抵触,而且很多事情也都是按照李恪的要求来进行的。
“其他的按照实际比例发放录取通知书,而普通百姓这边,将实际录取比例提升到七成吧。”李恪想了想,然后给出了一个答案。
“不过这个七成要经过仔细挑选,每个有考生参加的村庄,乡镇都必须要有一个人入选。”
“不能出现整个村所有参与考生全部落选的情况,如果只有一个人,那就直接通过。”李恪沉思了一下认真的开口道。
“实际的比例不需要控制的那么严格,可以灵活一些。要确保有商量的百姓孩子落选,但落选的孩子附近同样要有被录取的。”
李恪已经说的这么直白了,孔颖达当然听清楚了,他也明白李恪要干什么。
(https://www.wshuw.net/1755/1755969/10376682.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