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小说 > 第312章 心热的谅国

第312章 心热的谅国


“啪……”

    “哞……”

    “哟嚯!……畜生,快走!”

    1733年1月5日,在安南北部的茂密丛林中,一支十余人组成的木材运输队,正在挥舞着皮鞭,驱赶十几头大象,拖拽着一根根珍贵的黄梨木,蜿蜒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

    此时,几根粗大的木材正好被卡在了林中的树木之间,一名伙计不停地发出口令,试图让大象前后左右的摆动,绕开被卡得死死的树桩。

    但长时间的负荷工作,再加上许久未曾进食饮水,大象已经显得非常疲劳,而且反应有些迟钝,只是喘着粗气,徒劳地蹬动脚步,却不能移动分毫。

    气急的伙计愤怒地挥动皮鞭,使劲地抽打这头大象。

    可能是觉得大象皮糙肉厚,对于鞭挞无法引起它的反应,恼怒之下,那名伙计直接从腰下拔出一把砍刀,狠狠地砍在大象的屁股上。

    “哞……”

    一道深深的血口立时显现,大象吃痛之下,发出凄厉的吼声,四个粗大的象腿奋力地蹬着地上的泥土,不断地向前拱动,似乎想要竭力摆脱身上的锁链,寻找曾经那份自由的空气。

    “咔嚓……”

    一颗碗口粗的大树被一股巨大的力量从底部生生拉断,几根铁链穿着的黄梨木也立时被拖拽过去,带着巨大的冲力,狠狠地撞在了大象的身上。

    “哞……”大象跪倒在了地上,无助地嘶嚎着。

    “坏事了!”那名伙计心有余悸地小心上前查看,发现大象的一只后腿已然被下冲的木材给撞断了,又是心疼,又是气恼,“他奶奶的,这头大象算是废了。”

    “废了呀?”后面的几个伙计立时止住各自的大象,停下脚步,然后纷纷过来查看,“既然废了,那赶紧将它弄到一边去,不要把路给挡了。要不然,天黑前,到不了江边,咱们可都要在山上过夜了。”

    “这么一大块头,咋弄呀?”那名伙计没好气地说道:“该死的,这头象废了,那它拖拽的几根木头我怎么弄下山呢?……要是误了刘掌柜的交货期限,那还不得扣老子的钱!”

    “那也不能因为你这头废了的大象,耽误我们大家伙的功夫呀!……赶紧的,想办法挪到一边,把路让出来。谁家里不是五六口子要养活,误了交货期,被扣了钱,那还不得喝几天面糊糊。”

    “好了,好了,都特么的别吵了。你,你,把后面两头象后面的木头卸了,然后赶过来,把这头象给拖到一边去。你们说说,大家伙都在一个锅里搅食吃,遇到点事,那不得要互相帮衬着点。一个個在这里像老娘们一样叽叽歪歪,能顶个甚?”

    “刘头说的是。来来……,赶紧动手,早点把路清开了,咱们也能早点下山将木头放到河里去。这二三十根木头,要是能顺利运到新郑(今越南鸿基港),最起码能换好几百块银元,可不能在路上耽搁了!”

    木材,尤其是珍贵的红木、楠木、黄梨木是谅国最为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每年都会有大量来自齐国、秦国、北明、暹罗、吕宋、卫国等国家地区的商人蜂拥而来,带着大把的金银,驾着大船,来到新郑港,将一根根采伐自深山老林中的珍贵木材拉走,然后又被加工制作成各种家具,或者被当做镇宅大梁,售卖给那些高官显贵之家。

    随着木材砍伐力度的加剧,沿海地区的珍贵木材在数十年间,几乎被采伐殆尽,迫使木材商们不得不将目标指向那些远离海岸的内陆山区。

    山区地形陡峭,根本没有任何可供车辆行走的道路,那些木材商人们为了将砍伐的珍贵木材运输下山,便捕捉和训练了数量众多的大象,在木材一头穿上铁链,然后绑到大象的身上,由这种陆地霸王将一根根粗大的木材拖拽下山,然后抛掷于江中,沿着河道的方向,直抵入海口。

    下山时,为了保持平衡,大象有时不得不跪着匍匐向前。为了保证木材的品质,许多木材只是简单的去除树梢和枝丫,这导致在山间运输时,会面临木材过长不便于林中转弯的情形,而此时,大象就不得不用头和长鼻来开路。

    遇到巨大而沉重的木材时候,大象往往只能前行十余米就停下歇息,之后再继续,一旦木材被林中的树木或者巨石卡住,大象的主人就会毫不顾惜地不停发出口令让大象前后左右的来回折腾,若大象反应迟钝,就会立刻遭到皮鞭,乃至斧头、砍刀的猛烈劈砍殴打……

    从山巅到山箐,再拉到河边,是大象拉木头的三个阶段,每段路上都留下了大象无尽的血水和汗水,甚至是他们的残体血肉。

    但是,为了能赚取不菲的木材运输费,那些饲养大象的搬运工们丝毫不顾忌它们的健康乃至生命,驱使着它们一次又一次往返山岭至河谷,将那些砍伐的珍贵木材拖拽至江边。

    谁让整个谅国发展数十年,就没什么像样的产业,只能依靠着山上的木头来换回宝贵的金银和物资呢?

    谅国的地盘经过多年的扩张,已陆续夺取了谅山、广宁、北涧(今越南北干省一带)、北河(今越南河江省一带)等地区,而且还在1702年,吞灭了位于高平地区的莫朝余孽,几乎阻断了安南与大秦之间的陆路往来。

    为了巩固和增强自身基本盘的实力,谅国在边境地区积极招揽大秦百姓移居其境内,甚至不惜许以无偿分配大量田地和免除若干年的杂役税费等优惠政策,以此吸引汉地移民的到来。

    截止到1730年,谅国的汉人数量规模已达十四万五千余,若是再加上近三十万的安南人,总人口接近五十万,在国内划分为三个府、一个直隶州、十七个县,算是基本上站稳了脚跟。

    不过,谅国的地缘态势却极为险恶,北边是庞大的秦国,南边是矢志于收复失地的安南黎朝,若是两边稍一发力,南北夹击,整个谅国将被瞬间击为齑粉,根本没有任何转圜余地。

    无他,战略空间太过狭小,没有辗转腾挪的余地,人家只要抬抬脚,就能杀到家门口,再走两步,立时会攻到新京(今越南谅山市)城下,直接来一场都城保卫战。

    不过,自从六十多年前,谅国抱上了齐国的大腿,认了宗藩关系,使的整个王国的安全处境立即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忌惮于齐国的强大武力威慑,不仅使得安南在连续发动两次“北征”失败后,不敢轻易再集大军继续北攻,就连大秦也逐渐停止了对谅国施以的各种威胁,以及严格封锁边境的行为。

    谅国更是在齐国的支持下,通过不断地蚕食和侵袭,尽占越北之地,逐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但是,谅国想要更进一步扩张实力,就显得有些后劲乏力了。

    盖因,谅国所据的越北之地,着实有些“烂”,皆为山岳丛林地形。

    从空中俯瞰,就会发现整个越北地区山多坡陡,沟深谷狭,绝大部分为山地,海拔一般在五六百米以上。主要山脉由西北走向东南,支脉纵横交错,两山之间多为深沟峡谷,谷深达数十至数百米。

    也只有群山中存在的若干坝地(小盆地),方能容下百姓聚集居住和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活动。

    山沟和江河两岸的山坡多为竹林或者灌木林,不宜农耕,在齐国顾问的指导下,勉强可以开发为橡胶林。

    正是因为地处山区,使得整个谅国的交通设施极为落后,不仅道路少,而且路况差。位于山间的驮运路和小路既少又窄,多沿山脊、丛林、河谷穿行,多数地方仅人可同行,马走困难,而且经常不贯通。到了雨季,简陋的道路更是泥泞不堪,路迹不明,经常被山洪冲断或者杂草覆盖,简直是不良于行。

    更让谅国上下为之苦恼的是,越北地区,民族众多,成分复杂,除了数十万安南人外,还有苗、瑶、沙、岱依、侬等土著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各异,宗教迷信的影响较深,禁忌多,经济文化极度落后。

    十多万汉人撒在这片广袤的山区之中,犹如胡椒面一般,只能扼住关键的河谷平坝,重要关隘城镇,至于那些道路不便的大山深处,谅国政府也只能任其自便,根本谈不上实际控制。

    所以,谅国在稍稍巩固了越北地区的统治后,目光便一直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红河平原地区梭巡,整日谋划着要从山区一冲而下,灭了安南黎朝,吞下富庶的红河三角洲。

    但不知为何,身为宗主的大齐却始终没有表现出对黎朝要动手的迹象,只是凭借着自身强大国力和经济优势,不断对其进行政治渗透和经济渗透,似乎想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慢慢腐蚀和软化黎朝,将其转变为像广南国那样,成为一个恭顺的藩属国,委身以事大齐。

    当然,顾忌于大秦的激烈反应,可能也是齐国没有直接以武力征服安南黎朝的原因之一。同宗同源的两个华夏大国要是因安南的问题直接打起来,那动静可不小,说不定周边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要卷入其中。

    尽管如此,但谅国君臣却依旧内心火热,十分期待齐国能在未来某一天对安南动手,以便他们能跟在后面,捡些便宜。就算不能尽灭其国,吞食其地,但至少也要最大限度的削弱安南的实力,以免构成对自身安全的威胁。

    要不然,以我这么一个人口小国总是维持着近万人的兵力规模也不是事呀!

    差不多整个王国收入的七八成都投入了军备建设上了,对于百姓民生的改善根本顾不过来。

    虽然,作为大齐的藩属,在面对重大军事威胁时,可以获得齐国的武力保护,但你得在战争爆发时,总要有可用的武备,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卫抵抗不是。

    要不然,待齐国援兵正在调集时,整个王国却被人家一击而溃,最后给一锅端了,那可就冤死了。

    齐国虽有军队驻扎于谅国境内,但却部署在新郑、延川(今越南北部城市芒街)两处沿海港口,若是想要驰援内陆腹地,怕是十天半个月都赶不过去。

    故而,在谅国境内,军方获得的资源最多,权利也是极大,可以紧急军务为由,强征民力和社会物资,所有人等皆需配合。

    当那支木材运输队驱赶着十几头大象,在天黑前,艰难地抵达了清溪河(今越南东北部的先安江)畔一座简易码头时,猛然看到数名谅国官兵驻守在那里,立即紧张起来。

    在这荒郊野外的,这群丘八会不会趁机勒索他们几许银钱?

    “这些大象都是你们驯服管理的?”一名军官冷着脸问道。

    “是,总爷。”带队的刘头点头哈腰地应道:“你这……有什么吩咐让小的们去做?”

    “呵呵……”那名军官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还别说,爷们还真的需要你们帮着做些事!现下天色已晚,伱等先休息一夜。待明日一早,跟我们走一遭。”

    “总爷,这怕是不妥吧。”刘头为难地说道:“你看,我们这都在运木头,要是都跟着你去了,误了木材运输,上面的掌柜可是要怪罪下来。你说,这不平白耽误了我们的吃食吗?……总爷,你行行好放过我们吧。”

    说着,刘头从怀中掏出一块银元,十分肉疼地递了过去。

    “别给爷扯那些乱七八糟的!”那名军官毫不客气地将那枚银元接了过来,顺手塞进口袋里,“我这是没给你们说明白吗?……紧急军务,你们这些人,还有那些大象都被征用了。明日一早,都跟着我们运送军械物资。嘿,这十几头大象,最起码可以拖七八门火炮,可省了大劲了!”

    “啊?……”众人闻言,立时面露苦色。

    “敢问总爷,这啥紧急军务呀,非要征用小的们,还有这些大象?”

    “嘿,怎么,以为老子哄骗你们?”那名军官虎着脸,瞪了众人一眼,“奉我王谕令和总参军令,从今日起,我大谅将全面进行军事动员。别说征用你们几个人、几头大牲畜,就是拿枪指着你们上战场,也都得给我乖乖服从。……告诉你们,咱们谅国这是要打大仗了!”

    “啊?……打大仗?这是要跟谁打呀?”

    “还能跟谁?……自然是南边的安南蛮子!”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589/1589474/11110830.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