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皇宋锦绣免费 > 第二百七十章 种类繁多

第二百七十章 种类繁多


  蒸锅和水壶,这是跟水接触最近,在0度到100度的温度之下,只要不是被水,浸湿或者反应的,都可以做为锅的材料,他们对于材料的要求不高,铁皮就可以了。

  普通的做饭的锅子,也差不多可以用铁皮,只不过要稍稍的厚一点,在没有的炒菜,没有煤炉子的时代,铁皮锅使用率不算太高。

  这中间,最重要的要数做饭的土灶大锅,这些,也是有,就不能按照铁皮来偷工减料了。

  因为大地锅太大了,大就有可能温度不太均衡,就算是可以通过调整来避免,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厚度。

  大的关系,这些地锅能够承载东西也多,薄薄的铁皮,或许能够承受几斤的水,可是大锅是绝对不行。

  正因为不行,才需要研究,原样按照之前的来锻造,这是肯定不行的,那没有节约多少,对于赵信和这些研究人员来说,任何的减少,减少多少才是关键。

  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必须要跟铁皮壶一样,要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在正常使用,还有一定耐用性的前提下,要节约多少,用多少的分量,用多少厚度,这样才能够支撑整个铁锅的正常使用。

  之前,从来没有考虑到的问题,现在,一个个的摆在面前,可是牛大力却是干的非常起劲。

  为了做这些锅,牛大力可是耗费了精神,特别是还有赵信的帮助,赵信不可能知道,要减少多少才可以,但是赵信知道,整个实验的过程,用科学的试验的方法,减少一些不需要的环节,甚至改变一些形状。

  这恐怕是最近时间之中,研究院最大的工作了,以牛大力为主,分成了最少20个不同的小组,每天打造大量铁锅,每一个都有一个侧重点和不同。

  经过了反复的实验,这才找到合适的比例,他也真正的体会到了实验的快感,为了减少哪怕一丝一毫的厚度,都会让最终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对于每一个家庭会使用到的铁锅来说,降低了成本,也就代表着减轻了支出,一定程度上面增加了销量。

  为了整个外形的效果,他跟他的团队,最少铸造了1000个以上的锅,这才勉强的做出现在的成品,这个被定性为铁锅一号的铁锅,是最满意的产品。

  这个成品跟之前的铁锅很像,可是牛大力知道其中的不同,外形上面,内部厚度上面,加上位置和固定,都会有不同。

  这样做法不是没有效果的,会比之前的铁锅,减少了二十来斤的的重量,大概占据二分之一多一点的重量,在热力的应用上面,各种食材的处理上面,也有很强的作用,这就是铁匠作坊的核心竞争力,用更少的铁,更少的原料,制作出性能出众的锅。

  铁锅当然是重中之重,也是赵信介绍的重点。

  实际上,一件件的东西拿出来,一个个的介绍这个东西的好处,王松早已经有些茫然了,他这才知道,原来日用品,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当听到一个巨大的铁锅,只有之前价格的三分之一不到时候,这还是目前铁匠作坊平均价,如果算是之前,差不多只有一成多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就算是王松也有些动容。

  铁锅作为绝大部分家庭之中唯一铁器,也是整个家庭之中最昂贵的财产,一般而言,一个小一点的铁锅,最少也需要45斤左右,按照之前的价格,一个铁锅的价格,高达得6贯左右。

  就算是大名府铁匠铺,减少了这个成本,最终的价格,也差不多是3贯左右。

  现在,一个铁锅的重量,大概是在20斤左右,依然非常沉重,可是每斤40文的价格,铁锅的总成本,只有800文。

  这么多年的时间了,谁听过这么的便宜的铁锅。

  王松到这里,再也没有疑问了,赵信用实际情况,证明了他的能力,光是这些铁锅,如果一旦推出,在大名府都能够创造数以万计的销量,就算是有,再购买一个也不算困难,原来五六贯,现在只有800文。

  王松认可产品,未来民品的销售大有的起色,赵信也很满意。

  他创造的这个研究院,本来只是为了研究一些用得着的民品,在赵信没有离开的时候,为铁匠作坊增加一个拳头产品,可是没想到,多了牛大力这么一个研究者,只要明白了研究的过程,他就可以推陈出新。

  一个对于冶炼非常熟悉,并且愿意去研究的人,那是可遇不可求。

  说实在的,对于成本的降低,最开始,就应该走这样偷工减料的做法,这也是后世被证明。

  改革开放初期传统的国营企业生产产品,都是那种沉重,耐用大家伙,拿电风扇为例,全部都是角铁或者钢材焊接而成,电机的性能也非常好,一个电风扇的重量十几斤,可能用几十年,上百年都不带坏的。

  质量成为了他们的根本,可是这样经久耐用,质量极好风扇,却被容易坏掉的私企小风扇,打的落花流水。

  原因非常简单,可靠性并不是最大的保证,小巧的外形,轻便重量,这些都是这些电扇的优点,最大的优点却是价格。

  价格永远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产品的普及,性能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价格才是,虽然后世有光怪陆离的各种材料,可是最基础的钢铁,和普通的塑料,才是最大行于世的,他们代表着主流,当然,也代表着便宜。

  偷工减料,尽可能降低生产时候使用的原材料,或者用一些便宜的材料,这样哪怕性能上降低一些,却可以达到基本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面,大幅度的降低价格。

  这是最容易成功,也最好成功的部分,可是最终,赵信没有选择这一点,原因就在于,他不熟悉。

  他知道薄铁皮可以减少成本,可是多薄,他也不知道铁皮要如何做出来,虽然他有原理,没有足够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他实现这些,永远是空头,反而不如另外一个方面更容易。

  统筹是一个方面,用更高的效率,比如说,节约炉子的温度,让热销用更高,使用焦炭,而不是木炭,降低成本,这些最终产生了奇效。

  哪怕赵信对于冶炼一无所知,仅仅凭借着的后世的一些观念,把问题的关键,放在铁料本身和工业化大生产上面,通过减少原材料本身的成本,来降低整体的成本。

  这是最为直观做法,也是大幅度提升北宋实力的方法,依靠着比原来降低一半的价格,赵信成功的获得了北宋政府的订单,也是因为如此,价格这一方面,就是一个最大的额优势。

  材料的成本这玩意,是有极限的,原材料的成本,从最初的七八十文,降低到了15文之后,因为不停的降低,实际上,已经让原材料的成本,处于非常极限的程度,或许还有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也就不大了。

  他本以为,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销量应该有很大的增加,可是却发现,价格降低之后,销量是提升了,却没有提升的那么的迅猛。

  稍稍调查就知道了,原来,从600文左右,降低到300文,或者是200文的程度,是会刺激一部分的销量,可是这部分的销量,不会太高,毕竟,北宋这个层次,普通老百姓手头上面的钱,还是不多的,类似铁匠作坊这样的高工资的很少。

  就算是常年在码头上面下苦力的,一个月也就是1贯左右,稍微多一点少一点。

  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大家子的话,能够灵活支出的就有限,可能一个人节约200文左右,这些钱,可能会用在一些更加关键的地方。

  赵信没有学过统筹和商业分析,可是就很朴素的分析之中,他吃惊的发现,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面,再降低价格,比如说,达到之前十分之一的程度,五六十文,或者是更低,才会吸引到人。

  便宜才是硬道理,在成本上面,可能降低的幅度不高,就算是一斤铁降低到七八文的程度,也不可能让几个降低到那种程度的。

  在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时候,在没有大规模的炼钢高炉,要达成七八文,那就不是难不难的问题了,那是根本就没办法实现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之中,现在的价格,比之前有巨大的竞争力,可是相对于老百姓的购买力来说,又太高了一点,或许慢慢的来,是可以逐步的普及,可是跟赵信这样突然爆发的量能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的。

  大量大匠的出现,让他耗费巨资,成立了这么一个研究所,并且在现在诞生了结果。

  以牛大力为主体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想法,这些匠人们,就在其中推陈出新,退出了最少200种新产品,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在保证了原来的功能性的基础上面,减少了原料的使用,种类繁多的产品,几乎遍布到了各个方面,比原来的覆盖面广的多。


  (https://www.wshuw.net/1423/1423304/378306491.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