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谈政治
“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事情,大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张居正之后,有几人是真的在其位谋其政的?尤其是上面那些金阶之上的,他们一个个站的那么高,一个个都是地主家的孩子,有几个真会管那些吃不饱饭的农民呀?就算是原本是穷苦出身,当拥有了金钱名望权力之后,还有谁会记得那段在污泥下的日子,为了这些人而冒着失去这一切的风险去奋斗?”
“一边喊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口号,一边中饱私囊,这个收收,那个收收,大明官员俸禄只有那么些,可现在那些大员家里,谁不藏个十多万两甚至百来万两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知府,上面的还用说吗?”
沈若凡不屑地耸了耸肩。
“话虽如此,可大明还是有清官的,而且清官多于贪官,大明依旧能日益昌隆。”朱睿身边的贵公子道,显然对大明还是很自豪的。
沈若凡看了眼,也不反驳,现在大明是日益昌隆,这不废话吗?刚刚经历一场八旗入关的灾难大乱,然后只要皇帝不是李自成这样的脑残,基本上都能来个大治。
“礼仪昌隆,只要严守儒家圣人之道,选贤举能,任用贤人,人人在其位谋其政,天下必定安稳,人心安定,民众归心,则大明国运昌隆,延绵万世。”朱睿身边的那名贵公子侃侃而谈,恍若指点江山,见沈若反一言不发,就道沈若凡是无言以对,理屈词穷。
“哲弟这话说得好,不愧饱读诗书,精通四书五经。”朱睿闻言当即开怀笑道,又看了眼沈若凡略微得意道,“怎样,无话可说了吧?看来还是我哲弟更胜一筹。”
看着朱睿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沈若凡不禁好笑道:“你还真有意思,我又不是和你们在辩论,只是你们在和我谈这个而已,我顺口一说,而且真辩论?你们确定要听?不会气的想动手?”
“我以朱姓起誓,绝对不会计较你今日所说的一切事情。”朱睿保证道。
“好,既然你都这么说,我就和你谈谈,反正时间还多,慕容世家这帮人效率慢的很。来,准备好接受新的三观吧。”沈若凡笑道。
“刚才你试试说严守圣人之道是吧,先不说你说的是不是正确,先说你确定你守的是圣人之道?”沈若凡看向朱哲,“何为圣人之道?存天理,灭人欲?不好意思,那是人家朱熹提出来的,和孔子没半毛钱关系。而且礼仪还有那些有的没的守节,难道你们不知道孔子他妈教给孔子他爸的时候,史书记载两字是‘野合’,请问哪里合礼仪了?低于礼仪水准,所以野合。但问题来了,一切都这么死守礼仪,圣人都不存在呀!”
“你这是片面之间,以偏概全。”朱哲脸色一变,这是诽谤他最崇敬的人。
“别气,年轻人这么容易动怒干什么?淡定,你不想说,我们再换个话题嘛。我们再谈谈朱熹,这位朱子,似乎有勾引寡妇、尼姑甚至是儿媳的事情?又生气了,好好,别谈,我们再换一个,不说你的崇敬对象,我们说说本朝的人吧,严嵩、徐阶,严嵩贪官,不用思考吧,徐阶在严嵩下委曲求全,一手搬倒严嵩,还是张居正老师,清官吗?”沈若凡笑道。
“自然,搬倒国之奸佞。”朱哲不假思索道。
“说得好,可是你知道徐阶置办了多少田产吗?二十四万亩。”沈若凡道。
“这又如何,徐大人一生操劳,万年享福,有何不可?人之常情,做官当如此。”朱哲道。
沈若凡一脸惊愣地看着朱哲,仿佛在看一个傻子:“如果你当皇帝,所有的官员都会拥戴你的,然后你会被万世歌颂的,不过很可能你儿子就是亡国之君,真的是读书读傻了。”
“你……”朱哲面色一红,被人当面骂读书读傻了,这种事情他这辈子都没有经历过。
“哲弟。”朱睿轻轻训斥了句,朱哲才平复了怒气,但看着沈若凡的目光依旧带着怒火。
“你继续。”朱睿隐隐感觉自己将能听到许多,自己在皇宫里面听不到的东西,不管对错,反正很有意义。
“好。大量置办田产,土地兼并,我问你,这些土地是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遇到天灾人祸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农民手里拿过来的,然后这些人无奈地只能当这些抢了他们土地人的佃农,受到眼中的剥削,一旦收成不好就要卖儿卖女地活下去。一旦遇到什么大的灾难,有人揭竿而起,这些人必定响应,如当年闯贼李自成,反正都活不下去,为什么不拼命?你别说什么忠孝仁义的,这些人对国家不忠。国家都苛刻他们,让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你还想要什么忠心?你俩身份,我不知道,但不是皇亲就是国戚,说不得还是皇子,所以送你们一句话——不要总想着百姓如何如何为你们这些皇亲国戚做什么,先想想你们为他们做了什么?”
朱睿闻言,脸色顿时一阵尴尬,眸中闪过思索之色,朱哲脸上的愤怒之色也渐渐消失,开始思索,这和他的圣人之道是一致的,民贵君轻。
“还有土地兼并,这些藩王呀勋戚土地基本免税,许多官员就算不能免税也有优惠,减税,这样子时间一长,你们觉得,国家税收入?”沈若凡笑道。
“日益减少。”朱睿眼中精芒一闪而过,算是明白过来,土地不断兼并集中在一群人手里,而且这群人权力极大,不断贿赂上面,剥削下面,形成一体,当年崇祯皇帝为了筹集军费,向各大宗亲和官员几近哀求,结果只凑集几十万两,远不到军费,而李自成入京抄家,一共收了七千万两!
君非亡国之君,臣尽皆亡国之臣。
抛开崇祯个人能力不谈,亡国之臣恰如其分。
“这天下间百分之十的人掌握着百分之九十的金钱土地利益,而百分之九十的人只能占有那百分之十的资源,富裕的越来越富裕,穷困的越来越穷困。然而国有危难,真正抵御外敌者,何人?就是这百分之九十的人,你们说凭什么呀?”
“清官,什么是清官?东林党具是贤人,魏忠贤阉党一名?但若非东林党争,甚至为了高额利润,和满清交易战略物资,你们觉得,崇祯皇帝会屈死煤山?”沈若凡道。
“历朝历代尽皆如此,所以这世间没有不亡的国,直到新王朝出现人,然后混一段时间,又混成上一个王朝的末世,无非如此。说来历史上倒是有一个朝代于如今类似,宋,被打的卑躬屈膝,但论文化,论金钱,大名国库却未必比得上偏安一隅的南宋,北宋就更别说了。为何?商税!宋朝征收商税收,而一群清官高呼‘不与民争利’,别说商税就是矿税,都不行。最后增加在哪儿?农民,又是农民。他们占据天下最多的人口,最少的资源,还得再被剥削,这时候你们谈忠君爱国?”
沈若凡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现实历史上,八旗入关为什么最终平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多数人无论哪个朝代,都是被人剥削,被人统治的,现在换个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更别说历朝历代都在奉行的愚民政策。再加上残冷的屠杀和康熙适当的安抚,就没什么事了。
武尊里面大明能苟延残喘,最后中兴,其实关键新利益势力——武林介入,打破原有平衡,建立了一个新的平衡,所以才又稳了下来。
可稳下来,不代表没事,问题依旧存在。
(https://www.wshuw.net/1249/1249095/409261137.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