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回到过去做财阀全文小说 > 第1350章 爱学习的老大哥(第一更,求订阅)

第1350章 爱学习的老大哥(第一更,求订阅)


夜航的飞机机舱里,亮着昏暗的灯光。

    乘客们大都在那里睡着觉。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乘客,仍然精神十足的就着些许灯,似乎是在翻看着什么。

    “真没有想到,我们居然引进了“Charites”!”

    “Charites”正是NBC大众的成名之作,也是苏联引进的轿车原型。

    此时科琴科夫的手中拿着的这份份杂志,是一份苏联的汽车杂志,杂志的封面赫然是大众的“Charites”。

    不过,在苏联它并不是叫“Charites”,而是被称为“Zhiguli”,它是以工厂附近的山脉命名。

    虽然现在工厂只是刚刚建设,但并不妨碍苏联通过杂志向人们展示这款“人民轿车”——每一个苏联人都能得到它。

    “它是去年美国市场的销量冠军!”

    看着杂志封面上的汽车,科琴科夫感慨道:

    “没想到,NBC人居然把它的技术转让给了我们。”

    科琴科夫的话,引起了同行人的感慨。

    “是啊,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们居然会把这么先进的汽车转让给了我们!”

    ““Charites”是古希腊的美惠三女神,意为“恩惠”或“优雅”、“魅力”,这款汽车是NBC大众的第一款轿车,也是一款极其先进的前驱汽车……”

    作为汽车工业部的高官,科琴科夫对这款汽车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座车就是“Charites”。

    “四年前,在它投入市场的时候,美国的汽车还是以大为美的市场,但是大众公司的设计人员认为:家庭主妇根本无需开着两吨重的汽车去买菜,把车做小点不仅节省原材料,也更省油,这样的车肯定有市场。所以,他们就设计了这款汽车,而与甲壳虫、五菱、菲亚特等汽车不同的是,它是一款四门汽车。”

    虽然并不是汽车工程师,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科琴科夫对这款车,简直是了如指掌,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一辆61款的“Charites”。最核心的原因,这确实是一款极其出色的汽车。

    “与当时同类汽车相比,它的车身虽然极为短小精湛,但是在许多人的眼中,它非常漂亮。于几年前的秋季亮相后,当时《汽车和驾驶员》杂志评论“它是战后以来最好看的外国汽车。”。对它的唯一抱怨是它的性能。据说,它把时速从0加到60公里居然需要22秒。英国杂志《汽车》的测试结果是18.5秒,但它是用于一般行驶的汽车,但并不是用于快速行驶的汽车。”

    将那本汽车杂志放到一旁,科琴科夫说道:

    “它进入北美市场后的第一年就获得了惊人的成功,销量达到了535676辆。那一年美国的汽车三巨头纷纷推出他们的小型汽车,即便是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它的销量也是极其可观。上市仅两年后,“Charites”的总销量就超过了百万。”

    坐在他身边的米哈伊尔,说道:

    “按照美国杂志的评价说,“Charites”是最适合生活的是吗?”

    “对,它首次抵达美国市场时,它的售价仅为1800美金,当时美国中产家庭的年收入是5900美金,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它的性能是极其出色的……”

    提到它的性能时,科琴科夫有些得意的说道:

    “我的那辆“Charites”是我驾驶过的最好的汽车,哪怕就是几千卢布一辆福特、通用也无法和它相比。”

    米哈伊尔有些羡慕的说道:

    “你可真是一个走运的家伙,居然买到了那辆“Charites”。”

    他羡慕的是汽车吗?

    当然不是,他羡慕的是对方的家庭,他的父亲是铁道部的高官,那辆被汽车研究所“淘汰”的汽车,是“定向淘汰”的。

    哪怕赫鲁晓夫打击特权,有些事情也无法彻底清除的。

    “只是有一点小运气而已!”

    科琴科夫打着哈哈说道:

    “而且我也只是早开上几天罢了,很快,大家都能开到苏联产的“Charites”,它的轴距更长,性能更优良……”

    “那你觉得到时候,它会卖多少卢布呢?”

    米哈伊尔有些好奇的问道:

    “在美国卖在1800美元,现在的汇率0.9卢布兑1美元,也就是1600多卢布,要是按照这个价格算起来的话,我们一年的工资就能买一辆汽车了!”

    看着杂志上漂亮的汽车,米哈伊尔忍不住憧憬起来:

    “到时候,我们不仅家家户户都有汽车,甚至还可以像美国人一样,每家都有两辆汽车。”

    “哈哈,也许会更便宜,毕竟,苏联的原料和人工比NBC要便宜的多,也许只需要一千卢布,谁知道呢?”

    科琴科夫一边笑着,一边说道:

    “所以,我们要尽快去东宁,和大众公司对接好,争取汽车厂早一天投产,我们也能早一天开上我们的汽车。”

    在说出这一切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对于老大哥来说,学习似乎已经成了常态。

    但是现在去向一个比老大哥年轻了差不多30年的小老第学习,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似乎学习才是老大哥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不去学习的话反而就不正常了。

    就这样,在他们的期待中,飞机在凌晨时分降落在了长安国际机场,一出机场,

    米哈伊尔就忍不住抱怨了道:

    “真是的,居然没有人接待我们!”

    作为汽车工业部的官员,他们过去去其它任何地方时,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可是在这里呢?

    压根就没有人理会他们。        “看,那边就有出租车!”

    科琴科夫的话音刚落,就有一辆“Charites”停在他们的面前。

    一辆出租车而已,这款燃油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的汽车,自然是非常适合用于出租车。

    一坐上车,米哈伊尔就左看看右看看的,甚至还特意摸了一下车座,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甚至也正因为这种期待,才让他忽视了对长安的观察,与他不同的是,科琴科夫却睁大眼睛看着这座都市。

    虽然不止一次从电影和杂志中看到过长安,但第一次置身其中还是忍不住为之惊叹。

    科琴科夫坐在出租车的后座,他的双眼透过车窗,凝望着清晨的都市。这座城市仿佛刚刚苏醒,摩天大楼的轮廓在朝霞的映照下若隐若现,宛如一群钢铁巨兽在晨曦中屹立,又像是一座座巨大的石碑,静静地矗立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

    注视着摩天楼,科琴科夫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涌上心头。

    因为是清晨的关系,宽敞的街道上压根就没有什么行人,偶尔会有几辆车从路上驶过。

    然而,此刻的科琴科夫,在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的同时,他能够想象得到白天,这里的繁华,能够感受这里的富庶。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的内心里产生某种期待,虽然有些陌生,却又无比的向往。

    科琴科夫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这里的一切,都不属于他,或者说,不属于苏联。

    出租车继续前行,科琴科夫收回了目光,他闭上了眼睛。

    可哪怕是闭上了双眼,他的心中始终保留着那份对这一切的向往与渴望。

    在接下来的一天之中,他们并没有在酒店里休息,而是在长安逛了一天,充分感受了一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繁华”,当然是又带有批判性的感受了一番。

    不过对于这两位汽车工业部派到NBC对待的官员来说,长安只是他们的中转站,在长安稍做休息之后,他们就在次日乘C717飞往的东宁。

    在看到C717客机尾部的发动机时,米哈伊尔忍不住说道:

    “哈哈,这款飞机和我们的图104非常像啊,该不会是买苏联的飞机吧……咦,好像有些地方不太一样!”

    米哈伊尔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图104是苏联民航,尤其是国内航线的明星,甚至还是整个东方世界的明星,但是只有极少数一些人知道,图104飞机是五二年C717降落莫斯科后,倍受冲击的苏联航空工业部门在借鉴C717的基础上研制的飞机。

    虽然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可如果非要找爹的话,C717肯定是图104的爹,甚至从机尾发动机布局上来说,还是四引擎的图114他爹。

    科琴科夫恰好知道其中的内情,便说道:

    “这是白天鹅C717,世界上第一款喷气式客机……”

    “不是我们的图104吗?”

    “不是……”

    “不会啊,看起来很像啊……”

    就这样,两人边走边聊,直到飞机起飞之后,米哈伊尔才像是感受到什么似的,说道:

    “我好像明白了。”

    “什么?”

    米哈伊尔用极其认真的语气说道:

    “它的机舱更安静一些,比图104更安静。”

    对于米哈伊尔的判断,科琴科夫并没有说什么,他当然不知道,图104的发动机源自于NBC,虽然是仿制的NBC产品,但是寿命更低,且油耗更高,当然,噪音只是其中最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已。

    “米哈伊尔,等到了东宁之后,我先去见一位老朋友。”

    米哈伊尔好奇道:

    “老朋友?NBC人?”

    他会这么好奇,是因为在东宁虽然有苏联派过来学习的工程师,但肯定不需要先去见他们,毕竟,他们肯定会在大众汽车公司见面的。

    压根儿就没有必要单独拜访,如果是单独拜访的话,那肯定不会是那些工程师,因为没必要——毕竟,他们是部里的领导。

    “不。”

    科琴科夫说道:

    “他是苏联人,去年前派来的留学生。我想……”

    朝着机窗外看去看着窗外的碧海蓝天,科琴科夫说道:

    “我想从他那里了解一下NBC!”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682/1682272/11109794.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