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贸易
在公元之后的2000年时间之中,其中绝大部分的时间,中国的发展是远超过世界各地的,长期占据了整个世界80%以上的产值,就算到了已经落后的清朝时期,在整个科技已经落后的前提下,依然是整个世界GDP第一的存在,各种中国的产品,行销于世界。
从唐朝开始有大量海商前来之后,整个汉唐到宋朝,再到明清,中国的商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商,当然了,在欧洲开启前往远东的新航线之前,主要是中亚,印度和东南亚的海商。
海商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之中,是一个相当神奇的存在,一直都是一个充满了财富行当,基本上,说起海商,就会想到,腰缠万贯,想到一掷千金。
海商的暴利,也推动了无数人,投身于海商的领域之中,海商多是跟珠宝,黄金,贵重物品联系在一起,几个月不见之下,再回来,就是无数的珍珠玛瑙,黄金宝物。
在航运业不怎么发达,大部分海商只有一条船的时候,如果是船只比较小的时候,用于通商的海货,都是昂贵的东西,因为昂贵的东西,可以翻的上价格,而且是十倍百倍。
昂贵的东西,才能够创造出最高的利润,一倍以上的收益,并不足以支持海商,从万里之遥,前来中国,最少也是几十倍的利润,利润比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总价值。
一船普通的原料,哪怕超过50倍的价格,原来一船的成本不过是10贯,50倍也不过是500贯,绝对数值的不高,根本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利益,可是高价值的东西,原来价格是1万贯,翻一倍都可以赚一万贯,这可比之前的高利润更高。
中国从汉唐时期,就开始流行的产品,丝绸,茶叶,瓷器,这些可以创造十倍,百倍利润的东西,单个的东西的重量很少,而总体的价值也相当的高,这才是海运的主流。
这些东西,不可能大宗的销售,物以稀为贵,中国的丝绸,瓷器,为什么能够在欧洲卖出高昂的价格,因为它的艺术价值真的非常的高,欧洲人无法仿制和重现,可是另外一方面,物以稀为贵。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真的就是至理名言,东西少了,供求关系又高,这才是促成这个东西价格高昂的根本原因。
在欧洲没有打通前往远东的航道的时候,中国物品,那是绝对珍品,没一件都价格高昂。
中国的物品只能够走两条路,一个是海上的丝绸之路,通过中国,通行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进入到印度洋,最终抵达阿拉伯国家,然后通过阿拉伯的陆上通道,逐步的运往欧洲。
这个海上丝绸之路,代表着中国对外交流通道之一,也是中国影响力向着中亚甚至欧洲辐射的开始,21世纪,不断的有沉船在这一条航道上面,被打捞起来,实际上,在宋朝的时候,已经有意识进行了一些外销产品的尝试。
比如说,带着耶稣和圣经的瓷器,再比如说,明显西洋风格丝绸,这些在中国,是绝对不应该出现,也不会出现,显然是外销的订单。
真正大规模流行的,是在航海时代,特别是欧洲发现了前往印度的道路之后,在宋朝时期,欧洲还处于比较愚昧的中世纪的时代,混乱制约了商业的流通,欧洲比较差的航运,也让大宗物品无法流通,大部分运往中亚阿拉伯地区的商品,或者被当地消化掉了,或者就此消散。
海上运输,算是一个最大宗,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条路线,可是实际上,中国在陆上,还有一条更加恢弘的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可是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早在公元前202年之前,甚至更早期的商周时期,甚至是远古,中国的商品,已经流入了草原,甚至进入到了欧洲。
亚欧是一个整片的大陆,在这一条大陆上面,中间是茫茫的草原,草原的流动性,还有马帮的出现,让商品开始了简单的流通,或许没办法跟西汉的丝绸之路那样,短时间的把中国的商品,主要是丝绸,运送到欧洲,可是日积月累,年代更迭之下,慢慢,也有了交流。
毕竟,哪怕有丝绸之路,欧洲或者是中亚,对于丝绸没有需求,怎么可能有买卖,也正是最初的几百,几千年,慢慢培育了这个市场,这才促进了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不论是海上,还是路上,任何一条路,都是数万里之遥,茫茫的旅程,让大量的货物,或者丢失,或者损坏,中国传统的这些商品丝绸,瓷器,还是茶叶,都不是容易保存的,很容易因为各种的意外而损毁的。
数量稀少是一个方面的,经过层层的损失,运送到了欧洲的,万中无一,这也是中国货物的昂贵的根本。
事实上,当东西方航线开通的,运输量和安全性扩大的前提下,中国货物的价格,是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最明显的就是丝绸,从一个只能够在贵族,王室之中流传的最巅峰的奢侈品,可以换取同等重量十倍的黄金的价格,迅速的流失到了普通的奢侈品,甚至最小的丝袜,普通人能够买得起。
在这样的大规模的供给的前提下的,总量是在不断的上升,在明清时期,甚至是近代1840年之前,中国产品的盈利能力可怕的惊人,甚至连已经开始工业化的英国,都承受不了,不得不把鸦片作为筹码,否则,就无法打破中国的顺差。
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东西大量供给的话,这些东西的价格就会大幅度的降低的,甚至如果当时中国跟上世界的格局,对这些东西进行工业化改变之后,必然会因为供过于求,而产生滞销。
此时,除了北宋之外,其他的国家绝大部分都处于未开化的状态,这些国家的购买力很低,要知道,后世在18世纪中叶,经过了航海时代,还有对非洲和美洲的掠夺,欧洲已经相当的富庶,这才能够支撑起中国产品的增长。
有了神速这个卡牌,甚至说,即便没有神速这个卡牌,赵信都会择机进入海洋,无论是海上贸易惊人的收益,还是获得南美等高产作物,海上贸易都是志在必得的,这中间他就不得不考虑一件事情。
从中国运出去的产品,那没问题,不愁什么销量的,毕竟,中国的影响力巨大,可是海上贸易,总不能只出不进吧。
随着船只的增大,必须要有一个又足够的销量,且有足够利润的,一些低一些档次的东西开始出现,再然后,就是刚需和必需品。
是真的让他走向海洋,赵信对于海洋并不反感,甚至对于宋朝而言,在外敌环绕的前提下,走向海洋是唯一的出路,在失去了整个北方,只能够退守长江以南的南宋,所以拥有跟北宋相差不多的岁入,就是因为海洋的关系,现在,北宋有了赵信的出现,他有了这个基础,可以提前的出现航海时代。
赵信的理解的,无论是范仲淹的改制,还是王安石的,他们的改革更多的是在内部,主要是限制一部分,或者从一部分人的口袋里面掏钱,这种方法,可以平抑的阶级的差别,却有些太想当然了。
断人财路都等于谋财害命了,更别说直接掏钱,这回引发巨大的动荡和反弹的,范仲淹的改革,因为仁宗的敏锐,很快就结束了,没有动摇住北宋的国本,王安石的改制就要了老命了,神宗当时收入是提高了,却断送了北宋的香火。
北宋从此陷入到了无休无止的党政之中,为了反对而反对也跟着出现,强悍的北宋禁军,居然变成了杂耍和戏法,只有面了,这也是靖康之耻的基础,金国总共才多少人,打败了辽国的,又怎么跟北宋相比,只要北宋的禁军还拥有战斗力,哪怕是一层层的防守,也足以抵挡住金军,无数的城池,就足以把他的势力抵消掉了。
航海却是真正的外部获得,从外部获得的每一分利润,都可以增加本身北宋的基本盘子,而在这些基本盘子之上,在赵信感觉最重要的,一是铜,二是粮食。
铜代表着钱,中国一直都缺铜,可是从王朝兴迭开始,铜钱就成为最基础的货币,在铜钱没有外流的前提下,勉强够用,可是在北宋,北宋的铜钱相当的强势,亚洲这边的经济圈,朝鲜就不说了,日本,越南,大理,甚至在辽国和西夏,铜钱都是一个重要基础货币。
换做信用货币纸币的时代,用钱来控制周边,这是一个好事情,可是对于北宋而言,这是贵金属货币,铜本身就有一定的价值,这体现不出这种控制,反而让北宋引发钱荒。
中国铜的产量不足,整个世界来说,铜的产量可是相当多的,东南亚,美洲,甚至是日本,都有铜,只要掌控了这些地方,铜源源不断的进来,北宋钱荒可以得到解决,平稳过度之下,会产生相当不一样的效果。
除了铜之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粮食,这是海商忽视的,而赵信却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https://www.wshuw.net/1423/1423293/367239553.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