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逆流1982刀削面加蛋 > 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基建奇迹

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基建奇迹


  “哈哈哈。”约翰逊闻言,哈哈笑了起来。

  “我们中国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土地,尤其是最近1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解放出了巨大的潜力。”段云看了约翰逊一眼,接着说道:“十几年前的时候,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个小渔村,人口还不到5000人,当地人全部以务农和渔业为主,没有一点工业的基础,但是现在,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每年的  GDP可以达到200亿人民币,折合成美元大概相当于50多亿美元……”

  “这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约翰逊闻言,轻轻的点了点头。

  刚才下飞机坐车穿过深圳市中心的时候,约翰逊等人确实看到了深圳繁华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行人的衣着以及马路上穿梭的车辆,都能体现出这个城市蕴藏的财富。

  有十几年功夫,将一个小渔村转变成一个有“国际范儿”的大城市,这在西方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不谈GDP,光是这里的基础设施,看起来就要比斯德哥尔摩还要好得多。

  “基建狂魔”是后世的时候外国人对中国的一个特有称呼,而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基建能力就已经很强了,虽然当时还没有国外那么先进的基建技术,但凭借国人的智慧,和大量数不清的廉价劳动力,让中国的很多城市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而且因为后发的优势,使得中国的建筑看起来比西方要先进,但实际上就90年代初的深圳来说,经济体量相比于欧洲的一些古老城市,依然没法相提并论。

  但至少深圳目前的城市面貌,还是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向上。

  “约翰逊先生,您之前去沈阳金杯汽车厂参观,感觉如何?”段云问道。

  “段先生,我实话和你说,沈阳市那边的工作人员对我们非常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在这里要向他们道一声谢。”约翰逊顿了顿,接着说道:“但就企业而言,沈阳金杯厂实在太落后了,他们的工厂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手工加工,既没有效率,也无法保证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这种工业模式,只相当于我们在二战后期的水平……”

  “您说的没错,沈阳那边的汽车工厂技术确实落后,这一点我们承认。”段云点点头,接着说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才提出以技术换市场的政策,希望从贵公司引进一些有价值的技术,在改进我们工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够给贵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但这个投资的周期实在太长了,而且投入资金也会很大。”约翰逊轻轻的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在我看来,想要对沈阳金杯汽车厂进行现代化改造,至少需要投入上亿美元的资金,除此之外,人员的培训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们沃尔沃公司,每一名工人离开学校之后,至少要经过三年以上的严格培训和考核,才能够正式上岗,除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非常熟练的动手能力,否则的话,是无法生产出质量顶尖的产品的……”

  “贵公司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佩服。”段云知道约翰逊并不是在炫耀,沃尔沃对工人的培训确实非常重视,他们的工人素质在全球也算是拔尖的,于是段云接着说道:“其实论动手能力,我们沈阳金杯汽车厂那边的职工也是很强的,有些老员工甚至可以手工敲打出一个汽车的外壳,他们缺乏的只是现代化的汽车理念,这一点只要安排他们进行理论学习就可以了……”

  “你们的工人确实是好样的。”约翰逊点头说了一句。

  约翰逊也知道,段云也确实没有夸大其词,因为他在沈阳金杯汽车厂的车间,还真见到几个老工人正在敲打汽车的外壳部件,用的都是最简单的工具,以至于让人感觉他们这不是在生产汽车,而是在加工一件工艺品。

  “我们中国的工人是相当吃苦耐劳的,另外在中国,虽然不像你们瑞典那样免费教育一直持续到高中,但至少是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享受了9年制义务教育,全国上下文盲的占比还不到5%,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段云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另外以我们深圳这边的工人为例,法定工作时间是8小时,但实际上,大多数工人为了多挣加班费,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长可以达到10小时以上,如果有学习技术的机会,所有人都会很珍惜,他们可以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心血去钻研,在短期内就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咱们两国的情况不一样,也许你们的工人并不比我们的工人差……”约翰逊思索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在中国设厂的周期实在太长了,以我们在哥德堡的工厂为例,是经过几代人的经营,用了60年的时间才逐步建立起来的,之前我们在比利时也建了一个分厂,但是从工厂开建到第1辆汽车下线,整整用了6年的时间……”

  “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中国!”段云直接打断了约翰逊的话,说道:“如果您把同样的生产线搬到中国,最多两年时间,新车就能投产下线,而且迅速就能投放到国内市场。”

  “这不可能吧?”听到段云这么说,约翰逊顿时眉头一皱。

  约翰逊是个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它和全球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打过交道,并且在美国,瑞士,比利时都设立过分厂,这其中美国分厂投产的时间最快,用了大概三年的时间,而且这还是在美国州政府的大力协作,以及当地拥有一家破产车企的情况下才完成的改造工作。

  而沈阳这边几乎就是一穷二白,厂房和生产线需要全部推倒重来,没有美国那样完善的基础工业能力,约翰逊实在无法想象段云只用两年时间就能完成新工厂的建设。

  


  (https://www.wshuw.net/1071/1071838/659855264.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