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知否笑长歌最新章节 > 第449章 市舶司

第449章 市舶司


“这一点我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将来能不能迁都?”赵策英问道。

    “殿下,现在谈这些太早了。”李安说道。

    赵策英见李安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谈,也没继续说这些,说道:“我已经上奏父皇,重新启用王师,父皇已经派人传旨召王师来京了。”

    “殿下,介甫兄前不久给臣来信,信中言其母亲身体不好,怕是不会奉诏来京。”李安说道。

    他和王安石一直有通信,官家驾崩的时候,他还给王安石去了一封信。

    前不久王安石给他回信说,如今新君继位,需要忙着稳定根基,并不是变法的好时机,他短时间并不打算回京。

    而且李安之前说的那些观点,对他启发很大,他需要时间去论证,思考解决办法。

    “王师的母亲病了?严重么?”赵策英眉头微皱道。

    “臣也不太清楚,介甫兄的母亲毕竟年事已高,生些小病也正常。”李安说道。

    “回头我派个御医过去看看。”赵策英叹了一口气道:“以前只知大宋弊端丛生,如今真正了解朝廷情况后,才知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了。本想让王师进京,当面向父皇陈述变法之策,没想到王师的母亲竟然生了病。”

    “殿下,此时其实并不是变法的好时候。”李安提醒道。

    “我也知道,只是朝廷的积弊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朝廷每年开支都在逐步增加,赋税收入反而在减少,长此以往就要入不敷出了。”赵策英叹气道。

    李安和顾廷烨闻言都沉默了下来,他们没想到朝廷的情况已经如此严重了。

    “大相公进言,建议父皇彻查盐务,大宋每年的收入有近半都是盐务的收入,然而盐务的收入这些年一直在减少。若是能彻查盐务,就能暂时缓解财政危机。子谦,你觉得呢?”赵策英问道。

    “大相公老成持重,他既然如此说,臣认为自然是可行的。”李安说道。

    “子谦,王师对你可是推崇备至,你可不要藏私,你说说,除了盐务外,有没有别的办法增加朝廷收入?”赵策英问道。

    “朝廷想要增加收入,和普通百姓人家一样,无非是开源节流。节流臣不说殿下也明白,臣就说说开源吧。如今朝廷的收入无非就是靠着官营的茶马盐铁,除此外还有赋税和市舶司的收入,其余的可以忽略不计。只要能开辟一条新的收入途径,自然能够增加收入。”李安说道。

    “莫非子谦有什么好办法?”赵策英惊喜道。

    “臣没有。”

    李安摇了摇头,说道:“不过臣觉得朝廷对于市舶司并不够重视,海上贸易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对市舶司的重视不够?”赵策英皱眉道:“据我了解,朝廷对市舶司可是十分重视,不仅建造了大量的市舶码头,更是亲自谴使和那些国家洽谈海上贸易合作,怎么会不重视呢?”

    “殿下,臣说的不重视,并不是在支持力度上,而是对海上贸易的税收太低了。”李安说道。

    海上贸易从汉朝就开始了,只是受当时造船限制,并不是很发达。

    到了宋朝,因为通往北方和西域的道路被辽国和西夏堵死了,朝廷十分重视海上贸易。

    据李安所了解,朝廷在全国海岸港口,光是市舶司就设立了十几个,还专门派使臣前往别的国家,洽谈还上贸易。

    正是因为朝廷的支持力度,海上贸易十分繁荣。

    但是朝廷每年市舶司的利税,只有数十万两。

    听着不少,但是平摊到十几个市舶司,平均一個市舶司一年的收入才几万两。

    要知道朝廷为了建造市舶司,花费了不小的代价,还需要安排大量官员来管理。

    这么一算,一年到头,在市舶司上几乎没赚什么钱。

    这就很离谱,要知道那些小国不管是文化还是科技,都落后大宋很多,对于大宋的各种商品十分热衷。

    而在那些国家不怎么值钱的东西,在大宋却十分值钱。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海洋贸易,十分赚钱。

    这些钱实际上都进入了官员权贵和巨商的口袋了,反倒是朝廷辛辛苦苦没捞到什么好处。

    “你是说提高市舶司的税收?”赵策英说道。

    “殿下可以派人查查那些海上贸易背后的商贾,这些人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就算翻十倍的收税,对于那些商贾来说,也是九牛一毛。”李安说道。

    “海上贸易真有这么赚钱?我怎么听说海上贸易十分危险,船沉入海底经常会发生。”赵策英说道。

    “殿下,臣也听闻过一些,说是在大宋珍贵的宝石和香料,在那些国家并不值钱。若是海上贸易不赚钱,为何每年还有那么多商船出海?”顾廷烨说道。

    “没错。朝廷也有商船出海,殿下可以查查,看看每次出海获利几何。”李安说道。

    “这件事我会查查的。”赵策英说道。

    “殿下,子谦,时间不早了,我让人准备点酒菜,咱们边吃边聊。”顾廷烨说道。

    “不了,我就是来探望你,也不好待的太久。”赵策英拒绝道。

    又聊了一会,赵策英就告辞离开了,李安也跟着离开了。

    在门口分别后,李安就乘坐马车回了家。

    ……

    “官人,今日怎么回来的这般晚?”明兰一边伺候李安更衣,一边问道。

    “仲怀惹怒太后被打了板子,我下值后去探望了一下。”李安把事情大概经过说了一遍。

    明兰闻言也没有多问,等李安换好常服,下人也把饭菜送了上来。

    夫妻二人坐下吃了起来。

    “对了官人,那边宅子我去看过了,宅子挺不错的,还有个很大的花园,花园里有个数亩大的池塘,竟然是连接汴河的活水。”明兰说道。

    “呵呵,那原本可是侯府,自然差不了。”李安笑道。

    “就是宅子老旧了一些,得找人好好修缮一番,不然咱们搬进去,以后要修缮也不方便。”明兰说道。

    “你找人修缮就是了,反正我们也不急着搬过去。”李安说道。

    “嗯,我已经让了联系了,明天就有人去看看。”明兰说道。

    “要修缮就好好弄弄,别舍不得花钱。”李安说道。

    “我知道。”

    明兰点了点头,说道:“对了,官人不是说要把海棠许给德生么,打算什么时候让他们成亲?”

    “你不说我差点忘记了。伱看着帮海棠准备点嫁妆,等他们成亲后,就让海棠负责前厅事物吧。”李安说道。

    这段时间事情太多,他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

    “这还用官人提醒,我上次买回门礼,就给她准备了。”明兰说道。

    “娘子真是我的贤内助,如今开春了,等过几天我休沐,咱们出城踏青去。”李安笑道。

    “真的?”明兰闻言眼睛一亮。

    她到底才十几岁,性格再稳重天天待在家里,也有些饭了。

    “自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不成?到时候把你弟弟也带上。”李安说道。

    “谢谢官人。”明兰笑道。

    ……

    或许因为李安愿意陪她出去玩,还不忘带上她弟弟,让明兰十分感动,晚上一反常态的变得主动了起来,倒是让李安好好享受了一把。

    次日一早,李安用了早饭就去皇宫当值去了。

    这天李安终于有工作了,并不像之前那样无所事事了。

    起居郎那边把这几日记录下来的官家言行,送了过来。

    李安他们需要将这些重新编撰记录。

    李安因为是新人,分到的一部分是官家起居时的记录,官家处理政务,召见大臣时的记录,则是由范存进几人编写。

    看了一下官家这几日起居的记录,李安不仅有些无语,其中居然连官家晚上在哪个妃嫔那里过夜,晚上起了几次夜都有记载。

    就差没有写官家那啥多长时间了。

    除此外,官家每天吃了哪些东西,吃了多少都有记录。

    可以说一点隐私都没有。

    除了这些不重要的,剩下的就是官家每天早上都会早早的去给太后问安,然后前往龙图阁处理政务。

    这些天范存进和章卫华都在传授李安经验,这些起居录虽然多,且很杂,但是编撰起来并不难,只需突出重点就行了。

    简单来说,就是官家若是没有经常宠幸一个妃子,关于官家去安歇就不用写。

    要是官家经常宠幸一个妃子,只需要写某某某非常受官家喜爱。

    早饭样式不多,要写官家勤俭,每日去给太后请安,则要写官家孝顺。

    按时去处理政务则是要写官家勤政。

    总得来说就是优点放大,对缺点轻描淡写。

    李安分到的起居录有厚厚一沓,就是看起来费事,编撰起来反倒非常简单,只有寥寥数语。

    ……

    赵策英昨日听了李安的那番话,第二天一早便来到了金耀门外的文书库。

    金耀门文书库主要收贮三司、六部的档案,这些档案在本衙置架阁库存贮一定时期之后,要送交金耀门文书库收存。

    赵策英让人把历年各地市舶司呈送上来的税收记录,和朝廷派遣船队出海的贸易记录调取了出来,仔细的观看了起来。

    他先看的是市舶司历年来的税收记录,果然和李安说的一样,每年的收入都不高,都在几十万两。

    接下来,赵策英又看起了朝廷船队出海贸易的记录。

    这里面详细的记录了每次船队出海,运送了哪些货物,价值几何,最后获利多少。

    在赵策英观看的时候,一个文书库的官员悄悄的离开了文书库。

    ……

    一直看到中午,赵策英才一脸喜色的离开了文书库,他并不需要看那么仔细,只需看看每次出海能赚多少钱。

    按照文书记载的来看,每次出海获利都在数倍甚至十倍左右,若是多派写船出海,确实是个快速增加收入的办法。

    而且李安说的没错,那些出海的商贾收的税太少了。

    赵策英从文书库离开后,就来到了皇宫,经过通报进入了龙图阁。

    “儿臣拜见父皇!”赵策英行礼道。

    “大中午的你怎么进宫来了,吃了吗?”赵宗全问道。

    “儿臣还未曾用饭。”赵策英说道。

    “那正好,朕也没吃,陪朕一起用膳吧。”

    赵宗全扭头看向一旁的窦公公,说道:“让人传膳吧,朕和桓王就在这里吃了。”

    “是。”窦公公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坐吧。”

    赵宗全让儿子坐下,说道:“说吧,来找朕何事?”

    “父皇,儿臣上午去了文书库,调阅了历年市舶司税收记录和朝廷出海船只的记录。”赵策英说道。

    “市舶司?”

    赵宗全皱眉想了一会才想起朝廷好像确实有这么一个部门,疑惑道:“你查这些做什么?”

    “父皇,儿臣看了历年朝廷安排运送货物出海交易的记录,发现海上贸易每一次获利都在数倍甚至十倍,然而市舶司每年所收取的税才几十万两,这也太低了。而且朝廷安排出海的船只不多,频次也非常少。若是能增加市舶司的税收,同时增加出海贸易的船只和频次,必然能为朝廷增加大量收入。”赵策英说道。

    “真的?”赵宗全一听到钱,眼睛都放光了。

    当了皇帝后,他才发现这个皇帝没那么好当。

    别说国库了,就是皇帝的私库也没什么钱。

    要不是兖王谋逆,查抄了一些从逆的官员家,得到不少钱财,他赏赐完功臣后,私库都要掏空。

    “据儿臣所了解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具体的还得问问户部和户部司的官员。”赵策英说道。

    宋朝设立了三司,将掌管天下赋税的职权从户部剥离了出来。

    三司分为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

    赵策英所说的户部和户部司并不是一个部门。

    “等会用了膳,朕让人召户部和户部司的官员前来问问。”赵宗全点了点头问道:“你怎么突然注意到了市舶司?”

    “儿臣昨日奉命前去看望仲怀,李安也在,闲聊时听他提的。”赵策英说道。

    “哦。”赵宗全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不一会,饭菜送了上来,父子二人吃完后,赵宗全就吩咐窦公公,前去召户部和户部司的主副官前来。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684/1684644/11110694.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