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山沟皇帝小说 >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电池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电池


    在国企部里和那些大佬们开了几天会后,孙学坤立马就是行动了起来,这不行动不行啊,国企部主导的第一批投资都已经是到位了,管理团队也是给孙学坤给搭好了,就连电报机的相关专利都是帮他从皇家理工学院里拿到了。

  这一次,大唐电报公司并没有采购购买专利授权的方式,而是直接买断了电报的相关专利,比如说发报机、收报机、信息编码等等。

  当然了,买断的只是整机的技术专利,其他部分专利还是只能购买授权,比如说电池这个重要零部件。

  电池可不仅仅是用于电报的,而且还可以用在诸多地方,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就是展开各种电学研究。

  而且这电池的专利早就授权出去了,皇室资产科下属的九江电器公司在四年前就获得电池的专利授权,目前也是国内仅有的三家生产电池的厂家。

  目前的电池应用,一大部分是用于科学研究,因为这是科学家们比较方便、安全获得的电力供应,至于采取其他方式直接发电,太麻烦,复杂,而且不安全。

  现在嘛,电池的另外一大应用自然就是电报了。

  除了九江电器公司外,国内还有其他两家公司,其中一家乃是江南武器公司下属的上海电气。

  只不过这家电气公司的主要业务并不是电池,而是舰载发动机、电动机等系统,主要是为海军的电推炮塔系统做配套,另外一家则是国企部下属的赣州电线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各类电线,不过也有电池的专利。

  也就是说,虽然国内有三家企业拥有电池的专利授权,不过真正把电池当成主营业务的还是皇室资产科的九江电器公司而已。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电气公司,都是刚成立的大唐电报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没办法,国内的专业电气公司就这么三家而已,可找不到第四家了。

  大唐电报公司如果想要架设电报线路的话,其实还远远不够,他必须找到更多的供应商,或者干脆自建零配件工厂。

  毕竟皇家理工学院那边搞出的电报机只是一个试验产品而已,成本基本不考虑,量产也不考虑,但是大唐电报公司却是不能这样啊,他必须考虑到大规模生产的成本。

  孙学坤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到各个地方,寻找合格的供应商,比如说电线,目前只有赣州电线公司干这个,小小一家公司的产量可不够,而且为了控制成本,同时也是为了分担风向,必须要有更多的供应商。

  而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又或者是比较特殊的,孙学坤则是准备自建,直接收购现成,有厂房,有设备,有工人的工厂自行生产。

  除了这些生产和技术上的准备外,孙学坤也是愁着该如何确定第一条电报线的选择。

  电报线路不是可以随便选的,因为目前的电报设备生产成本高,维护成本更高,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单单依靠官方收发报的话,那么就太亏了。

  官方根本就无法承担这么大的行政支出。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和当年的驿站体系一样,进行商业化,通过收费寄信寄物以分摊成本。

  而帝国的驿站体系进行改革之后,成效是明显的,这么多年来基本不需要帝国进行专门的补贴支出,它自己就能造血,然后向全球扩张。

  改革之后的邮递司,在本土各地以及海外领地拥有完善的邮递网络以及大量的工作人员,火车、轮船、马车、马匹等等。

  如果单纯以规模资产来说的话,其实邮递司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公司。

  只是,邮递司不是商业公司,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官方机构,只是其民间业务采取商业化运营而已。

  孙学坤觉得,这电报公司虽然核心使命是快速传递行政公文,唯一大唐统一,但是也可以划出一部分资源进行商业化运营,收费拍发接受电报。

  除此之外,他还得和邮递司进行合作。

  因为发电报的时候,人们可以直接去电报局里,但是收电报的话,当地的电报局收到的电报后,是需要送过去的,不然他也不知道。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当地的邮递系统,把电文当成信件进行邮寄,就和报纸的投递一样。

  大唐电报公司找上门去,要和邮递司进行合作,邮递司自然是不会,也不可能拒绝的。

  毕竟这也是生意,可以给他们带来利润的。

  当确定了电报会进行商业运营后,首条电报线路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必须是有充分的通讯需求的地方才行。

  而当代帝国,什么地方最符合这种条件?

  自然是金陵和上海!

  所以毫无疑问,第一条电报线将会是在金陵城和上海。

  为了缩减成本,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维护,更是为了电报线路的安全,电报线将会沿着铁路线进行架设。

  这荒郊野外的,也就只有铁路沿线比较安全了,不然的话,分分钟都被人剪了电线给卖掉。

  而铁路呢,这么多年来大唐官方的执法机构,已经是用铁和血告诉了那些刁民,敢破坏铁路是需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在当代帝国里,破坏铁路设施等同于破坏军事设施,基本被逮到了就是枪毙的下场,连牢饭都没得吃。

  如果是在边疆地区,比如西北那边,因为西北铁路乃是供应前线二十几万大军的命脉,所以是罪加一等,死罪再加一等,自然是连坐了。

  除了抓住就枪毙的严苛法律外,各地方驻军也是有义务保护铁路,日常会进行巡逻。

  而电报线路,和铁路路线具有差不多的性质,所以经过和大唐铁路总公司协商后,确定电报线路将会直接修筑在铁路线上。

  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让孙学坤忙了个脚不沾地,这来了金陵城后就是没有离开过。

  连续忙了一个多月,这才是趁着时间回了一趟上海。

  他的家人住在上海,他也没有打算把家人接到金陵城去,和很多高级官员上任喜欢带着家人前往不同,他孙学坤不喜欢这样。

  十多年前举家迁往上海后,他一家老小就是在上海安下家来,也用跟着他到处跑。

  而当代的上海乃帝国第一繁华大城,说起城市的繁华,那是比金陵城还要更好,只要有钱要什么享受没有。

  回家之后,孙学坤难得没有忙工作,而是好好陪了家人几天,还装模作样的指导了长子的课业,可惜的是,他已经是看不懂长子的功课了!

  他长子如今就读于上海大学,学的还是物理。

  孙学坤虽然从事工商多年,但是本质上他还是传统读书人,对理工这些东西顶多知道一个大概,但是太深入的就没有办法了。

  当然了,表面上他还是装着什么都知道的。

  不知道不代表不能吹啊,比如说这个电报,他知道的肯定比他儿子多。

  不过吹完,留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孙学坤也是忍不住感叹,好在自己早生了二十几年,要不然的话,自己当年怕是连个进士都考不上了。

  这些年的科举改革的太大,考的东西一年比一年古怪变态。

  如今大唐帝国的科举,历尽多年持续改革后,已经是逐步定型,院试、乡试、殿试全部取消,同样的也取消了生员、举人、博士、贡士等诸多传统功名称呼,只留下会试以及进士称号。

  不过如今大唐的进士,各省道会试加起来,一年至少录取上万人,多的年份甚至好几万人呢。

  如今这进士已经不怎么值钱了,考中了进士的绝大部分学子,其实一辈子也就只能窝在办公室里当一个普通科员,到致仕都不可能混到八品以上的待遇。

  能够混出头的人,永远都是少数。

  过两年等他长子毕业了,也是会参加会试的,以他上海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考中会试是轻而易举的,而且他这个老子还算是有点本事,关键时刻还是能拉一把的。

  至少可以让这个长子刚开始几年的从政生涯舒畅的多。

  至于以后就只能靠他自己了。

  毕竟自身没有能力,做不出成绩来,他就算是想要拉也拉不动。

  那吏部又不是他孙学坤开的!

  在家里待了几天,孙学坤才是重新投入工作之中,他先是去见了江南武器公司下属的上海电气公司的人,商讨部分零部件供应的问题。

  只是上海电气公司做的主要是大型电气设备,舰载发电机、电动机,就算是他们附属生产的电线,那也是超大号的电线,其他业务基本不涉及。

  因为上海电气可是用海军的资金建立的,没有海军给的订单,这家公司都成立不起来。

  说白了,这就是一家海军扶持起来的配套厂商的,是为海军的战列舰的电推炮塔做配套的。

  面对电报公司上门要求配套,上海电气公司背后的金主,也就是海军那边是不怎么愿意的。

  大唐电报公司搞的电报,虽然是国之重器,对于帝国而言是很重要。

  但是这玩意和海军有屁关系?

  


  (https://www.wshuw.net/1042/1042952/476581782.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