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知否笑长歌完整版 > 第443章 新皇登基

第443章 新皇登基


盛老太太拉起明兰坐下,说道:“我听崔妈妈说了,婚后李家哥儿待你很好,这我也就放心了。”

    明兰闻言并不意外,崔妈妈是祖母身边的老人,回到盛家就来了寿安堂,祖母肯定会询问她的近况。

    “祖母,孙女刚刚见大娘子脸色有些不太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明兰问道。

    “那是她自己作的。”盛老太太生气道。

    “祖母您别生气,慢慢说,到底出什么事了?”明兰问道。

    “你跟她说吧。”

    盛老太太心中有气,不愿多说,让房妈妈跟明兰说。

    房妈妈说道:“大娘子心疼五姑娘,不是给陪嫁了一套大宅子么,结果那文家的亲家母,直接留下不走了。那文家亲家母出身乡野,五小姐做什么她看着都不顺眼。还说五小姐身边不要那么多人伺候,要了几个丫鬟伺候她和她另一个儿子去了。六小姐出嫁那天,五小姐回来就跟大娘子哭诉。大娘子来求老太太帮着想想办法。”

    盛老太太说道:“人家父母过来跟长子住天经地义,刚进门婆媳不合实属正常,我能有什么办法?”

    明兰听完也不禁无语,王大娘子送宅子的事她也知道。

    当时她就觉着这样不妥,正如盛老太太说的,人家父母过来跟长子住本就天经地义。

    王大娘子要送宅子,也送个小点的。

    那样文炎敬的父母看住不开,自然不好留下。

    只是这种事,她并不好插嘴,现在果然如她当初猜测那般。

    “祖母,您也别气了。您不也说了新媳妇进门,婆媳不合正常。等过些日子可能就好了。”明兰安慰道。

    “不提她了,我听崔妈妈说你公婆都回去了?”盛老太太说的。

    “嗯,这不是国丧么,公爹婆母他们怕留在这边惹下什么麻烦,就回扬州老家了。”明兰说的。

    “你这公爹婆母倒是个开明的,这么说你以后就要当家了?”盛老太太说道。

    “嗯,婆母走的时候跟我说,现在不好光明正大分家,不然对官人有些影响。不过暗地里已经为兄弟两人分了家,还给留了十万两银子。”明兰说道。

    “这么多?”盛老太太闻言惊讶道。

    “之前大伯开個酒楼,挺赚钱的,听说是官人的主意。”明兰说道。

    “那你可得提醒他,不要老是把心思放在生意上。钱那个东西,够用就行了。”盛老太太提醒道。

    “不用孙女提醒,大伯他们离开后,官人也没打算继续经营。”明兰说道。

    “嗯。”盛老太太点了点头,说道:“这李家哥儿是个聪明的。李家家底殷实,送血诏有功,等新君继位后,必有赏赐,将来前途差不了。你倒是有眼光,选了个好夫君。”

    “祖母。”明兰脸色一红说道:“这不是您给孙女选的么。”

    “都嫁人了还不好意思呢?当初要不是你非要派丹橘去照顾他,我还真不一定会看中他。门第这个东西,虽然并不用很在意,但是一定要有。李家哥儿和文炎敬的出身几乎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前些年李家哥儿得父母开始经商。一个庄户人家一个经商,接触到的人不同,眼界自然也不同。”盛老太太说道。

    倒不是说盛老太太瞧不起庄户人家,只是生活的环境不同,所养成的观念也不同。

    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小娇生惯养,说十指不沾阳春水有点夸张,却也差不多。

    但是庄户人家的姑娘从小学的是洗衣做饭,种田插秧。

    在庄户人家眼里,能干活的才是好媳妇。

    但是对于大户人家来说,能够理家管账,相夫教子的才是好媳妇。

    哪怕文炎敬的父母是个和善的,单是不同生活环境形成的观念差,一样还是会看如兰不爽。

    按照盛老太太原本的想法,是为明兰选一个家境殷实,门第却又不高的人家。

    像李家这种之前连门第都没有的人家,完全不在她考虑范围内。

    但是明兰坚持,加上李安学识不错,盛老太太看好他的前途,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祖母,婆母他们走的时候,官人让他们把家里原本的下人几乎全带走了。如今家里缺少下人,祖母您把常用的那个人牙子告诉孙女,等国丧过后,孙女买些下人。”明兰转移话题道。

    ……

    转眼二十多天的国丧期就过去了,官家下葬后,过了三天就是司天监选定的登基吉日。

    赵宗全便在这一天匆匆登基了。

    虽然时间仓促,但是该有的礼仪一样不能少。

    先是在城外的祭天台祭天,然后再到太庙祭奠历代祖先,最后来到大庆殿登上龙椅坐下,接受百官参拜。

    此时他才是大宋的皇帝,天下万民的官家。

    赵宗全端坐龙椅之上,看着底下跪伏的文武百官,深呼了一口气,挥手道:“平身!”

    “谢陛下!”文武百官谢恩后站了起来。

    接着,内侍太监开始宣读册封圣旨。

    先是册封曹皇后为太后。

    没错,太后也是需要皇帝册封的。

    当然了,并不是皇帝想封谁就封谁,一样要遵循礼法。

    接着便是册封正妻沈氏为皇后,然后便是赵策英这个嫡长子了。

    然而当圣旨宣读出来,满朝文武都愣住了。

    赵宗全竟然没有直接册封赵策英为太子,而是封其为桓王。

    这个结果有些耐人寻味了。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赵策英是嫡长子,已经成年,而去在平叛时一直护卫官家身边,也有功勋。

    最重要的是他的名字。

    古代取名父母祖辈的名字都需要避讳的,不能用同样的字。

    赵策英的母亲沈皇后名叫沈从英,按照礼法,赵策英的名字里是不能用英字的。

    当然了,赵策英这种情况属于特殊情况,并不算违反礼法。

    古人相信面相相数那些,万一算出子女有灾,有的父母会选择为孩子改名,用一个父母名字中的字。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替子女挡灾。

    赵策英能和母亲用同字为名,就是这个原因。

    而这也说明赵宗全夫妻对这个儿子十分喜爱。

    但偏偏赵宗全继位后,没有册封太子。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赵宗全进京后,一直在官家床前伺候,扮演孝子角色。

    很多事都是交给赵策英处理的。

    朝中大臣都觉得赵策英必然会在赵宗全登基后被封为太子。

    因此有不少想要投机取巧的人,没少向赵策英示好。

    此时见官家没有册封太子,心里都有些慌乱。

    不管众人心里怎么想,册封的圣旨还在继续。

    册封完几个子女后,接下来册封的就是沈从兴了。

    沈从兴被封为威北侯领殿前司指挥使,执掌宫廷禁军。

    然而沈从兴却没有丝毫高兴的样子,反而一脸哀伤。

    顾廷烨则被封为了殿前司副指挥使。

    册封了一种禹州心腹后,李安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翰林院庶吉士李安,护送血诏在先,随军平叛在后,擢升翰林院修撰,赐内城宅院一座,皇庄两座。宫女蕊初冒死护送血诏出宫,封安阳县主。”

    接下来的的圣旨内容,李安并没有仔细听。

    能升职他有所预料,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而他之前不过是八品,连升了好几级。

    最人李安没有想到的是官家竟然赏赐了他一座内城的宅子。

    内城的宅子可为是有价无市,价格高的离谱不说,还买不到。

    就是不知道宅子有多大了。

    至于两座皇庄,可有可无,李安倒是并不在意。

    那个宫女被封为县主不出所料,毕竟原剧中人家可是被追封了公主。

    等圣旨宣读完后,赵宗全开口道:“因为逆王谋反,导致许多官员身亡,更是有许多官员牵连其中,朝中多有空缺,大相公和吏部尚书尽快选定人选,上报于朕。”

    “臣遵旨!”韩章和吏部尚书出列说道。

    兖王谋逆,光是六部尚书就死了两个,其余官员更是不少。

    最重要的是又不少官员为了保命,投靠了兖王。

    然而不管他们是不是被逼从逆,从逆就是从逆,不仅他们被问罪,其亲属也都逃不了。

    如此一来,被牵连的人更多,因此朝廷空出许多官位来。

    可以想象的到,接下来朝廷官员将有一场很大的变动。

    “昭告天下,于今年九月加开恩科。”赵宗全说道。

    新君继位,加开恩科,这是惯例,和常科并不冲突。

    安排好朝堂诸事,官家起身,对坐在侧边的太后躬身道:“儿臣久居禹州,不晓朝中大事,还请母后垂帘听政。”

    曹太后闻言目光微闪,说道:“先帝驾崩,至今哀家尚未回过神来,实在无精力垂帘听政。官家有诸位臣工辅佐,必然很快就能理清朝中事物。”

    “母后,父皇将这天下交于儿臣,儿臣实在惶恐,生怕不能做好,有负父皇所托,还请母后帮帮儿臣。”赵宗全情真意切的说道。

    赵宗全很清楚,自己虽然现在登基了,但是在朝中根基浅薄。

    他在禹州虽然有些心腹,但都是一些武将,难以掌控大局。

    朝中许多人未必认可他这个官家,天下宗室也不认同。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太后垂帘听政,才能稳定局势。

    至于后面太后愿不愿意撤帘还政,他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曹太后沉吟一会,说道:“既然官家这么说,那哀家就辛苦一点。等官家能够理清朝中事物,哀家就撤帘还政。”

    “多谢母后!”赵宗全一脸感激道。

    ……

    朝会结束,百官排队离开了大殿。

    “英国公!”

    英国公刚出大殿,一个内侍就喊住了他。

    “这位公公有何事?”英国公停步问道。

    “陛下请英国公去龙图阁奏对。”内侍说道。

    “劳烦公公带路。”

    “英国公这边请。”

    内侍领着英国公一路来到了龙图阁,门口的太监说道:“陛下交代过,英国公到了直接进去即可。”

    英国公理了理衣服,走进了龙图阁。

    “臣拜见陛下!”英国公行礼道。

    “英国公不必多礼,来人赐坐!”赵宗全微笑道。

    “谢陛下!”英国公谢恩后,在内侍送上来的凳子上坐了下来。

    “朕之前一直无心询问江南平叛的情况,这次请英国公过来,就是想听听江南的情况。”赵宗全说道。

    “陛下…”

    英国公把江南平叛的情况详细讲述了一遍。

    “父皇临终前,曾跟朕说,英国公乃国之柱石,江南叛乱能这么快平定,英国公劳苦功高,朕会让枢密院拟定赏赐,重赏英国公。”赵宗全微笑道。

    “先帝谬赞了,陛下,臣食君之禄,为国效劳乃是本分,当不得赏。”英国公说道。

    “立了功肯定要赏的,老国公不必推辞。”

    赵宗全笑了笑说道:“对了,朕听闻英国公之女,尚待字闺中?”

    “正是,不过…”

    “那就好。”

    赵宗全不给英国公说话的机会,微笑道:“朕想为英国公之女保个媒,皇后的弟弟,威北侯正妻为救皇后而死,如今正室悬空。不知英国公觉得如何?”

    英国公闻言沉默了下来,赵宗全询问他的意见,他也可以拒绝,赵宗全固然会因此生气,却也不会发作。

    但是他能拒绝么?

    不说赵宗全会不会秋后算账,单单他的忠心也不容他拒绝。

    赵宗全刚刚登基,想要尽快收拢权利,联姻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而他在军中的威望最高,答应这门亲事,对赵宗全掌控兵权有很大的好处。

    一边是忠,一边是自己女儿的幸福,英国公最终还是选择了忠。

    “全凭陛下做主。”英国公躬身道。

    赵宗全闻言微笑道:“如今国丧刚过,不宜办喜事,等过段时间朕人威北侯登门提亲。”

    “臣遵命!”

    英国公这句话带着深意,他这是在告诉赵宗全,他答应是因为遵命,希望沈从兴能够善待他女儿。

    赵宗全自然也听出了来,安抚来英国公几句,便让他回去了。

    英国公走后,赵宗全沉思了一会,来到了沈皇后的寝宫。

    “官家。”

    沈皇后闻讯匆匆迎了出来。

    “不用多礼。”

    赵宗全摆了摆手,来到上首坐了下来。

    沈皇后在官家边上坐下,问道:“官家这个时候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朕给从兴定了一门亲事,是英国公之女。”赵宗全说道。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684/1684647/11110700.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