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回到过去做财阀完整版 > 第1401章 绊倒一个国家的问题(第二更,求订阅)

第1401章 绊倒一个国家的问题(第二更,求订阅)


5月中旬的天气……

一如既往的沐浴在的阳光之中,虽然现在并不是令人讨厌的雨季,但是赤道附近总是多雨的。

一场突如其的大雨在午后落了下来,街道上措手不及的行人只得在路边暂时避一避雨。

在官邸办公室落地长窗外,雨不时的击打着玻璃窗,厚实的双层防弹玻璃窗把雨滴声完全遮挡在外面。

在室外被雨水笼罩着的时候,室内的几个人在聚精会神地研究着万里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农作物。

匆忙结束行程,刚刚返回长安的李毅安的,把他办公桌上一堆十分清晰的照片聚拢起来,递给了孙鹏安。孙鹏安站起来接过这些照片放进手提公文包里。

“好吧,先生们,”他缓慢地说道,

“你们让我看到了,苏联境内一小部分地区的小麦长势不良;也许这些照片中显示的小麦只有几公顷。那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张哲远看了一眼孙鹏安,点了点头。

孙鹏安清了清嗓子说:

“阁下,我已冒昧地设法通过屏幕来显示从我们的“鹰眼”卫星现在正传送来的图像,您愿意看一看吗?”

李毅安点了点头,看着孙鹏安走到一排电视机旁。在书架下方呈曲线形的西墙内放置着好几架电视机,这些书架都特意做得很矮,以为电视机让出地方。通常情况下这一排电视屏幕会用滑门遮住。

孙鹏安打开了最左边的一台电视机,回到阁下的办公桌旁。他拿起了其中一只电话,拨了一个号码,只是说了声:

“开始吧。”

对于“鹰眼”卫星,李毅安是知道的,和狼豪笔合成孔径雷达不同的是,他采用由蔡司公司提供的直径1.8米的光学镜头。它比先前的其他任何卫星拍的都清楚,卫星上配备最先进的照相机,它的分辨率大概是80厘米左右,“鹰眼”侦察卫星绝对是性能最好的最新式卫星。

虽然它的分辨率是不错的,但是很费时,主要是因为拍摄过的胶卷盒必须在特定位置从卫星上弹射出来,在保护装置保护下返回地球上,依助卫星发出的无线电尖峰信号和跟踪设备将其回收,并在空运到图像中心实验室经显影后放映。整个卫星有十来吨。有四个胶卷仓,可以依次弹回来回收冲洗。

不过,与普通的侦察卫星不同的是,它还有电视信号传输,卫星位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控制的某个地面跟踪站直接沟通的飞行弧度内时,就可以进行同步电视传输。但当卫星飞越苏联上空时,由于地球表面的弧度阻碍了电视的直接接收,所以观察者必须等待卫星再次绕过来之后才能收看——其实就是看录像。

只不过,这种传输并不是数字式,这种由磁带转移的信号,会降低分辨率,在利用无线电信传输时,分辨率会进一步降低,也正因如此,它的分辨率大概只有2m左右。

当电视荧光屏显示出图像时,孙鹏安把一张苏联地图推开李毅安的办公桌上,并用食指指着。

“阁下,你现在看到的是由‘鹰眼’2号发送来的,运行轨道在这儿,东北方向,在萨拉托夫和彼尔姆之间,越过乌克兰的黑沙带。”

李毅安抬起目光注视着电视荧光屏。大片的土地从上至下慢慢地展现在荧光屏上,其范围宽约20多公里。虽然分辨率不仅不太清楚,但是大地看上去光秃秃的,看起来就像秋季收割后的田野。

在广阔无垠的大平原显得模糊不清,在向电视机屏幕的左侧漂移。接着一条道路出现在图像之中,在屏幕中间停留了不知多长时间,随即从电视机荧光屏上消失了。

“速度放慢一些。”

孙鹏安对着电话中命令道。照相机镜头下面的大地掠过的速度减慢了。高空中的“鹰眼”卫星仍在其轨道上以同样的高度和速度运动着,图像分析办公室所属的实验室内图像的宽度和速度却降下来了。

图像变得更近,接着出现的图像是几百公里宽的一片麦田。

“固定这个镜头。”程鹏安对着电话中说道。图像慢慢地停止了移动,最后稳住不动了。

“特写镜头。”程鹏安说道。

图像越来越近,图像非常模糊,但是仍然可以看得到,那片土地上有大片的空缺。显然这是因为麦苗或者玉米枯黄萎缩,所导致的。

在那里不会有人把土地完全闲置的,特殊情况之下,但是现在,是银幕上的土地就像斑秃一样,一块一块的,画面并不是彩色的,但是仍然可以分辨的清楚哪里是麦苗,哪里是光秃秃的土地。

“哲远。”

李安把目光投向了张哲远,之所以提前结束这场环岛之旅,就是因为他的那个电话。

“阁下,自从赫鲁晓夫主政以来,苏联粮食产量一直节节升高,去年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1亿4000万吨,远超过一战前丰收年份的8000万吨的产量,而根据苏联官方制定的今年粮食产量的指标总共是1.4亿吨。现在这个指标可以详细列为:小麦7000万吨,大麦3000万吨,燕麦700万吨,玉米1300万吨,裸麦700万吨,其余的为稻米和各种豆类作物。大宗作物是小麦和大麦以及玉米。”

他站起身来,绕过办公桌走到仍然摊着苏联地图的地方。程鹏安关掉了电视机,又回到了他的座位上。

“在苏联每年的粮食作物中,大约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粮食,来自这儿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南部的库班地区。”

张哲远继续说道,一边指着地图上的这些地区。

“而且那全是冬小麦。也就是说,是在9、10月份播种的。在11月份初次降雪之前,作物已进入长出嫩枝的阶段。积雪盖住这些嫩苗,保护它们免遭12月和1月份寒霜的侵袭。”

他转过身走了回来。

“去年12月初,整个乌克兰和库班地区出现了一种反常的融雪现象,以前这两个地区是有过这种现象的,但从来没有像这样温暖。从南面黑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吹来一阵强大的暖气流,朝东北方向移动而遍及乌克兰和库班,暖气流持续了一个星期,把上面一层积雪融化了,大约有6英寸厚。小麦和大麦的幼苗秆都露了出来。10天以后,像是要弥补一下似的,整个地区又出现了同样反常的气候类型,受到霜冻的袭击,气温降到零下15度,甚至零下20多度。”

即便不是农业专家也听说过“瑞雪兆丰年”这句话,李毅安说道:

“这对小麦是极为不利的,肯定会造成粮食减产的。”

现在,李毅安已经想起了这件事,另一个世界,苏联就是在今年因为国内粮食减产,所以,不得不动用大量的黄金从国外进口粮食,以弥补国内的缺口。

而在很多资料中都将今年的粮食进口,视为为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象征——毕竟,曾经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正是玉米帝的骄傲。

“是的,阁下,但并不仅仅只是这一个区域。”

孙鹏安在一旁插话道,

“今年的很多地方的春小麦出现了问题,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照片都是其他地区的情况。我们向农业专家进行了咨询。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如果苏联人能挽回乌百分之五十的农作物的话,那他们就是幸运的。是其他地区的损失可能会超过1/3。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农业损失是惨重的,而且还是无法弥补的。”

“那么,这就是你要向我说明的问题,是吗?”问道。

“不是,先生,”

张哲远说道,

“这次会见的目的是这样的,根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很有可能会损失3000万~5000万吨。这就是我们要向你说明的问题。”

差不多就是30%的减产了。

任何人都能够从这个数字之中,感受到这种规模的减产可能带来的影响——粮食大规模减产肯定会造成饥荒,或者说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而这肯定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那么当地的反应呢?”

李毅安问道。

“从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看到,莫斯科那边对于农业减产的反应,甚至在他们的官方报道之中,同样也没有提到这一事件。”

想了想孙鹏安补充道:

“阁下,我们的卫星分辨率并不高。但是我们都能够从太空中看到他们的土地,并且看到今年的粮食产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很难相信,苏联人自己发现不了。”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相比于粮食本身。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件事背后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他们有可能发现不了吗?”

李毅安的眉头紧蹙,不用别人回答,他也知道答案这样的问题不可能发现不了。

“他们肯定发现了这个问题,唯一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消息,在莫斯科那边没有任何消息,这才是最让人好奇的地方。”

孙鹏安的回答,让李毅安的眉头一挑,

确实所有不正常的事件背后,肯定都是有原因的。

“阁下,并不是一个地方的粮食减产,而是涉及到几乎整个国家的粮食减产,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莫斯科那边没有任何音信?是他们秘而不宣,还是说……”

张哲远在一旁补充道:

“有人在故意制造这一切,或者说有人在故意隐瞒着一切。”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件事儿背后肯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故意隐瞒……”

一瞬间,李毅安就像恍然大悟似的,显然肯定是有人在故意隐瞒,因为在苏联那个地方,他们有专业的农业部门去统计,去记录,跟踪天气情况以及粮食产量,他们不可能会对连卫星都能够发现的大面积的粮食减产视若无睹的。

是莫斯科那边秘而不宣吗?

显然并不是!

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情报,而且国际粮价没有任何波动,大规模的进口粮食势必会导致国际粮价的波动,现在的粮价很平稳,而且也没有任何苏联在大规模进口粮食的消息。

那么也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有人故意隐瞒了这一切。

他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那么,他们故意隐瞒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呢?”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682/1682271/11109743.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