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攻玉免费阅读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急什么。”滕玉意闭着眼睛说,    “先叫程伯打听长安城有名望的道观和道士,若打听下来没结果,明日一早再准备犊车也不迟。”

        说着打了个呵欠:“我先睡一觉,    程伯来了记得叫我。”

        春绒和碧螺应了,    轻手轻脚退了出去。

        滕玉意连日奔波,    早已是神疲力乏,眼皮一垂,很快便睡着了。

        或许是翡翠剑失去了灵力的缘故,这一觉睡下去,    久违的魑魅魍魉又找了上来。

        当她再一次睁开眼,    蓦然发现自己回到了滕府。

        碧窗皓月,    房里幽幽燃着羊角灯,    窗前条案上,静静摊着一笺信纸。

        滕玉意怔怔环顾四周,    低头瞧见自己一身缟素,    从这身打扮来看,正是姨母刚去世的那段时日。

        看来又梦见了前世,    如此清晰,真不像在梦中。

        滕玉意抬手摸了摸,脸颊上还有未干的泪痕,    心口闷痛难言,    分明刚哭过。

        桌上的信刚起了个头:“阿爷见晤。获悉近日东宫选妃,    儿亦在遴选之列,    不知此事确否?”

        滕玉意只扫了一眼就大惊失色,    她怎么不记得自己前世给父亲写过信?

        自从阿娘去世,她与父亲的关系称得上冷若冰霜,别说给父亲写信,连父亲寄来的信都不怎么拆看。

        她把信颠来倒去看了三遍,终于记起这是隆元十八年初冬的事,那时候距离自己被人害死只剩两个月,京师有传闻她是太子妃人选之一,而父亲似乎也默许了此事。

        记得她当时惊怒交加,信上字字如刀。

        “阿爷当年逼死了发妻,如今连女儿也要祸害么?”

        阿爷接到信后未曾回信,却立即启程赶回长安,草行露宿行得太急,进门时衣袍上沾满了尘埃。

        “此事尚在未定之天,你既不愿意,阿爷想法子推脱便是。”滕绍解下大氅递给身后的程伯,挥手让下人们下去。

        滕玉意冷笑道:“阿爷在决定女儿的亲事前,为何从不过问女儿的意愿?”

        滕绍默了默,把腰间的佩剑解下来挂到墙上:“前阵子出了段宁远的事,阿爷知道你委屈,早就存了心思替你觅个比段宁远强上百倍的夫婿,恰逢前一阵皇后和成王妃举办赏花宴,阿爷想着这倒不失为一个挑选良婿的好机会,便自作主张替你应下了。实不相瞒,皇后就是那一回对你有了好感,所以这回遴选太子妃,才会有大臣把你加入遴选之列。”

        滕玉意愣了愣,那一回竟真是阿爷安排她去相看郎君。

        也就是那赏花宴上,她见到了太子和成王世子。

        太子的长相随了圣人,浓眉厚唇,天生一副亲善的面相。

        成王世子……

        哼,成王世子对着她的画像说:“不娶”。

        此事是她毕生之耻,她瞪视着父亲:“原来阿爷早就想将女儿嫁入宗室?”

        “事先未与你商议,固然是阿爷的错。”滕绍淡笑着坐到窗边矮榻上,“但阿爷对太子的品行还是有数的,当年太子随军历练,正是由阿爷领兵,葱岭何等孤危之地,换作旁的王侯子弟,一月两月也就熬不住了,太子却从不怕吃苦,难得的是对老卒弱兵一视同仁……这份仁厚,简直与圣人一模一样。”

        “我劝阿爷趁早死心。”滕玉意冷冰冰道,“女儿死都不会嫁给宗室的。”

        父女俩就这样闹得不欢而散,滕玉意本以为这事算彻底搁置了,谁知过了没多久,皇后突然召见她。

        滕玉意心下惴惴,依照服制装扮了,到了大明宫后,在丹墀前候命。

        那时已入了冬,长安迎来第一场雪。

        朔风渐起,细雪翻卷着飘到廊庑下,她脚上穿着赤红鹿麂长靿靴,才站了一小会就觉得脚趾冰冷。

        幸而皇后没让她等多久,宫人出来领她入内。

        大殿生着火,清幽暖香扑面而来。暖阁里莺声燕语,有许多小辈在陪皇后说话。

        “这么说,阿大哥哥同意这门亲事了?”

        “怎么会,承佑只是答应见见这位上州别驾的许娘子。听说许娘子小时候常住扬州,有一回来长安赴宴,无意中救过承佑一命,她小名就叫阿孤。承佑找了那女娃娃许多年,一时找到了,难免有些好奇。”

        滕玉意脑中像琴弦被拨动,铮然响了一下。

        世上竟有这么巧的事。阿娘刚去世那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孤苦伶仃,也曾自称过“阿孤”。

        而且,她小时候同阿爷回长安。那阵子阿娘刚病逝,她整日郁郁寡欢,有一回阿爷不在家,管事带她去赴宴,她回来后就染了风寒,高热不退,病了足足两个月。

        期间偶尔醒来,也只记得阿爷那双布满血丝的双眼,等她病好得差不多,阿爷就带她回了扬州,当时在长安的那些事,她一件都想不起来了。

        不过她们说的许娘子,她倒有些印象,前阵子玉真女观的赏花宴上,她见过许娘子一次。

        许娘子相貌并不出众,但因白皙纤弱,自有一股安然恬美的气度,当时蔺承佑背着弓箭从花园中路过,许娘子曾注目他许久,事后许娘子有意无意打听蔺承佑的事,滕玉意因坐得近,也曾听见几句。

        滕玉意正想着,宫人就报:“娘娘,滕娘子来了。”

        殿里安静下来,数十道目光落到她身上,滕玉意款款而行,上前伏地稽首:“臣女滕氏,参见皇后。”

        皇后的声音平和:“你们先下去,本宫跟滕娘子说说话。”

        屏退众人后,皇后唤她近前:“好孩子,过来让我瞧瞧。”

        滕玉意应声而起,脚下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

        皇后笑容亲切,握着滕玉意的手说:    “本宫当年见过你阿娘一面,你阿娘已是难得的美人,没想到你比你阿娘更出色。本宫也不绕弯子了,今日召你来,是听说你阿爷近日想替你议亲,你却说你要自己挑选郎君,还说‘我的夫君,一生只我一人,事事以我为重’?”

        滕玉意背后一凉,这话是她赌气时说的,没想到传到了皇后耳朵里。看来太子要选妃之事已经迫在眉睫了,她决意回绝此事,不知会不会惹恼皇后。

        不过皇后这样单刀直入,倒比虚与委蛇来得好,她只好如实道:“不敢欺瞒娘娘,臣女的确说过这话,憨钝愚昧之言,让娘娘见笑了。”

        皇后笑道:“你阿爷也是这样回绝圣人的,答得理直气壮,朝内外早就传开了。”

        滕玉意一愣,原来阿爷早就替她表明态度了,她赧然道:“这话是臣女与阿爷闲聊时说的,臣女年幼浅薄,说话口无遮拦,还望娘娘莫要怪责。”

        皇后道:“你父女在家中闲谈,说话全凭本心,我听了只觉得有趣,怎会降罪于你。今日把你唤来,是想当面再问一回,你不许郎君纳妾,这主张不曾变过吧。”

        皇后说这话的时候,声量略提高了些,滕玉意心下纳罕,殿内只她二人,这么扬声说话,像要说给第三人听似的。

        她目光稍稍移动,瞥见右侧一扇黑漆描金的六曲屏风底下,藏着一角黑色的物事,意识到那是男子的乌皮六缝靴,慌忙移开视线。

        不知那是何人,能公然在皇后的寝宫出入,想来不是圣人便是某位皇子。

        皇后半晌未等来滕玉意的回答,以为她害怕,宽慰道:“你在本宫面前不必拘束,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滕玉意红着脸道:“回娘娘的话,不曾变过。”

        皇后笑得意味深长,柔声道:“把你召来说了这半天话,你也该冷了,喝杯热酒暖暖身子,回罢。”

        赏了滕玉意一个香囊,让宫人领她出去。

        滕玉意回到府中,越想越觉得此事古怪,傍晚父亲回到府中,让程伯唤她去书房。

        “把你今日在宫中的事细细说与阿爷听。”

        滕玉意也知此事重大,便将白日的事一五一十说了。

        滕绍静静听着,脸上喜怒不辩:“阿爷且问你,如果圣人早就定下皇子不得纳娶侧妃的规矩,你仍执意不嫁宗室吗?”

        滕玉意奇道:“皇子怎会不纳侧妃?为了传祚无绝,开朝便有一正四侧的规矩。”

        滕绍道:“你别忘了,圣人就是现成的例子,圣人因为亡母的不幸遭遇,曾立誓不扩充内宫。”

        滕玉意一怔,难怪今日皇后的笑容那般耐人寻味,圣人就不曾纳娶过嫔妃,听说圣人是先帝的长子,因先帝侧妃夺宠被害得流落民间,后经清虚子道长抚养成人,几经波折才认祖归宗。

        圣人与皇后相识于微时,两人相濡以沫,自从继承大统,圣人多年来的确只爱皇后一人。

        她想起那双屏风的靴子:“莫非那人是太子?”

        滕绍暗忖,若是太子,他留在屏风后听玉意答话,究竟是皇后的意思,还是太子本人的意思?

        他忖度着道:“你的名字仍在太子妃遴选名单上,要是莽撞行事,只怕得罪宫里,不过你也毋需担忧,太子选妃关系到社稷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名单上不只你一人,只要一日未落定,便一日做不得准。阿爷会尽力周旋,过几日就会有消息了。”

        滕玉意耐心等了两日,到了冬至这日,宫苑的腊梅一夜之间全开了,皇后在宫中设宴赏梅,再次传旨令滕玉意入宫。

        滕绍因为近日淮西藩镇作乱一事,频频奉命入宫,宫使来滕府传旨时,滕绍并不在府内。

        滕玉意来不及给父亲送口信,仓促带着端福出了府,到那之后吩咐端福在宫外等着,自己在内侍的引领下进了宫。

        这场雪下得极大,一夜之间,贝阙珠宫仿佛矗立在琉璃世界里,那片连绵的白一直延伸到天尽头似的,然而转过宫墙,旷白世界里却意外盛放出大片的红,走近看,竟是大明宫外的红梅林,万树红梅齐齐在枝头潇潇摆动,升腾出一种蓬莱仙境的况味。

        滕玉意随内侍穿过梅林,转过一处僻静的亭台时,忽见一群人守在树下。

        “小公主,小郡主,快下来吧,万一有个闪失,奴婢们只能以死谢罪了。”

        “阿大哥哥刚才在树上喝酒时,怎么不见你们聒噪?”

        “世子能飞檐走壁,区区一株梅树对他来说算得什么,奴婢们不担心世子摔着自己,自然无需呱噪。”

        “啪。”树梢上忽然飞下一颗硕大的李子,恰好砸中那名宫人。

        宫人哎哟一声,捂住额头弯下了腰。

        “我不会轻功,但我会暗器,你要再啰嗦,我就给你脑袋上砸出十个八个鼓包。”

        另一名女孩道:“阿芝,你现在力气大得很,阿大哥哥拆穿那个许娘子时,怎么不见你用李子砸她?”

        那个叫阿芝的道:“有哥哥在,轮得到我出手么?”

        “也对哦。”另一名女孩年龄似乎稍大些,“我以为这回阿大哥哥终于肯议亲了呢,没想到这个阿孤是假冒的。”

        “哥哥说啦,报恩是报恩,议亲是议亲,他才不会因为报恩就莫名其妙娶个女子。不过哥哥也没想到,居然有人敢冒充当年那个阿孤。”

        “他怎么知道那人不是阿孤的?”

        “我也想知道。”阿芝悻悻然,“但哥哥不肯告诉我。”

        宫人重重咳嗽一声,硬着头皮近前:“奴婢见过昌宜公主、静德郡主。”

        树梢簌簌轻响,顶上的人往底下瞧了瞧:“咦,刘公公,她是谁,也是来赴宴的么?”

        宫人躬身道:“这位是滕将军的女儿,奉了皇后娘娘的旨意,正要去大明宫参见。”

        滕玉意往上看,梅树枝叶扶疏,看不见树上人的头脸,倒是能看见垂落下来的瑰丽工巧的裙带。

        她在树下屈膝:“臣女滕玉意给两位殿下请安。”

        “你从何处来?为何之前从未见过你?”

        滕玉意仰头答道:“我此前住扬州,回长安不到一年,以往甚少来宫中走动,殿下未见过我也不奇怪。”

        阿芝听到“扬州”二字,反应似乎很奇怪:“呀,最近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扬州来的小娘子。别告诉我你的小名也叫阿孤。”

        滕玉意心道,叫过一段时间阿孤没错,不过那是她自封的,印象中没对外人提起过,就她自己一个人知道。

        “回殿下的话,我小名叫阿玉,打从生下来爷娘便这么叫我了。”

        昌宜公主似乎松了口气:“好嘛,不叫阿孤,你很聪明,也很识趣,我要好好认识你,你往边上让一让,我要下来了。”

        阿芝也忙道:“等等我,我也下去。”

        窸窸窣窣又是一阵响动,树下的宫人们奔走着变动位置,一下子乱了套。

        滕玉意闪身躲得远远的,宫人们惊呼一声,率先跳下来了一个。

        滕玉意瞧过去,那少女十一二岁,笑眯眯的很和善,眼睛又大又圆,相貌极标致。

        过片刻另一个也下来了,这人像是有些武功底子,落到地上只趔趄了一下,很快就站稳了。这个年龄更小,身量也矮胖些,一双眼睛水汪汪的,满脸的娇憨天真。

        两名少女一色的玉钗碧翠,一举一动贵不可言。

        大一点的少女走近端详滕玉意:“不错不错,虽然都是从扬州来的,但你比那个冒充阿孤的许娘子顺眼多了。”

        滕玉意听她说话,知道她就是就是昌宜公主了。

        另一个料是蔺承佑的嫡亲妹妹,虽说小小年纪,但清肤玉容,一看就知是个美人胚子,眉眼与她阿兄蔺承佑有些相似之处,也是未语先笑,模样好不招人。

        “两位殿下方才在树上找鹊窝么?”

        昌宜公主眼睛微微睁大:“你怎么知道我们在找鹊窝?这些蠢婢子只当我们在摘花,就你一个人猜到我们找鸟窝。”

        阿芝年纪尚幼,歪着脑袋问:“是呀,是呀,你怎么知道的?”

        滕玉意心里笑了笑,摘花有什么意思,她小时候觉得寂寞时,经常爬到树上找鸟窝,把吃剩的饼扔进去,逗得那些雏鸟叽叽喳喳的。

        “宫里的梅林久负盛名,两位殿下想赏梅,自有宫人剪了送到寝宫里,天寒地冻的,不值当专门爬到树上去。树上除了梅花,也就只剩鸟窝了。”

        昌宜想了想:“咦,好像有点道理,看你文文静静的,居然连这个也懂。哦,我知道了,你以前一定没少掏鸟窝。”

        滕玉意尚未答言,忽有人笑道:“昌宜,你当人人都像你这么顽皮么?”

        滕玉意扭头一望,那头一名年轻男子大步走来,这人戴金冠,着衮冕,身量伟岸,腰间悬着玉制鱼袋。

        滕玉意认出是太子,赶忙退避到一边。

        宫人们吓了一跳,乌泱泱跪倒一地:“太子殿下。”

        太子脸生得略有些方正,五官却甚英挺,他温声道:“都起来吧。”

        阿芝和昌宜按耐不住朝太子跑去:“太子哥哥。”

        “天这么冷,不回寝宫待着,在林子里做什么呢?”

        “我同阿芝在树上找鹊窝,结果这个阿玉来了。我看她识趣,想跟她交朋友。”昌宜说着,回身一指滕玉意。

        滕玉意感觉两道目光朝自己扫过来,把头更低了一低。

        太子静静打量一番滕玉意,问阿芝和昌宜:“你们都聊了什么?”

        阿芝道:“阿玉说她虽然从扬州来,但不叫阿孤,而且她一开口就猜到我们在找鹊窝。”

        太子转而问滕玉意:“你是扬州人?”

        滕玉意左右一顾,意识到太子在跟她说话,忙道:“回殿下的话,臣女虽在扬州住得久,但爷娘都是关陇人。”

        太子笑了笑:“你阿爷可是滕绍?”

        滕玉意道:“正是。”

        “当年我随军出征,就是在滕将军麾下历练,怪不得我一看你就觉得你眼熟,你同你阿爷长得有点像。”

        昌宜好奇道:“阿兄,你也要同阿玉聊天么?”

        太子咳了一声:“手这么凉,在树上窝了多久了?你们怎么伺候的,公主连手炉都不曾带?”

        宫人们急急忙忙送上暖炉。

        太子道:“你们俩在这胡闹,害得下人们也跟着担惊受怕,阿娘派人找你们,你们两个躲在树上不吭声,下回再这样淘气,别指望我替你们遮掩,走吧,再待下去该着凉了,正好我要去给阿娘请安,顺便送你们回宫。”

        阿芝问:“太子哥哥,你看到我阿大哥哥了么?”

        太子耐心道:“他在外头跟人射箭取乐,这样的日子他正嫌拘得慌,哪肯到内苑来。”

        三人边说边走,一众内侍们也浩浩荡荡跟在后头。

        昌宜走了两步,扭松开太子的手,跑到滕玉意跟前道:“你多大了?”

        “回殿下的话,臣女十五了。”

        昌宜扳着指头数了数:“比我大四岁,比阿芝大五岁,我们这便算认识了,往后我就叫你阿玉吧。”

        随即压低嗓音,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你掏过鹊窝,下回就看你的了。”

        滕玉意眨眨眼:“我许久未掏过了,手早就生了,况且北地与南地不同,若是未找到,殿下不许怪我。”

        昌宜愣了愣,咯咯笑道:“你别叫我公主,叫我昌宜吧。”

        阿芝兴冲冲跑过来:“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阿玉,筵散后我们会找你玩的,你别乱走哦。”

        两人回到太子身边,一行人重又往前走。

        太子扭头看了滕玉意一眼,忽而停下脚步,用温和的口吻道:“难得昌宜和阿芝都喜欢你,往后可常到宫里走动走动。”

        滕玉意应是,低头时扫到太子脚上,心里咯噔一下,蓦然想起那日皇后寝宫里的屏风后,那人也是穿着这样的乌皮六缝靴。

        因是冬至大朝会,这回与上回单独召见不同,满朝的命妇都来了。

        皇后把滕玉意叫到跟前问了几句话,当众赏她两枚香料。

        那香料白莹如茧,幽幽异香沁人心脾。

        殿内诸人都有些讶异,滕玉意也愣住了,扬州是通邑大都,她在扬州待了这些年,见过不少胡人从殊方异域带来的异香,眼前这几枚香料的品相,堪称举世无双。

        皇后道:“这是羯婆罗香,人称‘百药之冠’,上年婆利国上供的,宫里只有八枚,听说你回长安后染了嗽疾,应是水土不服所致,此香有驱寒御湿之效,没准能对你的病症。”

        滕玉意惶恐道:“此香实非凡物,娘娘正该用此香保重凤体。臣女德薄能鲜,万万不敢受。”

        皇后笑道:“本宫赏你你就收下,万物讲究缘法,送礼也是一样,宫里这些孩子都不爱用香,给他们也是糟践,你拿回去若是合用,回来告诉本宫一声。”

        滕玉意只得叩头谢恩,皇后又拿出几匹绢,笑眯眯赏给跟滕玉意同来的勋贵之女。

        滕玉意左边坐着中书舍人邓致尧的孙女,右边则是御史中丞武如筠的次女,兴许是皇后当众赏她羯婆罗香的缘故,用膳的时候,她总能感觉到四面八方投来的视线。

        筵散后滕玉意沿原路出宫,始终未见阿芝郡主和昌宜公主来找她,想来还是小孩儿心性,说过的话扭头就忘了。

        回府后,滕玉意把香料搁到桌上,执意等父亲回府。

        滕绍直到后半夜才露面,一来就令程伯叫滕玉意去前院。

        滕玉意到书房的时候,滕绍轻袍缓带,正趺坐在榻上拭着自己的那把刀。

        她端着香料进去,父亲每回出征前都会擦拭自己的铠甲和宝刀,看样子又要领兵离开长安了。

        “皇后今日赏了我两枚羯婆罗香。”滕玉意把托盘搁到条案上,淡淡道。

        滕绍把刀收回刀鞘:“皇后今日还召了邓致尧的孙女和武如筠的女儿进宫,赏她们的又是什么?”

        “各人都是八匹绢。”

        滕绍默了默:“那两人也是太子妃遴选名单上之人,皇后召了你们三人进宫,却只赐了你一人羯婆罗香,阿玉,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滕玉意冷笑:“阿爷答应过我,亲事由我自己做主。”

        滕绍心中沸乱,起身来回踱步:“阿玉,此事牵连甚广,阿爷与你细说说,你听完就知道皇后为何有此举了。    ”

        他眉头拧成一团,缓声道:“你该知道各地藩镇作乱已久,圣人即位后宵旰图治,一心要削藩振朝,先扫除了剑南道的柳成,后又镇压了在黔中道作乱的魏文茂,然而淮西道、山东道拒不将兵力交归朝廷,这几年背地里大量屯兵,已然成了朝廷的腹心之患。”

        滕玉意道:“女儿早有耳闻,可这跟今日之事有什么关系?”

        滕绍长叹一口气:“上个月淮西道的节度使彭震发兵侵扰邻境,有人密奏到朝廷。圣人听了雷霆震怒,当即下旨讨伐淮西道,但朝中有大臣反对,说这些年朝廷东荡西除,早已师老兵疲,削藩之事不宜急进,劝圣人以招安为主。

        “另一派则主张继续削蕃。”

        滕玉意道:“阿爷自是主张继续削藩了。”

        滕绍点点头:“彭震狼子野心,隐有盘踞中原之势,淮西道与河北山东两道互相勾连,早晚会作乱一方。用兵要趁早,否则定会养痈贻患。

        “如今朝中两派各执一词,整日哓哓不休,圣人急召我回长安,我回说:如果能一举击溃彭震的叛军,河北山东两道自会望风而靡,此举有百利而无一害,望圣人早日用兵。

        “圣人听了大悦,令我主持讨伐淮西道一事,可朝中几位老臣横加阻挠,最激烈的当属中书舍人邓致尧和御史中丞武如筠。”

        滕玉意恍然大悟:“邓致尧的孙女和武如筠的女儿,也在太子妃遴选名册上,皇后当着她们的面单独赏我羯婆罗香,大约有圣人的意思在里头。”

        滕绍道:“圣人此举,旨在借皇后之手震慑两位老臣:一来表明态度,削藩之举势在必行;二来也是敲打二人,若再阻遏,会另择大臣之女做太子妃。”

        滕玉意面色发黑:“倘或这两名老臣仍不肯改主意,圣人岂不是就会定下我为太子妃了?”

        滕绍讽笑:“或许他们已经改主意了,刚才阿爷回府的时候,邓致尧和武如筠正要递文牒进宫,圣人自称要休息,未放二人入宫。我猜明日早朝的时候,杜武二人就会委婉改变说辞。圣人怕夜长梦多,只待这几位老臣松口,立即会派阿爷率兵前去讨伐。”

        滕玉意扫一眼父亲搁在条案上的宝刀,提前擦拭兵甲,是因为知道马上会出征吗?

        滕绍看向女儿:“阿玉,假如明日几位老臣不再反对出兵,圣人为了安抚臣心,会将邓武二女保留在名册上。”

        滕玉意缓缓颔首:“阿爷说了这么多,是劝我不必过于忧虑,因为君臣之间正在暗中角力,圣人既要制约几位老臣,就不会在这个时候贸然指定谁是太子妃?”

        滕绍目露赞许:“正是如此。打从你跟阿爷说不想嫁入宗室,阿爷便上奏回绝此事,但阿爷历来是朝中最支持削藩的那一派,如果圣人这时候下旨将你从名册上剔除,定会招来两派的猜忌。

        “因此圣人不但没答应阿爷,还命皇后着意抬举你,背地里却告诉阿爷:孩子们的亲事由他们自己做主,等淮西的战事平定了,若你还不肯嫁给太子,他再找个体面的理由让你退出遴选。”

        滕玉意暗忖,圣人这样安排,远比自己想象得要睿智开明。只是这样一来,一切都要等到淮西道战事平定之后了。

        滕绍又道:“另有一事需让你知道,太子也极力主张削藩,皇后赏你羯婆罗香虽是圣人的意思,但太子至少是知道和默许的。”

        滕玉意面色微变。

        滕绍抬手往下压了压:“邓武二人早在名册上,临时把你加上去,与太子本人脱不了干系。上回的玉真女观赏花宴,太子应该是第一回见你,不过他素来稳重,就算目前对你有些好感,也会好好考量之后再做决定。你放心,太子是难得的仁人君子,不会强迫更不会使阴私手段,你只需装作毫不知情,万事等阿爷从淮西道回来再说。”

        滕玉意忍不住道:“阿爷这次出征,大约要多久回长安?”

        “最短三月,最长半年,你安心在家里养病,此次平定淮西,天下兵权尽数归于朝廷,阿爷便告病在家,专心替你张罗亲事。”

        滕玉意心中猛地一跳,她因为母亲枉死之事深恨父亲,这些年跟父亲说过的话加起来都没有今晚多,本以为父亲这一生都会戎马倥偬,今晚他竟然主动说出要告病回家的话。

        滕绍回身走到阁架上取下一物,眉宇间是深深的疲惫,灯影照亮他鬓边的白发,一下子就见老了。

        “叛首彭震的父亲彭思顺当年曾是朝中股肱之臣,彭思顺死后,京畿两道仍有不少彭家的旧部,这回朝中多名大臣反对讨伐淮西道,估计与长安彭家的党羽甚众有关。可惜军情紧急,来不及一一排查奸伏。”

        滕绍一面说,一面慢慢揭开覆在那东西上的妆花锦,等那东西完全暴露在灯影下,滕玉意心中一刺。

        那是一把琴,漆光油润,琴首上镶嵌着螺钿,处处精巧瑰丽,让人爱不释手。

        这是母亲陪嫁之物,母亲出身太原王氏,年少时便精于此道,父亲常年征战,母亲常会借着抚琴纾解相思之苦。

        滕绍手指轻轻按在琴弦上:“自从你阿娘走了,阿爷已经许久没听人抚过琴了,今晚阿爷有些乏累,你给阿爷奏一曲如何?”

        滕玉意淡淡道:    “我不会抚琴。”

        滕绍苦笑:“我听程伯说,这些年你苦练琴法,技巧上有不少你阿娘的影子,你阿娘是个中高手,你能练到这地步,应该下了不少功夫。”

        滕玉意心中冷笑,她并不好此道,只是担心这世间再也找不到关于母亲的痕迹,凡是跟母亲有关的东西,她都会千方百计保留下来。

        唯独这把琴例外。

        这琴曾落到父亲那个叫邬莹莹的表妹手中,要不是年幼的她拼死不肯放手,根本不可能夺回来。

        而夺回之后,她又因为嫌弃这把琴被邬莹莹摆弄过再也不肯碰了,没想到父亲把它收在了书房里。

        滕绍自顾自拨弄琴弦,伶仃的乐调从他指尖溢出来,技巧并不娴熟,但能听出是胡人名乐《苏慕遮》。

        滕玉意越听脸色越难看,就在母亲去世前不久,她曾无意中撞见邬莹莹与父亲在书房私会,彼时吐蕃再次进犯,河陇一带告急,父亲正要率军出征。

        邬莹莹以此曲相赠,颇有依依送别之意。

        滕玉意记得自己闯入时,邬莹莹满脸是泪。

        而她的好父亲,正默然立在案前看着邬莹莹抚琴。

        曲子幽咽凄恻,两人好像都有些痴怔了,不知过了多久,滕绍转头看到滕玉意,脸色隐约闪过一丝惊惶。

        滕玉意当时才五岁,但也看出来两个人不对劲,这个邬莹莹是父亲的表妹,半年前被父亲带回家中,父亲对母亲说,表妹父母去世,如今孤苦无依,表妹已许了人家,但离出嫁之日还有半年,这半年需寄居在家中。

        母亲事事以父亲为重,自然满口应许,当即命人拾掇出一个幽静的院落,好好安置邬莹莹。

        起初母亲常跟邬莹莹走动,邬莹莹活泼机灵,编出来许多小玩意哄年幼的滕玉意,因为擅长拉拢人心,连府中下人也对邬莹莹颇有好感。

        过了没多久,母亲不知何故开始疏远邬莹莹,有时滕玉意想去找邬莹莹玩,也会被母亲拦住。

        正是从那时起,母亲身体开始抱恙。

        再后来滕玉意就在书房撞见了那一幕,她未将此事告诉母亲,可母亲终究还是知道了,母亲当时已经怀了身孕,气急攻心未能保住胎儿,身体彻底垮了。

        回忆到此处她猛地抬起头来,耳畔琴音不绝,父亲沉浸在回忆中,她忍无可忍,快步穿过房间,霍然推开门。

        滕绍按住琴弦,低喝道:“阿玉!”

        滕玉意停下脚步,厉声道:“阿爷口口声声怀念母亲,却连阿娘在世时从不奏胡曲都不知道!这首《苏幕遮》只有一个人弹过,阿爷用母亲的遗物弹奏此曲,究竟在凌-辱谁?”

        滕绍仿佛被人扼住了喉咙。

        滕玉意眼睛赤红:“阿爷不必用这样的法子提醒我,这把琴我永不会碰,这曲子我每听一回就想作呕!我永不会忘记阿娘是怎么死的,那女人如今在南诏国过得好好的,阿娘却已成了一堆白骨,而这一切全拜阿爷所赐!”

        滕绍面色铁青,断喝一声:“够了!”

        滕玉意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母亲去世那晚,下人们忙着装殓,年幼的她不知发生了何事,自顾自爬到棺中,张开胳膊对母亲说:“阿娘,阿玉乖,求阿娘起来抱抱我。”

        可不论她怎么哭闹,阿娘都不肯理她,她手足无措,在棺中抱着阿娘哭了起来。

        从那日起,再没人每晚哄她入睡,再没人抱着她在花下唱儿歌。没人笑着替她梳发,没人手把手教她写字了。

        阿娘下葬后,无数个漆黑的夜晚,她周围冷寂一片,陪伴她的只有母亲留下的那个布偶。

        她想起母亲那双笑意弯弯的眼睛,对父亲的恨意怎么都压不住。

        滕绍撑着条案起了身,刚一迈步,身子就晃了晃。

        “阿爷是个粗人,不懂乐理,不懂对仗,没替你阿娘画过一次眉,没陪你阿娘摘过一次花,那时候吐蕃和南诏国进犯剑南道,正是军情最险急之时,阿爷每回出征回来,陪不了你阿娘多久就得走,所以阿爷连你阿娘爱弹什么曲子都不知道。“

        他垂着头用手指轻抚琴身,眼神异常温柔:“但是阿爷却知道,你阿娘爱抚琴、爱作诗,茶道刚兴起时,你阿娘是两京第一个熟习此道的,每回长安有人出新诗,她过目成诵,国子监那些刁钻的算学,她算得比谁都快。这世间的事,就没有她学不会的。”

        他嘴唇颤抖起来:“她有许多爱好,阿爷都不甚了了,但阿爷还是要说,你娘在的时候,是阿爷这一生最快活的岁月。阿爷最庆幸的事,就是娶了你阿娘。“

        滕玉意含泪看向滕绍:“既如此,为何会有邬莹莹?”

        滕绍咬了咬牙:“阿爷早跟你说过,阿爷当年是受人所托照拂邬莹莹,阿爷这一生亏欠你阿娘多矣,但从不曾背叛过你阿娘!“

        滕玉意死死盯着父亲,只觉得讽刺莫名,父亲想不起阿娘弹过的曲子,刚才信手一弹,却是邬莹莹弹过的《苏幕遮》。

        或许父亲自己都不知道,他曾在某个阶段对邬莹莹动过心,而这对于深爱父亲的母亲来说,无疑比死还难过。

        她恨声道:“阿爷敢说一句阿娘患病与邬莹莹无关么!你把她带到家里,可曾想过引狼入室?那时候阿娘性命垂危,你留下医官给阿娘看病,自己却专程送那个邬莹莹去渡口,你可知道,是你亲手将阿娘逼上了绝路!”

        滕绍目光刹那间变得极严厉,注目滕玉意半晌,又颓然倒回去,他眼神里藏着无尽的凄楚和痛苦,哑声道:

        “阿玉,你阿娘的死就像阿爷心中的一根刺,自她走后阿爷没有一天不活在煎熬中,阿爷自认亏欠你阿娘,愿意承受这一切,可你不一样,阿娘已经走了那么多年了,你心里压着这么多事,何时才肯彻底放下?”

        滕玉意失望到了极点,更咽道:“好啊,把阿娘还给我就行了!”

        她迈过门槛,头也不回,漫天的飞雪兜头扫过来,一瞬间迷了眼,面上湿湿凉凉,分不清是泪还是雪,她推开下人们递过来的手炉和斗篷,冒雪往外走去。

        ***

        翌日滕玉意起来时,滕绍已不在府中了。

        程伯过来传话,说早朝时圣人任命滕绍为兵马大元帅,不日便要率军前去讨伐淮西道。

        “老爷这会应该已经去了军营,最迟这两日就要离开长安了。”

        滕玉意在案前临着一本《南华经》,淡淡说:“知道了。”

        程伯又道:“老爷走前嘱咐,这阵子娘子出门一定要带上端福,如要出城,务必提前通知老奴,以便老奴早做安排。”

        滕玉意笔下一顿,昨夜阿爷曾说过,这回朝廷平叛之举进行得艰难,或许与京畿暗中潜伏着大量叛臣的党羽有关。

        此前就有朝臣夜晚外出游乐时遭伏击的例子,阿爷这是担心那些贼子会向家眷下手?如果他们真敢如此,未免也太明目张胆了。

        但此仗至关重要,能让平叛之师晚一日出征,淮西的叛军就能为自方多争得一分筹算,阿爷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

        她转头看窗外,雪后初晴,天光浅淡。

        “马上要腊八了,我今日要去杜府给姨父送些节礼,你令人早做准备吧。”

        程伯应了,自行去安排。过不一会又匆匆回转,“娘子,宫里来人了,皇后有懿旨到。”

        滕玉意忙换了衣裳到中堂,果然有位宦官在那候着。

        宦官道:“近来天气寒峻,睢阳等地粮运受阻,圣人天高听卑,连夜着使臣前往睢阳赈灾济贫,皇后坤厚载物,自愿斋戒一月为民祈福。杂家今日来,是奉皇后口谕邀滕娘子前往大隐寺礼佛。明日辰时皇后娘娘便会出宫,滕娘子还请早做准备。”

        滕玉意俯身道:“遵旨。”

        宦官清清嗓子,笑道:“此外昌宜公主也有话让杂家带给滕娘子:‘那日梅林跟你打交道,我和阿芝都觉得你有趣,这次去大隐寺斋戒礼佛,你也要早点来哦。’”

        宦官嗓门尖细,这样微笑复述昌宜公主的话,神态和语气都惟妙惟肖。滕玉意低头听着,简直有种昌宜公主就站在跟前的错觉。

        滕玉意笑了笑:“臣女遵谕。”

        宦官走后,程伯快马加鞭去给滕绍递信。滕玉意则留在府内收拾行囊,另派人送节礼去杜府。

        大隐寺位于辅兴坊,建寺百年余,历来是皇家佛寺,听说圣人尚未认祖归宗时受过主持缘觉和尚的大恩,今上即位后,大隐寺益发香火鼎盛了。

        次日滕玉意随凤驾前往大隐寺,除了朝中几位重臣的家眷外,皇后还邀了几位力主平叛削藩的外地要员的妻女。

        滕玉意被安置在东翼的玄圃阁,几位王公大臣之女与她共一个寝处。

        因要静心礼佛,各府的仆从不得入寺,端福自然被拦在外头。

        滕玉意只带了丫鬟中最沉稳的春绒和碧螺入寺,幸而行装不多,打点起来也容易。

        主仆正忙着收拾,外头廊道里有人道:“寺里嘉木成林,鸟儿肯定也多,估计随便哪株树上就有鸟窝,哪用得着大费周章,你专门派人帮你找鸟窝,当心惊动婶娘。”

        这声音稚气未脱,正是那位昌宜公主。

        阿芝道:“可是树那么高,雪那么大,单凭我们两个,怎么爬得上去嘛。阿姐,你快想办法吧,天气那么冷,鸟儿们说不定马上要冻死在窝里了,我们得早些把它们弄进屋才行。”

        另几名贵女听到这动静,早从房里出来:“见过昌宜公主,见过静德郡主。”

        阿芝兴致勃勃道:“你们要不要跟我们一起找——”

        昌宜公主忙捂住她的嘴,冲那几人颔首:“我们找滕娘子有点事,不知她住在何处?”

        话音未落,里头的门打开,滕玉意带着春绒和碧螺出来了。

        阿芝和昌宜眼睛一亮:“哎,你总算露面了,我们正要找你。”

        滕玉意笑眯眯行礼道:“不知两位殿下找臣女何事?”

        昌宜拉着阿芝的手踏入房中:“进屋再说。”

        房中行囊刚收拾了一半,胡床上、榻上摆放了许多衣物,好在烦而不乱,看着不算碍眼。

        昌宜和阿芝在房中转了转,回头看着滕玉意道:“你该不会忘了上回答应我们的事吧?”

        滕玉意道:“如果两位殿下说的是找鹊窝,这回怕是不成了。”

        阿芝有些发急:“为何不成了?”

        滕玉意一指窗外:“晌午又开始下雪了,外头雪虐风饕的,连树梢都看不清,这时候跑出去,不但找不到鸟窝,说不定还会摔个半死,不如等天气晴好了再找。”

        昌宜道:“可是等天气好了,那些鸟儿都冻死了。”

        滕玉意奇道:“昌宜公主,谁告诉你鸟儿会冻死的?”

        昌宜道:“阿大哥哥说的。”

        阿大哥哥自然指的是蔺承佑了。

        滕玉意问:“世子殿下怎么说的?”

        阿芝圆乎乎的脸急得有些发红,一个劲地跌足叹气:“瞧瞧吧,阿姐,我就说她们不知道。”

        滕玉意道:“哎?到底怎么回事,臣女愿闻其详。”

        昌宜说:“有一回我和阿芝到郑仆射家玩,路过一棵大树的时候,看见阿大哥哥在树上找什么,原以为他丢了东西,可他说他在找鸟窝。我们问他为何要找这东西,他说入冬了,鸟儿待在巢中会冻死,他帮鸟儿们挪个窝,也算是做好事了。前几日长安下雪,天气越发冷了,我和阿芝就开始担心宫里的鸟儿了。”

        滕玉意无言看着二人,这位成王世子本事真不小,随口瞎诌的几句话,竟让两个妹妹深信不疑。

        她微笑:“鸟儿们不会冻死的。”

        阿芝摇着脑袋道:“我不信,哥哥从不骗我,阿玉你别因为想偷懒,就拿话来哄人。”

        滕玉意道:“臣女怎敢欺瞒殿下,殿下且想想,鸟儿们为了御寒,要么秋季南飞,要么提前筑巢,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繁衍的,倘若每过一个冬天就会冻死,世间鸟儿岂不是早就绝迹了?”

        昌宜起了疑心:“是哦,阿芝,以往也没人专门把鸟儿挪进屋子里,但只要一开春,鸟儿就叽叽喳喳冒出来了。”

        阿芝思忖一番,把嘴高高嘟起来:“可恶,为什么骗我们?”

        昌宜想了想道:“阿大哥哥自从到了大理寺,每日混迹在市井里,那日他明明称醉要离开,却又跑到树上去,呀,你说阿大哥哥是不是在查什么案子?”

        她兴奋起来,眼睛亮若晨星。

        滕玉意咳了一声,查案查到郑仆射家中?如此行事,委实太打眼。可若不是查案,为何要拿话引开自己的两个妹妹。

        阿芝还在生气:“反正待会太子哥哥和哥哥也会来寺里,等哥哥来了,我一定要罚他多给我们讲几个故事,或者陪我们玩也行。”

        昌宜学大人的样子叹息:“前年阿大哥哥参军整一年,回来讲了好多故事,平日捉妖除魔,也常有趣事跟我们说,但他到了大理寺之后,反倒什么都不肯说了,他最近那么忙,未必肯理我们。”

        阿芝肩膀耷拉下来:“阿姐,现在不能找鸟窝了,我们玩些什么才好。”

        昌宜让滕玉意出主意,转身的时候目光扫过胡床,诧异道:“那是何物?”

        滕玉意顺着看过去,那东西静静躺在她的一堆贴身衣物旁,正是阿娘当年留给她的布偶。

        阿芝也觉得奇怪,滕玉意的衣饰莫不矜贵整洁,那布偶却黯淡发白,像是曾被人反复抚摸和洗晒,破旧得不成样子了。

        两人走过去,这布偶跟坊间常见的娃娃不一样,居然是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小女孩,两人的胳膊用线缝在一起,做成了相依相偎的姿态,从神态上来看,应是一对母女。

        阿芝好奇道:“阿玉你都这么大了,不过出门小住几天,还不忘带布偶么?”

        昌宜小心翼翼抚摸布偶的头:“这布偶这么旧了,为何不换个新的?”

        滕玉意不动声色挪开布偶,笑道:“小时候便有它了,伴我多年舍不得扔。我这有扬州匠人做的一套木制小人,机括灵活,可换衣裳,虽比不得宫里的东西,但也笨拙可爱,两位殿下要看么?”

        两人互相望望:“好,你拿出来瞧瞧吧。”

        滕玉意便将布偶妥当收起来,另取出那套小人陪她们玩。

        三人趺坐下来,滕玉意把十来个小人一一摆上,拿起一把羽毛扇扬臂一指,装模作样道:“我做诸葛,你做曹操,把船摆上,我来借粮。”

        昌宜抓住一个绿衣小人:“我不要做大胡子枭雄,我要做大美人貂蝉!阿芝,你当吕布吧。”

        阿芝摇头晃脑:“我才不要当吕布,我也不要当诸葛和曹操,他们都无趣得紧,我要做顾曲周郎。”

        玩得兴起的时候,外头忽然道:“你是何人?在这做什么?”

        那是个年轻男子的嗓音,阿芝和昌宜愣了愣,欢呼道:“阿大哥哥来了!”

        两人一溜烟出了屋,内侍们也匆忙跟了上去。

        滕玉意推开窗屉的一条缝,看见庭中众内侍簇拥着两名男子,左边那人面熟得很,正是前不久才见过的太子。

        另一个身形高挑,模样俊美得出奇,奇怪这人只穿着七品官员的绿袍,身旁却跟了一堆内侍。

        阿芝和昌宜往那人奔去:“太子哥哥!阿大哥哥,你刚从大理寺来么。”

        滕玉意有些诧异,差点没认出那是蔺承佑。

        蔺承佑摸摸阿芝和昌宜的头,转而又问面前那名婢女:“你哑巴了?鬼鬼祟祟要做什么?”

        婢女低头道:“回世子的话,婢子奉我家娘子之名来找滕将军家的小娘子,听说昌宜公主和静德郡主在滕娘子屋内,婢子不敢擅闯,只好在此徘徊,不小心惊扰了太子和世子殿下,只求殿下轻罚。”

        太子一贯的温和沉静:“你家娘子是谁?”

        “苏州刺史李昌茂之女。我家娘子以前在扬州住时,曾与滕娘子交好,得知滕娘子就在邻院,娘子让婢子给滕娘子送些素点。”

        这话倒不假,婢子手中的确捧着一个银平漆钿托盘。

        滕玉意皱了皱眉,以往从未见过这人。

        不过李昌茂之女她倒有些印象,李昌茂早年是阿爷手下一名副将,还在扬州的时候,李昌茂的夫人曾带着女儿到府里来做客。

        李小娘子闺名叫李淮固,取“淮扬永固”之意,她与李淮固玩过一两回,但也谈不上交好。

        蔺承佑嘴边逸出一抹玩世不羁的笑:“扬州的?”

        婢女脸上隐约泛起红霞,答得却镇定:“籍贯是扬州没错,但娘子只随老爷在扬州任上住过三年。”

        阿芝重重哼了一声,蔺承佑扭头看她,语带调侃:“你笑什么?”

        阿芝竖起两根手指:“两个了。”

        蔺承佑并不追问“两个”是指什么,讥诮道:“要不你替哥哥问一问,她家娘子的小名叫什么?”

        他跟阿芝说话的时候声音较轻,少了凌厉之气,多了分温和和耐心。

        那婢子的脸更红了。

        阿芝嘟着嘴:“我哥都开口问了,你就说说吧。”

        婢女道:“老爷未专门给娘子取过小名,因娘子家中排行第三,自小便叫三娘。”

        蔺承佑哼笑一声,不再理会那婢子:“太子一来就找你们,我当你们去哪了,玩够没?先去给婶娘请安吧。”

        太子看着昌宜:“大哥替你把阿大押来了,你总吵着要阿大给你讲故事,今日可以让他给你讲个够了。”

        昌宜生气道:“我还没消气呢,阿大哥哥,你为什么骗我们!”

        蔺承佑笑道:“冤枉,我何时骗过人?”

        “还说没有,上回那个鸟窝的事你就把我们骗得好惨。”

        “什么鸟窝?哪有的事?”

        阿芝嘴嘟得高高的:“哥,你还想抵赖!”

        太子往屋内瞧了瞧,似有踟蹰之意,然而滕玉意的屋子安静如初,无人出来露上一面,他只好对那婢女道:“不必跪了,你起来吧。”

        一行人正要离开,那婢子跪久了有些腿麻,起身时身子一歪,腰间啪嗒掉下来一样物件,那东西滚圆银亮,径直滚到阿芝脚下。

        婢子面露惶恐,忙要过来拾捡,昌宜早令内侍捡了起来,原来是个银丝香囊。

        “阿-固。”昌宜歪头辨认那上头的字。

        蔺承佑脚步一顿,转头看过去。

        “这是什么?”阿芝好奇凑到昌宜身边,“奇怪,怎会有人叫阿固?”

        婢子慌忙跪下道:“回殿下的话,这是我家三娘之物,因娘子闺名中带了一个‘固’字,随身小件上都锲刻了‘阿固’二字。”

        阿芝要把球递给蔺承佑,蔺承佑并不肯接:“你不是说你家娘子的小名叫三娘吗,怎么又叫阿固了?”

        婢女忙道:“三娘是娘子的小名,淮固是娘子的大名。娘子出生时,老爷正奉旨保护淮扬两道的粮运,为求好寓意,故而给娘子取名叫李淮固。”

        “    淮固,淮扬永固……阿固。”蔺承佑神色古怪起来,“你家娘子小时可曾来过长安?”

        婢女低头道:“的确来过长安几回。”

        “隆元八年你们也在此?”

        滕玉意暗忖,莫非李淮固就是小时候救过蔺承佑的那个女娃娃?

        隆元八年正是阿娘去世的那一年,她和阿爷扶柩回长安,路上舟车劳顿,她因为思念母亲啼哭不休,来后没多久就患了怪病。

        听姨母说,有一回她高热到惊厥,若不是请了宫里的奉御施针开药,险些救不回来。

        “这……”婢女摇头,“婢子记不清了,这得问问娘子和夫人。”

        蔺承佑看那婢子,太子正要开腔,院门口有内侍过来道:“太子殿下,世子殿下,皇后请你们过去。”

        他们走后没多久,皇后又令人请诸女前去云会堂斋戒抄经。

        自皇后以下,各人均需抄够十卷经,而且寺中三日,一律不沾荤腥。

        晚间用过斋饭,滕玉意捧着皇后赐的经卷出来,各处皆是内侍,绕过曲折游廊时,周围忽然安静下来。

        滕玉意心知现在大隐寺内外都有侍卫环立,宛如金城汤池,然而寺庙幽沉,免不了让人犯怵,她快步穿过廊道,拐角处忽然走来一人。

        滕玉意手中经卷险些掉到地上,那人虚扶了一把,旋即松开手:“滕娘子。”

        滕玉意稳住心神,曲膝一礼:“太子殿下。”

        太子坦然道:“滕将军托我给你带几句话,我估计你会从此处路过,便专程在这等了一会,事先忘了告知,不曾吓着你吧?”

        滕玉意道:“回殿下的话,倒不曾吓着,只不知阿爷怎么说的。”

        心里却忖度,阿爷怎会主动托太子带话?

        太子道:“滕将军此刻正在西营整饬军务,我去的时候,他正要找人回城给你送信,但军情紧急,各方人马都等着他发号施令,我看他腾不开空,就说我今日也要来大隐寺,可代为转达。

        “你阿爷便让我嘱咐你,他这两日暂且不会离开京师,但等你出寺,他多半已经走了,最近叛军党羽频繁作乱,今早又有一名信使遭袭,他不在长安的这几个月,你出入皆需小心。”

        滕玉意安静听完这番话,颔首:“儿谨记在心。多谢太子殿下代为传话。”

        太子笑了笑:“当年我随军西征时,滕将军曾救过我性命,征战半年多,多蒙他口传心授,我私心早将滕将军认作太傅,代师传话也是学生的本分。话已带到,滕娘子可回寝处了。”

        这话谦和坦荡,既解释了缘由,也打消了滕玉意心中的疑虑,滕玉意道:    “有劳太子殿下,臣女不胜感激,若无旁的事,臣女就先告退了。”

        太子点点头,率先迈开步子,走了几步,忽又回头:“你现在手中有文牒,进宫也方便,遇到什么棘手的事,可让人带着文牒来找我。”

        滕玉意默了一下,正要托辞回拒,垣墙上映现出狭长的灯影,那头有人过来了。

        滕玉意和太子站在寂静的拐角处,身边连个内侍都无,迎面撞上的话,准会让人误以为他们在私会。

        滕玉意可不想跟太子扯上关系,左右一顾,思量着尽快脱身,然而两侧皆是游廊,除非从阑干上跳下去,否则根本无处可躲。

        眼看灯影越来越近,太子示意滕玉意噤声,把她推到背后虚掩的房间里,自己却并不进去,反从外头替滕玉意把门掩上了。

        滕玉意心中猛跳,这并不是一个好法子,但要完全不露痕迹,也只能如此了。

        脚步声离得近了,声音也大了起来。

        “婶娘听说找到当年的阿孤了,连赏赐都准备好了,谁知又是个冒充的。哥哥,你怎么知道那个李淮固有问题的?”

        蔺承佑道:“我去东市查案,随便一问就知道了,前两日有人到东市打铸了一批随身小物,从梳篦到香球,样样都要求锲刻‘阿固’二字,但最初拿去的模具,却刻着‘三娘’二字,可见这人的小名本叫三娘,突然改刻‘阿固’,不就是为了今日这一出么。”

        阿芝愣愣道:“呀,这个李淮固太坏了,不过哥哥,婶娘已经责罚她了,你为何非要逼她改名?”

        蔺承佑道:“她也配叫阿固阿孤么?我今日心情不好,这个姓李的自己撞到我跟前前,婶娘礼佛斋戒,我也做点善事,好心替她改成李淮三,这名字配她这样的人岂不正好?她要是不满意,叫阿猫阿狗也使得,总之别再让我听到她自称阿固。”

        阿芝憨笑了一会,又问:“哥哥,你怎么知道她们不是当年的阿孤的?”

        蔺承佑道:“你刚才说要找鸟窝,哥哥带你到树上飞一圈啊?”

        阿芝欢呼:“好噢!”

        随后又道:“不好,不好。”

        蔺承佑似在忍笑:“为何不好?”

        阿芝气呼呼地说:“我懂了,我明白了!每回我想问什么,哥哥只要不想回答我,就一定会故意打岔。”

        蔺承佑低声道:“阿芝你听,上头是不是鸟儿在叫?”

        “哥你又来了。”阿芝跺跺脚,“哥哥,你就告诉我嘛!这回教会了我,下回就不用你亲自拆穿她们了。”

        “你这小脑袋瓜里都装了什么,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寻根问底的事?你刚才说寺里没什么好吃的,趁现在没人,哥到外头给你买些点心,上回那个玉尖面你喜欢吗?”

        阿芝使性子:“不要,不要,我什么都不吃!”

        “好,那哥走了。”

        阿芝急道:“哥!”

        太子硬着头皮迎上去:“阿芝,你还不知道你哥的性子么,他要是不肯说,谁也别想问出来。”

        阿芝讶道:“太子哥哥怎么在此处?”

        太子咳了一声:“刚从住持处出来,正要回宫。”

        阿芝道:“太子哥哥,你那么聪明,你能想明白怎么回事吗?”

        太子心不在焉:“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能有什么东西让你哥哥能一眼就认出来?簪环?腕镯?”

        阿芝道:“不对不对,我觉得一定是什么好玩的东西,而且只有阿孤一个人有。”

        太子笑了起来:“阿大你听听,阿芝说话的语气跟你越发像了。”

        蔺承佑笑道;“不敢比不敢比,她可比我难缠多了。”

        “阿芝,这地方风太大,有什么想知道的,到旁处去问。”

        阿芝道:“哥要是不肯告诉我,我就在这儿想一夜。”

        蔺承佑笑道:“好,我马上回衙门,你好好在这待着,就当面壁思过了!”

        阿芝大哭起来,蔺承佑脚步一顿,像是把妹妹抱了起来:“怕了你了,你别哭了啊,再哭哥真走了。”

        太子忙解围:“我替你拷问你哥,别在此处逗留了,当心着凉。”

        就听阿芝说:“婶娘说跟什么布偶有关,可是布偶都长一个样,怎能靠这个认人嘛。哥哥,你快告诉我好不好。”

        蔺承佑道:“你看你哭的这个丑样子,先回寝处,哥告诉你。”

        阿芝喜出望外:“今天我倒是见到一个奇奇怪怪的布偶,那人也在扬州住过,不过她不叫阿孤。”

        蔺承佑长长哦了一声:“那人知道你是我嫡亲妹子,偏巧让你看到布偶,还知道什么阿孤不阿孤,主动说自己不叫这个名字。这种路数我见多了,最近头都有点大了。”

        滕玉意在门后听得火大,这跟她有什么关系?

        太子耐心对阿芝道:“不怪你哥哥心烦,最近朝官更迭,多少外地官员来京师述职,阿爷和阿娘疼爱你哥哥,这是满朝官员都知道的事。要是让阿爷知道某位官员的女儿救过你哥,定会对那人青眼有加,如此一来,守选期间也算多了份倚仗,所以最近不少人自称阿孤,还托朝臣传话到宫里……”

        他们的话声越来越小。

        滕玉意又在房中等了一会,直到外头重归寂静才闪身出来。

        出了玄圃阁,春绒和碧螺还在外头苦等,两人鼻头通红,显然冻得不轻,主仆三人回到寝处歇下,当夜无话。

        接下来两日,滕玉意每日都随皇后礼佛,一切都如前,只是昌宜和阿芝像被严加管束起来了,未再四处溜达。

        这样过了三日,第四日便该出寺了,拂晓的时候,滕玉意还在酣睡,梦中突然有人推搡她。

        她迷糊睁开眼睛,对上春绒和碧螺惊惶的脸。

        “娘子,快醒醒!”

        滕玉意睡意顿消,这两个丫鬟跟在她身边多年,历来心细沉稳,这样失态,不知出了什么事,她猛地爬起来:“怎么了?”

        两人泣不成声:“老爷出事了。”

        滕玉意怔住了。

        碧螺惊惧不安:“老爷今日上朝的时候,在嘉福门被一伙逆首伏击,程伯刚才赶来送信,连皇后都惊动了。”

        滕玉意心口急跳,怔忪间被人搀扶起来,才发现手脚麻木得像木头。

        她推开二人,低头胡乱趿鞋:“多半听错了,我要当面问程伯。不,阿爷还在西营,我直接去西营找阿爷。”

        春绒和碧螺哆哆嗦嗦服侍滕玉意穿衣。主仆三人拾掇好出门,天色将明未明,雪花絮絮地飘,天地间有种迷濛空寂之感。

        滕玉意呛了一口冷风才意识到自己忘了穿大氅,然而顾不得了,仓皇间跑到院门口,迎面撞见一行人。

        当先那人钿钗礼衣,正是皇后,身后众内侍哑然相随,隐约有些不安之色。

        皇后望见滕玉意,快步迎过来:“滕娘子。”

        滕玉意背后冒出强烈的不祥之感,勉强维持礼数:“见过皇后……”

        皇后挽住滕玉意的胳膊:“不必,快起来。”

        皇后的手比滕玉意的还要冷,沉声道:“犊车已备好了,你阿爷人在左领军卫,圣人把宫中奉御全都派过去了,正在全力救治。孩子,莫怕,你阿爷赤心报国,定会逢凶化吉的。”

        滕玉意颤声道:“阿爷究竟出了何事?”

        皇后默了默,解下身上那袭雪白的狐裘系到滕玉意身上:“那帮贼子上回刺杀几位官吏不成,便将目标放到滕将军身上,应是蓄谋已久,连滕将军这样的身手都……”

        皇后见过大风大浪,态度和语调都远不及平日沉稳,可见此次针对朝臣的刺杀,几乎震动了整个朝野。

        滕玉意止不住颤栗,悬着心往外走,皇后满心忧愤,亲自将滕玉意送出内苑才留步。

        程伯满身是血,一见滕玉意出来便噗通跪下。他这一跪,滕府的众多护卫连同端福在内,全都跪地不起。

        “小人该死,等小人赶到的时候,老爷已受了重伤。”程伯涕泗横流。

        滕玉意麻木上前搀扶:“路上将今日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诉我。”

        滕玉意上了犊车,程伯等人策马相随:“这几日前方军情告急,长安也不太平,老爷出入的时候特地添了一队亲卫,在西营整饬完军务,明日便要出征了。早上老爷带着亲卫路过嘉福门,周遭忽然起了大雾,那雾邪门得很,闻久了头晕。当时老爷在雾中说:当心埋伏。刚说完这话,就从四面八方杀出来一堆刺客。

        “巡街的武侯听到动静赶到时,大部分亲卫当场被杀,只有一个侥幸未死,那人被救后也只剩一口气,死前说刺客当中有人懂邪术,明明在雾里听到刀剑声,但连躲都无处躲。老爷武力高强,杀死了大半刺客,最后仍不免受了重伤,现在胸腹等处的伤口流血不断,奉御正在想办法止血。”

        滕玉意紧紧攥住扶手,还在救治,那就证明有希望,阿爷体格强健,情况应该没自己想的那么糟糕。

        她抱着一丝希冀赶到左领军卫,有兵士说滕将军安置在中堂,滕玉意恓恓惶惶往里走,沿路只看见森然林立的刀戟剑架,一个官员都未见。

        到了中堂,里头乌泱泱满是人,众官员要么叹气摇头,要么焦急踱步。

        不知谁说了一句:“滕将军的女儿来了。”

        众多视线朝滕玉意扫来,滕玉意走过去,官员们自动向两旁分开。

        滕玉意先看见父亲的长靴,然后是暗赭色长袍。

        然而等她走近了,才发现父亲穿着的是宝蓝色的襕衫,第一眼误以为是暗赭色,是因为父亲整片胸腹和小腿都被血给染透了。

        滕玉意双腿一软,背后奔上来几人,硬将她扶起。

        她蹒跚着走过去,陡然看见父亲的脸庞,从未见过那样惨白的脸色,比纸还要白,眉毛和眼睛却异常的黑,黑得如墨一般,要不是那不正常的脸色,简直像画上人似的。

        她挪到跟前,小心翼翼握住父亲冰冷的手。

        滕绍睁着眼睛,已经没有气息了。

        滕玉意轻声道:“阿爷。”

        将士们开始低声恸哭。

        滕玉意茫然看两边:“这是何意?为何不给我阿爷施药?”

        几位老者似是宫里的奉御,眼里依稀有泪,拱手道:“滕将军伤重不治,吾等无能,恕无回天之力。”

        程伯眼泪唰地流了下来,肩膀一矮,咚咚咚拼命磕头。

        端福等人张了张嘴,一言不发埋头跪下。

        年轻将士哭道:“这帮贼子!公然陷害这样的忠臣良将,死一百回都不为过!今日起我要日夜缉凶,哪日擒到贼子,定将他们首级斩下。”

        “滕将军领兵数十载,破贼虏无数,知人善用,谁不称服!如今滕将军被奸人所害,吾等岂能苟安?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滕玉意轻轻摇晃父亲,父亲毫无反应,绝望到了极点,反而变得木怔了。

        那天晚上父亲说话的情形还宛然在目,不过短短几日,父亲怎就变成了这样一副冰冷的躯壳。

        她低声道:    “阿爷,我来了。”

        “快起来啊,起来看看女儿。”

        旁边人见滕玉意不对劲,含泪要将她拉开,滕玉意一动不动矗立着,父女俩一样的顽固,滕绍的双眼不屈地睁着,分明还有许多话要说。

        领军卫哀泣声不断,有人去宫里报丧,有人要将滕绍挪到棺椁里。

        “滕将军的眼睛阖不上。”

        那人流泪道:“这是有未竟之志啊!滕将军,你放心走吧。你这一生征逐万里,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而今以身殉国,定会垂名竹帛的。”

        外头报道:“宫里来人了。”

        宦官风尘仆仆:“圣人遽闻滕将军噩耗,于朝堂上哀声痛哭,传旨:滕将军不畏强御,忠义捐躯,生荣死哀,举国哀悼。赐爵晋国公,赠太傅,立碑列传,以彪史册。滕将军之女贞静仁孝,骤然失怙,朕甚怜之,封贞安郡主,享食邑三千户。钦此。”

        宦官宣完圣旨,看了看滕绍的遗容,不忍道:“滕将军,圣人为慰忠魂,誓要将潜伏在京师的那帮贼子一网打尽,讨伐淮西之征更不会因此而受阻遏,到时候天下归心,功赏簿上定会荣列滕将军的名字,如此哀荣,滕将军该瞑目了。”

        将士们轻轻把掌心覆在滕绍的脸上,挪开来,滕绍仍睁着眼。

        “这、这可如何是好。”

        “滕将军这分明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程伯看了看滕玉意,心里明白过来,哭道:    “老爷是看娘子孤苦伶仃,所以舍不得走,老爷啊,老奴会拼死护好娘子的,您就放心走吧。”

        端福自事发后未曾说过一句话,这时挥刀在掌心一划,双手鲜血淋漓,高举着那把刀:“老爷,端福在,娘子安!”

        滕府的众护卫齐齐以血盟誓:“末将在,娘子安!”

        滕玉意轻轻抚过父亲的脸庞,那双眼睛仍睁着,像在等一个回答。

        她喉咙里响了一下,眼泪缓缓流了下来:“阿爷。”

        滕绍静静望着房梁。

        滕玉意眼泪啪嗒落到父亲的脸颊上:“阿爷,我知道你听得见,我听你的话,我会好好照顾好我自己,往后我虽一个人,但我会好好活着的,阿爷,你安心走吧。”

        她泣不成声,颤抖着抚摸那双眼睛,这一回,终于阖上了。

        滕玉意痛哭着伏到父亲身上,脸颊碰到那片早已干涸的冷硬血痕,悲哀无限放大,沉沉压在心上,父女俩龃龉了太多年,还有很多话没来得及跟阿爷说,就这么走了,叫她怎么甘心、如何舍得。

        她怕阿爷眷眷不舍离去,不敢哭得太大声。可是悲戚和绝望如磐石一般,压得她喘不过气。

        有人把滕玉意搀扶起来,后头的记忆模糊了,她像一具行尸走肉,每日麻木地捧灵服丧。

        滕绍的丧事按一品勋爵承制,不祧神主,另开宗庙。

        新宗庙设在城南,前来吊唁的官员和百姓络绎不绝,期间太子来过,滕玉意磕头还礼。

        太子在她面前静静伫立了许久,最后解下随身玉佩递给程伯:“英魂难觅,遗孤堪怜,晋国公生前是我恩师,死后被追封为太傅,往后滕娘子遇到任何棘手之事,无需有所顾虑,立即派人来找我。”

        程伯含泪应了。

        滕绍安葬后,众将士护送滕玉意回滕府。

        圣人因担心逆贼前来找滕玉意的麻烦,特指了一队亲卫把守在滕府外。

        天气愈加严寒,淮西战况激烈,西营急需兵力,不久之后,潜伏在京师的各方逆贼尽数落网,圣人下旨将其斩杀。

        诸将士绑了百名逆贼到城南,在滕绍牌位前斩下众贼头颅。

        逆贼一除,天地一清,长安百姓无不称快,滕府外头的亲卫终于放心撤离。

        当晚滕玉意正在书房整理父亲的遗物,程伯在外回道:“静德郡主派下人来递帖子,邀你明日到成王府一叙。”

        滕玉意默了一下,意识到是阿芝,父亲走了这一月,再听到静德郡主的名字,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说我身子不适,替我推了。”

        程伯叹气道:“静德郡主似乎有什么急事,说娘子要是不去,她就到府里来。娘子,恕老奴多,老爷走后你整日闭门不出,饭食也未曾好好用过,长久闷下去,身子撑不住,既然静德郡主相邀,娘子不如出去走动走动,只当散散心了。”

        滕玉意将父亲的书信放入抽匣:“阿爷虽已安葬,还有许多杂事待理。何况我在热孝期间,本就该禁绝丝竹游乐,替我回郡主,我近期不宜出门,郡主若是有什么急事,邀她到府中来。”

        程伯应了,不一会回转:“内侍说知道了,郡主很高兴,因为‘她替她哥哥找到了那个人了’,明日她就会同另一个人一道来,说有些事要当面向娘子求证。”

        滕玉意蹙眉,这是何意?没头没脑的一句话。

        “郡主可说了另一人是谁?”

        “内侍没说。”

        滕玉意道;“左右明日就知道了,提前令人准备好茶点。”

        程伯应诺,又道:“娘子,给老爷西营旧部准备的节礼已送去了,白将军等人感激不尽,说多蒙娘子照拂内眷,改日凯旋归来,定会上门拜谢。”

        滕玉意将桌上的书册放回书架:“这些将士跟在父亲身边多年,年纪也都不轻了,高阶将士也就罢了,低阶的将士薪晌微薄,他们出征不会担心自己,只担心留在长安的亲眷,给这些将士的家小送些过冬的衣裳吃食,他们走得也安心些。”

        程伯泪光闪烁:“老爷倘若知道娘子如此深明大义,不知会多高兴。”

        滕玉意扭头看他:“今晚那些西营亲卫走了,那些残渣余孽听到消息,说不定前来扰事,府内外如何设防的?”

        程伯道:“里外共三班,共六十人,全是精勇之士,子时换一班,寅时再换一班,端福和老奴守在内苑外,一刻不敢懈怠。”

        滕玉意点点头:“程伯,这些日子你也累了,现下无事,你先去歇一歇。”

        “老奴去打点明日送到各府的节礼,娘子有事叫老奴。”

        说着替滕玉意掩上门,垂首退了出去。

        滕玉意把书信一一拾掇好,回首看书架,父亲不爱舞文弄墨,架上大多是兵书。

        她将杂乱处重新归类,立在房中环首四顾,偌大一间书房,除了满书架的六韬三略,唯一可以称得上消遣之物的,便是阿娘当年留下的那把琴了。

        琴身重新覆上了织花锦,就静静躺在多宝阁的中间一格。

        滕玉意睨着那把琴,终于还是没忍住,走上前将其取了下来。

        琴身漆釉如新,琴弦也柔韧如初,可见父亲虽然把它放在书房,却甚少拿下来把玩。

        滕玉意手指轻轻拨弄琴弦,泠然音调从指尖泻出,她听着这曲乐,眉头渐渐蹙起,终究还是觉得膈应,把琴又放回原处,右手不小心碰到琴身一侧,发出细微的咯噔声。

        滕玉意愣了愣,莫非这架上的木板不平整?左右一对比,琴身的确是右高左低,再摸层架,居然有些轻微的滑动感。

        她回身把琴放到条案上,探手在那层搁板上仔细摸索,果然摸到一块可以左右浮动的木板,一时未找到机括,便从抽屉里取出一把匕首,沿着木缝一点一点地撬。

        很快她撬开了,底下果然有一个狭小的浅层,东西摸出来,原来是一沓书信。

        滕玉意心口猛跳,哪儿来的书信,居然被父亲藏在这么隐蔽的地方。

        挪到灯前,她借光细看,书信已经有些泛黄,显然有些年头了。

        第一封信的下首,写着一行字。

        “邬某叩上”。

        滕玉意眼睛里冒起了火,难道是邬莹莹?

        但这行字遒劲刚硬,不大像女子的笔迹,何况若是邬莹莹,为何自称邬某?

        她忙不迭拆开信,上头写着:“自南诏国一别……”

        更深夜阑,书房里分外岑寂,她堪堪读了一行,外头忽然传来一声惨叫。

        滕玉意寒毛一竖,把信收回原处,快步走到门前,贴着门低唤道:“程伯?”

        无人应答。

        滕玉意诧异到极点,把狐裘系在颈上,小心翼翼推开门。

        今夜风雪都停了,天地间一片孤冷,月亮伶仃地挂在天空,昏惨惨的月光洒入庭院中。

        滕玉意立在廊上凝神听了听,隐约可以听见刀剑与甲片相撞的声音,她心慌起来,看来真有贼子前来侵扰,端福又在何处?

        她低声唤:“端福。”

        依旧无人响应。滕玉意莫名有些心慌,端福一向不会离她太远,她在书房的话,他会一直守在庭外。

        院中四处无人,她快步沿着游廊往外走,无论外头发生了何事,尽快回到内苑才是上策。

        她奔出园门,前方的地上忽然无声无息冒出十来道人影,滕玉意悚然而惊,回头看,才发现屋顶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群衣饰古怪的蒙面人。

        他们每人手中握着一把刀,刀锋在月光下如雪浪般刺目,齐齐一挥臂,纵下房梁追了过来。

        滕玉意拔腿就跑,边跑边惊叫道:“端福!程伯!”

        刀戈相击,夜空中铿锵作响,程伯的声音远远传来:“娘子!快回内苑!”

        滕玉意头皮一麻,原来程伯方才一直在书房外,为何出来时未看见他。

        她循声回望,恰好看见程伯从垣墙上跌落下来。

        他肢体看上去有些扭曲,身手也远不如平日矫健,短短几句话,像被人掐住喉咙说出来似的。

        滕玉意奔了几步觉得不对劲,猛地再回头,背上顿时起了一层寒栗,那帮蒙面人凭空不见了,程伯带着十来名侍卫,正对着空荡荡的庭院奋力厮杀。

        “程伯!你们面前无人!”滕玉意一边狂奔,一边胆战心惊提醒他们。

        程伯踉跄了几步,来不及回身,那帮怪人忽又从斜刺里冲出来,程伯甚至都来不及变换招式,就被人刺中右肋。

        他咬牙在手中挽了个剑花,忍痛刺中面前的怪人,拔出剑时,溅出大片薄薄的血雾。

        “快走!”

        滕玉意眼眶一热,没命地往前跑,这帮人到底什么来头,为何会施这样的邪术!

        程伯仍在背后拼命厮杀,前方传来拳肉相击的声音,伴随着一声野兽般的吼叫,忽有两个蒙面人从拐角处被远远甩到滕玉意脚边。

        端福满身血污,朝滕玉意狂奔而来:“娘子!”

        滕玉意踹开脚下那名蒙面人:“这帮人有备而来,程伯受了重伤,有人出去送信了吗?要是一时半会杀不出去,府里谁也别想走了!”

        “程伯刚才拼死放出去两人,应该很快会带人赶来。”说话的工夫,后头追来一群蒙面人,端福二话不说把滕玉意夹在胳肢窝下,飞快往外逃去。

        “他们会异术,府内外的护卫大多遭了袭,而且似乎对娘子身边的人很熟悉,为了将老奴引走,特意找来个跟你身形相似的女子诱老奴出府,老奴险些上当。”

        难怪出来时未见到端福和程伯,滕玉意心像要从嗓子眼里出来:“你杀了那几个,可问出来他们受谁指使,为何要置我于死地?”

        端福像是在强忍咳嗽,血顺着嘴唇淌下来:“问不出,不过应是要找什么东西,一来就瞄准老爷的书房。

        他每说一句话,气息就弱一分,滕玉意的心迅速往下沉:“端福,你伤在何处?”

        端福斑白的鬓角里满是汗珠:“老奴不妨事。”

        滕玉意紧紧咬住嘴唇,父亲曾说过端福内力非凡,天下学武之人罕有其匹,但连端福都受了重伤,可见这些人事先连如何对付端福都已经设计好了。

        端福腾身几个起落,很快就翻过了内苑的垣墙,只要穿过花园前的水塘,就能逃出府去。

        水塘已经结冰了,冰面光影绰约,映着夜空里的一钩银月,塘前一株垂柳,枝条在冰面上瑟瑟摆动。

        端福受了伤,行动不如平时那般轻便,背着滕玉意攀上那株柳树,正要顺势跳上外墙,夜色中悄无声息出现一人,这人身穿一件漆黑的大氅,不声不响站在外墙上。

        端福吃了一惊,差点摔落在地。

        滕玉意打量那人,心里升腾起强烈的不安,这人从头到脚都遮得严实,站在月色中,有种伶仃孤寂之感。

        这人内力显然极高,连端福事先并未察觉。

        端福化掌为拳,轻飘飘朝那人胸口击去,滕玉意心知这是端福常用的招式,假意卖个破绽,意在诱对方出手,只要对方接招,势必被重创。

        端福使过许多回,从未失过手。

        那人迎着拳风一动不动,斗篷里却探出一手,手指修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弹出一物。

        月光下银光闪过,一道利芒迎面飞来。

        端福带着滕玉意往后一掠,然而那暗器像是施了什么邪术,如风如絮,凭空分作两道,端福只险险躲开其中一道,另一道不及避开,一下子埋入他右侧脖颈。

        那人一击得手,抬手轻轻一拉,端福重哼一声,头被扯得往右歪去。

        滕玉意忍不住惨叫,原来那人手中是一根银色的丝线,已经埋入端福颈部的血肉中,只要一用力,就会当场令端福血管爆裂而亡。

        她浑身血液直往上冲:“你到底是谁!你放过我手下这些人,我可以把东西给你!”

        那个人高高站在院墙上,似乎无声笑了笑。

        滕玉意牙齿止不住地打颤:“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操办父亲丧事的时候我就找到了,这东西现在被我藏在城南的一个庄子里,你想要的话,只要放过我和我的手下,我马上带你去找。但你胆敢再伤我手下一人,就永远别想找到那东西了。”

        那人缓缓抬手,滕玉意霎时凉透了心肝,这人根本不是来找东西的,分明是来索命的。

        那人收拢银线,看样子打算先解决端福,接下来就要解决她了。

        滕玉意从未如此绝望,周遭寂静得可怕,程伯等人不知是否还活着,就算还活着,恐怕也是自身难保。

        说时迟那时快,端福低吼一声,强行带着那根线往右侧一撞,耳边血肉撕裂的声音噗噗炸开,滕玉意脸上一热,大片热血溅到她脸上。

        她脑中一空,那人似乎也暗吃了一惊。

        端福颈项上的血仍在喷洒,面目瞬间淹没在一片血污中。

        他已经无法出声了,拼着最后一口气带滕玉意攀上垣墙,外头不远处便是大街,就算府外设下了结界,跑出去总能碰到巡街的武侯。

        滕玉意伏在端福宽厚的背上,眼泪滂沱而下,这老奴显然活不成了,跟了她十年,竟落得这样的下场。

        他是没别的法子了,那怪人身负邪术,凶戾异于常人,倘或不这样做,两个人都会死在怪人手下。

        那人很快回过了神,慢慢朝这边踱过来,手指一抬,这回瞄准的是端福的另一侧脖颈。

        “娘子,走……”端福含糊不清地吐出几个字,把滕玉意撇上墙垛,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舍身撞向那人的小腿。

        滕玉意悲愤地看端福最后一眼,含泪跃下垣墙,然而没等她落到地上,背后袭来一股大力,那人又将她拽了回去。

        滕玉意探手一抓,要将那人一起拽下来,但这人一边绞杀端福,另一手轻飘飘将她抛向冰塘。

        她两手空抓,凄声道:“你到底是谁?!”

        扑通一声,滕玉意坠入池塘,冰寒刺骨的水呛入肺管,让她浑身激灵,心脏活像被人死死捏住,冻在了腔子里。

        每回她试图抓住什么东西,就会因为失去重心滑回湖心,身上的雪白狐裘本是保暖圣物,到水中却成了累赘。

        她拼死挣扎,程伯派出去的两个人应该已经送出信了,或许很快会有人来,只要再支撑一阵,就有被救的希望。她答应过阿爷,要好好活下去。

        她在水中沉浮,试图保持神智,身上越来越冷,力气仿佛被抽干,逐渐挣扎得慢了,狐裘像吸饱了水,如同一片巨大的白色羽翼,托着她漂浮在水中。

        冰水真冷啊,滕玉意意识模糊起来,恍惚间已经回到小时候,她赖在阿娘的怀抱。

        她高兴地一抓,掌心里还是无边的冰水,那个布偶呢?连它都不在身边。

        她觉得孤单极了,真想沉沉睡去,真冷啊,每一个毛孔都在往外冒寒气,心脏好像也累了,耳边血液流动的声音越来越慢。

        忽然有奇怪的声音传来,像有人在院墙上交手,来人好像很有能耐,不但没被暗算,竟懂得如何破解那怪人的邪术。

        滕玉意心中燃起了微弱的希望,为了引起那人的主意,胳膊勉力抬了抬,但只划拉了一下,狐裘仿佛缠住了塘子里的水草,拽着她往下沉去。

        冰水再一次呛入气管,心脏开始痉挛,这回真没力气了,她微弱地喘息。

        有人朝池塘跑来,一跃纵入水中,从那人矫健的身手来看,依稀是个少年郎君。

        应该是个热心肠的好人,这样冷的冰水,他也毫不犹豫跳下来。少年游得很快,马上就要拉住她了。

        天空飘飘洒洒,又开始下雪了,滕玉意眼前越来越黑,想起那年爷娘抱着她在暖阁看雪的情形,悲凉的情绪在胸膛里蔓延,多少年了,她有多少年没跟爷娘一起看过雪了。

        她无声更咽,硕大的泪珠凝在了眼角。

        周遭水波涌动,少年离她越来越近了,就在他拽住她的那一刻,她悠悠吐出胸膛里的最后一缕气息,眼珠定格在眶子里。


  (https://www.wshuw.net/1067/1067568/19604508.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