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竟是如此原因
老黄在皇宫外等了许久,才总算是见到皇帝。
虽然老黄放弃恢复自己身份的想法,但他还是很担心大唐社稷的安危。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李姓皇室之人。
对于大唐社稷的在乎,远远不是其他普通臣子可以比的。
“元吉,这么晚过来,可是有事?”皇帝心情不错。
将近一年时间,才终于回到了长安。
久违的归家感,让皇帝感到无比的心安。
李元吉的突然到来,让皇帝有些意外。
按照他的猜测,李元吉现在应该在赵府跟赵辰喝酒才是。
毕竟李元吉跟赵辰的关系,要比他好上不少。
怎么就跑自己这里来了。
“陛下,我来这里,是想问一下,此次大胜,到底是真是假。”
“为何大败与大胜,之间仅仅只是相隔两三天的时间。”
“若真是大胜,为何之前没有一点消息。”
“若并非大胜,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李元吉开口,与皇帝问道。
原本还在与皇帝禀报最近长安情况的房玄龄与魏征,此刻也是站在一旁,什么话也不说,等待着皇帝的解释。
他们也是无比好奇,到底是什么情况,才会有着突如其来的大胜。
皇帝看了眼李元吉,问道:“你问赵辰关于此次大胜的事情了?”
“问了,他似乎不太愿意说这事。”李元吉点头,也不与皇帝隐瞒。
他就是因为在赵辰那里问不出什么来,所以才来找皇帝。
“既然他不愿意说,那你只需要知道,渊盖苏文撤了,大唐丢失的国土,已经被全部收复。”
“退下吧。”皇帝摆手,示意李元吉离开。
李元吉哪里肯走。
皇帝越是这么说,他越是觉着奇怪。
既然是一场大胜,为何不明着说出来大胜的缘由?
既然是大胜,为何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通知?
明明之前一场大败,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又赢了一场?
渊盖苏文已经率军准备进入大唐腹地,什么原因让他不但不敢再往前,反而是迅速撤军?
李元吉想不通,他觉得这里面肯定是有事情。
甚至说不定,根本没有所谓的大胜。
而是皇帝他们杜撰出来的。
渊盖苏文很可能已经领着大军,进入了大唐腹地。
或者,再有什么其他可能。
“我不走,今日陛下你若是不给我一个交代,我绝对不会离开。”李元吉在大殿中央坐下,面无表情的望着皇帝。
房玄龄与魏征也皆是感到奇怪。
皇帝为何一直不愿意说,他们到底是怎么打败了渊盖苏文。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皇帝瞪着李元吉,若是其他人敢跟他说这样的话,他拂袖就走了。
喜欢呆在这里,那慢慢待着就是。
待到死都行。
可眼前这人是李元吉,是自己的亲兄弟。
当年的事情虽然是逼不得已,但皇帝也是后悔了一辈子。
他就剩下这么一个亲兄弟,又怎么能忍得下心来。
“陛下,中间可是有什么隐情?”魏征见皇帝面上露出为难之色,当即开口说道。
“陛下,若是有隐情,可与臣等几人说,臣等可以保证,此事绝对不会传入第五人的耳中。”房玄龄也是开口。
李元吉现在明显是跟皇帝杠上了。
皇帝自己又表现的很是为难。
倒不如给皇帝想个办法。
只让他们几人知道,那不就可以了?
“齐王殿下,您倒是说句话。”房玄龄又与李元吉喊道。
李元吉皱眉,沉默一阵才说道:“只要我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保证不会外传此事。”
“陛下,您看!”房玄龄现在可是充当传话筒。
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是无比的好奇。
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从大败,突然转变成大胜。
皇帝看了眼李元吉,这才缓缓开口。
……
李元吉在离开皇宫的时候,脸上的神色依然保持着难言的震惊之色。
若非是皇帝亲口所说,他怎么也不会相信,一场战斗,竟然直接埋葬了渊盖苏文手下将近五万人。
五万人对李元吉来说,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
当年他还在领兵的时候,最多领兵也不过这个数。
那浩浩荡荡的威势,便是如今李元吉还能记起。
但就是这么多人,只在一场战斗中,甚至连一名大唐将士的性命都没有夺取。
就全被埋葬在一处山谷之中。
想想,李元吉的后背便是感到一阵发寒。
怪不得赵辰跟皇帝都不愿意说这事。
若是被其他人知道,赵辰还不得被宣扬成嗜血的魔头。
这对赵辰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齐王殿下,你怎么了?”房玄龄跟在李元吉身后,见他突然抖了一抖,不免开口问了句。
李元吉回过神来,摇摇头,面上竟是露出一丝苦笑。
“房相可曾想到,我大唐此次大胜,竟然会是如此原因。”李元吉开口问道。
房玄龄摇头。
他怎么会想到是这个原因。
房玄龄是知道轰天炮这东西的,也听皇帝抱怨过好几次。
说轰天炮这种大杀器,赵辰那家伙竟然不交给他。
以前房玄龄还觉着赵辰是想以此作为底牌,让自己一直保持着价值。
但现在看来,赵辰那样做,真的是在保护整个大唐。
那般可怕的东西,若是交到皇帝手里,难保不会让其他人知道。
若是流传出去,那轰天炮便会成为索他们大唐性命的杀器。
这是谁想看到的事情?
“没想过。”房玄龄摇头。
“房相,齐王,此事就到此为止了,谁也不要再将此事说出去。”
“我大唐社稷已经几经风雨,明日朝会,陛下应该会对赵辰的身份,做出最后的决断。”
“若是此事泄露出去,对赵辰极为不利。”
“二位与老夫皆是一样,希望大唐安慰,希望赵辰可以当这个太子。”
“所以,拜托了!”魏征与二人拱手。
李元吉与房玄龄皆是回礼。
“魏相说这些,岂不是在说我二人不明大义,不顾大局。”
“此事,定然守口如瓶。”李元吉与房玄龄皆是应道。
大唐最近两年,经历的风雨可是多了去了。
光是太子就换了两位。
得亏是赵辰的出现,给大唐带来巨大生机。
不然光是李泰这一次,大唐就得倒退十年。
于大唐社稷来说,赵辰已经不是第一次扭转乾坤。
(https://www.wshuw.net/1755/1755261/53739873.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