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知否笑长歌全文小说 > 第314章 邕王的小心思

第314章 邕王的小心思


然而仔细一品,好像又不是那个意思。

    庄学究的意思更像是说王安石没能找到地主乡绅和寻常百姓之间的平衡点。

    事实上也是如此,王安石的新政有些太过极端了,只顾着寻常百姓的利益,完全舍弃了地主乡绅的利益。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废话,改革的本质不就是把少数人掌握着的大部分资源,拿出一部分给普通百姓,来缓解社会矛盾么。

    既然如此,怎么可能平衡兼顾。

    事实上这个平衡并不是指完全平衡,而是钝刀子割肉,也就是俗称的温水煮青蛙。

    简单来说就是让地主乡绅虽然觉得肉疼,却又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

    如此一来,不至于爆发太大的矛盾。

    王安石这次之所以被弹劾,并不是因为他让官府借钱给百姓,动了地主乡绅的利益。

    而是在地主乡绅搞小动作反抗的时候,他直接掀桌子了。

    这一点别人不清楚,李安却很清楚。

    因为王安石在来信中写了。

    王安石是今年年初去的禹州,到任熟悉了禹州的情况后,就到了春耕之际。

    王安石便推行了青苗法,令禹州下属各县借钱给百姓买粮种。

    这个政策却因为当地乡绅地主的一些小动作,执行的并不彻底。

    王安石恼怒之下,召集了禹州下属各县的县令,把这些人训斥了一顿。

    并要求他们严格执行自己的政策。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那些官员阳奉阴,暗地里和当地地主乡绅沆瀣一气。

    王安石即便是禹州通判,拿他们也没办法。愤怒之下竟然提出要清量起了土地。

    地主乡绅几乎都有隐田,若是被清查出来,即便法不责众,以后却要多交很多的税。

    这一下地主乡绅彻底坐不住了,这才是爆发这次矛盾的关键。

    盛长枫还以为庄学究是赞同自己的观点,心里十分得意的看了一眼盛长柏。

    他反驳顾廷烨的观点,就是因为盛长柏的观点和顾廷烨一样。

    盛长柏却没有注意盛长枫,而是面露思索之色。

    “学究!”

    顾廷烨起身反驳道:“胡公曾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在江州读书这几年,见到地方百姓日子过的十分艰难,王通判此举造福当地百姓,难道也有错么?”

    顾廷烨从小在汴京长大,汴京又是整个大宋最繁华之地,他自然没见过民间疾苦。

    虽说前些年离京去过扬州,但是扬州本就是江南重地,也非常繁华。

    加上他基本都在扬州城内,也没了解过真正的民间情况。

    而在白鹿洞书院读书的时候则不同,白鹿洞书院虽然名气很大,却建在江州城外的五老峰。

    平常休沐,外出游玩,才算真正见识到了寻常百姓日子过的有多艰苦。

    江州地处江南,以江南的繁华,普通百姓都过的如此艰苦,那么北边的百姓呢?

    后来读了范大相公的文章,顾廷烨十分喜欢。

    虽然没有范大相公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却对范大相公十分敬佩。

    如今有人效仿范大相公,行改革之事,令顾廷烨很是佩服。

    盛长枫他们不认同,顾廷烨并不在乎,但是庄学究竟然也不认同,顾廷烨就很不服气了。

    庄学究微微摇头,沉吟了一会说道:“这世上任何事并不是非黑即白,老朽并不是说王通判之政策不好,而是有些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学究之言高深莫测,请恕学生愚钝,实在有些不明白。”顾廷烨说道。

    “不明白就慢慢想,老朽只教你们学识,至于为官之道,老朽一个教书先生哪里懂。”庄学究微微摇头,不愿多语。

    ……

    邕王府正厅

    邕王坐在上首,和颜悦色的看着左下首的一个老者,道:“这致仕还可以起复,周侍郎身子硬朗,耐心等待便是,以后必有重用。”

    “殿下,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么?”周志清有些不甘道。

    以他的年纪,三品侍郎基本已经到顶了。

    然而他很不甘心,若是在侍郎之位上荣休,最多不过加封一个尚书和光禄大夫的文散官罢了。

    所以他才投靠邕王,想着等以后邕王登基,更进一步。

    这次向官家进言,请立储君,他在暗中可没少出力。

    结果倒好,官家直接让他致仕了,别说更进一步了,连加封荣休都没有。

    至于邕王的暗示,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官家如今丝毫没有立储君的意思,即便邕王最后胜出,等他坐上皇位,谁知道还要多久。

    如今自己还有点用处,要是等个几年,自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那时候邕王还记得他是谁?

    更别说起复了。

    邕王为难道:“周侍郎,本王真的尽力了。”

    周志清闻言心里十分后悔,自己都一把年纪了,掺和这些干什么。

    结果好处没捞到,提前致仕不说,连荣休加封也没了。

    “殿下,如今官家没有立诸之意,不过我倒是有个办法,若是殿下愿意一试,或许能让殿下得偿所愿。”周志清说道。

    “哦?”邕王眼睛一亮,问道:“什么办法?”

    “如今汴京都在议论王安石此人,而据我了解,王安石算是海文仁的半个学生,海文人深得官家信任,又和韩大相公相交莫逆。若是殿下能帮王安石说话,必然能赢得海文仁和韩大相公的好感。只要他们愿意帮助殿下,大事可成矣。”周志清说道。

    “本王一旦拉拢改革派,朝中守旧派必然会支持兖王。”邕王摇了摇头道。

    他虽然城府不深,却也不是傻子,很快明白了周志清的意思。

    所谓的帮王安石说话,无非就是赞同王安石的做法,向改革派示好。

    借此赢得改革派的支持。

    改革派也清楚,如今官家老迈,又没有子嗣,若想施行改革,只能寄希望于新君。

    若是这么做,确实有很大的机会得到改革派的支持。

    但是一旦这么做,必然会得罪守旧派。

    朝中改革派虽然有些实力,但是比起守旧派还是差的远了。

    更何况,如今支持他的官员基本都是守旧派。

    真要这么做,能不能拉拢到改革派不说,如今支持他的人,估计都要背弃他了。

    “殿下只需释放一个信号即可。”周志清劝道。

    邕王闻言心中一动,并不是他被周志清说动了,而是周志清的话给了他一个启发。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684/1684648/11110829.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