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没钱
虽然是逃难,仓促成行,但是李家最初,带的东西还是不少的。
金银沉重,带的不是太多,琢磨着路上够用就行了。
他们身上带的更多的,是体积小,重量轻,但是价值高的奇珍异宝,珠宝这东西,小小的一匣子就可以抵一大箱金银了,这个思路其实很正确,等到了地方安顿下来,把这些东西一换,要多少银子没有?
奈何忘记算了一点,这是乱世,他们是在逃命!
他们的确是换上了下人的衣服,可惜他们家下人的衣服比起最底层的民众来,还是好了不少,城破之时,这身打扮还不显,等为了躲避追兵,离城市越来越远,汇进了逃难的庄户人大军之后,他们的打扮就显眼了。
而且,真行在路上了,才发现行路之难,庄户人家,真被逼到了离开故土的时候,那是全副家当都背在身上的,虽然不比在家里,可是也能解决掉吃喝住的问题。
而他们呢,金银虽好,可是它不能吃,也不能取暖啊!
乱世之中,真金白银也赶不上活命的一口粮食!
等到他们冒险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身上带的金银也少了一大半。
随着人流东躲西藏,随着四处自立的诸侯越来越多,整个国家全都乱了,到处都在打仗,到处都是逃难的民众,也到处都是拉人入伍当炮灰的军队。
乱兵,要躲,山匪,要躲,就连官兵,也得躲着走。
躲来躲去,就躲到唐国来了。
唐国国君倒是有大魄力大见识的人,一个国家要发展强大,首要就是要有人。
其他地方怕乱民入城对自己国家有影响,他完全不介意,让边境守城军士确认真是乱民,那就允许他们过境。
不过,过来之后,如果想投亲靠友,那就是自己本国居民层层作保,审查极严。
但是如果是无处可去,无亲可投的难民,又愿意在唐国安居的呢,那就很简单了,登记一下,上面的人将他们打乱分配,分进唐国人管理的村落,到西南开荒。
唐国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兵强马壮,在这片大陆上的无数国家中,也算数的上的强国了,自身底子硬,底气自然足。
根本就不在乎会不会有奸细混入难民中,直接简单粗暴的一视同仁。
要是真心投靠,自然给你一口饭吃,官府给了你地方,保你不被饿死,后面的,就得靠你自己了。
等到难民们过了开始这最艰苦一无所有的一年,借官府的,自然会还,而且地也开了,民也多了,商品流通的地方也多了,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奸细又怎样呢?
奸细你不想暴露,也得给我开荒去,不毛之地什么秘密都无,也不怕你刺探,只要你呆在我的国土上,就得给我做贡献!
按李大郎本心,是想找个中等的城市中隐于市的,人口多,也不容易被找到,自家的生活也有保障,买两个人签下死契,也有人照顾李家娘子。李婆婆虽说是她的奶嬷嬷,不过放在外面,也跟一般大户人家的老太太差不多了,平时在府里也是有人伺候的,一路上什么都跟他一样现学,甚至很多学的还没他快和好。
奈何唐国的政令让他完全没有这个机会,也只能小隐隐于野了,好在终于可以随着周围的人一起准备日常用品,添了些锅碗瓢盆,又添了衣服被子,更主要的是,添了一辆牛车,大家都可以好好的歇一歇了。
只是,带的银两也花的一干二净了,至于金子,完全不敢拿出来了。
后来为了招弟的病,金子跟珠宝陆陆续续换药材了,珍珠入药了,加上最初还花了一些在逃亡的准备上,不知不觉的,坐吃山空,居然家里就没有什么积蓄了。
好在开的地多,前面几年要养地没什么产出,后面地力足了产出也高了,不过交了税换点日常用品能存下的也不多,何况不是灾年,粮食也卖不上价,也就屯在家里自己吃了。
对农耕民族来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李大郎小时候虽然挨过饿,后来衣食无忧的过了那么多年,记忆也淡了,可是逃了一次难,又唤醒了深藏的记忆,下意识的行为也跟周围的人差不多了,除了存粮,还是存粮。
环境真是改变人啊!
不过随着生活渐渐安定,招弟的病也渐渐的好了,平时精细的养着,药却是不必再那样吃了的,这一来,也算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本来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再生个儿子传承李家的香火这一生也就算完美过去了。
结果,毫无预料的难产,李家娘子去了,招弟旧病复发了,多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宝,何止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呢,那是生活的奔头都直接垮掉了,等到李婆婆勉强撑着多看顾了她们一个月,蜡烛也终于燃尽了。
招弟觉得,如果不是有他们,大概李大郎也是没什么求生的念头的,李家的日子就是从那时候越来越差的。
虽然招弟带弟代替了母亲婆婆的位置,但是,招弟的身子必须用药,没有积蓄也只好卖地了,当知道深山中有还魂草也打听清楚位置之后,李大郎打过很多次它的主意了。
只是这草长的地方实在是险峻,即使组队去的也是难有生还的,他一个人,也就只能打消这个念头。
结果,到最后,还是拿了他的命换了招弟的命。
现在,家里不但是没钱,而且,还欠下了外债。
李大郎的后事,虽是简单的办,不过买棺木,与李家娘子入土合葬,再加上请帮忙的人的席面,都是村长先借的银子。
将村人吊唁的丧仪先还了一些,留了个整数,不多不少,还欠村长家五两银子。
钱不算多,村长也体谅他们一门孤幼,总说秋收后再还,可是欠着帐,心里总是有个事在,以前招弟没记忆,带弟也就闷着不说,现在自然原原本本的把谁谁谁帮了忙,谁谁谁又挂了多少礼,还有家里的账目全都告诉她知道。
而这欠账,也是当初她不愿包地出去的主因。
(https://www.wshuw.net/1180/1180684/318411446.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