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发展商业
有了组建皇家海军的想法,皇帝当即就找人来商议,帝后二人一同去了南书房。人到齐后,皇帝刚提了一嘴,还没进入正题呢,下面众人就先行进谏了。
“陛下,扩建水军一事虽然意义重大,但臣以为就目前来讲,其实扩建水军的时机并不合适,国库只是略有盈余,尚不足以支撑大笔军费开支,在无战事发生的情况下,朝臣很难支持此事。
今年已近年尾,明年就是永安元年了,按陛下原本打算是要改革税法,取消丁税、提高田赋的,改革初期,各地方势必多有阻碍。
朝堂上的官员基本都是已经接受新税法的,新税法的施行需要上下所有官员的努力,在这当口实在不宜节外生枝。”林启当先奏禀道。
林启虽然在朝堂上大力支持皇帝,但他心底并不赞同此事,一来宣平的顾虑他也有,甚至想得更多;二来他年高稳重,虽然理解皇帝和宣平的改革想法,但却认为他们操之过急了,事要一件一件办,总得给众人留出反应和接受的时间。
“陛下,臣也是这般想法,臣如今兼任户部尚书,国库资财确实无法支撑水军扩建之需,不如陛下暂缓一年,给臣一点儿时间,允臣大力发展商业,臣一定为陛下丰盈国库,积累足够的钱财。”宁王说道,同林启想法差不多,支持皇帝,但也要适当劝解。
“陛下,臣赞同宁王殿下和林相关于暂缓水军扩建的提议,但宁王殿下主张大力发展商业一事,臣觉得不妥,陛下,农业为立国之本,粮食是国家稳定的必要条件。
一旦工商业兴起并发展壮大,百姓见有利可图必争向往之,势必影响农业生产,从而直接影响了粮食的供应。
再则商队南来北往,流动性大,不利于管理。适当限制商业活动,才有利于百姓专注于耕田劳作,维护社会稳定。”段相说道,在殿内人中,他的思想是最保守的。
“陛下,如段相所言,立朝之初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确保证了我朝的粮食供应和社会稳定。
当时定下这政策的原因是前朝末年连年征战,经济衰退,田地荒芜,是以太祖皇帝选择了优先发展最稳定的农业。但目前我朝经济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过度重农抑商就限制了我朝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近两年曲辕犁的广泛推广,极大的提高了耕作效率,粮食产量距之前提高了三成,且仍在逐年提升,每年又有南洋交易得来的大批廉价稻米,其实我朝目前已不缺粮。
商业可以让双方互通有无,实现利益最大化。比如说我国粮食产量亩产不如南洋那些气候炎热地区,但制瓷手艺却是诸国之最,工匠花十天时间烧制一件精美瓷器,拿到南洋可以轻轻松松换回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粮食,可他若自己耕种,十天又能收获几何呢?”宁王辩解道。
段相的话成功打开了宁王的话匣子,作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商人皇子,哪能听人说限制商业,书房的讨论彻底偏离了最初议题。
帝后二人也没打断,这事儿先讨论讨论也行。只有齐王听得云里雾里,他不懂水军也不懂什么重农抑商,为什么要把他找来旁听啊?
“陛下,臣倒是觉得宁王殿下说得有理。臣在南洋见过西洋国家的作派,除了直接武力侵占搜刮外,对于战力较强的国家,他们更多的是选择贸易。
他们生产的成品在落后的南洋十分难得,他们很轻易地就能换取大量的金银和大批廉价的原材料,而用这些原材料加工的成品又被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卖回南洋,长此以往,西洋逾富,南洋逾穷。
而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几乎在各国都是供不应求的,既如此,我朝为何要放弃这样一个富国的机会呢?”丁宁远奏道,他算是最见多识广的人了。
“若有朝一日我朝没有了这一优势,到那时又该何去何从呢?”段相被两人说的有些动了心,但仍有顾虑。
段相自己也知道经商赚钱,但经商的人多了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也是真的,经商太不稳定了,可能一夜暴富,也能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个人遇到这事儿还有可能穷困潦倒地活下去,若是一个国家遇到这种绝境,国力衰败是真会亡国的。
“段相多虑了,你太小看商人的头脑了,他们不会允许自己丧失这种优势的,他们只会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技术,用各种方法促使工匠改革工艺,让自己的商品一直充满吸引力。
而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促使我国的技术进步,小小的一项技术进步就可能促使我国产生巨大的变化,比如之前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最近的曲辕犁、新式冶炼术,它们所带来的利益远非农业可比。”话说到这儿,宁王就想顺势努把力,让皇帝放开对商业的限制,帝后二人目前可重视技术了。
帝后二人对视一眼,他们这几年全靠经商赚钱呢,自然知道经商的好,“明日再次召开大朝会,讨论一下逐步放开商业限制的事。”皇帝做了总结发言。
(https://www.wshuw.net/1521/1521133/11110688.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