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这一日,他隆王忽然召开文武百官会议。
这种情况,在东吁王朝是比较少见的,特别是他隆王执政时期,更是少见。
因此,东吁王朝的文武百官纷纷猜测,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对此,有些人消息比较灵通一点的,大概猜到了什么事情。
“你们不知道吧,王上这两个月一直在致力改变当前困局,如今终于有法子了!”
“难道是大明皇帝准备放过他们了?还是说,收买了明国的大官,能影响皇帝的那种?”
“该不会是明国皇帝驾崩了吧?如果真这样的话,那可是我们洞吾的幸运啊!”
“你们说哪里去了?明国皇帝才三十多吧,想驾崩也不容易啊!是我们王上找到了对抗明国的办法!”
“明国军队很强大啊,我们军队明显打不过的,还能有什么办法?总不会是荷兰人大举来援了吧?”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还差不多。荷兰人也都是火器,厉害着的!”
“不是,不是,一切等开会了你们就知道了!”
“……”
议论纷纷中,前往王宫的路上,气氛竟然难得地热烈了起来。不少人平时见面都懒得打招呼的,如今竟然也开始打招呼了。
等到朝会开始,他隆王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时,那脸色再也不是死鱼脸,不再愁眉苦脸,这让文武百官更是高兴了,传闻果然没错!
在他们见礼完毕之后,就见他隆王带着笑容,笑呵呵地对他们说道:“孤郑重宣布,我们和大城朝,大黎朝结盟,共同应对明国的压力。如果一方遭受明国的进攻,其他两方便会出兵救援!”
说到这里,他用手大力一挥,边上的两个贴身内侍便立刻上前,展开了一道黄绫。
很显然,这道黄绫就是盟书了!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一见,都是非常高兴,顿时一个个都拍起他隆王的马屁来了。
“王上英明神武,我东吁王朝有救了!”
“我们这边三个国家结盟,明国肯定不敢打了的,王上圣明啊!”
“其实,以前就只是我们洞吾,都能打到云南去。只要我们挨过了这一阵,在英明神武的殿下统领下,肯定能再现辉煌!”
“微臣提议把这个消息通知明国那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份量,看他们还敢不敢继续囤兵边界?万一不小心交战的话,我们可是三个国家打他一个的!”
“……”
听着底下这些人在那热火朝天的议论,他隆王表面上是笑呵呵的,但是,在他的内心,其实是一点都不高兴。
为什么?
因为这份盟约只是一个草签而已,有结盟的事实,可结盟的具体细节,却是没有谈妥!
比如说,谁是盟主?洞吾要求各路盟军过来打败当面的明军,但是安南说他那边的明军更为急迫,需要各路盟友提供粮草物资上的支持。如此等等,各说各的,还是没有达成一致。
然而,各方又都急需这份盟约来鼓舞本国的士气。因此,虽然具体的细节没有谈妥,但是,不妨碍他们先把这份盟约公之于众。
还真别说,这份盟约的效果还真不错,只是这大殿上的文武官员,就已经是乐呵呵了。感觉几个国家这么一结盟,他们的底气就足了!
当然了,有个别聪明的,发现他隆王却不公布结盟细节,也让他们有疑心的。但是,在大家都高兴的大势之下,谁要去质疑,那绝对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了!
散衙之后,消息传到民间,果然也能看到,阿瓦城内的权贵富豪等等,一个个都有生气了起来,就仿佛他们打败了压他们心头的那座大山一样!
酒楼茶铺之类的地方,也多了一些热闹,有钱人家都愿意出来了。
但是,他们怕是万万想不到,大明云南这边,巡抚杨畏知就是在等这个事情:好啊,这南边的几个国家竟然互相结盟对抗大明,这里面可是有朝廷叛军的,那没说了,必须打!
随即,他一声令下,早已憋着一股劲的大明西南边军,立刻发起了突袭,打响了平叛第一枪!
对于明军来说,不要以前曾经打下过阿瓦城,道路什么已经熟悉了。就算不熟悉,在这囤兵两年多的时间内,也早已摸得一清二楚了。
更不用说,他隆王改革的时候,有整顿和加强阿赫木旦组织。
所谓阿赫木旦,是东吁王朝直属于国王的兵农合一的组织,他们既是国王的佃农,又是国王的士兵。洞吾国王是否有力量进行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有效地控制阿赫木旦组织。
他隆王深知阿赫木旦组织的重要性,因此即位后,就采取了多方面措施,努力整顿和加强阿赫木旦组织。
比如在1630年4月,他隆王下令调查阿赫木旦人员的户口,重新进行登记,编为炮兵、水兵、象兵、步兵、弓箭手、圆盾兵、长盾兵、宫廷卫队和掸族兵。
他隆王还多次下令,严禁阿赫木旦成员混杂到阿台和奴隶中去。他在1636年8月5日的命令中,特别提出“要警告每一个人,不准窝藏从阿赫木旦组织中逃离出来的成员”,下令“检查债务奴隶,不让阿赫木旦混杂其间”。为了加强人身束缚和控制,当时已在阿赫木旦中实行了文身制度。
换句话说,阿赫木旦组织中的兵其实是他隆王的奴隶,并且不是自愿的,要被文身区分身份,也多有逃跑的。
这种兵役制如果遇到不强大的对手,那就还行;可是,一旦遇到强敌的话,作为奴隶的军丁又怎么可能为他们的国王出死力?
大明这边都不用付出大的代价,稍微承诺改善一点他们的待遇,并且在大明强大的军力面前,顿时纷纷倒戈。
大明军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兵临东吁王朝的都城,阿瓦城下了。
这实际上也印证了杨畏知的预计,攻打东吁王朝的最大困难,从来不是敌人的军力,不管是炮兵、水兵、象兵、步兵、弓箭手、圆盾兵、长盾兵、宫廷卫队和掸族兵什么的,在明军强大的火力面前,都是渣渣,明军最大的困难,其实是后勤而已。并且推进速度越快,后勤压力就越大。
原因无他,洞吾这边的道路交通太差了!
不过大明这边也是准备了一个神器来运送粮草物资,那就是独轮车,只要人能走得地方,独轮车就能走。水陆两路混杂着运输,是早已计划好的事情,对于攻打阿瓦城来说,后勤上的困难并没有那么明显。
当然,让明军的后勤没有太大压力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贯穿洞吾南北的一条河,即伊洛瓦底江。
这条伊洛瓦底江,流经洞吾南北,是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也是洞吾境内第一大河。因此,还是洞吾内河运输的大动脉,自密支那以下1,730公里间皆可通航,直通仰光,到达孟加拉湾出海口。
事实上,汉代时云南就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孟加拉湾航行到印度。这一点,在《魏略·西戎传》中就有记载。
东吁王朝人口聚集比较多的地方,其实就是在伊洛瓦底江两岸。大明计划攻占洞吾以做大明在印度洋上的出海口,一个最主要的有利因素,也是因为这条江的存在。
明军都不需要在密支那进攻,而是从下游的八莫就能上船直达阿瓦城。不过因为东吁王朝的备战,两岸峡谷处有洞吾军队防守,但是这里的军队早已事先被策反,没被策反的也挡不住陆军的进攻。
就这么的,明军水陆并进,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南下,毫无阻挡地兵临阿瓦城下时,让东吁王朝的所有人都震惊到了。
他们认为,明国是强大,可是,怎么会强大到这个地步呢?这才几天时间,他们都来不及逃跑,明军就兵临城下了?
当他们看到明军阵中的阿赫木旦奴隶时,一个个都是恍然大悟的同时,怒声叱骂这些该死的奴隶!
随后,他们一个个都开始担心了。
因为守卫阿瓦城的主要兵力,同样是直属他隆王的阿赫木旦。外面驻守的阿赫木旦都投降了明军,那这阿瓦城里的阿赫木旦,是不是可靠?
在看着城外阿赫木旦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问号了!
他们的担心,还真不是没有道理的,让城头上的洞吾人非常诧异地是,城外的原阿赫木旦奴隶,竟然拿着喇叭花一样的东西,躲在一箭之地外向城头上喊话,还能听得非常清楚。
阿赫木旦里面分不同部族的,几乎每个部族的人,在城外喊话的那群人里面都有,用他们自己的土语,就在那叽里呱啦地说着。
这吓得城头上的守军将领,一个个都是吆喝着他们手下的军卒,全部堵住耳朵,不得听外面叛贼的话。
很显然,他们很担心,就怕他们手下的这些人听了外面的蛊惑之后会背叛。
这种局势下,他隆王也是有点傻眼了!
(https://www.wshuw.net/1131/1131156/728823629.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