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不当人子
或许,作为上层的刘备本意是好的,安置大量自中原地区而来的流民,不仅仅能够增加吴郡人口,流民之中的人才会为吴郡带来大量的技术。
技艺高超的匠人、经验丰富的老农以及一些没落的寒门士子等等,这些都会推动着相对落后的江东之地产生全方面的进步。
人口融合,文化碰撞,技术改革……
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江东之地有着数不尽的好处。
只是倘若一味地给予,这反倒会成为江东的动乱之源。
没有人会愿意看到外来者轻易得到本土人都难以得到的东西,继而产生敌视冲突……
且外来者所轻易得到的东西,也不会珍惜,反而渐渐或会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继而非但不会推动吴郡的进步,反而会导致成为尾大不掉的牛皮癣。
或许刘备看不到这么远,但对于李基而言,即使不通过“计谋模拟器”推演,这等状况已然见过了太多太多了。
看着陷入深思默然的刘备,李基并没有出声打扰,而是一边品尝着瓜果点心,一边放空着自己的大脑。
倘若仅仅只是治理一郡之地,以着李基如今的能力而言并不算难,难的是需要为吴郡后续的开发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并且为了避免有所疏漏,李基在处理重大政务之事都会不时动用“计谋模拟器”推演,这让李基亦感觉到颇为疲惫。
‘等吴郡走上正轨之后,大量琐碎政务还是需要想办法下放,得找个老实人分担……’
李基嚼着瓜果,享受着甘甜的汁水在口腔之中爆开之余,暗暗地琢磨着。
一时加班个一头半个月,李基还能接受,一直都这样,李基绝对受不了。
李基可不想成为事必躬亲的诸葛孔明,最后活生生地累死自己,反而还导致其余文臣没有足够地磨炼自己,等诸葛孔明死后连个扛把子都找不出来。
‘没错,到时候我就跟主公说是为了磨炼同僚,绝对不是单纯的偷懒……’
‘只是,冤大头……咳……老实人往哪里找?’
一想到这个问题,李基就觉得一阵头疼。
贾诩那个老滑头可绝对不是什么老实人,指望他能够勤勤勉勉地处理大量繁琐政务,李基还不如想想怎么找外援更靠谱。
而在这个184年的时间,孙策都仅仅只有9岁,周瑜与孙策同年也是9岁,武侯诸葛亮只有3岁……
李基所熟知的不少贤臣名士,别说是握紧毛笔,很可能连奶瓶都还抓不稳。
“子坤远虑,不无道理。”
刘备悠悠地长叹了一声,然后说道。“幸有子坤提醒,否则备定会酿成大祸,后悔莫及也。”
“为主公查漏补缺,本就是基的本职。”李基答道。
“子坤,只是对于流民如此严苛,恐怕亦会使流民有所不满吧?”刘备问道。
李基摇了摇头,道。
“不,主公,流民本就是一无所有,所以只要能得一时温饱,对于流民而言都会心生感激。因此安置流民之初制定严苛要求,流民们非但不会不满,反而会让本土百姓心生平衡。”
刘备点了点头,已然是大体明白了李基对于流民严苛的用意所在。
并且刘备设身处地考虑一番,对于流民而言本就是失去了一切才不得不为了活命离乡背井。
很多时候,流民为了谋得一时温饱,卖儿卖女,甚至是易子而食都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背上官府的借贷?
活着,才是流民们追求的第一需求。
只是,刘备的神色依然多有不忍地说道。
“只是流民余后半生耕耘所得,都将不得不用以偿还借贷,又与行尸走肉何异?备又谈何是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努力?”
李基笑着说道。
“主公,所谓借贷,一则是为了平衡本土百姓与外来流民之间的冲突;二则亦是为了安置流民之时恩威并施,使之不敢认为所得一切皆是理所当然,以至于懈怠懒惰;三则嘛……”
“须知真正的债主乃是主公一人罢了,主公若有仁心,他日找些合理由头便可免去一部分。”
“如此一来,安置的流民心中更有盼头,且对于主公想必也会更加感恩戴德。”
刘备闻言,神色可谓之大喜过望,方才发现李基这看似严苛的安置流民之法的用意之深。
如此安排下来,非但可以将本土百姓与外来流民的冲突消弭,亦会使安置的流民不敢懈怠懒散,更重要的是刘备掌握着流民们的借贷,也能随时通过那些借贷施以恩德。
隐隐之间,刘备甚至看到了在这么一种体系之中,存在着一条由上而下,刘备可以掌控着所有百姓的线。
刘备激动地开口说道。
“子坤当真是治国之才,备今生之大幸,唯有得子坤辅之。”
“主公过誉了,此间亦有主公之贤明,否则计策再妙,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李基开口答道。
毕竟,倘若李基的主公从刘备换做袁术,这一计策再妙,袁术看着都只会觉得烦闷,大体只会说上一句:
李子坤,看好咯,鱼肉百姓什么的,哪里需要这么麻烦,看我加税加税再加税就完事了!
如若是换做缺粮的曹操,说不准在曹操眼中就没有流民,那不是一个个行走的军粮吗?
速速入吾粮仓,资吾大事!
说到底,此刻安置流民的一切花费都是吴郡官府兜底,也是吴郡七成世家的底蕴在兜底,所欠的借贷完全就是刘备管理流民的一把刀。
警醒着那诸多初入吴郡的流民,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刘备完全可以凭借着借贷合理合法地全部收回。
“主公,唯一的问题则是此法不宜由主公提出……”李基提醒了一句,道。
即使此法有着种种好处,但是明面上却是对流民相当严苛的,若是刘备主动提出的话,必然会有损刘备的仁德之名。
“亦不可由子坤提出。”刘备补充地道了一句,刻意也想要维护李基的名声。
“只是,如此一来主公麾下有足够身份提出这一政策之人……”
李基陷入了思索之中,然后与刘备对视了一眼。
武将无须考虑,必然是需要由文臣提出。
刘备如今麾下真正的文臣唯有三人:李基、贾诩、简雍。
排除掉李基,那么就只能在贾诩和简雍之间选择。
“不如就让宪和提出吧。”刘备琢磨了半晌,开口道。
毕竟相对于贾诩,刘备显然对简雍更为熟悉与了解,这一次略微委屈简雍,今后再想办法补偿就是了。
李基摇了摇头,道。“不,主公,我提议还是由贾文和提出较为妥当。”
“不妥,文和亦是温润君子,且对子坤有大恩,如何能使之委屈?”刘备皱着眉拒绝道。
李基缓缓地解释道。
“常言道:举贤不避亲,此实乃对吴郡百姓益处良多之策,一时的委屈算不得什么,再者众人皆知宪和乃是一实诚人,平日又兼缺乏急智,纵使自称提出此策,亦会让世人怀疑。”
“相反,文和素来多谋,且与其余武将亦不甚熟识,提出这等严苛毒辣之策亦会让人觉得颇为合理。”
刘备依然还有些犹豫。
“主公今后对文和多加补偿一二就是了。”李基劝道。
“也罢,那便由子坤告知文和了,若是文和不愿,亦不能强求之。”刘备说道。
李基笑眯眯地说着。“主公放心,文和必然愿意。”
而后,第二天,刘备为此特意召集麾下文臣武将进行会议,商讨了安置流民之法。
贾诩当即提出了那等严苛毒辣的安置政策,顿时就惹来了关羽、赵云、简雍的异议。
只是,在刘备与李基都已经意向一致的情况下,贾诩轻易就看似强势地说服了众人,在会议上通过了此策。
会议结束后,贾诩匆匆就先一步走了出去,紧跟其后的李基险些抓都抓不住。
“文和,稍等,稍等……”
李基一路小跑地追了上去,这才勉强拦住了贾诩,道。
“文和,我可是难得才寻了这么个机会,让你合理正当地提出毒计,也好让今后你纵使再施毒计,主公亦会多加体谅于你,伱不请客道谢也就罢了,为何急去?”
“好你个李子坤,得了便宜还卖乖?”
贾诩没好气地道了一句。“我刚刚若是走慢半步,非得被关羽、赵云等人拦住,届时如何能走脱得了?”
“再者,今后若是我于大街之上被流民敲了闷棍,你负责否?”
李基笑着说道。“负责,负责,我负责为你养老就是了。”
“不当人子。”
贾诩拂袖道了一句,就想再度开溜。
吴县一时半会是不能待了。
贾诩清楚李基绝对会大肆宣扬是贾文和提出的此策,继而在维护刘备名声的前提下,可以迅速开始真正推动流民的安置落户。
对于名声,贾诩自然是不甚在乎。
但是贾诩担心自己再留在吴县,说不准走到大街上都得被哪里冒出来的流民套着麻袋就打,甚至演变成什么匹夫一怒,血溅五步都不是不可能的。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034/1034655/11111041.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