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真香
白石村放粮延续了苏毅以往的风格,十分豪爽,大锅将水烧开之后,如山般的面条就倒进了排成一横排的大锅里。
大把的野菜加上大把的盐,煮熟之后就是难得的美食。
等到煮熟之后,每人凭借一张小卡片就可以兑换一碗。
碗是人头大小的海碗,装完面条之后还能分一块拇指大小的腊肉,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简直就是过年的待遇。
如果这是在白石村的话,除了腊肉每人一块,不能多之外,面条是不限量的,吃饱为止,白石村庞大的工程量也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将吃下去的东西都消化完。
可是在这里是真的不敢,谁也不知道这群人究竟饿了几天,一旦不限量,难保不会有人撑死。
每个刚到白石村的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先调理一下脾胃,之后才是不限量供应饭食。
吃完面条之后,再加上一碗滚烫的面汤,蒙蒙细汗一出,微风吹过,真得让人从头爽到脚。
三个厨娘马不停蹄的将用完的碗筷用开水浸泡,洗刷干净,然后供应给前面放饭的人。
西山村的人位置比较靠后,领头的霍老汉拿着一叠纸片子排在队伍中,看着一个个端着海碗离开的人,还有那腊肉,老汉就不由吞咽着口水。
队伍其实前进的很快,但在霍老汉眼中仍旧慢得出奇,霍老汉一边焦急的等待着,一边回头看看自家的队伍有没有站齐。
不注意不行,有几个难民堆里的二流子想在这里耍无赖,被发纸片的那个青年带人一顿胖揍,然后就被绑起来,挂在了树上。
按照青年的说法就是需要经过思想教育、劳动改造之后,才能重新回归人民的队伍,青年说话怪怪的,可是在二流子被挂在树上之后,霍老汉还是带头鼓起了掌。
不是听懂了那一长串话,只是觉得青年说得很好,很有文化。
不知不觉,队伍就轮到了西山村的众人,霍老汉恭敬地将一叠纸片子递给领头的一个中年妇人,妇人点了点手中纸片的数量,然后就开始放饭。
霍老汉是西山村第一个排到的人,却没有第一个领,让身后的一个寡妇人家先领饭。
霍老汉在一旁看的清清楚楚,每个人碗里的面条都是满满的,没有什么偷工减料的情况。
对于那些十岁以下的孩童用的就不是那种大海碗了,而是一种精致的小碗,上面还有一些好看的花朵。
孩童的面条虽然没有大人多,但里面却多了两条腊肉。
霍老汉等到西山村最后一个人,也就是自家小崽子领完饭之后,自己才颤巍巍的伸出手,接过厨娘递过来的碗筷。
霍老汉大口大口的吞着口水,感觉自己一生的口水好像都要在今天流完了。
领头的中年妇女瞅了霍老汉一眼,然后从装腊肉的盆里挑了一块最肥硕的放在碗里,然后就是海量的面条。
等霍老汉领完饭,回到西山村休息的地方的时候,已经有性急的人把面条吃光了,还能回到厨娘那里去领一碗面汤。
霍老汉家的幼子只有八岁,从来没怎么见过荤腥的他,早早把碗里那三块腊肉都给吃光了,然后把头埋进碗里,“稀里哗啦”的吃着面条。
霍老汉拿筷子将自己的那块腊肉从碗底挑出来,比旁人的至少大一半,霍老汉将其夹起,深深地闻了闻,然后分成两半,一般给了孩子,另一半给了孩他娘。
拍了拍只顾低头吃饭的孩子,强硬地让孩他娘把肉吃掉,然后霍老汉笑了笑,大大的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大口大口的吃着。
“真香啊,官人家的饭食也不过如此吧。”
……
看着原本饥饿交加的难民们都吃上了热腾腾的面条,而自己只能啃着冰冷的面饼,吴氏粮行的护卫们心里都有些不平衡。
有心花钱去买一碗,可是刚刚闹完矛盾。
有性子顽劣的想要找机会去大闹一场,可是没等出手,就被那些二流子的遭遇给镇住了。
王不二带着自己小队的队员,手提长刀,就蹲守在吴氏车队的门口,随时准备着打一架。
也许是这种境遇太糟糕,日头稍微落下一点之后,在护卫队员们的群体要求之下,车队提前启程了。
王不二有些可惜的监督他们离开,然后将袖子里藏着的信箭收好,开始帮助灾民们收拾行囊,准备出发。
来的时候车上带着如山般的面条,等回去的也不好空着车,大多拉着一些大件的行囊和一些年幼的孩子。
中午这一顿饭食,大大增加了灾民们对白石村的信心,对于白石村的安排也都照做着,这让王不二等人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等王不二带着灾民到达白石村的时候,吴氏粮行的人已经到达多时,此刻帐篷已经全部搭建起来了,就在白石村外略微高耸点的地方。
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也算占据一点地利。
驱虫药剂、毛毯、美酒……一样一样的精美物件被搬进吴仁的帐篷里。
作为QH县有名的浪荡公子,吴仁自然不会败了自己的名头,虽然不在自己家中,但是关于享受的东西一眼都不曾缺少。
晚上,苏毅还要回本源世界,送李阮上班,并没有呆在这里,老管家想要见老村长的要求,直接被孙子铭回绝了,只能等第二天才能见面,倒是灾民的都被妥善安置好了。
登记造册,将性命、年龄、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记录完成之后,接着就是体格检查,看看有无疫病携带。
等将白石村的诸项规则都一一介绍清楚之后,每户发放了一小袋面粉作为安家之用,等到了第二天就必须工作,才能获得粮食了。
毕竟苏毅很清楚干多干少一个样所能造成的后果。
住的地方原本是需要灾民自己建造的,后来苏毅看灾民建的房子东一块、西一块实在是不好看,索性就由白石村统一划了一块地方建造。
苏毅仿照着现在胡同、小巷的样式,建造了长排的临时小屋,没有用砖石、木头垒制,就是简简单单用泥土、稻草搭起来的,每家每户都能分一间的样子。
房子都不大,大概也就三十来平的样子,反正也是临时居住。
等到灾荒过去了,这些人还是要回到原籍的,毕竟家里还有地需要操弄,不是吗?
(https://www.wshuw.net/1075/1075202/441882841.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