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大宋之梁在线阅读 > 第一五四章 去留两难

第一五四章 去留两难


  明教,又名拜火教、摩尼教,起源于波斯,自隋唐时传入中土,宋以前的唐武皇年间,出了一任比较有名的教主,名叫陈硕贞,自号文佳皇帝,声势浩大,起兵造武则天的反,不久就被朝廷剿灭,明教编制陈硕贞死而复生的伎俩,让陈硕贞留下的图谶说和明教圣地,更具备神秘色彩。

  金庸老师笔下所说的魔教圣地光明顶,明教浙西总坛所在安徽歙州覆船山,其之所以作为明教圣地,乃是当年陈硕贞

  留下的圣迹,有天子基、万年台,十门九不锁,尤其是天子基最为了不起,号称孕育住在天下明王转世的圣地,被后世具有野心的教徒广泛利用。

  陈硕贞当年的图谶流传于世,妖言“弥勒降生,明王转世”,后世很多明教教徒,以此为基础,走上造反当皇帝的命运。

  题外话,后来明教的所为图谶在某种巧合下,算是应验,便是利用明教起义的分支,义军领袖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朱元璋登基之后,深知明教乃蛊惑人心的伎俩,是以重手打压,让明教几乎销声匿迹,明朝以后的白莲教、义和团,都或多或少都受明教的影响。

  方腊正是当下的明教教主,利用明教组织教众,朱冕祸乱江南,深感天赐良机,于宣和二年,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义军无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

  庞万春来自江南,方腊此时尚未造成燎原之势,还在秘密进行组织教众阶段,酒桌上打开话匣子,庞万春对讲述起方腊明教,鲍太平方知一些方腊和明教的传闻。

  方腊是明教教主,这是鲍太平第一次听到的,毕竟金庸老师笔下的明教被刻画得太好,鲍太平甚至有一种向往,想投靠方腊学习乾坤大挪移的冲动,但是,稍稍听庞万春讲一点:义军不习兵戈,专以鬼神秘事互相煽动,鲍太平便知道,方腊成不了气候。

  毕竟鲍太平的思维方式来源于后世,乃是坚定的无神论者,明教不讲科学讲鬼神,终究难成大事。

  不过,古代人迷信,造反者,多半是以宗教形式进行煽动造反。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唐代陈硕贞,宋代的方腊,元末的徐寿辉、刘福通,清代的太平天国、白莲教、白狼起义、小刀会,无一不是“流寇所至,赤地千里”,对百姓和民生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最终无一不是被朝廷残酷镇压。

  毕竟是在古代,邪魔外道神鬼之事,极其具有煽动性,初期声势都非常强大,因无科学的理论基础,唯一成功的,便是脱胎于刘福通明教义军中的朱元璋。

  方腊起义,虽然也是邪魔外道,毕竟有自己阐述的纲领,被洗灌输教义的教徒,有错误的信奉,这种思想在教徒的脑海中很难根除,而同时代的宋江起义,只是因为抗租抗捐引发的小范围事件,方腊起义的声势更加浩大,给北宋朝廷造成沉重的打击。

  “昨日听闻庞兄要投靠方腊,此事当属实?”鲍太平问道。

  庞万春将酒杯一饮而尽,慨然道:“我并非明教中人,也见不惯明教的做派,可花石纲搅扰的百姓没有活路,俺兄弟二人入京哀告无门,但凡有一点的活路,谁又肯干造反掉脑袋的事。”

  鲍太平笑面如花,举杯道:“我见庞兄一身武艺,太平爱惜不已,本官虽然年幼,却广有产业,莫若庞兄二人,留在太平身边,少不了一套锦绣前程。”

  庞万春道:“大官人仗义疏财,万春在江南也有耳闻,大官人的盛名万春信得过,不过万春受乡人所托,而今事情没有办妥,万春却另谋高就,恐怕不妥!”

  若非朱冕在江南横征暴敛,明教便也没有生存的土壤,时机不成熟,方腊也不能造反,而方腊一造反,江南七州一片兵火,寻常百姓谁又能独善其身?无疑成为兵祸的最大受害者。

  庞万春心系乡亲所托,不肯抛弃自身的责任独享富贵,本无可厚非,这样的英雄好汉流落匪类,最终无为枉死,实在可惜。

  倘若真能收纳庞万春,必然先解决其村中七十二户农田被淹一事,而此事矛头直指朱冕,必然要参倒朱冕,方能彻底解决问题,动朱冕,就要牵动朱冕身后的靠山,而朱冕的靠山,实在太硬了。

  朝堂之上,朱冕有蔡京等人做靠山,而道君皇帝宠幸朱冕,皇帝等同于是朱冕的最大靠山,鲍太平要斗朱冕,等于跟花石纲国策斗争,等于跟整个朝堂在宣战。

  鲍太平不过七品伶官,连最起码上书言事的权利都没有,满朝堂之上,谁不知道朱冕的厉害,就算鲍太平不要命了,别的朝官可爱惜羽毛,不会有任何人肯代鲍太平上奏本。

  鲍太平本指望在童贯那打开缺口,可童贯老奸巨猾,深知其中利害,童贯根本指望不上,此时鲍太平位卑言轻,无计可出,当真穷的只剩下钱了。

  鲍太平好不容易遇见一名神射手,更是重信义轻富贵的好汉,鲍太平不想就此错过。

  “朱冕在朝中根基盘根错节,斗倒朱冕非一朝一夕,本官略有积蓄,见不得百姓受苦,当出纹银三千两,抚恤庞兄家乡百姓!”鲍太平沉吟半晌,也只能想出来用钱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千两银子,买一对厉害的兄妹做伴当,鲍太平觉得值当。

  三千两银子,乃是巨款,庞万春兄妹听闻此言,跪倒便拜:“此事本不干大官人之事,大官人何苦自己坏了巨钞?”

  鲍太平道:“太平爱惜你兄弟的本事,想留在身边做事,不知本官出三千两银子抚恤百姓,解决乡邻问题,不知兄弟二人可否为本官效力!”

  庞家兄弟二人又拜道:“大官人在衙役中救下我兄弟二人,又解决家乡百姓疾苦,我兄弟二人,必然将身家性命,全部托付于官人……”

  鲍太平出了三千两银子,本怕事情不成,兄妹二人还有推脱,此刻见二人俯首效力,心中大喜,不等二人话说完,便搀扶起二人道:“本官这就拿三千两银子,派家丁送去吴郡,你兄弟二人若不放心,可选一位同去。”

  “这……”

  倘若真是兄弟二人,留下也无妨,偏偏二人本是兄妹,妹妹一直女扮男装,对外以兄弟相称,庞万春留下妹妹不放心,让妹妹回去也不放心,陷入无尽的踌躇中。


  (https://www.wshuw.net/1064/1064700/414993565.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