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小说全文阅读 > 172.第170章 老朱:听说你少年不识愁滋味,

172.第170章 老朱:听说你少年不识愁滋味,


第170章  老朱:听说你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青楼?

    对于李清的话,只有朱标记在了心上。

    他打算趁着这几天,好好在大唐溜达溜达,看一看大唐的风土人情,体验一下大唐工业革命的好处。

    剩下的四个小子,在见过想见的人以后,便开始放飞自我,很快就和李恪混到了一起去。

    身为一个喜欢唱,跳,rap……不,是身为喜欢勾栏听曲的李恪,当即便带着四个大明亲王跑到了勾栏。

    用他的话说,这叫君子风流。

    李清也不打算管,反正到时候对比一出来,有朱标这么个奋斗逼在,这四个小伙子怕是逃不了一顿好打。

    他甚至还录下了几个视频作为铁证,上面是朱樉兄弟四个在勾栏一手搂着一个女子,在这之后是朱标点灯熬油地在伏案写作。

    有对比才有冲击力嘛,对吧?反正到时候他是看热闹的。

    李恪现在真的是活明白了,他现在每天除了玩儿,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鸡娃。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等到孩子长大之后就丢给李承乾去学习政务,自己跑出去游山玩水,打打猎放放风纵纵马。

    评价是,还是老李打得轻。

    对于这位大侄子的咸鱼态度,李清倒是也不反对。不想当皇帝又不是什么坏事儿,咸鱼一点就咸鱼一点呗?

    再说李恪的性格他也真是喜欢,没事儿还能陪他一起联机打个游戏啥的,就这种爱玩又吃得开的性格,李清没理由讨厌。

    朱标足足考察了一整周,刚开始他用笔写,后来学会使用电脑之后,便开始用电脑打字。等到一周过去以后,朱家老大写了整整六万字的考察报告,而他的四个弟弟……则把整个长安城的青楼玩了个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青楼。爱上青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朱樉倚着栏杆,放声高呼着。

    这一幕,李清当然没有错过,完完整整地给录了下来,绝对没有任何掐头去尾的断章取义。

    又在大唐逗留了一周,李清觉得时候不早了,也该出发回到大明了。

    清晨的阳光轻柔而妩媚,如涟漪泛起的水波一样柔和。李秀宁慵懒地趴在床上,玉白的肌肤在阳光的映照下,像是漆了一层薄薄透光的釉。

    “姐?”

    李清伸手顺着纤腰摸去,按在李秀宁清晰凹陷的脊线上。

    “不行,都甩麻了……”李秀宁慵懒地讨饶着。

    “想什么呢……”李清伸手揉揉她的脑袋,笑着说道:“我是劝你该起床了,这都几点了,一会儿吃过早饭,还要去大明呢。”

    “噢。”李秀宁噢了一声,听语气竟然还有一点儿小失望。

    李清当然也听出姐姐的情绪,他低声问道:“我看你还有点失望?”

    “谁……唔唔……”李秀宁刚要反驳,话就被堵了回去。

    ……

    饭桌上,李秀宁气鼓鼓地看着李清,仿佛把手上的油条当成李清的肉一样,凶巴巴地咬着。

    “别光吃油条,喝点豆浆。”李清关切地给她盛了一碗豆浆。

    李秀宁看着那碗豆浆,又看看李清,神色复杂。

    “你是故意的吧!”

    “啊?怎么回事呢?”李清伸手挠挠后脑勺,在那装傻。

    李秀宁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和他一般见识。

    再说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和他讲话呢?

    此时老李也带着人大包小裹地来到了李清家中,看到二人正在吃饭,他毫不见外地凑上来,招呼着武媚娘给他上早餐。

    “我觉得小武应该改个名。”李清笑呵呵地对李世民说道。

    “叫啥?”李世民一口一个小笼包。

    “叫翠花,”李清挤挤眼睛:“翠花,上酸菜!”

    “这个笑话很冷,这个梗我接不上。”李世民继续和他的小笼包奋斗。

    他这次没带几个人,就带了长孙皇后,尉迟恭,程咬金,李治以及李明达。

    李清总觉得李哥的正宫应该是尉迟恭,怎么走到哪儿都形影不离的呢?

    对于公主府的早餐,长孙皇后也很是喜欢,并且表示以后没事儿就会来三姐这里蹭饭。

    等到睡意朦胧的李恪带着四兄弟来到公主府的时候,都已经日上三竿了。

    鉴于四小只和李恪比较投缘,所以这次也带着李恪一起前往大明。

    反正他们几个算是臭一块儿去了,了不起让李恪也去见识见识大明青……大明风华。

    ……

    洪武七年,乾清宫。

    老朱早就等得望眼欲穿了,近半个月没有好大儿在身边,可把老朱给折磨坏了。

    要不是马皇后还能陪陪他,老朱得茶饭不思。

    “爹,娘,我们回来了。”朱标还没进宫,就开始打招呼。

    “老大,老大?”正在吃饭的老朱忽然起身,顺着门口看去,果然看到了朱标。

    “爹。”朱标走过去,规规矩矩地见礼。

    “老弄这些繁文缛节。”老朱嗔怪地说道,又伸手在朱标的肩膀上拍拍:“黑了,也瘦了……”

    “这是儿臣在大唐考察的心得体会,用叔父的话说这是“调查报告”,还请父皇过目。”朱标恭恭敬敬地将怀里揣着的厚厚一摞子纸双手呈在老朱面前。

    “好,好,标儿有心了。”老朱开心地接过报告,也没看,直接放在一旁打算一会儿再看。

    “娘。”朱标又和马皇后见礼。

    随后,李清一行人也来到了乾清宫之中。

    看到朱元璋手边那摞子厚厚的纸,朱棣心里一突突。

    坏了,这东西……不会是大哥在唐朝的考察报告吧?

    他不禁在心里抓心挠肝起来,要是大家都不写,这事儿也就过去了——偏生大哥写完了,他们四个没写。这可就耐人寻味了……

    伱们四个干啥去了?他都能想到老朱的这句话。

    “朱贤弟,朱贤弟!”李世民也走过来,伸出双手握住朱元璋的手:“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皇后,你应该知道……喏,这位就是我常说的大明朱皇帝,这位是马皇后。”

    “哟,嫂子。”老朱立刻一礼,礼节十分到位。

    “长孙姐姐。”马皇后也和长孙皇后见礼。

    二位皇后很快就聊得热络起来,倒也不奇怪,毕竟是两个皇后的典范加标杆,有共同语言也很正常。

    但希望长孙皇后不要把马皇后的厨艺带歪……

    很多人其实对长孙皇后写的《女则》有误解,认为长孙皇后是迎合封建礼教写的规范女性行为的书,但实际上她那本书上主要是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而且还教人怎么合理地去后宫干政(bushi)。

    两个皇后去一边儿了,李世民继续给老朱介绍:“这二位,是我麾下大将程知节,以及尉迟恭。”

    “久仰大名!咱早就听说过你们的事迹了!”老朱立刻热络地说道。

    凭心而论,他是真稀罕这样的悍将啊……

    但话又说回来了,就尉迟恭这性格,在老朱手底下未必能活过洪武十三年。

    为什么说是洪武十三年呢?因为这一年有个胡惟庸案,可以捎带脚地把人砍了。

    二将立刻见礼,哪怕不是唐皇,可也毕竟是个皇帝。不过大唐倒是没有明清那样动不动就下跪的规矩,二将只是叉手一礼。

    “这是我的两个犬子,大的那个……哎,和你们家那四个小子玩一块儿的是李恪,这是李治。”李世民伸手摸摸李治的狗头,对老朱介绍道。

    老朱不禁肃然起敬:“这就是那个立……”

    *来自李世民的憋屈值+5000

    这话还没说完,李世民上去就照着李治的腚上来了一脚。

    “去,找你三哥玩去!”

    李治撇撇嘴,似乎对于这样没事儿就踢一脚的行为已经习惯了。

    “这是我小女儿,李明达。”李世民一弯腰,将李明达抱了起来。

    “胡子叔叔,你好。”李明达奶声奶气地说道。

    “哎,你好啊。”老朱对于这个大唐公主传记字数最多的公主也很喜爱,毕竟李明达实在是太招人稀罕了。

    “我们就在你这叨扰一阵子,过段时间等贤弟的法力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带些工匠过来。”李世民对老朱说道。

    老朱忙不迭地点头:“要得,要得。”

    又聊了一会儿,李世民提出先行告退,先去把家人安置一下,再收拾收拾房子。

    老朱当即便送了二十多个宫女过去帮忙,这地主之谊还是要尽的。

    李清也没跟着去,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贤弟,你咋没跟着去?”老朱挠挠脸,看着坐在一旁的李清。

    “我?啊,不着急,他们又不是没有钥匙。”李清笑呵呵地说道:“回去之前,我得给你看点好东西。”

    “啥好东西,弄这么神神秘秘?”老朱一下子就被勾起来好奇心。

    既然贤弟说好东西,那必然好。

    李清没急着掏视频,而是看向一旁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的朱标。

    “小标,你还有一部分调查报告落在我这了。”李清伸手从怀里掏出一摞纸,递给了朱标。

    朱标恍然道:“瞧小侄这记性,原来这部分报告是留在叔父处了。”

    老朱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五个儿子里,竟然只有朱标给他交了这个报告?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看向那正在窃窃私语聊着什么的四个儿子。

    其实他们四个也没聊啥,就是在讨论李恪那么够意思,请他们玩遍长安,他们怎么着也得表示表示,表示回来,带李恪玩一圈儿应天府才是啊。

    咱应天府的秦淮河,多出名?是吧,正所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话还是朱橚刚才提到的。

    “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朱挨个点名,“你们四个,去看了一圈大唐,就没有什么想和咱说的?”

    “啊?说啥?”朱樉乍着爪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朱棡却下意识地感觉到了不对,他和朱棣对视一眼,心里不由得暗自焦急。

    坏了,爹这是想起来找茬了!

    “老二不知道,老三,你来说说。”老朱看向老三朱棡。

    “儿臣以为,大唐的工业化是可取的。”朱棡绞尽脑汁地说道:“对,儿臣看那个火车,出行十分的方便。在大唐的时候就曾经问过吴王李恪,他说那火车载重可以达到万万斤,带着上千人前进,一日可行数千里。”

    “儿臣想,若是把这个火车和铁路学来,那咱们大明可就如金汤一般坚固了!就算是北平,也可几日内抵达,完全不惧北元骚扰!”

    “嗯。”老朱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看向朱棣。

    “老四,你觉得呢?”

    “回爹的话,儿臣觉得,大唐现在推行的那个火枪还有火炮,实在是军中神器!”朱棣说到这里,眉毛一下就挑了起来,神采飞扬:“要是大唐的武器,在咱大明中推行,何止北元,儿臣甚至能横扫大漠!”

    横扫大漠,做回自己!

    “嗯,那你呢,老五?”朱元璋又看向朱橚。

    朱橚傻呵呵一笑:“儿臣觉得长安的青楼挺好玩儿的……”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黑了下去。

    “你们几个,是不是在大唐的这段时间里,一直流连于青楼?”老朱一边说,一边去解裤腰带。

    “啊,这个……”朱橚忽然间意识到自己失言了。

    “贤弟,这几个小畜生,是不是真……”

    老朱这话还没说完,李清便打开手机,招呼老朱过来看。

    老朱凑过去一看,屏幕上现出的,是他好大儿点灯熬油地在那修改调查报告。

    咱的标儿还是一如既往地优秀啊……老朱心里美滋滋地感叹着。

    随后,画面一转,变成了一处莺歌燕舞之所。

    他看到自己的几个儿子们,每人双臂都夹着两个美人,纵情地欢呼着。

    尤其是老二朱樉,喝完进口酒后,竟然诗兴大发,跑到栏杆边上,一迈腿骑了上去,神采飞扬地冲着外面的行人振臂高呼。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青楼。爱上青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听到这句话的四兄弟,尽皆伸手糊在了自己的脸上。

    二哥啊……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

    老朱拎着裤腰带,冰冷的目光看向朱樉。

    “老二,咱听说你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青楼?”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589/1589516/11110971.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