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唐朝的那些事儿最新 > 第十一章 可怕的李渊(修改版)

第十一章 可怕的李渊(修改版)


  11姚思廉

  代王府。李渊终于到了这一行的目的地,代王府里面的人都已经逃了差不多了,但有一个人是不会逃的,他也无处可去,李渊此行的目的就是他。当然,为了主帅的安全考虑,这儿万一有殊死反抗的壮士和刺客,前面还得有一队士兵还得有几个开路。

  所以当几个浑身是血的士兵闯进代王府时,一个半大的孩子坐在凳子上,旁边立着一个年轻人,准确的说,是一位读书人。怎么办?当然是抓起来啊,不然辛辛苦苦攻城是为了什么?

  这时候一股浩然之气迎面而来,那站立着的年轻人说话了。你们既然是来匡扶王室的,如今代王就坐在这里,为何如此无礼?杀红了眼的士兵们被这一番正色厉声的话一惊,相互看了看,顿时清醒过来,想起主帅确实说过这样的话,李渊在破城的前一天就下令,冒犯王室者,灭三族,于是都站在下面不动了。

  这一幕被李渊看见眼里,禁不住赞叹眼前这个有骨气的这个年轻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那个人回答,代王侍读姚思廉。李渊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姚思廉成为了李世民手下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

  把代王杨侑安置在顺阳阁后,李渊还有点私事要办,那便是杀人。首先要杀的便是卫文升,鉴于卫文升已经死了(内城破了之后忧惧过度,死在家中),就不找他的麻烦了,但他的两个手下阴世师和骨仪逃不掉。当然,杀他们的理由也不能写自己的祖坟被挖了。最后阴世师和骨仪以贪污受贿罪和拒不开城投降罪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还有一件私事,也是杀一个人,不过这个人需要自己亲自监斩,这个人就是李靖。我们在前面说过李靖,他在太原城的时候就察觉到李渊要造反,他当时的官是马邑郡丞,翻译过来就是马邑市的市长助理,也可以是副市长,反正,李渊是他的上级。上级要造反怎么办?整个太原城都是他的人,正面刚肯定是刚不过,自然是是找上级的上级了。李渊的上级是谁?隋炀帝,好,就去找他。

  为了顺利出城,他化装成一个囚犯,上江都告状去了。但外面兵荒马乱的,到处都在打仗,路不好走,于是,他就被困在长安了。

  只是这样一个人而已,有必要李渊亲自监斩吗?有必要,而且是非常有必要。因为李渊感觉到了,面前的这个人对自己有着巨大的威胁,这个人能用就用,不用则杀之。李渊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曾经有三个人,说过三句话。

  第一个人隋朝名将名将韩擒虎。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我一起讨论兵法的,除了李靖还有谁呢?

  第二个人是隋朝吏部尚书牛弘。他说李靖这个人有王佐之才。吏部尚书是个什么官?用今天的话来说,对于全国的人才选拔工作,人家是一把手,一口说了算的,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有一个特点,看人很准,眼光毒辣。

  第三个人是杨素,他看着李靖抚摸着自己的位子说道,你以后能做到我的这个位置上来啊。杨素当时的职务是司徒,三公之一。

  现在你该知道李渊什么重视这个人了吧?但李渊内心还存留着一丝希望,希望可以收服这个人。所以他在等着李靖的一句话,果然,李靖说出了他期待已久的一句话,“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李靖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刀快要落到他的脖子上的时候大喊了出来。李靖不仅说出来了,而且还说出了风格,说出了水平。你本来是正义之师,起兵是为了平定天下暴乱。这就是捧了李渊一下,我不说你是反贼,也为自己留了后路,既然你是正义之师,那么我跟你混也不掉面子。最后再捧一下,你是成就大事的人,而我是壮士,能帮你成就大事,这一句话是既夸了自己又夸了李渊。这个时候李世民在旁边求情,李渊也乐得就坡下驴。

  我想就算没有李世民在旁边求情,就凭李靖的这一句话,李渊也会找个借口放了他的。但是我想,假如当时李靖嘴硬一点,比如骂个“反贼我与你势不两立!”李渊会怎么样呢?李渊会杀了他,而且是毫不犹豫的杀了他。还是刚才那句话,这样的人,如果去了对手那里,很难缠的,何必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进入长安之后的第一个夜晚,我想对于李渊来说是个不眠之夜。李渊今年已经是51岁了,在这个年龄起兵正是一个好的选择吗?他必杀阴世师,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第五个儿子李智云死在了他的手上。当时李渊在太原起兵,派李建成去河东接李智云,但因为走得匆忙,他们走散了(《旧唐书》载李建成故意不带李智云)。

  李智云被抓住送到长安后,就被阴世师杀了。孩子有什么罪呢?要被他们杀害。但李渊想到自己在起兵之时也杀了王威和高君雅二人,他们二人又有什么罪呢?他们只是听隋炀帝的命令,忠于职守而已,却被自己杀掉。

  按照时间推算,李渊收到儿子李智云被杀害的消息是在霍邑之战前。那个时候天公不作美,连续下了十几天的雨,是不是老天也认为我做的不对呢?唉,这就是战争吧。李渊或许曾经这样想过。但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再也不能回头了。到了明天,生活还是要继续。

  自打李渊进入长安以来,就有文武百官的人不断给他写信,意见也出奇的统一,让他称帝。李渊也想啊,但现在的问题是,隋炀帝还活着,如果自己在这里称了帝,不就是告诉天下人自己是造反的吗?但这话他只能憋在心里,没法给别人说,也不能说。

  不管下面的文武百官知不知道这个缘由,每天劝李渊登帝的书信还是要写的。很简单,别人都写,你不写,等以后李渊真的称了帝了,秋后算账怎么办?当初大家都写,就你一个人不写,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还有一个原因,现在这种状态,虽说是打着匡扶隋室的旗号来的,但总归是有点不伦不类的,等李渊一称帝,自己的名分也就顺了,到时候大封功臣自己还能加官进爵。

  当然,还有更广为人知的一个原因。后世甚至有人把这个编成了一句口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朱元璋在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时朱升说的,不过“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李渊还是懂的,李渊是个聪明人,但像他这样聪明的人至少还有两个。不久之后,宇文化及在江都立秦王杨浩以帝;王世充在东都立越王杨侗为帝,这是后话。

  李渊每天被这样的书信搞得烦不胜烦,便下令太常寺选择一个良道吉日。于是,十一月十五日,李渊拥立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新皇帝,遥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自己则为大丞相兼尚书令,正好可以堵住一些人的嘴。

  现在李渊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屈突通了。


  (https://www.wshuw.net/1041/1041303/441265313.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