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皇帝总是在疑心
准葛尔汗国使团的离开,在京城中并没有引起多么大的影响,毕竟已经做了两百多年的都城的北京城,这里的老百姓早就已经见惯了各种各样的国家使臣前来朝拜。
他们都曾听过自己爷爷辈将这些事情当做故事讲给他们听。
开始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说起前朝的风光,听说身在西方大海深处的黄毛人也曾经不远万里来这里朝拜,只是清朝建国之后,就开始禁止人们随意谈起前朝,渐渐地,现在的孩童大多对前朝已经没有了一点印象,也只有已经成年的百姓还不时憧憬一番自己父辈们说起的天堂一般的王朝。
吴乃华无法理解小人物们的心思,他静静的站在城墙之上,默默目视送别杨彦虎的离开。
在这一刻,吴乃华看着下方熙熙攘攘,却一个个面容枯黄,一脸菜色的百姓,吴乃华却极为开心。
他从来没有这一刻一般,对推翻满清王朝有如此的信心。
无论是吴三桂,还是葛尔丹,都差点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现在,吴乃华将这两股力量相互结合在一起,如此若是还不能讲这满清王朝推翻,哪他去投那畜生道,做生生世世的畜生也是无悔了。
只不过,开心之余,看着杨彦虎的离开,吴乃华又变得孤单一人,不禁有些寂寞。
五年,吴乃华和杨彦虎约定的时间。
这个时间不早也不晚,杨彦虎因为对于吴乃华的信任而没有任何疑问,但是吴乃华知道,这个时间已经算是最恰当的时间了。
吴三桂的年龄已经不小了,若是在晚些,说不得吴三桂就会如同历史一般,在紧要关头一命呜呼,而杨彦虎这个假的葛尔丹,在五年的时间,若是能够借到俄国的力量,想来在准葛尔汗国也基本也是可以统一。
到时候,即使台湾不给予帮助,两方夹击之下,以现在的康熙和清王朝,想来是无法抵抗的。
再加上,未来的五年,吴乃华也能差不多在重要之地,将天地会成员所化作的团练成员安插进去。这个时间已经是相当紧迫了。
至于白莲教,对于这个神经病一般的教会,吴乃华是瞧不上的,不过若是天下乱了,吴乃华不相信这帮疯子会有多么安分。
回到家中,吴乃华突然之间显得有些寂寞。
在这个世界,吴乃华的特殊身份,使得吴乃华并没有朋友,无论是汉人也好,满人也罢,为了不是的自己的秘密被人所知,吴乃华只能保证自己孤单一个人。
杨彦虎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知道自己是阿尔图哈,也是吴乃华的人。
这使得吴乃华真正的放开了自己的心扉,如同一个朋友一般去和杨彦虎畅聊,喝酒,谈心。
在放下所有的戒备,将自己的真心那出来后,那种可以放下包袱,放下提防的轻松感,使得压抑了数年的吴乃华从来没有过的轻松。
但是,随着杨彦虎的离开,吴乃华只能重新背负上那沉重的包袱,默默的前行着。
吴乃华并没有什么后悔之类的情绪,在驱除鞑虏这条路上,吴乃华早就知道自己注定是孤独的。
能够在孤独人生中,有过这么一段轻松写意的生活对于吴乃华来说,只是一次中奖一般的喜悦,当喜悦过后,风雨总是还要自己去经历。
收拾好心情,吴乃华抛开一些不合时宜的心情,再次踏入皇宫。
御书房中,康熙依旧一如既往的奋笔疾书。
看着康熙愁眉苦脸,却甘之如饴的模样,吴乃华也不得不承认,在勤政这一方面,康熙却是算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看到吴乃华到来,康熙眉头就舒展开来,笑的也是极为阳光。
“皇上心情不错!”吴乃华请过安后,非常亲密的说道。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自然是极好的。这几日,兵部基本每天都有捷报传来,虽然直隶和北京两地的团练并不多,但是对于清剿当地匪患成效显著,现在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在劝朕在全国推行团练。你觉得如何?”
这一点,吴乃华根本就不意外。
对于满朝文武大臣积极推广团练,说是爱国,为了大清,吴乃华绝对是嗤之以鼻的,他们的那些小心思,谁都看的清楚。
虽说清朝反叛非常多,天下也不是很太平,但是满清勋贵因为优渥的生活,子嗣昌盛,无论是为了自家的子侄还是培养自己的势力,团练无疑给了他们一条康庄大道。
话费区区数百两银子就可以捐官,有了官身,就可以兴办团练,不说有多么大的权利,但是总归是一条出路。
就如同吴乃华将吴三桂和天地会化作团练安插各地一般,这些官员也大多都是这种打算。
目光,高瞻远睹者,不在少数。
通过团练的奖罚制度,谁都可以看出,这是未来清王朝武装力量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之一。
吴乃华说道:“臣自然是希望推广全国的,但是此事却不宜立刻推广,若是全国推广,难免无法严格审查,使得心怀叵测之人,借用团练,盗使兵权,以微臣看,当逐步铺开。”
康熙听完笑的更加开心,吴乃华的回答,显然康熙极为满意。
看着康熙的表情,吴乃华就暗自一怔,心中咯噔一下,就暗叫侥幸。
这康熙,明显就是在考验自己。
若是吴乃华同意,并且劝解康熙,立刻将团练推广全国,恐怕自己立刻就会被康熙打上以权谋私,公私不分的标签,更严重,康熙甚至会认为,吴乃华对于他的忠心已经没有了,只有私利。
“朕也是如此想的。”康熙笑眯眯的说道。
吴乃华一副没有看出康熙的考验,平静的说道:“其实微臣也是希望团练可以尽快铺开。不说团练对于各地剿匪的助理,现在眼看即将开春,开拓荒地才是重要的事情。这两年,天在不断,加上浙江,直隶两次镇压叛军,我朝已经元气大伤。”
一听这话,康熙就叹了口气。
自从康熙继位,这六七年来,天灾不断,虽然有着土豆等高产作物,缓解了严重的饥荒,却也使得全国上下,少有余量。
要不然,鳌拜换地,也不会如此简单的就闹起了饥荒。
(https://www.wshuw.net/1173/1173365/442510116.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