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第 297 章
自从八卦小报报道了他和张文雅曾经是情人关系后, 家里人全都支持他追求文雅,不知道出自什么心理,他原本以为他们不喜欢文雅已经结过一次婚呢。他的全家都是黄皮白心,内里早已被美国文化同化, 但还顽固的保留了一点封建糟粕。他很快想明白是因为她自己就很有钱了, 她如果是一个普通穷学生, 他的家人们半句话都不会多说。
现实真残酷。
他送她到公寓楼下, 惊讶的发现公寓楼下至少十来个狗仔队。这就是她现在的生活状态……常态吗?泰勒感到了震惊。
她喜欢吗?看她的神情似乎已经习惯了, 是啊, 她应该会习惯的, 她可是十亿中国人的“哈佛女孩”,她在中国已经习惯了被追捧, 在美国……也同样。她应该很喜欢才是,毕竟谁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脸刊登在报纸和杂志的封面上呢?
他心酸又失落,感到自己的计算又失误了。
张文雅的“哈佛情人”实际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困扰,吃瓜群众都觉得美丽的女孩有诸多追求者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顶多吐槽这个亚裔男不配跟美国之子相提并论;但哈佛情人是个高智商天才,哈佛到麻省理工, 又自创业成了千万富豪, 马马虎虎不算太差。
对小约翰这个“美国王子”来说有点危险:怎么?中国女孩有了别的男孩, 你到底有什么问题啊你?
吃瓜群众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一定是王子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而且现在大家都知道是肯尼思太太去世之后他俩分手的, 都猜测是那条附加遗嘱条款出了问题。
之前《纽约邮报》的爆料说已故肯尼思太太在遗嘱里留给张文雅第五大道的豪华高档公寓,却限定她跟别人结婚才能得到公寓, 是否说明肯尼思太太不喜欢张文雅?这套公寓目前在年仅十岁的萝丝·肯尼思·艾森伯格名下, 由卡罗琳一家居住, 据匿名消息透露,张文雅在跟查理·瓦伦蒂诺结婚之前便签字放弃了公寓。
吃瓜群众卧虎藏龙,有律师从专业角度分析,中国女孩并不是爱慕虚荣的“捞金女”,她跟小约翰分手,但又在结婚前放弃公寓,说明她根本不在乎公寓;她一定是为了这条遗嘱伤心了,前第一夫人不喜欢中国女孩,终于想到办法狠狠羞辱了她,她无法接受,唯一的办法只能离开小约翰。
之前肯尼思太太的管家和护士接受采访都提及张文雅当时细心照料男朋友的母亲,肯尼思太太生病后性情喜怒无常,经常解雇护士,是张文雅为她面试新护士、负责安排营养食谱、雇佣护工照料她,还为她念小说;肯尼思太太要是半夜疼得醒来,张文雅也会醒来去看望她,跟医生商量她的治疗方案。总之就是真正的儿媳妇做的也不过如此了,就这样肯尼思太太还不满意,这个婆婆也太挑剔了!
美国也有婆媳矛盾,豪门婆婆更难伺候,豪门娇妻们是最有感触的。肯尼思家又没有什么实体企业,肯尼思太太当时掌管着亡夫的信托基金,拿捏住儿子,也以为能拿捏住儿子的女朋友,这条遗嘱十分刁钻,年轻女孩真的很难应付,她的应对方法已经是最好的一个。
吃瓜群众热衷于给他俩的爱情故事填空,居然填的八九不离十。
波士顿本地主流报纸《波士顿邮报》也在这周刊登了一篇专访,张文雅以“哈佛女孩”的名头在中国成为现象级人物,年仅二十岁便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在哈佛来说是第一人,她当然得到了校方最大的关注;而她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证明了她的能力,她没有参加姐妹会,不去夜店,很少参加校园派对,不吸烟不喝酒,甚至可能从来没有闻过大|麻的气味,生活无比健康;
但她也不是只懂死读书的那种亚洲留学生,她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参加了多项体育运动的练习,网球学的很好,在业余选手里算得上很不错;跟学习小组的女同学们相处愉快,同宿舍楼的其他女生对她印象不错;她跟男同学的接触不多,因为她觉得那些男生都太幼稚——这一点倒是没错,她入学晚了两年,同届男生普遍都比她小一两岁——好好学习也并不需要跟男同学多接触。
这篇专访采访的并不是当事人张文雅,而是她的哈佛同学。而且低调吹捧,看上去就像是定制的通稿。波士顿是肯尼思家族的老家,很难说不是出于肯尼思家族的授意才有这么一篇“专访”的,但不管怎么样,这篇报道令吃瓜群众一窥中国公主的哈佛生活,有益无害,皆大欢喜。
苏珊专门打电话告诉张文雅《波士顿邮报》的报道,苏珊认为这是肯尼思家族正式开始“营销”她,她之前过于低调了,她现在不能继续低调。
好吧,她也认为有计划的“营销”是必要的。
肯尼思家族的公关经理安排了报道的事儿,还给她配了一个“团队”,张文雅有了自己的公关经理凯瑟琳,昵称“凯特”,负责媒体方面的安排;私人助理玛雅;玛雅的助手安妮。再加上两名保镖,张文雅现在有了个五人团队。幸而薪水最高的三个人不用她支付薪水,不然她也是要大呼“养不起”了。凯特的薪水是泰德叔叔支付,两名保镖的薪水是小肯尼思支付。
凯特风风火火,已经来纽黑文见过她,并且告诉她,好莱坞有人在打听她的新书电影版权,尤妮丝姑姑和帕特里夏姑姑的儿女们大多都住在洛杉矶,好几个表亲都是好莱坞从业人员,制片人和演员都有。小肯尼思当初想当演员,一来是被好莱坞的纸醉金迷弄晕了头,二来他要入行也非常轻松,根本不是个事。
幸好肯尼思太太阻止了他。
如今,这几家表亲都被人找上门,想要买下她的新书电影改编权。
张文雅惊呆了:这就是美国速度吗?!她书都还没写完呢!
肯尼思周末下午来了纽黑文接她,这次没有到法学院大楼外面等她,而是去了她的公寓。
她的公寓不大,只有两间卧室,她和布鲁克住在一起,娜塔莎另外租了一间公寓,距离不远。
女孩子的公寓十分整洁,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橙花香气。
茶几上整整齐齐码放着几本杂志,《时代》周刊、《人物》周刊、《纽约客》,几份报纸,另外有几份《耶鲁法律评论》。
肯尼思随手翻开一本《耶鲁法律评论》。
各法学院都有自己的院刊,都叫“法律评论”,大多数稿件由学生撰写,jd学位不要求论文发表数量,但至少要有一篇登上院刊的论文,要求不算高。
这期《耶鲁法律评论》刊发了署名“wenya zhang”的一篇论文:《美国堕胎权之争:“去政治化”是最佳出路》。
好家伙!
肯尼思惊叹:他不知道未婚妻什么时候写了这篇论文,她没提过。她很敢说呀!
这篇论文从上世纪美国开始收紧女性堕胎权谈起,然后谈1972年“罗诉韦德案”的划时代意义,该案是美国女性争取权利的重要一步,但仍然不够;堕胎权与政治联系的过于紧密,这是美国式荒诞;堕胎权问题“去政治化”才应该是核心,从法律方面来看,各州应该全面废除有关堕胎的法律条文,将选择权重新交给女性。
这篇论文其实严格来说不算是法律论文,而更像“社论”,《耶鲁法律评论》居然也刊登了,也很敢呀。
说的很好,看完之后他也豁然开朗:没错!“去政治化”才是最佳解决方案,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重视尚未出生的胎儿的权利,远远大于怀孕女性的权利。法律应该规定的是堕胎诊所的规范化,而不是直接规定女性该如何处理自己身体里的一些“入侵组织”。
想到这儿,肯尼思忽然意识到张文雅说起堕胎权争议以及谈到将来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为什么总觉得奇奇怪怪的:她非常小心回避谈及堕胎权中的胎儿,也从来没有谈到他们将来可能会有的孩子。
她只是不排斥生孩子,但对“孩子”本身几乎从未提及。
他有点担忧,但来不及多想,有人开门进来了。
“约翰!”张文雅快乐的喊他的名字,“你真来了!”
他随即站起来,张开手臂抱住她,“我答应过你,一定会来。”
她眉开眼笑,一片欢喜,“现在就走吗?”
“你要拿什么东西吗?”
“没什么要拿的。你怎么来的?开车吗?”
“不,直升机。”
张文雅吓了一跳,但想想,他不可能几天之内就学会驾驶直升机,肯定有专业驾驶员,放心了。
直升机停在附近一所办公楼的楼顶。
“我第一次坐直升机,安全吗?”张文雅担忧的问。
“很安全。”肯尼思握着她的手,“别怕,很快的,几十分钟就到纽约,绝对不会堵车。”
逗笑她。
(https://www.wshuw.net/15/15085/4953356.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