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各有各的套路
李治是相当吃惊,像韩艺这么明目张胆的结党隐私,他还真是从未见过,这国家变法之大事,到你那里就变成你家私事了,那还要我这个皇帝干什么,你说了算得了。
但任何事都有两面。
任何朝代变法,都要面临着将朝堂分割为革新和保守两派,导致变法不成,国力还因大臣们的内耗,损失殆尽,得不偿失。
这种私下交流,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而且简州不是一个重要州,都到巴蜀之地了,算是偏远地区了,纵使有什么差错,也不会影响大局,这种结党隐私,也不会给朝廷构成任何威胁,只能算是中央与地方上的一种特殊关系。
再来就是,这个萧守规可也是李治的外甥,虽然年纪比李治还要大,等于与他也是一家人,另外,李治也知道不能让韩艺孤军奋战,韩艺为了他的皇权,几乎将朝中大臣都给得罪了,这个宰相太孤独了,用人都只能用小吏,这是李治亏欠韩艺的,如果地方上再不给予他支持的话,这个宰相都当不下去了。
这一番看似不可思议的谏言,却博得了李治的同情,韩艺真是太可怜了,朝中全是仇人,连一个党羽都没有,只能依靠妻子那边的人,而且妻子那边的人还被贬了。
但是李治当然也记得为什么萧守规会出任简州司马,他也得考虑武皇后的感受。
武媚娘在这一刻展现出敏捷的思维,笑道:“这法子倒真是巧妙,徐徐渐渐,步步为营,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的回报。”说着,她朝李治笑道:“看来陛下当初启用商人来管理财政,真乃一步妙棋!”
李治哈哈笑道:“皇后这是在夸朕,还是在夸韩艺。”
武媚娘巧妙的回答道:“那不知陛下以为是千里马重要,还是伯乐重要。”
韩艺忙道:“当然是伯乐重要。”
他一说完,李治和武媚娘都笑了。
那武媚娘都已经点头答应了,李治完全没有顾虑了,道:“好吧,就你依你所言。”
“多谢陛下恩准!”
韩艺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来,道:“这是关于微臣变法的一个详细章程,还请陛下过目。”
李治笑道:“连奏章都准备好了,你就这么肯定朕一定会答应你。”
韩艺道:“陛下乃圣明之君,从未甘于现状,一直以来都在追求励精图治,希望我大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微臣只是紧随陛下的步伐而已。”
“你小子还真是会说话!”
李治一笑,接过奏章来,打开看了起来。
韩艺道:“微臣的建议,是先以洛阳为起点,再加上扬州、简州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架构,其中也囊括了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南北相连,东西相通,将偏远地区也纳入中原地区,也就是扩大中原地区,这样我们大唐才有足够的国力走向更远的西域。”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这是韩艺事先就思考过的,直接说中武媚娘和李治的心思。
李治绝对有着雄心壮志,只是聪明的他从不表露出来,因为不说出来,那他的压力就不大,汉武帝从小就天天嚷嚷着要干死匈奴,到后面想收手都不行,毕竟这话都说出口了,连匈奴人都知道汉武帝要干他们。李治就不来这一套,有机会就弄,没机会就忍,唐朝版图,李治时期是最大的,如果他没有雄心壮志,甘于现状,那是不可能奠定这么大的版图。因此毋庸置疑,李治很想突破西域,做到连汉武帝都无法完成的伟业,西域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百年大计。
那么句话怎么说来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扩大中原地区就是扩大帝国的中心,等于就是构建更加稳固且强大中央政权,这才有资格走向西域,如果中心就那么一点,你要走太远,你也无法控制。
这个策略令李治很动心。
而武媚娘动心的原因,就是洛阳,她不愿在长安,不仅仅是因为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只是一个代表人物而已,长安这个地方历经好几个朝代,贵族势力已经是根深蒂固,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她也有些力不从心,去洛阳建立新的体系,好比说,一间老屋里面老鼠猖狂,到处都是洞,四通八达,你是堵不上的,与其耗时耗力去捉老鼠,堵洞,就还不如干脆搬家,这样就能一劳永逸。
既然大家都开心,那就没有不答应的理由,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简州代理刺史。
李治拍板答应下来。
.....
萧府。
“妹夫,你---你说得都是真的?陛下答应了?”
萧守规闻言,不禁大吃一惊,这朝廷真是我妹夫开的啊!
韩艺点点头,道:“陛下会将简州陈刺史调去陇右道,现在那边需要官员,再命你掌管简州。不过大哥,这一回调派,不包括其它原因,只是政策需要,陛下需要大哥你来配合我户部的工作,因此你必须要将这一项工作做好,否则的话,我们只会得不偿失。”
萧守规听得心中不仅又有些忐忑,道:“这---这我也不知道行不行。”
“其实这很简单的,关于我户部最近提出的因地适种,你也应该听说了,但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人适种。”
“因人而种?”
“不错!”
韩艺点点头,道:“身为一州长官,要做的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让管辖范围内的百姓过上好生活,这就足以了。那么首先就是要帮助穷人,我大唐的穷人基本上就是两种,一种是没有多少土地的百姓,另一种是没有土地的百姓。如何帮助这些土地不足以养活自己的农夫了?
那必须还是得从土地下手,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亩土地种粮食的话,一年最多只能生产出几百文的价值,但是如果种甘蔗的话,价值可就要翻上好几番,让那些拥有少数田地的百姓,生产出更多的财富,这就是因人适种的中心思想,再配合因地适种,双管齐下,很快就能够看到成效的。”
萧守规听得似懂非懂道:“种甘蔗?”
韩艺笑道:“对!种甘蔗。甘蔗不值钱,但是蔗糖值钱,蔗糖是富人需求的,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蔗糖适合运输,如果只是甘蔗的话,从巴蜀之地运往长安会容易坏的,因此要种就种那些可以保存运输的农作物,我还知道有一种花适合在那边耕种,这种话可以提炼出油来,油的话同样也适合长时间的运输,到时自然会会有商人带着粮食和钱帛前去那边建办作坊,这样一来,还可以帮助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就业。
不过在那之前,官府必须给予这些百姓补助,就是给他们粮食,让他们转型耕种经济农作物,但这不是让官府白出的,等到农夫将农作物变成钱之后,官府收回属于自己利益就可以了。其实这并不是很难,关键就是要细节做得到位,大哥你人如其名,这任务非常适合你。”
萧守规讪讪一笑,道:“你可莫要夸我,我可远不及你。如今天下商人都说你做买卖乃天下第一,你说值钱那就一定值钱,大哥这一点还相信你。但是有一点你有没有想过,不过是因地适种,还是因人适种,就将会减少耕地,粮食会就减少,万一国家需要粮食,可能有人会将矛头指向你。”
韩艺笑道:“大哥,隋朝百姓天天嚷着没饭吃,那大哥又何曾见过,那个地主嚷着没饭吃,天下从来都不缺粮食,只是粮食囤积在少数人手中,利用地理优势种植优势农作物,不就是为了从那些商人手中将粮食给掏出来么,耕地是减少了,但是市面上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多。”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有水稻在旁护航,唐朝人口不多,地域广大,只要商路通了,粮食不再局限于地域,那他还真不相信会饿死谁。
随后韩艺又跟萧守规仔细交谈了一番,还叮嘱了萧守规千万不要宣扬出去,要低调行事,这不是朝廷政策,而是你上任之后的三把火,你千万不要将皇帝给拉下水了,有过错咱们两兄弟来扛。
......
很快,朝廷的诏令就下来了,就官职而言,这其实是微不足道,一般人都没有关注,但还是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为萧守规一回长安,立刻升迁,傻子都知道是韩艺在从中谋划。
兰陵萧氏的人立刻跑来宋国公府道贺,实际上就是来巴结韩艺,你小子真是太不要脸了,一言不合,就让大舅子直接从闲职跳到一州长官,我们这些亲戚就爱你这种不要脸,跟着你混太有搞头了。
一时间那是门庭若市。
但更多的是招来了许多羡慕嫉妒恨。
尤其是许敬宗、李义府等人,韩艺这么不要脸的提拔自己的大舅子,这样下去,到时韩艺一家独大,咱们可就玩完了。
可是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才能,他们都是文采写得好,读书读的多,谈古论今,可绝对可以口若悬河,最多也就是行政能力强,善于党争,但缺乏制定政策的能力,不跟韩艺样的,左一个政策,右一个政策,没完没了,皇帝也只能不断重用韩艺,而他们手里拿不出一个政策来。
这细思极恐,许敬宗就找来外甥王德俭,外甥啊,舅舅当了这么久的宰相,是否也得弄个国家大方针什么的。
王德俭号称智囊,虽然是贬义的,但肯定还是有些本事的,赶紧劝止许敬宗,您老人家千万别发癫,像韩艺那种西北大计划,你玩得好就好,玩得不好,那就是自掘坟墓,作为宰相其实要向长孙无忌学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稳中求进,若非如此,长孙无忌凭什么能够当三十年宰相,你跟着韩艺那二愣子走,他只会让你失足落崖,那韩艺就是这么起家的,他是没有咱们的背景,他不这么干,他一个农夫连踏足朝堂都不可能,更别说当宰相了。
许敬宗想想也是,他可犯不着去阿史那贺鲁内部当内奸,但是放任韩艺这么肆无忌惮的提拔亲戚,那也不是一回事啊!
王德俭思索片刻,突然计从心来,道:“舅舅,你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许敬宗一愣,道:“我忘记了什么?”
王德俭道:“太子啊!”
“太子?”
许敬宗先是一愣,突然猛睁双眼,似乎明白了什么。
王德俭道:“这子凭母贵,王氏已死,当今太子迟早要搬出东宫的,立代王为太子,那是大势所趋,只是当时陛下念及王氏惨死,心有内疚,故此当时未有采纳舅舅你的建议,如今时过境迁,舅舅何不再提议立代王为太子,那皇后必定会请舅舅你当太子老师,这太子可是未来的君主呀,到时自会有许多大臣靠向舅舅。”
许敬宗听得那是心花怒放,这主意真是太妙了,这才是我们的套路。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https://www.wshuw.net/1313/1313733/349039650.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