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我和我的三国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 第一回医圣张机

第一回医圣张机


  很快就来到了关卡前,熊晨飞打眼一瞧,和守关卡士兵发生争执的是一名年约五旬的老者,方巾阔服,臂挽青囊,须发皆现花白之色。

  双鬓沾满风尘,面容清瘦但却显得干练精明,双目炯炯有神,神采矍烁,看其装束,显然是一名医匠。

  熊晨飞上前,含笑地施礼道:“先生一片拳拳医者仁心,倒是令在下好生敬佩,敢问先生名讳?”

  那医匠打量了下熊晨飞,熊晨飞此番乃是微服巡视,并不曾穿着诸侯献帝刘彻赐予的冠军候的朝服,也没有身着甲胄,但身形高大俊朗明显异于常人,更何况熊晨飞即使身着便装也不免带了一丝王霸之气。

  不过显然那医匠也是见过场面的人,并没有被熊晨飞的身形气度所惊骇,只是微微地一怔,旋即又恢复常态,淡淡地道:“尊驾谬赞了,在下张机,救死扶伤乃医者本分,鄙人也不过尽心微薄之力而已,何足挂齿。

  看尊驾模样,似乎是此间主事之人,恳请尊驾行个方便,容张某过去,也好救治病人,不甚感激。”

  张机?熊晨飞微微一怔,想不到此人便是三国时期神龙不见首尾的医圣张机。

  ◆◆◆◆◆◆

  要知道,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为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的“党锢之祸”。

  军阀、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农民起义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一时里战乱频仍。百姓为避战乱而相继逃亡,流离失所者不下数百万。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  年),董卓挟汉献帝及洛阳地区百万居民西迁长安,洛阳所有宫殿、民房都被焚毁,方圆二百里内尽为焦土,百姓死于流离途中者不可胜数。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其中尤以东汉灵帝(公元168  一188  年)时的公元171  年、173  年、179  年、182年、185  年等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大。

  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

  张机与华佗和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如果说张仲景是内科方面的医圣,张机可谓是外科的鼻祖。熊晨飞早已是久慕其名,只是无机缘相见,想不到今日在这里竟然意外地遇到了张机,倒让熊晨飞不禁是喜出望外。

  三国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谋臣名将,真正缺乏的却是象马钧这样的顶尖发明家、张机张仲景这样的顶级医生。

  特别是张仲景精通擅长内科,是不可多得的医学人才,有他在吴郡这边的瘟疫就会很快得到遏制。

  今日见到张机,思贤若渴,熊晨飞便动了留住张机的心思。

  “想不到先生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医圣张机张仲景,失敬失敬。先生悬壶济世。德艺双馨。就算是扁鹊重生。恐怕也难以望先生之项背。”熊晨飞拱手施礼说道。

  张机却不为所动,冷眼打瞧了一下熊晨飞,道:“尊驾何人?”

  高顺见张机如此轻慢无礼。沉声喝道:“大胆!此乃陛下钦封冠军候熊晨飞熊大人,你竟敢如此无礼,该当何罪?”

  张机似乎有些惊讶,但却也没有到诚惶诚恐的地步,揖礼道:“草民不知王驾至此,还乞恕罪。”

  熊晨飞挥退高顺,道:“先生不必多礼。”

  张机道:“既然冠军候在此,在下恳请大人允许张某通行,前往疫区为患者诊治,救病如救火,若不得半分耽搁。”

  ◆◆◆◆◆◆

  熊晨飞微微一笑,道:“此次瘟疫横行,来势汹猛,故而本侯才下令隔绝道路,以防止疫病蔓延,本侯素知先生大才,有妙手回春之能,但此番疟瘴非同小可,先生此去可有治病良方?”

  张机不禁迟疑了一下,象疟疾这样的急性传染病,的确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否则每次的疟疾大爆发就不会死那么多的人了。

  不过张机作为这个时代的顶级医者,自然不可能坐视瘟疫横行而不管。

  “张某不才,虽无确切把握,但也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以解万民之疾苦。”

  熊晨飞道:“本侯深知先生游方天下不辞辛苦济世救民,精神可嘉,泽也深为敬佩。但天下亿万之民,有染沉苛重疾者可谓是遍布四海,以先生一己之力,就算是再生出三头六臂来,也未必能救得过来。”

  张机道:“张某也自知能力有限,故而才遍游天下,只盼能多救得一人是一人,至于能力之外的,张某也只能引以为撼了。”

  熊晨飞呵呵一笑道:“本侯倒是有一法,先生何不广开医学堂,培养众多良医弟子,传承先生衣钵,济世救人。

  孔圣人有弟子三千,儒道才得以广播天下,先生何不如此行效,让医道传扬天下,彼时何愁天下患者不治?”

  张机摇摇头道:“冠军候之见张某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医术之奥妙博大精深,张某从医几十年,也未敢说精擅此道,广收弟子虽易,但能出良医却是不易。

  何况天下学子以仕途为先,学而优择仕,医者本是贱业,又有几人愿意从之,就算收得一些弟子,倘若学业不精,岂不是庸医误人。故而如此多年以来,张某所收弟子,也不过只有等廖廖数人而已。

  各人资质有限,非是张某藏拙不轻易授徒,只是不愿人间多些庸医害人。”

  熊晨飞道:“华先生所虑亦是常理,但岂不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天下医匠若皆如先生这般精通医术,何患万民之疾?但天下再大,也没有几人能与先生可以比肩,可万民之疾,还需得医匠去治。

  本侯以为每个人能力有限,却不妨碍他在某个领域内有专长,一个医者,或许他并不擅长诸科杂病,但他却擅长治疗妇科,或许他不精通内科针灸,却擅长外科手术。

  如果综合一些精通各科的医者,将他们集合在一起,专门成立一所医馆,分科诊治,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是可以将先生的医术一样能发扬光大吗?”

  ◆◆◆◆◆◆

  熊晨飞所提出来分科诊治的构想,完全是现代综合医院的雏型,在后世的医院之中,很难找出一个全科型样样精通的大夫来,但这丝毫不妨碍专科大夫成为专家。

  反倒是那些内外妇儿样样能治的大夫都是些不入流的乡村野医。建立医馆和医学院,这本来就是熊晨飞的构想,这几年张机也一直从事着这样的工作,熊晨飞此时更为迫切需要张机这样的顶级内科圣手的加盟。

  张机陷入了沉思,熊晨飞这个全新而大胆的想法倒是让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多年以来的故有思路一下子就完全改变过来,似乎也不太现实。

  所以张机还是以要先帮吴郡百姓清除瘟疫为由婉拒了熊晨飞的提议…


  (https://www.wshuw.net/1150/1150165/486847490.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