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大明望族最新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天威难测(二)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天威难测(二)


  院试只考两场,分“正场”与“覆试”,考试完三、五天内,就正式出榜

  顺天府院试,实际上是直隶一地的院试,共有府八,直隶州二,属州十七,县一百余的童生齐聚京城。

  参加人数,比顺天府乡试与会试的人还多。

  院试考场就是府试考场所在,只是同上回相比,这次考场布置比上次更为紧密,考生的座位缩到两尺一位,要是两个胖子相邻,就要伸不开胳膊了。

  幸而府县试前十的考生,要“提堂”考试,不必在外头的考棚中。

  坏处就是学政官与知县、知府不同,县试、府试时的主考多是露个面,安排人手盯着考堂就下去了,学政官却是坐得住的,从头到尾地盯着堂上诸生。

  如今顺天府学政,乃去年从翰林院里出来的翰林官,是弘治三年的二甲进士,庶吉士散馆后留在翰林院。

  这是他主持的第一次院试,沈瑞并没有什么考试的机巧可投。不过何学士曾将此人的文章整理过两份,给沈瑞与何泰之看了。

  此人做了十多年翰林官,行文风格已经是标准的馆阁模式,做出的时文也都是一个套路。

  这样的文章,对于沈瑞来说并不难。

  另外此人性情中庸,性子老成低调,是个不爱张扬的人。

  沈瑞思量一番,就没有头一个交卷,而是等三人交卷后方起身,依旧是“头牌”出考场。

  院试参加的考生多,“正场”结果就要五天后才能出来。“覆试”则是在“正场”结果出来后,“正场”取中的童生,才能参加“覆试”。

  “覆试”时除非表现的不好,否则差不多都会过了,出来的排名就是本直省生员排名。

  “正场”结果出来,并不是报差报喜,而是街头识字的闲汉小跑着报喜领

  沈瑞这里,因是县府试“案首”的缘故,并不担心落榜,对于“正场”的报喜,也就没有什么好激动的。

  等到六月二十二,“覆试”第三天,披红的报差敲着铜锣,举着大红报单来到沈宅时,沈瑞的脸上才露出笑意。

  皇天不负有心人,手不释卷两月,体重都熬瘦了小十斤,院试“案首”终于到手了。

  大管家早已准备了两筐炮竹,报差一来,就点起了炮竹。

  徐氏早已叫针线上准备了簇新的儒衫儒帽官靴,送到九如居。

  接了喜报,冬喜、柳芽等人就服侍沈瑞换装。

  管家早已打发管事、小厮往亲戚家报喜,沈瑞从里到外,焕然一新,秀才装扮,由三老爷陪着,先去上房给徐氏叩头报喜。

  徐氏满脸欣慰,三太太与玉姐也都是欢喜不已。

  沈瑞虽才十四岁,还不是成丁,可今日得了功名,就不会再被视为孩童。

  自打二月县试完了,徐氏与三老爷等人就晓得秀才功名到手,可没想到他真的这么争气,苦读两月,真的拼了个院试“案首”回来。

  毕竟沈瑞平日所显露的不过是读书踏实勤勉,同当年才华横溢的沈珞不能相比。

  没想到在继沈珞后,沈瑞也得了个院试“案首”回来,连同县试、府试,就是一个“小三元”。

  以沈瑞读书的时间与年纪看,实是难得。

  “这下踏实了,可当要好好歇几日,要不我可不依”徐氏扶起沈瑞,看着他的黑眼圈,带了几分心疼道。

  沈瑞好强,徐氏既欣慰又心疼。要不是沈瑞依旧坚持练拳,在勤勉刻苦的同时作息也能自制,徐氏早就要拦着了。

  她虽因大老爷身子不好心中焦急,可也不愿沈瑞因苦读损了身体。沈家二房几位老爷已经吃够了身子不好的苦,难得沈瑞、沈珏两个结结实实的,要是因读书伤了身体才是得不偿失。

  沈瑞带了赧然道:“是儿子定力不够,患得患失,要不然出了考场后就该放下。”

  徐氏摇头道:“你这般辛苦地读书,到了出结果的时候要是无动于衷那不叫有定力,那成了木头人了。”

  三老爷也笑道:“这回终于说了实话,看起你这两日云淡风轻的,还当你不在意。这样才正常,你又不是老头子,如何能心如止水?”

  有了功名,哪怕是最低等级的秀才,也是光宗耀祖之事。只因从此步入仕籍,不算民人,可以见官不跪。

  因此,沈瑞见过众长辈后,就又被众人簇拥去了祠堂上香,告慰祖上。

  同一时间,何学士宅邸,也是差不多的情景。

  只是同沈瑞的镇定相比,何泰之则是欢喜得手舞足蹈,难免带了几分自得

  虽说“正场”过了时“覆试”就多半没问题,可到底让人悬心,直到今日放榜才真的让人踏实下来。

  小徐氏亦是喜出望外,她是内宅妇人,儿子向来都交由丈夫管教,对干幼子的功课并不知晓太多,不过也听丈夫提及儿子的文章还差火候,今年院试多半没戏,再学习一年明年差不多。

  没想到幼子勤奋刻苦两月,竟然是过了院试。

  这边她正要打发让往沈宅报喜,就见沈宅报喜的人过来。

  听闻沈瑞得了院试“案首”,小徐氏倒是并不意外,反觉得本该如此。

  想起丈夫说过儿子文章还欠火候的话,小徐氏心中对沈瑞满是感激。这两个月,幼子可是将“瑞表哥”挂在嘴上,对上沈瑞在应试上的指点,也同父母兄长提过。

  那些应试的技巧,并非是沈瑞独创,有些是沈家的传承。

  书香门第,都有差不多的传承。

  何家出仕才两代,祖上贫寒,差的就是传承。

  沈瑞能不藏私,教导给何泰之,足以令小徐氏感激不已。

  就是何学士也曾跟妻子赞过:“有大毅力者多有大志向,沈家后继有人矣若有次女,当抢来做女婿,可叹可惜了”

  小徐氏都能看到沈瑞对何泰之的帮助,更何况何泰之本人。

  “若是没有瑞表哥这两月指点,儿子肯定过不了,这回瑞表哥又是三元,,娘可要准备份厚礼贺喜答谢”何泰之穿着小号版的儒服,凑到小徐氏跟前道。

  小徐氏笑道:“还用你交代,我早就准备好了。改日老爷休沐,咱们请你姨母一家过来吃酒。”

  何泰之扶了扶自己的儒巾,带了几分迫不及待,道:“不知瑞表哥穿儒服装什么样,儿子先过去瞧瞧,也问问簪花宴的事”

  看着他满脸雀跃的模样,小徐氏不愿扫儿子的兴,便道:“去吧,顺便问问你姨母哪一日摆酒。两家里错开来,省的碰上。”

  何泰之忙不迭点头应了,唤了两个小厮去了沈家。

  看着何泰之穿着儒衫来了,徐氏只觉得喜上加喜,三老爷、三太太则是不免在心里将他与沈瑞比了一比。

  三太太娘家家规始然,即便是耕读传家,可子弟下场都比较晚,只觉得十四岁中秀才难得,像何泰之这样十二岁的可称为“小才子”。何泰之当年九岁就过了县试,如今名次虽比不得沈瑞,可年纪又小了两岁,倒是不能分高低,到底是学士之子。

  三老爷却是不以为然,这两个月他多指点沈瑞与何泰之的功课,对于两人的点滴进步都记在心上。

  要是没有沈瑞分享笔记给何泰之,还有每日两篇时文的强训丨何泰之想要过院试怕是还差火候。

  如今何泰之名次虽是靠后,可到底过了院试,一个秀才功名到手。

  至于岁科考试,何泰之年纪在这里,倒是无需着急,过几年参加乡试也不晚。

  何泰之着急忙慌地赶过来,其实就是想要问一问沈瑞考试后的安排。

  以沈瑞的名字,既排在院试“案首”,过些日子的岁试是不怕的,肯定是一二等,顺天府府学的廪生。至于何泰之这里,则是心里没底,不管是入府学还是入县学,估计是要是附生。想要更进一步,一两年之内没希望。

  与其在府学与县学做个挂名的附生,还不若继续在春山书院读书。不少春山书院的学生,就是这样做的。不仅是附生如此,就是廪生也多半如此。

  同县学、府学的教授、教谕相比,春山书院乙班的夫子可都是致仕翰林。

  “瑞表哥,你也别去府学,还是回春山书院吧?书院里丙、丁、戊班都是散养的,到了乙班老师教导的才多些。要是去了外头,倒是怪可惜的。”何泰之带了几分期盼道。

  沈瑞不否认春山书院的先生教导水平高,可是也发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春山书院的学生太过于排外,翰林院子弟自己成一家。

  如今虽没有形成“春山书院”党,可等春山书院里的学子入了官场,十几二十年后,说不得就是隐形的党派。

  大明朝文官治国,翰林院的这些人又是文官中的顶尖人群,这些人的子弟在科举仕途上,就比寻常士子起点要高的多。

  现下或许没有人留心,可等到被人注意时,就是春山书院闭院之时。

  沈瑞对于仕途有自己的规划,无心结党或是打上某党的印记。

  “有个三元,的名头在,岁时之时肯定被人盯着,要是真的考砸了,保不齐外头又有什么话?若是过了一等、二等,不去官学的话,又未免显得狂妄,多半还是要去那边。”沈瑞想了想,道。

  何泰之闻言,眉头挤成一团:“那以后怎么办?要不我也想法子去顺天府官学?我不想离了瑞表哥……”

  “同窗”、“同年”、“同乡”是官场必不可少的人脉之一。同顺天府官学相比,荟萃翰林院子弟的春山书院同窗质量更高。如此看来,留在那里,也是有利有弊。

  沈瑞便不肯替何泰之拿主意,只道:“这不是小事,且听听姨父怎么说

  何泰之虽有了功名,可与沈瑞又不同。

  沈瑞性子就老成持重,大老爷与徐氏会将沈瑞看成是大人,凡事也能尊重他的决定。何泰之是幼子,上面有父兄庇护,又得小徐氏溺爱,即便穿着儒服,也未必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何泰之也想到这一点,叹了一口气道:“要是我早点使劲读书就好了,要是名次也在前头,自然就跟瑞表哥在一处,也就不用这样难定夺……”

  皇城,清宁宫正殿。

  寿哥看着手中的纸卷,自言自语道:“没想到沈瑞真的得了院试‘案首,,没白让孤在父皇面前赞了一回,何泰之也是榜上有名,这倒是意外之喜……


  (https://www.wshuw.net/1226/1226831/76192308.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