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西川欲晓1909章节目录 > 第135章 扎紧口袋

第135章 扎紧口袋


  这两人至来就有好名声,信徒也广,有他们的参与,使基金会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而且也博得佛道两家的支持。

  儒释道三家这下占齐了。

  "谢谢夏先生给基金会推荐了这么好的人选。"

  "好,那分头工作吧。"两人作别,各忙各的事。

  夏平和林子剑汇合,去查受灾的状况,自从府兵接管城防后,乡勇们投入到救灾当中。

  许多灾民在哭泣,现场救灾工作沒有组织有些混乱。

  夏平当仁不让接过救灾指挥权,把乡勇们分散下去,作为每个救援小组的骨干。

  曾经的乡镇基层干部他有太多的经验可以运用。

  在他指挥下,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那些死去的衙役和官兵我们不管,喊他们把人搬走,死去的贫民棺材铺的棺材全部征收。另外再从各地调点过来,法事活动由我们来办,家属不要担心。另外我征求大家意见。我们叫张真人给我们选一个好地,大家集体安葬在那里,不知可好?"

  啥子都替他们考虑到了,还有啥子意见?

  "你们的房子放心,最多三个月,你们的房子就会被重新立起来,而且决不会比原来差。

  在这段时间,你们可能要克服一下困难,有亲戚朋友的可以去寄宿,没有的可以去小学堂,那里的教室改成大通铺,女人一间,男人一间,孩子一间。

  吃饭你们不要担心,每天学校都要开伙食。"

  有吃有住有奔头,情绪一下就安定下来。救援工作有序展开

  殊不知,他的所作所为被有些人看在眼里。

  一是那些普通民众,发自内心对乡勇们感激。民众是朴实的,谁对他好,他心里清楚着呢!

  二是那些富户和文人们。林子剑的一番一番操作让人大开眼界,从一进城就维持秩序,到强制开仓放赈,再到现在基金会的成立,组织进行救援。完全就没有官府什么事。林子剑和乡勇的名声口碑好得不能再好。

  三是外国的洋人。在峨眉山新开寺,是西南地区洋人的一个康养基地,平时就有数百洋人住在这里,峨眉的变故一下让他们紧张起来,为了自身安全,立即下山察看究竟。

  "嗨,夏先生,你也在这里。"打招呼的是个洋人女子。

  几个洋人向夏平走来,"你好,马塞姆小姐,这几位先生,你们好!"

  马塞姆是英国人,是个医生,随父母来西川传教,因传教驻在青龙场,夏平在青龙场与她有过短暂接触。

  马塞姆虽说来中国时间不长,但早在父母那儿学过汉语,虽说时间不长,但还是能说。

  有一个洋人显然不懂夏平的话,其他人在给他做翻译。

  夏平立即用英语再说了一遍。几个洋人大喜,立马就露出亲近感。

  "你会英语?夏先生,你居然会英语,上帝啊!这太让我吃惊了。"

  在中国,遇到会英语的人太难了,他们一下就聊开了。

  夏平是个机会主义者,看见洋人拿着相机,立马就想到宣传和募捐的事。

  夏平告诉马塞姆,城里有许多伤员,希望她能组织医生来查看,并暗示这也是宣传洋教的好时机。

  一行人走了各个救灾点,洋人拍了不少照。直到天黑。

  大师兄二师兄也回来了,有洋人作护身符,府兵不敢对他们怎么样。

  第二天,陆续有土匪被抓到,第一批缴获的财物被送到。

  基金会正式成立,十二名德高望重的理事宣誓所有资金都保证用在民众身上。

  悲空和张真人去给死者超度和做道场去了。这次加入基金会,他们的名声会空前升高。原来的一流变成了顶级宗教人士。

  这些都是仁义社,是夏平带给他们的,他们要用辛勤的工作回报仁义社和夏平。

  在峨眉山上,土匪却陷入天罗地网之中。

  仁义军带领广大乡民没有先清剿,而是在熟悉地形的当地人带领下,去占领各个路口要点。

  因为仁义社占着要点大路,轻而易举控制一个个要点,而土匪因无法越过黄湾,需转一大圈才能转到大路,可等他们累死累活到达时,才发现关键点又被仁义军控制。

  这就是控制大道的好处。

  仁义军组织人员时耽误了些时间,如果此时土匪放弃钱财轻装逃跑是能逃些出去一部分的,只可惜财帛害人。谁又舍得到手的钱财拱手让出去呢?毕竟只要走出去,这一生就吃穿不愁。

  几十斤的财物背在身上,严重影响了行动速度,等他们到达下一个点时,又被堵住,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更沒逃脱机会。

  口袋越扎越紧密,仁义社现在有的是人,士气高昂,同仇敌忾,而土匪沒有吃的在山里转了一圈,早己筋皮力竭。

  于是个个都远离队伍,找个僻静之处将财物藏好,空手逃亡。

  八月十五都过了,山里气温很低了,各自逃生的土匪早己沒了组织,他们对这里地形也不熟悉,半夜被野兽攻击,死伤的事时有发生。

  女匪"红宜"又抢了些东西,她不知哪来的力气,还扛着一大包东西。

  这次回去,一家人就能过上好日子,男人也再不会打她了。

  她长得牛高马大,一脸凶想。依然被他男人打。这次她尝到了打人的快感。

  只可惜权力很短暂,大家都跑,她的财物弄丢了,可不久逃跑时,她又抢了些回来。

  她深吸一口气,看前面有亮光,她朝亮光走去,那是个山中的寺院,她有得救的感觉。

  寺院门己关,她叩着门环:"师傅,救命啊!"

  门开了,两个和尚不耐烦。"快进来,一夜都来人,还要不要人睡觉。"

  "红宜"道:"师傅,你慈悲为怀给点吃的吧。"

  刚才没注意,现在才看清楚,来的居然是个女匪。

  "嗬嗬,稀奇了,我长那么大还没看到过女匪。"

  "师傳,我不是土匪,我一个女人咋个能当土匪呢?"

  她突然住了口,前方绳子捆着7,8个土匪,她吓得转身就跑。直到开了大门。跑出很远,见沒有人追来,一屁股坐在地上。

  她再也跑不动了,虚汗直冒,想了想,摇摇晃晃站起来,还是往寺院走去。

  又敲门,开门的还是那两和尚。"咋个又是你,你不是跑了得嘛,我们也不抓你,你快跑嘛。"

  "红宜"道:"我不跑了,就吃点东西,我啥都听你们的。"

  那两和尚正色道:"不行,你必须跑。"说完把她掀了出去,关上了大门。

  【作者题外话】:有一天如果你到罗目古镇(小说中的青龙场)旅行,可以去看看英国女传教士马塞姆传教的马塞姆福音堂,当地也叫马塞姆洋楼,马塞姆曾在这儿布道、开诊所。这洋楼建于1917年,我们的小说取材于她刚来中国不久的1909.

  新开寺,曾经是大量外国人聚集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洋人撤走而荒芜。

  那里是峨眉山半山腰,海拔约一千五百米。风景秀丽,相对封闭,利用防守。

  洋人在那里与僧人签了99年租约。居住着数百洋人。

  那里曾有72栋别墅,有公共浴室,游泳池,礼拜堂,蓝球场,网球场,桌球厅,舞厅,商店,餐厅,酒吧,诊所,银行,邮局等设施。

  正因那里外国人多,消费力强,也形成了集市场,每三天一场,赶场天上山的小路行人络绎不绝,每一场要消费十头猪。

  我曾爬上新开寺,去寻找久远的故事。望着这荒凉的地方,以为是历史记错了,或者我找错了地方。后来遇到一养蜂老人,才知地方我找对了,但再没有往日繁华的一点迹像,时间带走一切,新开寺一去不复返了。


  (https://www.wshuw.net/1493/1493512/110390177.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