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306.第297章 李纯:我要学太宗!玄宗!

306.第297章 李纯:我要学太宗!玄宗!


第297章  李纯:我要学太宗!玄宗!

    【唐宪宗·李纯】

    【是唐德宗的长孙,唐顺宗李诵的长子。】

    【唐德宗驾崩后,唐顺宗带病继位,不过只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病死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政绩。】

    【再此就不做评价了。】

    ……

    {唐顺宗李诵即位后,立刻推行“永贞革新”,也是这个革新的失败,让他丢掉了皇位。}

    {永贞革新的核心内容有三条:第一条干掉宦官势力,第二条干掉藩镇势力,第三条干掉豪门势力。}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身体往后一仰,整张脸皱成一团。

    这哪是革新,分明是革命!

    朝廷里最厉害的三股势力都成了打击对象。

    一位皇帝能在在位期间解决一个都是明君之象了,他想一口气解决三个?

    想同时完成这三条,你不如改朝换代,推倒重建一个新大唐!

    ……

    {以俱文珍为代表的宦官势力第一个跳出来,拒绝向李诵任命的官员交接兵权。}

    {于是各派宦官势力空前团结,奉命接管兵权的人,都进不了军营。}

    {紧接着,俱文珍联合宦官大佬们和部分文官,逼李诵写下禅位诏书。}

    {历史上有名的“永贞内禅”,就凭几位宦官上下嘴皮子一碰就完成了。}

    ……

    大唐。

    李适泪眼婆娑的望着天幕,心中百感交集。

    自代宗之后,皇帝就掌握不了兵权了。

    京师以外是藩镇势力的家兵,中央禁军掌握在宦官手中。

    哪怕是代宗一手培养出来的神策军,各级将领也都是宦官的私人部曲。

    他们也都只认自己的首领,不认皇帝。

    内忧外患,内忧外患啊!

    ……

    【公元778年,李纯生于长安。】

    ……

    天幕上播放着少儿的过往。

    五六岁大的孩子跟随着李适逃离长安。

    第二年回转京师。

    看着满目疮痍的都城,小小年纪的幼儿有一种不符年龄的沉稳。

    宣政殿内,

    李适将其抱在膝头逗乐问道:

    “你是谁家的子嗣,怎么坐在我的怀里啊?”

    小小年纪的李纯抬头看着李适,清脆的童音回荡在大殿内:

    “我是第三天子。”

    ……

    大唐。

    刚刚回来就看到这一幕的李世民突然愣了神。

    第三天子……

    他没打算去找李适,因为找与不找都已经无法改变什么了。

    李适曾有振兴大唐的理想,也轰轰烈烈的为这理想而努力。

    可泾原之变、奉天之难,让他那个理想破灭了。

    唐廷积蓄的兵力、财富都在那几年的征战中消耗殆尽,再也没有力量掀起新一轮的削藩行动了。

    他死死搜刮民财,任用宦官非为。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无法接受理想破灭后的反抗。

    只是反抗的方式过于无奈,也过于愚蠢。

    “第三天子。”

    “复兴大唐的理想,李适没法完成,他儿子没法完成。”

    李世民叹口气,无奈道:

    “但这个理想一定会代代相传,正如人们对于盛唐的记忆,没有穷尽。”

    ……

    【公元805年八月四日,唐顺宗李诵在宦官和藩镇节度使的双重压力下,禅位给太子李纯,退居为太上皇。】

    【八月九日,李纯在宣政殿登基,是为唐宪宗,时年二十八岁,改元元和。】

    ……

    天幕上。

    原本缠绕着一股暮年之气的大唐突然似容光焕发一般!

    道道霞光自大唐疆域四散而出!

    随即四个金色大字横贯天野!

    『元和中兴』!

    ……

    大秦。

    嬴政眼角一抽,一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

    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一旁不知何时正襟危坐的刘邦。

    上一个说中兴的大一统可是延了不少年的寿命啊……

    四百年……二十六个大秦的存续时间。

    直到把刘邦盯的冷汗直流,嬴政才再次看向天幕。

    这一位又能给大唐延续几年寿命?

    ……

    大隋。

    杨坚额头上的青筋一阵跳动!

    哪怕是已经过继来了李世民,他心里依然愤怒难平!

    好端端的,自己就拿了大秦的剧本!

    而现在,朕还要看着拿了大汉剧本的大唐来一次中兴!

    “呼!冷静!冷静!”

    杨坚深吸一口气。

    现在李世民已经不是李世民了,要中兴也是大隋中兴!

    都是世民的后代,你的!就是我的!

    这么一想,杨坚心里舒服多了。

    对吗!都是世民后代,也就都是朕的后代!

    哈哈!后代……后代……

    杨坚眉头微皱,感觉自己忘了什么……

    后代……世民、治、旦、隆基……

    李隆基!

    “哐当!”

    杨坚一屁股坐在龙座上。

    “李……李隆基……”

    “等等等等!”

    似被一记大锤砸懵了脑袋,杨坚双手扶额愣愣的思索着。

    世民、治……武周?

    “呼!”

    杨坚放松的瘫倒在龙座上。

    还好,虚惊一场。

    ……

    天幕上。

    英年君主背负双手看着铺在大殿内的疆域图。

    眼神中满是难言的豪情壮志。

    “朕观实录,每每看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就心意难平。”

    “朕要以太宗和玄宗为榜样,革除时弊,削平藩乱,实现大唐的中兴!”

    ……

    大唐。

    “学李隆基?!!”

    一阵难以自持的喝声震彻朝堂!

    大臣们感觉自己的魂都要被震出来了。

    而上首的李世民则难掩自己的慌张。

    本来有些悲观的他在看到“元和中兴”四字后还有些高兴。

    中兴之主啊!

    这岂不是说这大唐还能再救一救!

    待看到这小子要以李隆基那小子为榜样则立刻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算朕求伱!你可学点好的吧!”

    “一个李隆基已经是大唐天大的祸事了!”

    “学李隆基?那你还不如重建大唐呢!”

    殿下群臣暗自对视一眼。

    头一次啊,破天荒啊!

    咱大唐的天策上将怕过谁啊!

    能让咱陛下避之如蛇蝎的人,李隆基你算是头一个啊!

    ……

    大唐·玄宗时期

    “阿嚏!”

    躺在一处深坑里的李隆基将凹陷的头盔扔在地上,擦了擦鼻子。

    “中兴之主啊……”

    看着天幕,同时接过高力士递来的帛巾捂住鲜血直流的鼻子。

    “学学朕的前半生就得了。”

    “可别学后半生啊。”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也懒得从坑内起身。

    “大唐如履薄冰,可折腾不起了。”

    ……

    【唐宪宗刚即位,就一反对藩镇迁就姑息的常态。】

    【当时,西川节度使韦皋死了,其节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并上书朝廷,请求代韦皋为节度使。】

    【唐宪宗马上命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征刘辟入朝为给事中。】

    【这时刘辟已由朝廷任为西川节度副使,但他并不满足,他还要得寸进尺,要求兼领剑南西川、东川及山南西道三川节度使,并发兵攻围梓州。】

    【唐宪宗力排众议,采取杜黄裳的建议,先拿刘辟开刀。】

    ……

      李隆基:朕!威名赫赫!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034/1034662/11110837.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