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偃师城
43后路
东方是徐世绩所在的方向,李密当初“迫不得已”出战时,留给徐世绩二十万军队镇守黎阳仓。其实此番出战胜利的希望渺茫,对于这一点李密早就有所预料,所以在黎阳留下二十万军队以备后患,当作东山再起的资本。
出去被风一吹,李密心情很快平复了下来,开始为自己刚才的软弱而感到惭愧,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过是暂时的失败而已,我在黎阳还有二十万兵马,一定可以卷土重来的,有点麻烦的是王世充已经占领了洛口仓,拥有了大量的粮食,想要在短时间内击败他是不可能了。
不过我已经奋斗了六年,还在乎这点时间吗?王世充,你等着,最后的赢家一定是我。
等到李密一路向东走到虎牢时,后方传来消息,金墉城失守了,金墉城的守将是王伯当,偃师城被王世充占领后,金墉城就被洛阳城和偃师城夹在了中间。
他可以独自承受洛阳方面的攻击,但如果再加上东南方向的偃师城的话,他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王伯当无奈,只好放弃金墉城率领部队翻过北邙山渡过黄河退守洛阳。
听到此消息的李密做出了一个足以让他后悔一生的决定:渡过黄河向西北去与河阳的王伯当汇合,然后再兵合一处,向东北方向出发赶往黎阳。
但如果不开上帝视角,我们一定会称赞李密出了个绝妙的主意。虽然李密决定向东出发去往黎阳,但并不是说走就能走的,王世充也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一旦放任李密回到黎阳,就等于放虎归山。
所以他在洛口仓稍作休整之后,立马派出手下精兵对李密进行围追堵截,务必将其消灭在到达黎阳之前。
可以说,李密选择渡过黄河是一个非常英明的选择,这样做的好处其一是可以摆脱王世充追击的精锐骑兵,其二是黄河对岸是李密经营多年的地盘,王世充的骑兵就算冒险渡河想要追击也寸步难行。
事实上也正如李密所预料的那样,他成功的摆脱了王世充的追击,将残余部队安全的带了出去。但同时他也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麻烦之中,如果不解决这一点,不要说反击王世充,他连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都很困难,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这个麻烦等到李密进入河阳城之后悄然显现了出来,无形无质,甚至不可能一下子要了他的命,却像一个幽灵一样,每每到了关键时刻便显现出来,消磨他的斗志。
李密到达河阳稍作休息之后就立马召开了军事会议。不得不说,李密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他打过多少胜仗,也经历过许多失败,在打了胜仗之后得意过,骄傲过,在经历失败之后迷茫过,彷徨过。
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重拾信心,以天才般的眼光准确的找出一条适合当下发展的路。
李密自信的对下面的将领说道,我们在南边以黄河为界,北边以太行山为界,连接河阳到黎阳的一大片地区,先暂时稳定下来,再图下一步的发展。
这时,幽灵出现了。李密的话刚说完,下面的将领强烈反对,我们的大军刚刚打了一场败仗,士气非常低落,我们现在所在的河阳离王世充很近,他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军心已经散了,恐怕难以成功了。
听完这番话,前一刻还自信满满地李密瞬间崩溃,瘫坐在椅子上大哭起来。我李密能走到今天,全依仗的是大家的拥护,既然你们都不想打仗了,我又何必为难你们呢?
这便是李密的死穴。但凡一种负面的性格心绪,能改掉的就叫做缺点,改不掉的就是死穴。
很可惜,李密终其一生都没有改掉。当初他本不想杀翟让,禁不住别人的劝说,杀了。当初他不想和王世充交换粮食,经不住邴元真的劝说,换了。当初他不想对王世充出战,耗死他就行了,经不住手下众将的请求,战了。
今天,他提出了一套伟大的战略设想,但是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他只好黯然放弃。
其实我们今天细细品味李密说的那一番话,其中是有很大的问题的。他一上来就说在南边以什么为界,在北边以什么为界,可是,为什么要这样?他没有解释。策略是天才的,可是要怎么向手下将领传达,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而不能那样?
前面打了几次败仗,李密没有作任何的解释,我们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必将胜利,这些鼓舞人心的话他一句都没有说。
我们来看一下李密的对手王世充是怎样做的。他在出战之前以迷信的方式鼓动人心,只要出战就能获得胜利,如果有谁胆敢逃避战争,就会被周公降下瘟疫,充分利用了士兵们的畏惧心理。
不仅如此,王世充还上了双保险,在北邙山决战之前又发表了一番讲话,赢了,就荣华富贵,输了,连家人都逃不掉,这是个人荣辱。保卫洛阳,消灭李密,不仅是为了个人,也是为了天下太平,这是家国天下。
王世充充分利用了各种各种有利不利因素,激起了士兵必胜的信念和必死的决心。
而李密呢?王世充做的这些他通通没有做,赢了,就是赢了,许诺你升官发财?没有。输了,就是输了,坚持一下我们还能东山再起?没有。
或许他也曾经在心里想过,这场战争赢了之后我要给哪几个人封赏。输了之后也曾在心里给自己打气,胜败乃兵家常事,暂时的失败不算什么,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但他从来不曾说出来,一句也没有。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他手下的将领士兵在面对一场必胜的战争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因为谁也不知道李密会不会封赏,按照以往的经验,李密只是象征性的发给一些粮食奖赏而已。
而面临失败之后,士兵就会茫然无措,我们为什么会失败,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任何人能给他们解释。
长此以往下去,士兵看不到希望,所以李密
稍有失败,手下士兵就逃的逃,散的散,能坚定的围在李密身边的人,不多。
有了以上的认识,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李密提出的下一个要求也会遭到众将的反对了。
李密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他提出放弃刚才的计划,全体向东北转移,龟缩到黎阳,慢慢壮大自己。
如果当初李密在虎牢不向西返而直接东去黎阳的话,说不定也没什么人反对,但手下这些人刚从东边回来,并不想回去。
这时,手下有人提了一个问题,听完这个问题,李密沉默了。
(https://www.wshuw.net/1041/1041318/437280642.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