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下一盘大棋的赵官家(第三更)
罗从彦说道:“太子对《帝书》,诸多史书并不是很感兴趣,倒是对四书和五经格外上心,对新学也并无甚兴趣。”
“不愿意投入?”
“不不,是无甚兴趣。”
“何出此言?”
“太子读书勤学好问,为人和善,性格温和,知礼节,明大义,通情达理,喜好圣人之学,尤其喜好伊川先生的理学。”
赵宁愣了愣,没想到赵谌居然还喜欢理学。
二程的理学是儒学的一部分。
程颐认为的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
所谓的“天理”,则是封建时代的道德和等级的总称,也具有事物特性以及发展规律的意义。
程颐还说过一句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而社会的形成是受到自然环境影响的,例如西南大山、江南水乡、草原、辽东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形成的社会关系、文化、习俗都不尽相同。
个人又在社会和自然中,个人的思想自然受到自然和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程的理学,说到底,也是在特定的时代下的一种对社会关系的思辨。
至于后来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些话,也是在特定的大环境下说的。
程颐所在的宋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为什么他会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的话?
宋代社会与唐代社会已经全然不同。
我们可以理解为,唐代的灭亡,是古典帝国的终结。
唐代社会的几个重要组成:皇室、门阀、寒门、贫民。
寒门是指门第势力低的世家,而不是贫民。
唐代的社会,上升通道基本上是门阀把控,寒门很弱。
贫民就只管生孩子就行了。
到了宋代,社会几个重要组成:皇室、官僚、读书人、贫民。
这个时候,大宋对外扩张不出去,数十年和平,人口空前增长,官僚集团空前膨胀。
而皇帝这个职位,他所掌握的权力,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
因为地方世家全部被干掉了,天下的税、民,那直接成了皇帝的了,再也不会有东汉以来的豪强把民圈在自己的领地里的现象。
而官僚,则是为皇帝打工的,彼此制衡。
从制度和社会结构层面来看,宋朝皇权出现了有史以来的一次高度集中。
在对外扩张的停滞大环境下,皇权和官僚的膨胀,以及社会的繁荣,都带来了内部社会的贪污享乐、醉生梦死。
并且大宋朝还是中国“官本位”形成的朝代,人们以当官为荣。
人们只知道程颐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说女人的,但他们不知道程颐还说了:“大夫以上无再娶礼,凡人为夫妇时,岂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约?只约终身夫妇也。”
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王和士大夫都只能娶一个,要克己复礼,不要贪图享乐。
程颐是想用自己的思想来约束日益膨胀的君王和士大夫阶层,而不是贫民阶层。
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提出来的这种思想。
他的主要核心是对上位权的一种制衡。
这思想好不好?
好啊!
对公权的制衡绝对是好的。
可问题是,儒生总奢望用道德来制衡人的行为。
这样发展到了明朝,理学极端化,士大夫直接拿道德当武器。
嘴里说的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赵谌蠢不蠢?
不蠢!
他只是轴而已。
新学的思想更加开阔,赵宁在新学里已经指出,制衡官僚腐败的是以报社为首的舆论权,它代表着百姓。
当然,赵宁并没有否认理学的观点,宋代的理学,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理学,还是很健康的。
赵宁有些恼怒的是,太子只谈道德,不谈权力制度的制衡之术。
权力制度的制衡是阳谋,身为帝王,还要懂得人心、人性。
这些赵宁在赵谌身上都没有看到闪光点。
甚至柔嘉都比赵谌还聪慧许多。
很多时候,教育是一方面,天性是另一方面。
赵宁不可谓不重视赵谌的教育。
“那新学呢,太子似乎读了新学?”
“太子殿下自然是读了新学。”
“为何朕问他新学之事,却一直跟朕说理学?”
“读了新学,背下来了,未必就能领悟。”
人和人确实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吃苹果,有人喜欢吃榴莲。
不是赵谌不能领悟,是他更喜欢理学,而排斥新学。
人与人的思想也大有不同,就像桑弘羊和儒生的辩论,桑弘羊一直在说利用盐铁解决国库问题,而儒生一直在谈道德问题。
双方谁都说服不了对方。
赵宁沉思片刻,才说道:“你以后多多跟太子讲解新学。”
“是。”
“朕知你很辛苦,又要教太子,又要教新官学。”
“臣只是尽绵薄之力。”
“先生退下吧。”
“臣告退。”
罗从彦刚出去,一份从洛京的奏札就递到了赵宁面前。
竟然是河南府知府王守德写的,而且是与太子有关,他以国朝近日事务繁多、任重道远为由,希望陛下能让太子参与政务。
河南府知府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河南府的中心是西京洛阳,河南府只比开封府低一点,河南府知府相当于侍郎,副部级的官员。
理论上与吏部侍郎李纯佑是同级别,只是权力没有李纯佑广。
这要是换做以前的大宋皇帝,倒也不会说什么,毕竟大宋畅所欲言,甚至会赞扬王守德直谏。
可如今,赵宁却闻到了一些阴谋的味道。
刚刚发生了两起针对朝廷的事,两个尚书受伤。
一起是嵩阳书院学生所为,一起发生在洛阳。
现在洛阳的官员又上奏疏谈论储君培养一事。
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要结成太子党?
是要从太子入手,跟朕玩迂回战术?
“去,传高俅。”
高俅刚吃完午饭,准备趁着午休的空档去南城找王寡妇谈谈人生,左脚刚踏出去,就接到了赵官家宣召的消息。
狗日的!还让不让人有私生活了!
老子一把年纪了,能快活的时间不多了,这皇帝没事就宣召,没事就宣召!
烦死了!
传话的内侍说道:“高太尉,陛下等得急。”
高俅脸上绽放出笑容来:“好的,我这就去。”
高俅屁颠屁颠又到了文德殿。
“河南府知府王守德,这个人如何?”
高俅愣了一下,说道:“此人倒是在洛京名声显赫,多次在嵩阳书院讲学,被认为是洛京清流派人物。”
“给朕好好查查。”
“是。”
“退下吧。”
高俅一听这么快就结束了,立刻撒腿就往城南跑:王妹妹,我来了!
此时,在文德殿的赵宁拿着王守德的奏札,同意了他的请求:让太子参政!
(https://www.wshuw.net/1740/1740734/10933625.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