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八零之从摆摊开始小说最新章节 > 第 33 章 杨家

第 33 章 杨家


姜丽云在卖煎饺之余,看了隔壁的煎饺摊几眼。

那个卖煎饺的男人很年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

他的煎饺摊几乎完全就是学她的,这人用跟她一样的锅,一样的煤炉,甚至也在红纸上写了“东北煎饺”

四个字,然后贴在一块木板上当招牌。

甚至帮他包饺子的,也是一对跟姜瘸子夫妇差不多年纪的夫妇,不出意外的话,那应该是他的父母。

此外,还有个瞧着只有十几岁的小姑娘负责卖饺子,这小姑娘跟他长得很像,应该是他的妹妹。

这分明就是复制了她的摊子,来抢她的客人。

姜丽云所在的九曲镇,在古时候是个县城,本身人口就多,又因为它位于江南鱼米之乡,离省城还很近……

上辈子到了后来,这里发展得很好,镇上常住人口有两万,总人口十多万。

虽然这时候镇上的人没那么多,镇子也比后来小,但适合卖早餐的绝不止这么个地方。

现在两个一样的煎饺摊放在一起,他们的客人肯定会被分走一部分。

至于再往后……不出意外的话,谁家能踏踏实实好好做生意,谁就能留住客人。

上辈子类似抢生意的事情,姜丽云也是遇到过的,她一直在小学门口摆摊,后来店铺也开得离小学不远,而附近的早餐店,并不止他们一家。

有些店,卖的还是跟她一样的东西。

只是有些店能长久地开下去,有些店开一段时间就关了。

她的店能一直开下去也是有原因的,她店里的东西价格实惠,做包子饺子用的原料还非常好。

比如做馅料的肉,她一直都是用猪前腿肉,不会用那些不好的肉。

有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会用猪身上零零碎碎不好的肉来做馅料,也就是姜利海从大城市买回来的那种。

猪身上有些肉,是大部分买肉的人不会买的,比如猪脖子上带着淋巴的肉。

这些肉的价格非常便宜。

它们倒也不是不能吃,清洗干净把淋巴去除就行了,不过有些摊贩为了节省成本,会用这些肉做肉馅,他们甚至懒得清洗以及去除淋巴。

他们不是只用这些肉,还会掺杂好肉,客人不一定能吃出来,但九曲镇到底是个小地方,他们做的事情,别人不可能一无所知。

菜市场卖肉的那些人相互之间都认识,他们知道哪家早餐店用的肉好,哪家早餐店用的肉不好。

这些,他们是会跟周围人说的。

上辈子,她的早餐店在这些人里口碑一直很好,虽然有时候会被抢走一些生意,但有一批老客,从未亏过钱。

到后来,附近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食堂,还会跟她买包子给老师吃,就因为信得过她。

她的网店越开越好,将铺子盘给别人的时候,那些人还挺舍不得她的。

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低,店家用的原料好,卖的早餐价格实惠不难

吃,他们就会一直光顾。

至于做出绝顶美味……就是普通的包子饺子,不可能做出绝顶美味来。

姜丽云觉得自家的饺子不差,也就不在乎有人抢生意。

按照她的经验,遇到抢生意的人不用去管他们,只要像之前一样,按照自己的步调做好饺子就可以了。

时间长了,客人会知道哪家的早餐最好。

更何况……她正琢磨着要卖炸鸡呢!

炸鸡下午卖比较好,早上生意太好她就没力气在下午的时候去卖炸鸡了,所以现在这样也挺好。

姜丽云并不在意被抢了生意,其他人却不一样。

冯易做煎饺之余,一直愤愤不平地看着隔壁。

吴小春更是一脸愧疚地看着姜丽云:“丽云,都是我不好,我之前跟他说了很多事情……”

当时吴小春只觉得那个男人有点爱说话,现在想想,人家一直在打听他们的饺子是怎么做的!

她什么都不知道,人家问她猪肉是从哪里买的什么价格,一斤肉能做多少饺子什么的,她竟然全都说了。

“妈,没事,你不说他也能学会,”

姜丽云道,“而且这煎饺本来也是我跟别人学的,没道理我能卖别人不能卖。”

然而吴小春还是很担忧,他们现在赚得挺多的,但在有人抢生意之后,会不会一天只能挣十几块?

姜丽云见吴小春一脸忧愁,就知道她肯定又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了,吴小春性格如此,她也没办法。

大早上生意挺好的,姜丽云也顾不得太多,笑着招呼那些来买煎饺的客人。

她前段时间,已经跟一些客人混熟了,这会儿跟他们聊了聊,就得知隔壁摆摊的,确实是一家子,就住在附近。

那家人姓杨,到她这里来偷师的年轻男人叫杨海涛。

他的父母的工作给了他两个哥哥,到了杨海涛这里,他一直找不到工作。

这几年镇上出现了一些小工厂,会招人做衣服什么的,只是人家都招女工,杨海涛一个没什么技术的男人,能做的只有卖苦力的工作,甚至这种工作都不好找。

农村的年轻人比他吃苦耐劳多了,工地不要他这样细皮嫩肉的男人。

一开始还好,时间长了免不了被哥哥嫂子嫌弃……

若无意外,杨海涛是因为一直找不到工作,所以看中了她的煎饺生意,想要跟着做。

“杨海涛处处学你,还把摊子摆在你旁边,真不厚道。”

跟姜丽云买饺子的人道。

姜丽云笑了笑,道:“看今天这样子,我的饺子不一定能卖完……你要生饺子吗?一块钱十二个,回家用水煮,加点小青菜做个饺子汤,味道特别好。”

这个来跟姜丽云买煎饺的客人穿得挺好,家里条件应该不错,所以姜丽云才这么推荐。

“饺子还能这么吃?”

客人有点好奇。

姜丽云道:“饺子的吃法可多了,还可以蒸着吃。

不过我喜欢吃煎饺和汤饺,热乎乎

煮一锅饺子汤,这时节吃下肚子,整个人都暖和了。”

那客人被姜丽云说得心动:“那你给我拿一块钱的生饺子。”

姜丽云装了生饺子给她,又道:“做饺子汤的时候除了小青菜,还可以放木耳、油豆腐、菠菜什么的,晚上只做一锅就够全家吃了。”

“你这么一说,还真的可以。

这样做出来好吃吗?”

“好吃的,你要是想更好吃点,可以煎两个鸡蛋放进去,菠菜什么的稍微过个水再放……”

姜丽云跟人家说做饺子汤的经验。

结果不止这个客人买了一块钱生饺子,在旁边听到的另一个客人,也买了一块钱生饺子。

之后,姜丽云见到合适的客人就推荐一下,虽然她摊位上的客人少了一些,但饺子没少卖。

至于隔壁那家人……知道杨家的情况之后,姜丽云隐约记起那是什么人了。

都在镇上住着,她上辈子是见过杨家人的,尤其是杨父杨母。

不过杨海涛和他妹妹她没怎么见过。

按照上辈子她听来的八卦,好像是杨家两个哥哥把弟弟妹妹赶走了,后来弟弟妹妹去县城打工,就定居在了那里。

杨家兄弟她不了解,但杨母的事情,姜丽云从客人那里听了不少。

据她所知,杨母不是好相与的人。

上辈子杨母到后来身体不好,几个子女就凑钱给她请了保姆,结果她各种折腾,赶走了好多个保姆,以至于到最后杨家都请不到保姆了,只能把她送去敬老院。

姜丽云也懒得管别人的八卦,只耐心卖自己的饺子。

一眨眼,就到了她去工人俱乐部的阅览室看报纸的时间。

平常这时候,他们就剩几十个饺子了,但今天剩了一百多个。

不过比想象中要好很多,就这点饺子,他们自己吃或者拿去送人也是可以的。

姜丽云看向冯易:“冯易,我去看报纸了。”

冯易不太开心,低低地应了一声。

这会儿,冯易有种跟隔壁杨海涛打一架的冲动。

这人抢他们的生意,姜丽云挣到的钱就变少了!

姜丽云挣到的钱变少了之后,他们盖房子的速度就变慢了!

冯易一直惦记着盖房子的事情,现在这事儿可能要推迟,他非常难受。

姜丽云注意到了冯易低落的心情:“阿易,我跟你说,其实我一直想卖炸鸡。

以后我早上少卖点饺子,下午去卖炸鸡,应该能赚更多。”

冯易愣了愣:“卖炸鸡?”

“对。”

姜丽云道。

她没急着卖,是因为忙不过来,以及之前天气有点热。

卖炸鸡的话,鸡肯定要提前一天杀好腌制好放冰箱保存,但她没有冰箱,等天冷一点再卖比较好。

嗯,这几天正好降了温,可以开始了。

听姜丽云提到炸鸡,冯易嘴里就冒出口水来。

昨天,姜丽云又做了一次炸鸡,做得比

第一次更好吃。

因为姜利海跟船出去了不在,又没有分给泥瓦工和姜二叔的缘故,他还吃到了很多。

昨晚上那只鸡的两个鸡腿,姜丽云给了姜瘸子夫妇,但他分到了鸡翅中和鸡翅根,姜丽云说的没错,鸡翅中鸡翅根吃着比鸡腿更入味,特别好吃。

如果姜丽云要卖炸鸡,那早上少卖点饺子,确实没什么。

冯易放松下来,对隔壁杨家的煎饺摊,也没那么在意了。

“你放心,我会赚很多钱,早点盖个属于我们的房子。

()”

姜丽云哄他。

冯易忍不住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

姜丽云又想亲他了,但到底没有这么做,最后只捏了捏冯易的脸。

姜丽云去阅览室之后,卖饺子的工作,就交到了冯易手上。

反正姜瘸子和吴小春,肯定是干不来这活儿的。

冯易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但他喜欢姜丽云,也就愿意学姜丽云。

学着姜丽云的样子招呼客人,冯易慢慢卖着剩下的饺子。

而隔壁,杨海涛其实有点焦头烂额。

来摆摊之前,杨海涛是想多练一练自己做煎饺的手艺的,但他妈觉得饺子能做熟就行了,多练几次太浪费钱,不许他多练。

他一直没工作手上钱不多,摆摊的本钱全是父母出的,他父母不愿意拿出钱来买面粉猪肉让他练手艺,他也没有办法。

而这,造成了他今天做饺子的时候,速度很慢。

其实冯易一开始做煎饺,速度也很慢,但姜丽云从来没有催过,还把自己上辈子的经验倾囊相授。

慢慢地,冯易就越做越好了。

杨海涛却是没人指点的,杨母还一直催他,让他做快点,免得客人跑了。

杨父杨母在镇上生活了大半辈子,杨海涛也是从小在镇上长大的,他们认识镇上很多人。

再加上他们就住在附近≈hellip;≈hellip;附近的人都认识他们。

见杨家人摆摊卖煎饺,认识杨家人的人,就都去了杨家那边买。

还有一些人见来了个新摊子,想尝尝看味道是不是一样,也去了杨家那边买。

杨家的生意非常好,杨母就一直嫌弃杨海涛做得慢。

被催着,杨海涛愈发慌乱,做出来的煎饺有些下面一点都不焦,有些则焦过头。

如果冯易看到了,会发现杨海涛今天做的煎饺,跟他在砖瓦厂给人做煎饺的时候,做的那些差不多。

只是他在砖瓦厂,饺子是免费给人吃的,杨海涛却是拿来卖钱。

这会儿很多人已经去上班上学了,来买煎饺的人少了很多,杨海涛总算空出手来,埋怨自己的母亲:妈,你一直催我干什么?做太快煎饺熟不了。

?[(()”

“你做一锅饺子的时间比隔壁还要长一点,怎么可能不熟?”

杨母道。

那确实,杨海涛算过隔壁那家人做饺子的时间,他今天做饺子,花的时间比隔壁要长。

杨海涛又道

():“妈,我们为什么非要在这里摆摊?去别的地方不好吗?”

()

他的手艺是偷学来的,不好意思再去抢人家生意,就想去别的地方卖,远远躲着。

?想看决绝写的《八零之从摆摊开始》杨家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但他妈一定要在这里摆摊。

“我们家在这里,附近的人都认识,在这里摆摊生意才好,为什么要大老远去别的地方?”

杨母道。

这附近不仅有小学还有早市,人特别多,是个再好不过的地方。

卖煎饺是杨海涛的主意,也是他想做的生意,但真的开始做之后,就不受他的控制了。

本钱全是他爸妈给的,他不得不听爸妈的话。

杨海涛不再说话,他把铁锅从煤炉上搬下来,打算换个新煤球上去。

他们准备的面粉和肉馅比较多,现在还剩下好些生饺子,他得继续做。

“你换煤球干什么?”

杨母皱眉。

“煤球快烧完了。”

杨海涛开口。

“不是还有一些吗?剩的饺子也不多了,你这会儿加了煤球等下烧不完。”

杨母心疼煤球,不舍得让杨海涛用。

但火太小饺子熟不了!

杨海涛跟母亲说了自己的担忧,杨母左思右想,总算允许他换煤球。

但杨母不让他把二个眼里的煤球全换了,只让他换一个眼里的煤球。

与此同时,从杨家的摊子上买了煎饺的人,都已经开始吃了。

一个之前常常到姜丽云这里买煎饺给孙子吃的老太太跟杨母是认识的,今天就在杨母这里买了煎饺。

她带着煎饺回家,小孙子立刻冲过来喊奶奶,等着吃煎饺。

这孩子很爱吃煎饺,但今天他咬了一口就皱起眉头,最后挑挑拣拣只吃了饺子馅和饺子下面的皮,没吃上面的一圈饺子皮。

“小宝,这是怎么?”

老太太见剩下不少饺子皮,问道。

小男孩开口:“奶奶,饺子皮不好吃。”

“你之前不都会吃完,怎么这次不吃完?”

老太太舍不得浪费,用筷子夹了饺子皮吃。

这一吃……老太太也觉得不好吃。

包饺子的时候,饺子皮两边贴一起,会按出几个褶皱。

她孙子剩下的,就是那一圈褶皱,她咬了一口才发现这里的皮太厚了,吃着干巴巴的还有点硬。

如果饺子是水煮的,其实不会这样,饺子皮在水里煮一段时间就软了。

但煎饺不同,上面的饺子皮太厚,吃着会特别干特别硬,还不入味。

姜丽云上辈子就知道这一点,她擀的饺子皮本来就比较薄,她还叮嘱了姜瘸子夫妇,让他们把饺子皮贴合在一起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褶皱弄太厚。

所以她这边的饺子,没人挑剔皮太厚,但杨家人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老太太吃完饺子皮,想了想,觉得下次卖煎饺,还是要去姜丽云那边。

这杨家做的东北煎饺,就是不正宗!

同样的事情,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生。

一个女人

()给自己的丈夫买回去煎饺,她丈夫吃了一口就有点嫌弃:“今天的饺子没有以前好吃,底下不脆就算了,上面的饺子皮也太厚了,吃着干巴巴的……是不是换人做了?()”

那女人道:倒也没有换人做,是我换了个摊子买。

?()?[()”

“好好的你为什么要换个摊子买?”

“这煎饺是你表弟做的,他在那边卖煎饺,难道我还能跟别人买?”

这男人沉默了。

事实上,这两家人算是运气好的。

这天还有那么几个人,在咬了一口煎饺之后,发现中间没熟。

这些人的心情那可太差了,但为了几个饺子找上门去好像不太好……他们中午吃饭的时候把饺子蒸熟或者煮熟吃掉了,心里却很不舒服。

以后买饺子,还是得去正宗的那家买!

杨家这边的事情,姜丽云并不知道。

她看完报纸回去,发现煎饺就剩二十几个了。

隔壁杨家还剩不少,明显打算继续卖,但她准备收摊回家。

泥瓦匠在给他们盖房子,他们要回去做中饭。

剩下的煎饺不多,他们中午吃掉就行。

下午的话,她打算去姜玉仙那里买几只鸡。

姜丽云打算明儿个,就去镇上卖炸鸡。

至于在哪里卖……幼儿园门口就挺好的。

现在的初中生小学生,不一定是独生子女,但幼儿园里的那些孩子,绝对是受宠的独生子女。



()


  (https://www.wshuw.net/1586/1586713/11111110.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