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三国之群雄召唤全文免费阅读 > 第122章 辩

第122章 辩


  “什么人家会怎么做?难道还有什么变故吗?”鲍鸿疑惑道。

  “毕竟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国家的归属并不是非常强烈,哪国出身跑去别国效力的事情非常多。”系统笑道,“可以说他们就相当于是研究院的科学家,而列国就是他们的试验田。归属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实验自己的理论就行了。”

  “这个我倒是知道,据说稷下学宫就是那个所谓的‘研究院’。”鲍鸿笑道,“那群人在稷下学宫阐述理论,相互辩论撕逼。”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百家争鸣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巳亡怯。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

  当然,既然是争鸣,就不可能只是纯粹的交流,合作。辩论撕逼是无可避免的。尤其是一些辩题,可以说是数千年来依旧难以分辨高低的话题。

  最经典的就属王霸之辩。

  孟子以王道与霸道相对,认为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者为王道。霸指霸道,即凭借武力假行仁义以征服别人的政治统治方法。霸道以武力压服别人,不能使之心悦诚服。所以孟子提倡王道,坚决反对霸道。

  荀子则有所不同,他虽然崇尚王道,但面对当时盛行霸道的现实和对齐文化的吸收,也谈霸道。实际上他是主张在王霸井容的前提下,以王道为本。

  相对于正统的儒学孟子来说,荀子则是承袭稷下道家的思想。荀子曾三出三进于稷下,历时数十载,并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的工作,形成为有别于邹鲁儒学的学说。稷下荀子远离了孔孟的传统而带有浓厚的黄老色彩。正由于此,所以历代儒者才那样冷遇荀子,把他排除于儒家道统之外,甚至认为荀子背离了孔孟儒学的真传而走入异端他途,垢弊他本于黄老帝王之术,融会礼法,创立自己的新学派。

  不过,即便是如此,荀子也只是接受霸道的某些部分,根本崇尚的还是王道,以王道为本。

  相对来说,他的弟子韩非则提倡霸王之道。甚至他们一脉也直接在秦国展开的实验,发挥出巨大的效用。

  秦汉以后王霸并用。到宋代,王霸之辩更演为社会历史观的争论。朱熹和陈亮进行了数年的争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现在辩证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甚至能够相互转换的,绝对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所以,纯粹的说仁德王道或是蛮力霸道都不是完美的选择。没有霸道力量的支持,宋襄公的仁德简直就是笑话。而完全不施仁德,那正如孟子所说,武力压服别人,不能使之心悦诚服。终将会出现反弹的一天。

  相对来说,管仲学派与孟、荀的王霸论又有所异。管仲学派主张王霸并举,是实行王道还是实行霸道,要针对具体情况而定,可见,管仲学派的王霸学说更适合当时的时势,更具有现实性。

  王霸之辩属于有心出将入相的大能们辩论的问题,距离很多学自更远的话,那么‘义利之辩’无疑就是每个人都能发表看法的辩题了。

  义利之辩是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个很普遍的辩题。孟子继承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追求利必然损害义,为了保拿义,要“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和他唱对台戏的依旧是荀子。当然,荀子并不是与他持有想法的理论。就像王霸之说一样,孟子的道是极端追求,是对‘圣人’的要求,而荀子的看法则是对‘凡人’的要求。

  荀子则冲破儒家义利观的藩篱,在义利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们对利的追求具有合理性,是人的本性,就算是尧舜治世,百姓依旧有逐利之心。而就算是桀纣之时,也不能杜绝民之好义。

  所以说,只要对利益的追求能保持一定的度,不放纵。不会因为放纵逐利,而导致社会的混乱。那么就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至于更经典的,依旧是荀子和孟子撕逼的论题还有很多,像是大家都知道的‘善恶之辩’等等。

  不过,善恶之辩倒不是仅仅荀子和孟子两个人战斗,还有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

  告子将人性比作水渠中的水,让它向什么方向流它就向什么方向流。人性的善端,不是生而就有的,是靠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而形成的。

  ‘善恶之辩’前面提过,归根究底并不是辩题的意义所在,而是他们借着这个辩题要表达的目的。

  人性本善,所以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人性本恶,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要接受教育,这样才能纠正他们的本性恶念,引导他们向善。

  性无善无不善也是一样,就因为他们出生是没属性的,所以好的引导才能带来好的效果。

  相对来说,荀子、孟子因为是极端的辩题,所以他们通过这个辩题说出来的话就更有惊悚的说服力了。

  人性本善,要是不普及教育,导致他们变坏了,那就是你们的过错。所以,教育是需要普及的。

  人性本恶,所以必须要教导他们向善。否则他们本性爆发,那就坏了。所以,教育是有绝对的必要性的。

  从这样的说明之中,不难发现,荀子的开口说人性本恶虽然惊悚,其实阐述道理之后,却是能够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教育的必要性这个最终目的的。可以说是非常容易就让人接受他这个观点。


  (https://www.wshuw.net/1227/1227026/301086003.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